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陌生化:后娱乐时代下传统文化节目的新突破
——以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为例

2021-01-14陈婕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唐宫符码陌生化

陈婕 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2021年的端午节晚会,来自河南卫视的端午晚会“端午奇妙游”成功出圈,其中,水下中国风舞蹈表演《祈》更是广受赞誉,而对于河南卫视来说,从春节晚会的《唐宫夜宴》到元宵晚会《芙蓉池》,到清明特别节目《纸扇书生》,再到端午晚会,四次节目均成功出圈,引起极大的讨论度与热度,并形成一种文化现象。

中国传统文化在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中所展现的生命力以及引领力,更多的还是依靠牢牢植根于中国最为深远的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以及对于传统文化的守护以及传承,从而两者之间相互成就,既为河南卫视立起了“精品”的招牌,同时也宣扬了传统文化,展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特有属性营造特色场域

中国传统文化积蕴深厚,为现代的传媒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而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属性是中国所特有的,一个人的文化属性不以他人的意志所转移,小到个人,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归根到底都是文化属性的产物。其他文化基本上没有这样长时间的一脉相承,这也意味着传统文化根植于中国人、社会以及国家的血脉之中。而河南卫视一系列的传统节目,也成功唤醒了人们对于传统文化的觉醒意识。

(一)传统文化的独特属性与集体记忆

首先,河南厚重璀璨的历史文化是河南卫视对于传统文化吸收的地域优势,作为中原文化的发祥地。正因为河南拥有非常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河南卫视也一直致力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推出了《梨园春》《华豫之门》《汉字英雄》等一系列节目。而河南卫视长期以来对于传统文化节目的苦心经营,前期受众主要为传统戏迷或者武打迷而深深喜爱的《梨园春》和《武林风》等较为小众化的节目,形成良好的传统文化品牌节目,但由于受众面的狭窄,并未得到过多的关注。而从《汉字英雄》这此类节目开始,在大众广泛使用得汉字上加以竞争、打擂等形式,以当代受众更能够接受和感兴趣的方式重新演绎和诠释汉字这个生活中常见的元素,给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其次,民族是用语言而非血缘构想出来的,而且人们可以被“请进”想象的共同体。①河南卫视这一系列的“中国节日”节目,主要是针对中国几千年的节日所推出的电视节目,而它的成功之处也正是在于找到了受众与传统文化的连接之处——传统节目,传统文化通过晚会节目的形式,并加以现代化的修辞,以更加具有审美性的视听效果给予观众陌生化效果的同时,也能引起观众的情感和记忆的共鸣。

(二)后娱乐时代下的传统回归

现代社会的消费实际上已经超出实际需求的满足,变成了符号化的物品、符号化的服务中所蕴含的“意义”的消费。②即由物质的消费变成了精神的消费,大众对于传统文化的潜在需求也在此类节目中得到满足。新的精神文化需求带来审美的转变和回归,近几年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中国社会文化环境的重新构建,激发了国民提升内在精神审美的需求,共同催生了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们也从极力追求西化到对传统文化艺术的敬仰、传承,甚至形成一股“国潮”。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构成文明国家的基本框架。传统节日是在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过程中形成的。而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共同点都是以挖掘中国传统节日内涵为主,传播中原文化为主的中华传统文化,例如,在《清明奇妙游》当中将“缅怀先祖”和“踏青郊游”两个主要的活动仪式融合在一起呈现在节目当中,向观众展现出一幅生动的清明景观。此类节目广受欢迎也说明了尽管多元文化、消费文化形成风潮,传统文化看似与社会生活疏离,但集体记忆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传统文化的回归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陌生化:传统文化节目的再阐释

“陌生化”理论是由20世纪初俄国形式主义美学的代表人物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提出来的。而“陌生化”理论的内涵简单来说,指的是艺术处理以及艺术加工的对象。具体来说就是将本来熟悉的对象进行陌生化处理,是受众在一定的审美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以及熏陶。

(一)传统文化呈现载体的陌生化

一般来说,通常对于展现我国深厚的文化传统或是历史元素大都是采用纪录片抑或是讲解介绍类的节目对其进行呈现,相对于前者而言,河南卫视所采用的晚会类节目形态使得传统文化的表现方式更加的多样化,可以通过舞蹈、朗诵、表演等多种维度进行呈现,在感官上给观众以更加多样化的视听享受。例如《端午奇妙游》中的《兰陵王入阵曲》融合建鼓、大堂鼓、琵琶等传统乐器的表演让人领略到传统音乐的美妙,而其剧情也很有寓意。晚会类节目合家欢乐的独有属性也能够满足传统节日所营造的节日氛围。

(二)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阐释

意大利符号学家安伯托艾柯将影像符码分为感知符码、认知符码、传输符码、图示符码、体验和情感符码等十种符码。而中国的传统文化作为符码的其中一种,可以从象形符码的“能指”转到图示符码、体验和情感符码的“所指”,从而具有更为复杂深刻的文化内涵,给予观众进一步解读或联想的空间与可能。

首先是河南卫视传统节日相关节目从古代故事中指涉现代故事,给观众以连接感,现实指向与历史故事相勾连,将对传统文化资源所提取的精华与当下重要的社会议题相连接,既连接现实与历史,又产生了节目的“陌生化”效果。例如《白衣执甲》以“花木兰”来对应抗疫期间一位无法回家的护士,借此歌颂抗疫中在一线的女性医务工作者,将传统艺术和现实意义完美的结合在一起。

其次则是由现代科技所打造的视觉奇观,给人以视听感官上的陌生化和奇观化。在河南卫视的“中国节日”系列节目当中,采用了实景拍摄,全程表演,并采用时髦、前卫的技术去呈现传统文化,抛弃了传统的节目表现形式,寻求大胆的突破,在《唐宫夜宴》中,短短5分钟的节目,就运用了抠像、3D、VR、AR等技术,成功吸引了年轻的观众并在网络上有了很多热烈的反馈,甚至助力了“国潮”的流行。

三、传统文化IP的市场化

美国著名学者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市场对于生活和文化的入侵,使得所有的东西“都在成为商品”。从市场化的文化产业的角度上来讲,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的节目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电视节目,更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精品品牌,从而为河南甚至整个传统文化相关的产业辐射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传统文化IP的打造与传播

从河南卫视节日系列节目的多次“出圈”,不仅仅看到极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中原传统文化的强大活力,更应该看到在这一次次经典的节目背后,对于“宝藏河南”以及“传统文化”两种文化名片以及精品IP的精心打造与营销。

这一系列节目之所以能够成功,一方面是绝妙的构思,另一方面是河南卫视节目创意组的成员们对于传统文化朴素的坚守。前者是指节目不仅是视觉器官,也同时传达了动人的古斯,既有现代科技的辅助,又有古典浪漫的底色,让观众与传统文化产生跨越时空的交流;后者是指河南卫视的坚守,“出圈”并不是轻易成功的神话,但从上文也可以得知河南卫视对于耕耘传统文化节目的坚守,用一种“匠心”应对这个大数据的时代。

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给河南卫视提供了助力,法国哲学家鲍德里亚指出:“大众传播的这一技术程式造成了某一类非常具有强制性的信息,信息消费之信息,即对世界进行剪辑、戏剧化和曲解的信息以及把消息当成商品一样赋值的信息、对作为符号的内容进行送样的信息。”例如端午奇妙游的水下舞蹈《祈》,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将“洛神”的神态以及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在这几分钟之内,这一段舞蹈的每一秒都能成为经典,所以,在河南卫视在网络上进行发布之后,精美的画面以及节目的高质量即使是在进行片段截取和剪辑之后,仍然能够让人眼前一亮,并且引起习惯于碎片化时间观看的受众的注意,且在注意力市场的竞争机制下,为了获取受众的关注,节目顺应受众的变化而创新节目形态,从而赢取受众的“使用与满足”。

(二)传统文化IP的产业化开发

在河南卫视这一传统文化IP的建设中也看到了“新文创”的开发建设模式,在打造精品节目的同时,加速跨界联动,以充足的国民性、在地性、当代性锻造文化内核,讲好中国故事,从而塑造具备广泛影响力的中国文化符号。

首先,在河南卫视打响的第一枪《唐宫夜宴》这一节目当中,最为亮眼的便是“唐宫小姐姐”的人物形象,少女有着丰盈的体态、可爱的脸庞、生动的表情与肢体动作,一颦一笑之间尽显“唐风”韵味,再到由已经出圈的唐宫小姐姐带领开启一场穿越古今的游历之旅,串联起整场演出,观众跟随这群唐朝仕女的脚步,一边游览名胜古迹,一边观演,看遍河南知名历史文化景点。从而不断挖掘河南的传统文化符号,将其展现在观众的眼前,实现衍生内容的开发,也为后期更加深入地开发中原文化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唐宫小姐姐”等人物符号形成了一定的受众群之后,河南的旅游文化局开展了“黄河之礼”文创作品的征集,为河南开创了一股“文创热”,而河南电视台顺势成立了河南唐宫文创传媒有限公司,负责运营唐宫夜宴及系列IP,文创采取双端联习式文创开发形式,从而形成IP产业链,实现产业化开发。

四、结语

河南卫视“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的“出圈”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与厚积薄发的现实力量。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本身带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当下世界思潮的冲击和全球传播的格局当中,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也面临着冲击与影响,而中国传统文化的再阐释给当代国人塑造了新的审美趣味,不仅是对传统文化觉醒的呼应与推动,而且促进了与现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交流。但在市场化营销之下,传统文化节目能否保持自身特色,不被市场所裹挟,这是无法预测的。由此看来,传统文化内容挖掘之路虽然前景可观,但仍需慎重而道远。

注释

①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吴叡人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40页.

② 鲍德里亚:《消费社会》,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0年版.

猜你喜欢

唐宫符码陌生化
邂逅 《唐宫夜宴》
《一直游到海水变蓝》中的电影符码解读
《唐宫夜宴》火遍全网的背后
细数《唐宫夜宴》中的“国宝”
向真而死——论《菲德拉的爱》的消费符码与悲剧情感
符码的游戏艺术
土家族吊脚楼文化的群体记忆与精神符码
《尘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译研究
4唐宫仕女图:大唐盛世图卷
人间奇剧——论易卜生笔下伦理身份的陌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