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观美学的文化构建

2021-01-14王箫音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鱼海棠大鱼奇幻

王箫音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一、奇观美学的认知

奇观美学是当代国产商业动画电影的重要特征。在后现代文化的趋势下,人们追求虚拟、奇幻、神秘、陌生的视觉景象,而随着现代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奇幻美学把现实世界的元素通过虚拟的模仿和幻想建构成新的视觉影像。如凯尔纳对“奇观”的界定,最为瞩目的即是“奇观”空间作为意识统治方与被统治方的可对话性与主体流动性;从媒介语境的视角考察,其原因是现代媒介去中心化的方式让动画影像构成一个“新的符号世界”虽然在这个世界里媒体消费已经深刻影响着我们的思想与行为[1]。米歇尔的观点,“这个时代的新异之处在于:它不仅拥有强大的视觉奇观生产能力,而且更让这些视觉奇观具备超常的文化控制力。随着新时期国产商业动画电影的不断涌现,神话奇幻题材电影成为近年来国产电影的主要方向,除了影片不断创新与迭代的剧情演绎,电影中呈现的奇幻景观成观众关注的亮点。多元化的文化生态与技术美学,驱使数字影像的时代充满了多元文化的想象空间,促使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出现了奇观美学现象①。

二、《大鱼海棠》奇观美学的文化构建

《大鱼海棠》经历了12年孕育,终于在2016年7月8日上映,热映后虽然观众褒贬不一,但确实在中国动画界引起了不小的关注与热议。值得肯定的是,这部电影是继《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后,一部坚持民族化创作的动画作品。《大鱼海棠》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继承民族化创作的基础上,坚持挖掘民族化的创新,又向中国的原创民族动画迈进了一步。《大鱼海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被爱”“爱”与“救赎”的人神故事,集中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色,故事内容、人物设定、场景塑造都取材于传统文化,每个细节都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交织的深层内涵。当然,这部影片的整体构思与奇观的文化构建,不仅能从中体会影片对中国学派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更能体会到依托动画艺术形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

《大鱼海棠》的奇观美学的文化构建,是将主题与主观臆想无限放大,营造一个奇幻的神秘世界。这个神秘世界需要现实与想象,创作者需要在影片世界观设置与剧情构思中,寻找挖掘角色与环境相联系的文化元素。正如宫崎骏的奇幻世界必须“返照”历史和现实。吉卜力的作品一方面出色地展现奇观世界,另一方面又往往内藏着历史与现实的某种隐秘关系,而这种双重结构,也是来自吉卜力的内部要求[2]。《大鱼海棠》的奇观呈现了物象化空间与意象化世界的融合统一,构建了传统古建筑形式与中国哲学思想的构建的奇幻世界。

《大鱼海棠》的角色依托了《山海经》中物化原型设计,营造了中国神话中人与神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时间与空间转化的物化空间。《大鱼海棠》物象化空间构建表现了人与神、人与自然世界,代表人文精神与民俗文化生存的主体空间,同时也表达了一种文化控制力。开篇的“神之围楼”,是现实世界的真实写照,而“神之围楼”中的大尺度建筑场景都出自于福建永定的“环极楼”,也福建土楼可以客家民居的典范,是客家文化的代表,整体造型围合的环形,貌似“蘑菇”造型。《大鱼海棠》把永定客家土楼作为故事场景的原型,影片中的土楼,整体布局为四环楼围合一个院落的形式,最外圈最高为四层的环形楼房,屋顶为内坡的形式,每层的弧形与整个楼的圆形相互连接。每层每个小房间相对独立,又紧密相连,同时表现了椿生活在一个群居的家庭关系,暗示了每个小的家庭单元处于大家族的环境之中。影片将客家的民俗风情还原于影片之中,充满了神秘的奇幻色彩,同时保持一种传统的古朴的气息。而影片中不但还原一种建筑形式,而更深层地表现了一种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生存状态。在现实生活中,土楼是古代人防止外敌入侵,聚集整个家族的财力修建土楼,因而在影片中椿所居住的土楼是一种家族力量的象征。影片的高潮,“神之围楼”中的家族进攻椿和鲲的情景下,“土楼”代表了一种家族凝聚的力量,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家族的力量的象征[3]。神之围楼在人文环境的营造上,选择朴素的中国传统颜色,黄墙和黑瓦,而影片中空间与色调上大量运用了红色,在光影的表现中,衬托出中国民俗文化中充满喜气的暖红色调,给中国文化情怀增添了神秘感。

《大鱼海棠》意向化的世界构建物人与自然之间的世界,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表达人与命运、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意象化的深层思考。影片中描绘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让观众看到了万物生灵天人合一的景象。其实《大鱼海棠》中所说的“天规在上,永不可违。”其中的天指的是大自然的规律。这里传达出的一个思想就是要顺应大自然的运行规律,万万不可违背规律[4]。影片整体构建了两个生存的世界,椿生长海底世界的“其他人”,生活在海上的人间世界,而连接两个世界就是“海天之门”。而那个巨大的漩涡连接海天之门的通道,这种人与自然的“奇观”,当那条水龙呼啸着从井中飞出,那个画面非常的震撼。而且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生物。电影中把龙作为连接海天之门的一个重要象征,也拼接了多元文化的景象。巨大的海棠树代表着“爱”与“守护”,以天为海的神隐世界,变成了现实的人间。在故事开头和结尾都出现大海的场景,都表现角色不断寻找灵魂的归宿,精神的认同的意念。从影片开场椿的自白中,对生命的追问:我们从哪里来,我是谁?我们将去何处?在浩瀚的大海的烘托之下,奇幻的场景带给观众的是憧憬与神秘,是一种美好的归宿。而在片尾,影片也是通过大海的奇观,意象表达了灵魂归属的追寻,达到首尾呼应的效果。

三、国产动画电影奇观美学的艺术特征

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观美学的艺术特征形成典型中国文化符号,表现具有东方神韵文化的世界观。东方神韵是国产动画奇观美学的美学根脉与内在依托。东方神韵在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主题的动画电影奇观美学应不尽相同。国产动画的奇观美学应该继承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的基础上,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契合当下大众审美与视觉表现体系,表现当代国家审美与民族精神,融合时代精神与时代特色的作品。《大鱼海棠》是由一个意象开始,在实现的过程中,融合了民族化的符号,彰显了具有东方神韵的中国风动画。在表现中国情怀的同时,片中运用大量中国红的色彩处理,渲染气氛的红色灯笼、椿的服饰、成人礼的红色飘带、土楼地面的龙图腾以及海天之门的水龙,都展现中国文化的符号,增加了观众对本文文化的情感共识。影片的色彩单纯凝重,大部分颜色明度降低,增加了画面的神秘感,表现文化的意境美。同理,《大圣归来》中表现了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剪纸、皮影;恢宏的写意山水,斗拱飞檐的长安古城,天光笼罩的悬空寺;还有大圣的黄色汉服,飒爽英姿的红色披风以及中国龙印图腾,而代表中国符号的“中国红”,把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元素运用得淋漓尽致;画面大面色、与现代设计的构图、大角度的镜头的融合,也使得民族气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

四、国产动画电影奇观美学发展趋势

纵观中国动画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天生具有民族化的基因。早期动画的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呈现民族文化特征,尝试运用独特的手段表现了东方文化的魅力。《铁扇公主》在借鉴外来动画技术基础上,从叙事到造型设计表现了浓郁的民族特色。20世纪60年代的《大年天宫》传统场景造型都采用传统壁画的形式表现民族风格,造型与文化内涵上展现了实验性的尝试。20世纪70-80年代,随着动画表现手段不断探索与实践,水墨、剪纸、木偶等中国动画载体的涌现,中国动画呈现不同任何国家的风格的精品作品。《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很大程度上挖掘了中国的艺术表现与文化资源,构建了独具民族风格的人文景观。同时,我们也看到,以往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期,国产动画根植民族文化,表现了复兴传统文化的责任与担当,但是脱离商业动画电影文化的趋势,缺乏文化市场的原动力与市场定位。

近年来,文化产业发展在后现代时代的文化驱使下,文化的边界模糊,文化呈现多元化的特征。动画所构建的世界需要建立在受众与影像认同的基础上,国产动画作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媒体,动画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传播,同样也是国家意识审美的复合体。当前中国动画电影文化产业呈现出“自流水式”的发展,动画景观也在文化自信、本土文化回归总体战略下,越来越多地展现传统与当代文化元素融合在视觉景象,从动画深度文化需求上分析,意识形态与审美娱乐推动着消费文化,多元化的价值观催生出技术工业化下虚幻超越现实视觉景象。国产动画奇观美学是国家文化与意识形态的核心体现,本土文化传承与多元文化价值观需求是后现代文化下奇幻美学的发展趋势。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鱼海棠》这部影片创作了一个以“大鱼海棠”的世界观,构建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奇观世界,是一部具有典型东方文化美学的电影。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观美学不仅要以中国传统美学为基础,吸收和借鉴多元文化的文化意识和价值理念。影片即从形式上继承和创新传统文化,又从美学意蕴以及哲学理念进行继承和发展。在当代文化与多元文化的语境下,国产动画电影的奇观美学的需要传递中国文化符号,表达具有东方神韵文化的世界观。

注释

① 这种现象的共同点:精心打造比现实生活原貌更具奇幻的视觉效应的影像系统,也即奇观化镜头,以便服务与某种特殊的影像再现意图。不妨把这种比现实原貌更具奇异的视觉效应的奇幻化影像趣味称作影像奇观美学。

猜你喜欢

大鱼海棠大鱼奇幻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奇幻塔罗岛之一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大鱼海棠》:国产动画电影中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及美学风格
《大鱼海棠》在日本获赞(观察)
《大鱼海棠》的误解和正解
《大鱼海棠》,神作掉进“深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