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纤维支气管镜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

2021-01-14刘燕辉

医疗装备 2021年1期
关键词: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刘燕辉

揭西县人民医院 (广东揭阳 5154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多与有毒颗粒或气体显著暴露引发的气道和(或)肺泡异常有关。该病因表现为长期持续性呼吸困难且易反复,使得约25%的患者肺功能下降,同时还明显加速了病程,最终导致生存率下降,住院率及病死率增加[1]。引起该病加重的常见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为感染,且多数患者急性期间存在不同部位甚至是全身范围内的感染,临床研究表明该病患者发生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为80%[2]。因此,需及时有效地治疗下呼吸道感染,避免病情进一步加重。临床针对该类感染患者常采用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治疗风险。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作为近年来清除气道痰液和分泌物的有效手段,可根据痰液及分泌物的实验室结果选择敏感性抗菌药物。本研究探究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3月至2020年3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入院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男25例,女25例;年龄45~69岁,平均(61.81±12.36)岁;病程5~10年,平均(5.96±3.36)年;根据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定感染严重程度,中度下呼吸道感染31例,重度下呼吸道感染19例,APACHEⅡ平均评分为(18.96±3.67)分。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0岁,平均(62.85±12.06)岁;病程5~10年,平均(5.61±3.19)年;根据APACHEⅡ评定感染严重程度,中度下呼吸道感染30例,重度下呼吸道感染20例,APACHEⅡ平均评分为(18.23±3.91)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将3.0 g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汕头金石粉针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3860,规格:1 g)溶入100 ml 0.9% 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2次 /d;将0.4 g 注射用盐酸莫西沙星[南京优科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130039,20 ml:400 mg(以莫西沙星计)]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1次/d。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患者于术前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并禁食禁水6 h,局部麻醉后进行气管插管,置入纤维支气管镜至患侧病变部位,吸出气道分泌物,使用10~20 ml 0.9%氯化钠注射液灌洗病变部位,直至吸出液体清澈,灌洗总量≤100 ml,操作过程中时刻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若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

两组均连续治疗7 d。

1.3 临床评价

(1)比较两组肺功能[3]指标: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呼气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2)比较两组炎症指标:于治疗前、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水平,具体实验操作参见试剂盒说明书,试剂盒均由基尔顿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生产。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FVC、FEV1、PEF 均高于治疗前,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FVC 为用力肺活量,FEV1为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PEF 为呼气流量峰值

组别 例数 FVC(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1.93±0.10 2.65±0.12a对照组 50 1.95±0.13 2.51±0.23a t 0.862 3.816 P 0.391 0.000组别 例数 FEV1(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0.53±0.03 0.70±0.06a对照组 50 0.54±0.07 0.67±0.05a t 0.928 2.716 P 0.355 0.008组别 例数 PEF(L/min)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0.69±0.13 0.89±0.20a对照组 50 0.68±0.16 0.80±0.23a t 0.343 2.088 P 0.732 0.039

2.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炎症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PCT、IL-6、IL-8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其在呼吸道黏膜处增殖后释放毒性物质,从而对黏膜及纤毛造成损伤。在显微镜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支气管黏膜可见细胞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镜下结构。致病菌进入呼吸道后,通过其特殊结构附着在气道上皮细胞导致纤毛功能障碍,以及下呼吸道管壁等部位出现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产生大量黏稠痰液、坏死黏膜等分泌物滞留在管腔,最终导致管腔狭窄,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困难症状,降低肺功能[4]。此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胸腔积液、大片肺实变等肺内并发症。

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抗菌药物较多,但单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可能与病原菌耐药、抗菌药物药效不足等有关。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肺泡灌洗可直达病灶局部,快速清除管腔内痰液及炎症分泌物,阻断致病菌对管腔的直接损害和免疫反应,从而迅速缓解炎症反应[5-7]。本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给予抗菌药物治疗相比,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能够进一步改善肺功能。此外,很多研究证实,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会释放大量炎症介质,如PCT、IL-6、IL-8等,对机体正常细胞组织造成严重损害,继而引发全身炎症反应[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炎症指标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表明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快速降低炎症指标水平,与闫登峰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分析其原因为,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可增高纤毛黏液毯的溶胶层,增加纤毛再生和摆动幅度,增强纤毛运输能力,并消除管腔内分泌物对气道的刺激,从而缓解咳嗽等症状,促进脓液的分解及排出,可直接经支气管镜通道吸出[9-10]。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炎症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aP<0.05;PCT 为血清降钙素原,IL为白细胞介素

组别 例数 PCT(ng/m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0.51±0.06 0.35±0.16a对照组 50 0.52±0.13 0.42±0.17a t 0.494 2.120 P 0.623 0.037组别 例数 IL-6(pg/m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95.57±10.65 58.98±26.35a对照组 50 98.05±13.62 77.03±32.69a t 1.014 3.040 P 0.313 0.003组别 例数 IL-8(pg/ml)治疗前 治疗后试验组 50 111.36±32.59 75.35±23.01a对照组 50 108.95±40.94 86.26±23.41a t 0.326 2.350 P 0.745 0.021

综上所述,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联合抗菌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效果显著,可改善肺功能,降低炎症反应。

猜你喜欢

灌洗支气管镜肺泡
支气管镜灌洗联合体位引流治疗肺不张的临床效果观察
纤支镜肺泡灌洗在脑死亡边缘性供肺维护中的作用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小探头引导下经支气管镜活检对于肺外周病变诊断价值
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钙结合蛋白S100A8、S100A9在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及作用
类肺炎表现的肺泡细胞癌的临床分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留置导管无水乙醇灌洗治疗肾囊肿的疗效分析
经支气管镜活检联合刷检对支气管肺癌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