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对高压氧治疗患者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的影响

2021-01-14谢艳卿李福英

医疗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舱门安全检查高压氧

谢艳卿,李福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三明市第一医院高压氧舱室 (福建三明 365000)

高压氧治疗是在高压、高氧的密闭环境中进行的,存在易燃、易爆等不安全因素[1]。氧气不会自燃,但可助燃,在高压氧舱内,如同时具备火源、可燃物和一定的高浓度、高分压氧条件,则会引起剧烈的燃烧,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杜绝火源及易燃、易爆违禁物品入舱极为重要[2]。高压氧舱是医院的重要管理部门,高压氧治疗是否安全关系着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不规范的管理和操作是造成我国高压氧舱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3]。持续质量改进是在确保质量和控制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上,注重过程环节质量控制的一种管理模式,可通过对过程进行持续管理,不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使护理服务形成良性循环[4-5]。我们在工作中发现,通过健教、安检,如果工作人员稍有懈怠,违禁物品便可带入高压氧舱。基于此,本研究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对高压氧治疗患者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9年9—10月在我院行高压氧治疗的2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9年11—12月在我院行高压氧治疗的25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110例,女145例;年龄34~89岁,平均(56.36±3.64)岁。观察组男135例,女120例;年龄30~90岁,平均(55.82±4.3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均符合高压氧治疗适应证,无交流认知障碍,能够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模式,即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以口头说教的方式告知其不可携带违禁物品入舱。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具体内容如下。(1)创建小组:创建持续质量改进小组,由科室负责人担任组长,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对现状进行调查,以降低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明确工作流程,讨论、编制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查检表。(2)调查原因:根据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查检表对进舱人员进行调查,发现携带违禁物品入舱的影响因素包括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不强,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差和疾病引起身体不适,家属更换频繁,医务人员忽视高压氧治疗安全教育、督促不力、方法不当、同事间协作不足、过度信任患者及家属,制度方法的宣教不到位,不按流程安检(无安检流程),寄存物品意识差、嫌麻烦储物柜不洁、储物柜损坏、储物柜标识不清。(3)制定计划:结合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查检表调查结果,召开小组工作会议,商议、确定防止高压氧治疗时发生携带违禁物品入舱的护理计划,包括确定安全教育及安全检查时间,加强医务人员之间协作及业务学习并考核,加强管理,绘制安检流程图,制定患者安检签字确认表(内容包括安检日期、舱内座位号、患者确认打钩、检查者签名)。(4)计划实施:为确保高压氧治疗期间舱内人员的安全,所有进舱人员都给予进舱安全教育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将安全教育处方挂在醒目、易看、易取的位置,在自愿的前提下,指导患者关注高压氧治疗微信公众号;将绘制好的安检流程图打印出来,放入文件夹,定时学习,并严格执行;利用患者出舱空闲时间进行进舱人员安全教育制度和理论的学习,加强责任心、同事之间的沟通,组织探讨如何加强督促和同事之间相互提醒,操舱护士、接待护士、健教护士每天做好本职工作,安检者在安检结束时必须在安检确认签字表上签字,健教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方法因人而异,对于年龄大、记忆力差患者及家属要多次宣教、强调、提醒,在更换家属陪舱时,重新给予安全教育,要求尽量固定陪舱者;将违禁物品严禁入舱的提示贴在候诊室、更衣室、氧舱入口处,使进舱人员一目了然,安检确认签字表挂在氧舱门口,便于提醒和操作;保持环境整洁,保洁员每天清理、擦拭储物柜,工作人员每天检查储物柜的功能,发现损坏及时通知维修;每次开舱都按安全检查流程(治疗候诊区指导和交代患者寄存物品→入舱后舱门关闭前安检→舱门关闭后治疗前再次提醒,特别要做好入舱后舱门关闭前的安检)进行,检查时通过“问、看、摸、查”四步(一问,询问患者和陪舱人员有无携带违禁物品入舱;二看,检查头发有无打摩丝,手上有无戴手表,儿童是否穿着电子鞋,有无穿羊毛衫等容易产生静电火花的服装,如有穿毛衣者,禁止在舱内穿脱;三摸,身上是否携带火柴、打火机、汽车遥控器等物品;四查,检查危重患者的被服及地面是否有易燃易爆物品等)进行安全检查,每次在安全检查时做到“三不准”(不准单人独自安检、不准带疑问进舱、不准带情绪安检),在安检结束时,每位进舱人员必须在高压氧治疗患者禁带违禁物品入舱安检表上打“√”确认。(5)检查结果: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违禁物品,评估检查的结果,对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科室负责人经常检查措施的实施情况,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减少违禁物品入舱的发生。(6)处理阶段:在临床实践工作中,高压氧舱工作人员严格执行医院高压氧舱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宣教,特别做好三个时间点的安全宣教,耐心告知患者携带违禁物品的危害性,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每次治疗都运用安全检查流程进行安检,使进舱人员完全明白禁止携带违禁物品的重要性并自觉执行,减少危险因素;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保持安全检查时的“四步骤”“三不准”,加强医务人员每月持续质量跟进、业务学习及考核。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入舱后舱门关闭前、舱门关闭后治疗前的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观察组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比较[例(%)]

3 讨论

高压氧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但由于舱内氧气气压高、浓度高,加之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可能给进舱人员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加强安全管理在高压氧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6]。目前,我国医疗机构有大、中、小型空气加压医用氧舱,由于加压介质是空气,工作人员往往会忽视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的重要性,容易增加安全隐患。在工作中,我们必须加强高压氧治疗安全教育和安全检查,杜绝火灾等意外事故的发生,做到安全方面的零缺陷,确保高压氧治疗持续、安全、有效地进行。

持续质量改进是通过计划、执行、监督和评价的方法,不断评估实施效果并及时提出新的方案,使质量循环上升的一种模式,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使问题在短时间内解决,将改进措施上升为新的工作质量标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降低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的关键点:(1)必须使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明白严禁入舱的违禁物品包括火柴、打火机、发火玩具、汽油、乙醇、各种油脂及化妆品、爆竹、书报、手提大塑料袋等,以及能产生静电火花的手机、电子玩具、摩擦玩具及钢笔、手表、助听器、半导体收音机和保温杯等[7];(2)加强医务人员的分工与协作,使其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的责任和任务,将具体的工作目标化、责任化,从而提高工作效率[8];(3)加强患者的安全教育,于签署知情同意书时、入舱前、入舱后舱门关闭前按规定进行,通过这一系列教育,让行高压氧治疗的患者及其家属能够主动地配合,在治疗前自觉除去身上携带的违禁物品,只穿着纯棉衣物进舱治疗[9];(4)每次开舱均严格执行安检流程三个时间点,即治疗候诊区、入舱后舱门关闭前、舱门关闭后治疗前,特别做好入舱后舱门关闭前的安检和最后打“√”确认工作。总之,与常规模式比较,持续质量改进模式效果更佳,其贯穿于治疗工作的整个过程[10]。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高压氧治疗患者携带违禁物品入舱发生率,保证治疗过程的安全。

猜你喜欢

舱门安全检查高压氧
丹阳市开展汛前安全检查 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执法+审计+专家”宜兴市探索审计式安全检查新模式
飞机舱门失效乘客减载计算方法的探讨
运输机尾舱门收放液压控制系统的改进设计
基于虚拟铰链打开机构的舱门提升机构研究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民用飞机复合材料舱门优化设计
安全检查表法在轿厢意外移动风险控制中的应用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从机场的安全检查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