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1-14王志勇钟继平

医疗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肋骨多发性胸腔镜

王志勇,钟继平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心胸外科 (江西赣州 342300)

肋骨骨折属常见的胸部损伤,若多根多处骨折,则病 情严重,易引发胸壁软化,造成患者的循环及呼吸功能出现异常,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1]。手术内固定作为临床上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重要方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恢复胸廓稳定性,但传统开胸手术的创伤大、术后疼痛明显,且恢复缓慢[2]。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手术凭借微创、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3]。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治疗的66例多发性肋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3例。试验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23~67岁,平均(42.82±5.16)岁;骨折数目3~11根,平均(6.42±1.08)根。对照组男20例,女13例;年龄23~65岁,平均(42.76±5.21)岁;骨折数目3~12根,平均(6.45±1.12)根。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经X 线、CT 检查确诊为多发性肋骨骨折;可耐受传统开胸内固定手术、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手术;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存在严重四肢椎体外伤;术前伴有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肝、肾功能不全;合并头腹部损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取健侧卧位,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

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胸内固定手术治疗:做一长120~320 mm 的切口,切口位置选取需能够满足开胸探查及暴露需固定的全部骨折肋骨的要求;于适宜肋间切断并撑开肋间肌,探查胸内脏器,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肺修补、止血等处理,固定骨折部位,留置引流管,确定胸腔无出血后,缝合切口。

试验组给予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手术治疗:沿骨折线切开,于骨折触诊明确处做小切口,于切口内探查确定骨折线后,沿骨折线做多个小切口或将切口延长,暴露骨折断端;针对无法确定的情况,经骨折破损部位置入胸腔镜进行探查,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实施肺修补、止血等处理,游离、暴露并复位骨折端,适当弯曲适宜型号的爪形接骨板,将其置于能够保障骨折线基本位于接骨板中间的位置处,固定接骨板,并牢固固定骨折部位后,放置胸管,确定胸内无出血后,缝合切口。

1.3 临床评价

(1)术后3个月,依据体格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评估临床疗效:胸部疼痛消失,X 线片检查复位良好,胸廓对称,生理弧度正常,呼吸未见异常为优;胸部疼痛明显改善,肋骨生理弧度轻度畸形,呼吸困难不明显为良;胸部疼痛明显,骨折移位明显,胸廓畸形,呼吸困难为差;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疼痛程度及住院时间,其中疼痛程度于术后72 h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估,分值0~10分,疼痛程度与评分成正相关。(3)比较两组术后3个月内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及褥疮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 表示,采用t 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两组治疗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451),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2.2 围手术期指标

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s)

注:VAS 为视觉模拟评分法

住院时间(d)对照组 33 216.72±35.60 204.71±53.34 6.79±1.46 5.12±1.27 14.72±1.85试验组 33 138.69±21.56 132.74±29.81 4.82±1.15 4.27±0.98 12.96±1.34 t 10.770 6.766 6.089 3.044 4.426 P 0.000 0.000 0.000 0.003 0.000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下床活动时间(d)VAS 评分(分)

2.3 并发症

试验组发生切口感染、褥疮各1例,对照组发生切口感染4例,肺部感染、褥疮各2例。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24.24%(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43,P=0.039)。

3 讨论

多发性肋骨骨折多由高处坠落伤、交通意外伤所致,患者常合并血气胸、肺挫伤,且胸部疼痛剧烈,对呼吸及咳嗽排痰影响较大。传统开胸内固定手术在多发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中较为常用,该术式通过探查胸内情况,处理胸内损伤,可快速缓解疼痛,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但开胸手术术后疼痛明显,患者康复缓慢,临床应用存在局限性[4];此外,外力作用下胸壁出现多发性肋骨骨折,会损伤胸壁肌肉软组织,导致组织肿胀、细胞破损或形成血肿,而开胸手术治疗将加重术后组织渗血、渗液,极易增加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作为微创术式,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手术经骨折胸膜破损部位置入镜头、器械,手术切口较小,无需切断肋间肌及其他重要的呼吸肌,从而可减轻对胸壁的损伤,利于保护患者的呼吸功能,促使术后机体功能快速恢复,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术中利用胸腔镜行胸内探查,视野清晰,能够清楚地了解胸内情况,进而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镜下肺部分切除、肺破裂修补等处理,能够避免开胸手术对肺脏的损伤,可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及安全性[5]。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治疗优良率相近,但试验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表明开胸内固定手术与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手术治疗的疗效相当,均能促使胸廓稳定性恢复,缓解患者的疼痛,但胸腔镜辅助内固定手术无需切开肋间肌进入胸腔,创伤小、术中出血少且疼痛程度更轻,术后患者能够早期下床活动,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为患者早日康复创造良好的条件。

综上所述,胸腔镜辅助下内固定手术治疗多发性肋骨骨折的疗效确切,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轻患者疼痛,且并发症少,利于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肋骨多发性胸腔镜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硼替佐米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致心律失常2例并文献复习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迷人肋骨
坚固内固定术联合牵引在颌面骨多发性骨折中的应用
肋骨带外固定加外敷万伤接骨膏治疗单纯性肋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日安,白天
80例肋骨骨折X线及CT诊断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