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

2021-01-14许欣

医疗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韧带开腹膀胱

许欣

永丰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江西永丰 331500)

全子宫切除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妇科手术,临床上行该手术的方式包括经腹腔镜手术、经阴道手术和开腹手术[1]。腹腔镜手术在患者腹部做操作孔,并置入器械实施手术治疗,能够避免造成过大的腹壁切口,术后无较大的瘢痕,且因穿刺孔极小,术后较易恢复,还可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基于此,本研究分析腹腔镜下与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接收的60例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均无生育需求,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试验组年龄44~65岁,平均(54.3±4.2)岁;有腹部手术史12例,手术期间同时行附件手术6例;子宫肌瘤25例,子宫腺肌症5例。对照组年龄45~65岁,平均(54.5±4.8)岁;有腹部手术史11例,手术期间同时行附件手术7例;子宫肌瘤26例,子宫腺肌症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获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患者均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术前连续3 d 行阴道冲洗,实施肝肾功能生化检查,行大、小便常规及血常规检查,并检查宫颈细胞学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于手术前对存在不规则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分段诊刮,以排除子宫恶性病变;做好术前准备,包括备皮、禁食和灌肠处理。

对照组实施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首先,对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随后,协助患者取头低脚高位,于脐缘上做1 cm 左右的切口,建立术野后切除子宫,术毕常规服用抗生素行抗感染处理。

试验组实施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首先,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麻醉后协助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后,在脐部或脐与剑突的连线上做1 cm 切口,气腹针穿刺建立气腹,并置入套管及腹腔镜;第一操作孔在左侧腹外侧区,经髂前上棘纵轴线附近的无血管区域(作为术中持针器进入的操作孔),第二操作孔在右下腹麦氏点处(作为钳夹操作孔),第三操作孔在髂前上棘水平连线靠近左侧髂前上棘2~4 cm 无血管区域(作为钳夹操作孔);利用腹腔镜探查盆腔,了解子宫大小、形态、位置及与周围脏器之间的关系,用钳夹向子宫内上方提起子宫角圆韧带,并用剪刀剪断圆韧带,剪开子宫膀胱反折腹膜及两侧圆韧带前叶,将膀胱往下推,将圆韧带前叶外缘向外下方稍微分离;牵拉一侧输卵管,用双极电凝钳充分电凝韧带,闭合韧带内血管,继续分离膀胱反折腹膜,下推膀胱,电凝分离宫颈膜、两侧膀胱柱,将膀胱推至宫颈外口;切断子宫动脉,用双极电凝钳剪断子宫骶骨韧带及大部分子宫主要韧带,切开阴道前穹窿,切除子宫并经阴道取出,在腹腔镜下缝合阴道残端、反折腹膜,冲洗腹部盆腔,吸净积液,排出气体后取出腹腔镜、套管,缝合穿刺孔。

1.3 临床评价

比较两组的术后情况(术后正常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和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术后情况

试验组术后正常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

试验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s)

术后平均住院时间(d)试验组 30 12.87±4.35 24.47±6.68 4.62±1.19对照组 30 30.39±6.37 40.30±8.57 7.88±1.77肛门排气时间(h)组别 例数 术后正常活动时间(h)t 12.441 7.980 7.372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比较(±s)

表2 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比较(±s)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试验组 30 124.11±33.79 106.21±42.49对照组 30 99.60±29.08 135.37±57.18 t 3.011 2.242 P 0.002 0.014

3 讨论

目前,腹腔镜已被广泛应用于医院外科,其具有术后疼痛感较轻、创口小、恢复速度快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许多疾病的手术均可在腹腔镜下实施,其中包括部分妇产科恶性疾病和良性疾病,尤其在全子宫切除术中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3]。有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子宫切除的主要方式即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4]。因该术式手术期间无需开腹,不会造成腹壁瘢痕,受到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但针对因子宫内膜异位症、阔韧带肌瘤和宫颈肌瘤造成严重盆腔粘连的患者,临床上若采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治疗,难度较大。在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应用之初,实施开腹切除的患者较多,但随着临床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操作技术的愈加娴熟,行开腹手术的患者数量呈下降趋势。针对直肠和子宫后壁下段紧密粘连的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前需先切断子宫血管,然后再分离粘连,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子宫后壁创面的出血率,从而可提供清晰的视野,能够避免出现肠管损伤,利于手术[5]。此外,以逆向切断法切断子宫骶韧带,以由下而上的顺序逆行切断子宫骶韧带和阴道壁,能够有效避免直肠前壁出现损伤。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宫旁组织往往会出现痉挛、加厚的现象,易造成输尿管发生变形和移位,需紧贴子宫分离粘连,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输尿管的损伤。

腹腔镜术后,患者的血液通常处于高凝状态,主要是因术中二氧化碳气腹造成腹腔处于高压状态,进而致使血液回流受到阻碍,提高了血液的凝固性,对此,医师应予以高度重视。此外,患者术后往往也会出现肩膀疼痛,临床普遍认为,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的肩膀疼痛属牵涉痛,手术后7 d 便会自动消除,且残余二氧化碳的刺激是引起腹腔镜下肩膀疼痛的重要原因。但有研究表明,肩膀疼痛与腹腔镜术后膈下积血有明显的相关性,认为这也是造成肩膀疼痛的重要原因[6]。因此,腹腔镜手术完成之前需彻底冲洗腹腔。

综上所述,与开腹手术全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量,改善术后情况。

猜你喜欢

韧带开腹膀胱
三角韧带损伤合并副舟骨疼痛1例
注意这几点可避免前交叉韧带受损
膀胱镜的功与过
优质护理在预防全膀胱切除术回肠代膀胱术后并发症中的效果观察
距跟外侧韧带替代法治疗跟腓韧带缺失的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改良式四孔法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加回肠膀胱术
膀胱镜引导下经耻骨上气膀胱膀胱肿瘤切除术(附1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