非遗题材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策略
2021-01-14尚悦曲阜师范大学李世成日照广播电视台曲阜师范大学
尚悦 曲阜师范大学 李世成 日照广播电视台 曲阜师范大学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非遗题材纪录片在荧幕上的身影越来越多,无论是新媒体平台还是院线,都可以看到非遗题材纪录片的身影,这对更多的观众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形成了直接有效的传播,更重要的是使非遗传统文化以影像的形式得以永久的保存,对今后非遗文化的探索和传承具有重要意义,这是纪录片发展的进步。同时也可以看到非遗题材纪录片创作方式的转变,由传统的枯燥乏味式的说教变的更加故事化,更加绘声绘色。我们不仅能看到非遗文化的传播,也可以看到在这类纪录片中如果能深入挖掘非遗传承人的故事,他们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广泛地影响受众,与受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产生良好的传播效果。
要达到这一效果,纪录片创作者要做的工作很多,除了把握好每一个非遗题材的特征外,研究和运用好故事化叙事的策略也是提高这类纪录片质量的关键。
一、运用故事化叙事的必要性
(一)故事化叙事便于受众接受
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受众的诉求变得越来越多,物理冲击远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受众也渴望心理层面的冲击,反映在影视上,人们已不再局限单纯的知识普及,而更乐于接受故事性强、更有冲击力,具有休闲娱乐的作品,而纪录片故事化叙事是满足受众审美需求的必要手段。
非遗题材纪录片采用故事化的叙事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受众的收视习惯,通过故事的情节、矛盾、冲突来展现非遗的故事,突出纪录片的情节性和戏剧性,引起受众的期待,从而使纪录片具有更强的表现力,便于受众接受,为纪录片播出带来了一定的受众基础,让观众在观看故事中潜移默化地接收到非遗文化传播的知识。
(二)故事化叙事更适合在新媒体中传播
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现在电视纪录片可以通过互联网、新媒体、手机等多个平台传播,受众也具有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这也加剧了当今媒介传播的竞争。要提升非遗类题材纪录片占有市场的份额,取得更好的效益,就要将片子制作的更适合在多媒体平台播出,故事化的叙事方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每个完整的故事叙述,都是一个看点,更适合移动媒体传播方式,更能吸引更多受众。非遗类纪录片运用故事化的叙事,还有效的减少纪录片的晦涩和枯燥感,同时故事化的语言更加生动,更适合分片段在新媒体中短时间播出,让作品的吸引力影响力得以提升,这是保证非遗纪录片成功传播的重要因素。
二、构建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策略
(一)叙事形式:微观视角表达,展现故事细节
微观视角是指通过细微的角度作为切入点进行表达,微观视角虽然服从于宏观视角,但它仍有相对的独立性,能够通过故事细节展现故事主题。以往的非遗题材纪录片,很多都采用宏观的视角进行讲述,运用画面加解说的方式进行非遗文化信息的普及,具有枯燥无味远离生活的特点。但在当今背景下,随着信息的迅速繁殖,我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便捷,这就导致观众对传统的华丽辞藻和乏味的文字缺乏兴趣。选用微观视角进行表达,让受众具有亲近感,这对非遗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意义。
为增强非遗题材纪录片的可视性,创作者一是要紧扣每个非遗题材的个性特点,多选用当事人、传承人的小故事来反映社会背景,打破了以往宏观叙事的视角,将生活中的普通人作为主角,从描述非遗人生活中的细节入手,以小见大的去呈现周围的事物和人物,不过度追求非遗的介绍和知识的普及,而是将观众作为核心,将非遗人的故事做为纪录片的核心,在故事中,可以看到他们生活的喜怒哀乐,也可以看到他们身上对非遗文化的坚持和对人生的感悟,用一个个的小故事来展现非遗文化的魅力。二是要以旁观者的视角向观众呈现平实客观的内容,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将普通人的生活细节搬上荧幕,使纪录片更加故事化、更加容易打动受众,从而使受众产生情感共鸣。例如在《指尖上的传承》里,在讲述金漆木雕的时候,选用微观视角进行讲述,通过主人公李得浓的故事展现非遗的传承,其中大量的手部特写和眼神镜头增添了画面的感染力,在众多细节的刻画下展现雕刻的魅力,体现了意志的坚持和匠心精神,故事表达和细节展现让观众看到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受众更加亲近,更加乐于接受,让木雕作品“金玉满堂”传承一代佳话。
(二)叙事风格:多重故事串联,展现故事主题
多重故事串联是指在表达一个主题时通过多条故事线索进行,一方面可以丰富故事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故事趣味性。传统的纪录片影像中通常围绕一个主线进行讲述,呈现出的影片也是公式化的表达,难以使受众融入内容中,产生较远的距离。改进的方法一是可以多条线索穿插进行,同时选择两条或多条线索共同为主题服务,内部由几个独立小故事组合而成,一般将镜头深入基层,通过拍摄基层人物的故事来纪录非遗文化在生活中的传播,二是要运用平行蒙太奇的方式从我们所熟知的场景入手,让受众从不同故事情节中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从而将非遗文化传播出去。
这种多重故事串联的方式使纪录片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同时也使受众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一方面提升影片的艺术性,另一方面也愉悦了观众增强了片子观赏性,只有更加了解才能更好的进行传播。例如纪录片《本草中国》在第一期中讲述了五个故事,通过对中药藏红花、红曲、霜森叶、天麻、陈皮的采摘过程进行记录,将中医兢兢业业认真采集的生活态度呈现给观众,打破了传统纪录片中解说词加画面的形式,这五个故事各自独立,但又相互融通,作为辅线他们共同为主线中医药学的传承服务,使受众了解到中药的历史,了解到工匠精神,了解到中国非遗文化的魅力。
运用多重故事串联可以将一个主题多层次的展现出来,增加了情节的紧张感和急迫性,既可以了解到非遗文化也带来故事上的观赏性,给非遗题材纪录片注入新鲜血液,具有更广泛的借鉴与指导意义。
(三)叙事技巧:运用冲突悬念,展现故事特色
悬念是指一种通过引发受众的期待来打破常规叙述的一种方式,形成想要知道故事接下来发生的迫切心理。传统的非遗纪录片往往采用平稳的角度讲述,多是将故事画面和解说词相结合,并没有矛盾冲突的体现。这种缺少审美需求的片子,已不能引起受众对影片的收视兴趣,在保证真实客观记录的基础上,运用冲突和悬念进行故事化讲述,增强冲突性与戏剧性,引发受众的期待是创作者追求的手法。
在进行纪录片的创作时,首先要遵循在真实性的基础上发掘故事的悬念,吸引受众兴趣,把故事中的事件、人物、情节进行艺术的编排,而不收单纯纪录一段没有故事的桥段,从而使纪录片带来更强的视觉冲力,让观众在观赏过程中有兴趣和共识,将矛盾巧妙的置于问题当中;其次要在纪录片逐步推进的过程中,把问题逐一解决,这样才能给观众带来“云里看花”的感觉,同时获得视觉和心理上的满足。在非遗纪录片《传承》第一期中,悬念从一开始就在节目中呈现出来,释延岑作为少林文化的传承人,在少林寺武僧团做教练,他一早就发现有弟子被打伤,站在寺庙前问话,弟子们恐慌的脸随着镜头不断闪过,寺庙的敲钟声和紧张的音乐也刹那间响起,这一幕便让观众产生疑惑:究竟是怎么回事?到底是谁打架了?由此,观众则带着自己的想法去观看影片,想要一探究竟。这种多条线索穿插的叙事风格使整个片子富有层次感,整集观看下来不禁让人全身关注,余味无穷。
由此可见,展现故事的矛盾冲突是非遗纪录片故事化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创作者应该把握创作技巧,捕捉生活中的故事题材,善于运用冲突和悬念来展现故事情节,注重情绪的铺垫,从而激发受众观看影片的兴趣,在兴趣中传承非遗文化。
(四)叙事语言:运用视听艺术,展现故事节奏
视听语言作为纪录片的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视觉艺术和听觉艺术将文字和感知进行具象化呈现。早期的电影通过无声纪录片来呈现生活面貌,随着社会的进步,故事化镜头和故事化声音的应用赋予纪录片新的特色,为纪录片制作带来了全新的创作视野。
首先,在视觉方面要注重镜头的故事化处理,这对展现非遗纪录片内容有着重要意义。单一的镜头会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进行镜头创新是创作者的必要选择。随着科技的进步,镜头的拍摄手段越来越丰富,非遗纪录片的历史悠久,展现着我国文化的魅力,因此要充分利用高科技手段还原故事发生的真实面貌,将虚拟和实拍相结合,利用丰富的镜头变换让受众有代入之感;其次,在听觉方面要注重声音的故事化处理,这对展现非遗纪录片形式有着重要意义。在进行故事化叙述时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的音乐,通过温婉动人的轻音乐、气贯长虹的快节奏音乐来增加非遗纪录片的节奏感,展现故事的主题和人物的特征,同时解说词的选择也可以通过不同的音色进行,《了不起的匠人》通过林志玲的声音进行解说词的录制,独特的辨识度吸引受众观看的欲望。
非遗题材纪录片相比较其他题材来说,更容易使受众产生乏味无聊的情绪,所以在进行非遗纪录片创作时应该严格把控视听语言的运用,加快故事表达的节奏,缩短观众和纪录片中人物的距离,提高影片的观赏性,让非遗更形象更立体,追求影片的意蕴之美。
三、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进步,各类新媒体平台的不断发展,故事化叙事手法已成为纪录片创作的重要手段之一。非遗题材纪录片故事化叙事策略研究,对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纪录片创作者要熟练运用故事化叙事策略,在自然纪实的前提下,运用多种叙事技巧提高故事的趣味性,运用多种制作手段提高故事的丰富性,运用多种平台播放提高故事的传播性,从而提升内容质量和社会价值,吸引更多的受众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