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随笔
2021-01-14宋栩栩
文/宋栩栩
艺术根植于生活,生活让我对中国画的创作有了新的想法与思路,于是催生了近几年创作的美食系列作品,以下大略地谈谈创作心得。
西域人家 100cm×100cm 2013年 宋栩栩
吃货日记 260cm×270cm 2018年 宋栩栩
味道 231cm×187cm 2019年 宋栩栩
食在江南 185cm×145cm 2018年 宋栩栩
首先从选题说起,我所学的是花鸟专业,其蔬果题材是传统题材,历代文人墨客都有蔬果题材的作品,蔬果题材大多以小品的形式出现。本科阶段临摹学习,对于蔬果题材一直很喜欢,于是有了创作意向。我一开始创作此系列从蔬果先入手,因一次偶然机会购得硬卡纸,这种硬卡纸是现成托裱好的,有生纸和半生纸,宣纸形状有多种,出于对这种卡纸的新鲜感,便创作了一系列水果,例如柿子、西瓜、杨梅、梨等等,以设色写生为主。真正开始小吃美食题材创作,是在研一下学期一次杭帮菜博物馆的游历后。很多日常美食在博物馆里,虽为模型,但依旧能让人垂涎三尺,我在想,绘画又何尝不能表现呢?我从杭州小吃入手,先后去到了北京、台湾、贵州,描绘了各地域的百种美食,当我每走过一个地方,都用美食日记的形式记录。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味道,江南的温婉和诗意藏在汤与面里,味道或清甜,或爽口,或绵柔。江南糕点有着植根于回忆的味道。糕点,甜而不腻,糯而不粘,味美香甜;酥点,淡雅清香,软糯酥脆,入口即化。贵州美食,酸辣爽冽、咸香鲜美,黔人的坚守与用心,让黔菜味道在舌尖回荡。台湾美食的味觉记忆,带有浓厚的饱足感和幸福感,温馨美好。北京小吃的滋味,既有宫廷御膳的皇家贵气,又有历久弥新的胡同吃味,还混杂着冰糖葫芦的甜腻。诚然,并非所有小吃都能入画,选择形状或者质感比较独特的食物更出艺术效果。
技法上,运用传统的笔墨和设色,美食系列食材多样,有酥、汤、面、糕、饼等等,在水分控制上根据不同的质感而定。以《江南糕点—吴山酥油饼》为例,因酥油饼的形态是层层叠加的,我选用线条的形式表现,色彩偏厚重,将酥油饼的质感描绘出来。绘汤、面此类食物时,先绘制汤水,水分充足,再画莼菜,在《江南汤面—西湖莼菜汤》中可见一斑。有些汤面加以葱花会更加诱人,此处葱花用笔要干净利落,水分相对少些。糕饼类食物视口感决定用笔,例如《江南糕点—条头糕》、《江南糕点—葱包烩》为例,软糯口感可水分充足,酥脆口感的食物水分相对少许。用色时遵循食物原有颜色,在画面中,有些装在碗里的食物,可通过碗的花纹和颜色协调画面用色冷暖。同时应考虑画面中点、线、面的组织,笔法多样。总之,美食也是一种艺术,在某种程度上和绘画是相通的。
在创作过程中,感受很重要。我所画的美食,都是我亲自品尝过,会因为画面中的食物想起当时发生的故事,我希望创作是带有感情和温度的。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更是需要艺术装点。倘若创作根植于生活,手中的画笔便会不由自主地去表达所见所闻,生活的趣味自然也会让画面丰富多彩。■
童趣 97cm×90cm 2017年 宋栩栩
秋闺 97cm×90cm 2017年 宋栩栩
江南汤面——莼菜汤 14cm×16.5cm 2016年 宋栩栩
江南汤面——虾爆鳝面 14cm×16.5cm 2017年 宋栩栩
江南糕点——葱包烩 14cm×16.5cm 2015年 宋栩栩
江南糕点——条头糕 14cm×16.5cm 2015年 宋栩栩
莲藕花叶图 138cm×34cm 2017年 宋栩栩
野百合 138cm×34cm 2017年 宋栩栩
繁花似锦 200cm×150cm 2015年 宋栩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