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闽壑烟岚
——梁明大泼彩山水画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2021-01-14朱荔婷

中国画画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泼墨山水画山水

文/朱荔婷

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福建省文联、龙岩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闽壑烟岚—梁明大泼彩山水画展”于2017年4月19日在中国美术馆开幕。本次展览作为梁明首次亮相于中国美术馆的个展,引起了业界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此次展览展出梁明近年来创作的大泼彩山水画作共60幅,由“闽壑烟岚、梦里家山、境由心造、自然为师”四个部分构成,其中包括巨尺幅大泼墨写意山水画《闽壑烟岚》,长12.6米、高3.8米,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土楼主题泼墨作品。开幕当天,在中国美术馆7楼会议厅举办了梁明个展主题研讨会,与会专家主要围绕梁明大泼彩山水画创作题材、笔墨图式、语言个性、精神内涵和思想深度等问题展开了讨论。会议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作为学术主持,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作为研讨会主持人。

泼写时代,革新超越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范迪安充分肯定了梁明的创作成果,他认为,梁明的创作从研究民间美术入手,逐步地走向水墨与泼彩的艺术表现经历了好几次超越,特别提及他的两次超越。一个超越就是他最初是对闽西所生活的这块热土民间和地域文化的重视与深入的感受。他画了很多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创作,其中代表性的作品《正月》由中国美术馆收藏。但他向自己提出了更高研究的课题,就是从一般表现土楼建筑的层面,更多上升到把客家土楼与表达天地自然的精神气质相结合。所以他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开始,着重通过写生、提炼和重构突出表达土楼以及客家生活与宇宙自然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实现了第一次超越,从比较具体的生活景观,更多上升到画面中的自然之道。第二次超越应该说是在21世纪以来,他把对自然山水的表达,和对整个山水中的气韵、气脉、气息、气象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他作品中出现了更多我们称之为语言形式的探索,出现了更多属于笔墨技法的探索,也更多地使得他的作品形态从原来比较具象,进入到兼容抽象的形式。梁明对自我不断的要求,同时关照到我们整个中国画,特别在水墨体系的中国画如何更好地走向当代,体现了一种更大的文化视野,从而在创作中追求更加宽阔雄浑的水墨意韵。

春山如笑 130cm×68cm×4 2018年 梁明

耦园写生之三 65cm×39cm 2019年 梁明

闽壑烟岚 380cm×1260cm 2016年 梁明

中国美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徐里代表中国美协对画展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认为展览成功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梁明自身的艺术追求和创造,他所获取的成果得到大家一致认同。另一方面,是展览来了很多福建的乡亲,让我们从中感受到梁明的人格魅力,也说明福建乡亲朋友们有情有义。徐里表示展览让人为之震撼,他说,中国画要做到有视觉冲击和恢宏的面貌是很难的,在这个把握过程当中,梁明能够把非常传统的以笔入画和以书入画的精微之处很好地表达,做到这种虚实结合,作品可以远看细观和揣摩,既有气势又精微,将宏观与微观天然合一,有其独特的个人表现手法和贡献,这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梁明在这一点上应该说做得特别好。作品中表现的是他所熟悉的闽西山水和客家土楼,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拥有时代的印记。此外,徐里认为一个画家的成功是多方面的,梁明虽然长期生活在闽西,按理说远离中心,但在信息化社会中实际上没有中心和边远之说,关键要有思想、情怀、追求和胆魄,深入生活,用情抒怀。他称赞梁明的作品有情怀有境界,有胆识有气魄,由此形成了作品的风格就是气势恢弘,气象万千。

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副主任、《美术》杂志社长兼主编尚辉评价梁明为新闽派山水的重要代表人物,在创作中能够将现代的传统和表现闽西山水画有机结合在一起。尚辉将梁明作品特点归结为三个统一两个结合。首先梁明作品艺术特征可以概括为实景与虚境的统一,通过大泼墨、大泼彩构成一种宇宙一般的气象,这是一种精神和理想中的虚拟境界,并将这种虚拟境界很好地和客家民居及山村的农民生活实景有机结合在一起。第二,古法与气韵的统一,在磅礴生成的气韵之外,还能够体现古法用笔的一些特点,体现出梁明在继承中国画用笔勾勒的基础上能够大胆地借鉴现实主义的自动主义,把这种自动偶然性的泼墨和传统的古法结合在一起。第三,墨韵与泼彩的统一,在梁明的泼墨中,他一方面是强调它的偶然性特征,强调它的自动性,强调它的非控制的一种美感,但同时它一定要能体现出传统中国画墨的玄幽之意。中国画的幽微之境是最难得的,他通过泼墨达到一种幽微,我觉得在这方面梁明实际上做了很多功课和努力,进而达到作品的气韵生动。同时,他的作品还具有纯朴与俊逸的结合、偶然与必然的结合的特点。梁明的山水画个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让大家看到了近些年来有关闽派美术发展新的特征和面貌,闽派美术的发展特别值得美术界关注。

山高云过迟之二 180cm×96cm 2017年 梁明

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范扬副院长认为,从梁明的作品看到与时代相融合的中国气脉,一种文化的自信,这正是我们这代画家所需要的。可以说在张大千和刘海粟探索基础之上,梁明的大泼墨、大泼彩又向前走了一步。他的探索是成功的,这种大写意精神正是现当代中国画所呼唤的,是有意义的探索和成功的范例。

在创作个性语言、图式和作品内涵的关系方面,中国国家画院创研部何加林副主任提出,梁明的泼墨泼彩有内涵,一是他在泼墨泼彩技术上的创新,使之成为可控的技术。二是他在泼墨泼彩基础上,把对生活的情感对应浪漫地融入到画面,呈现出一种绚烂的内心情怀。梁明的泼墨泼彩具有时代意义,它不是一个表面图式,而是在图式的基础之上表达了他内心对这片故土的真情与热爱,具有情感真实、气象万千的境界。他的创作是对生活的一种真实感受与艺术表现力高度结合的完美例证,因此梁明的泼墨泼彩山水画在今天是有示范性意义的。

气势恢弘 ,家国情怀

梁明将山水画创作作为承载民族文化和精神的载体,因此,他的作品能够表达出一种与时代相吻合的家国情怀。对此,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院田黎明副院长认为,梁明的作品具有一种当代人的人文胸襟、审美情怀和时代的人文气息,创造了一种北宋以来山水所具有的雄浑气象,并随之渗透在他的笔墨、山水结构和境界之中,体现了当代人对祖国山河的一种抒怀,一种境界。这些作品呈现出既雄浑又温润的时代山水气象,创造了属于他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精神山水。

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在发言中强调了梁明作品的艺术特质,吴洪亮说,梁明将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的一些成果融会贯通于作品中,注重远观的逻辑,将“泼”作为主体去关照。作品可远观可近读,在放与收之间,泼与写之间建构逻辑,我们看到他不仅仅有精妙的把控,也有在写的时候把灵动的部分保留。吴洪亮先生还注意到,梁明的土楼系列作品中有宇宙逻辑和土楼中客家人宇宙观的对话,而且这种宏大的气势也在他作品有独特性的体现。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姚鸣京副院长认为,梁明的作品恢宏中透出了磅礴的气度,让人叹为观止。他将诸流派相择借鉴,融入自己的艺术语言探索中择机生发,同时也看到他在跟随卢禹舜老师学习创作所付出的努力与研究。同时,姚鸣京还特别关注到了梁明的写生作品,感叹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写生的积淀促使梁明的山水有了广阔的视野和多元的汲取素材。他认为,当代很多山水画家都去写生,但是如何把写生运用到创作中并重组山水的语言及图式,今天功德圆满的主应该属于梁明,为当代山水画的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属于他的艺术之路。李可染先生的名言:“以最大的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冲出去”,虽然也是如此这般的教学生。希望学生也能冲杀出一条蹊径,但成功者寥寥。梁明的艺术道路,证到了李家山水李可染苦学派的堂奥,证到当代山水探索新语境的成功,证到了闽派山水走出福建与天地同源,与天地笔墨结缘的当代山水艺术格局。

春山云起图 108cm×96cm 2018年 梁明

漳平东湖村写生之九 55cm×75.5cm 2016年 梁明

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豫闽教授认为,梁明创作《闽壑烟岚》这么大的景观格局,除了要有高超的绘画技法与胸襟涵养外,至少仍需要三项条件,否则难以成功。其一是对自然万象之生态,有长期的深入观察与发自内心的喜悦。其二是深刻理解闽西地域文化的性格与特质,对家乡报以诚挚的情感,爱民、爱乡、爱国。其三是具备对大尺幅、大场景水墨山水的表现能力,如水与墨的融合与间离,浓淡干湿的渗透,疏密节奏的把控等等。正是因为梁明丰富的从艺经历以及从生活的历炼中储备了充足的能量,在《闽壑烟岚》这幅画中才可能将闽西山水那山峦叠嶂、苍翠清润、水汽弥漫等意象以及山区云雾氤氲、虚实掩映、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致,表现地如此生动感人。梁明创作所涵咏的生命内涵与深邃意境,绝非唯美之艺术所能局限,更多的是画家心底深处的精神向往和家国情怀。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林容生立足于创作实践者的角度,关注梁明作品中具体的技法。他认为梁明在创作中运用了由虚入实、由简入繁、由境入情的方法。在最重要的由境入情中,境指的是画面中创作的大意境,情是他的情怀。这个情怀既有一种对大气象大空间的认识,也有对他家乡一往情深的感情。梁明的作品从具体的家乡山水出发,把我们引导到一个更为广阔的自然和他的精神世界,这一点确实是非常成功,不仅引发了我们对创作的思考,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和借鉴以及欣赏、研究的机会。

南平建阳写生之二 38cm×45cm 2019年 梁明

立足本土,艺术典范

在研讨会中,范迪安院长由梁明作品的艺术面貌引申出两个问题,第一,笔墨当属于时代之时,实际是在考量笔墨是否印证时代,是否表达时代精髓的关键问题。第二,中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域文化传统、学术资源和地域生活都在影响着一个画家的表述。对此,范迪安院长认为梁明这么多年一路坚持的探索,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就是他的艺术整体能够与当今社会发展的大气象,与中国文化相融,体现出更具包容性,更具内在力量的一种精神风范。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王来文阐述了梁明立足本土题材,在创作实践和探索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他说,梁明大胆而从容地丰富泼墨山水的技法,已趋现有个人艺术语言形式意味的语境。虽取材于地域性题材,但他的艺术思考不局限于地域化特色,而能够与中国绘画的整体与历史联接起来观照,观念与理念是放眼当代全国山水画的视角,能够在写实勾染与泼墨写意的大开大合的构成对比中,让笔下传统的笔墨对表达地域题材的探索上具有大的格局和气象,形成气蕴和律动。更不因题材地域性而使笔墨语言狭窄地域化,而是突破地域化并升华为个人的艺术品格。地域题材如何走向当代性,如何走向大格局化,如何提升地域题材的艺术品格与气象,梁明所做的这种探索无疑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贺兰胜境 248cm×258cm 2019年 梁明

在福建省美术家协会主席、博士生导师翁振新眼里,梁明的艺术渊源于传统,但不是简单的因袭重复,亦步亦趋,而是富于革命性的创造和探求,从而创造出具有现代意识和充溢着个人体温的形态、风格的优秀作品。作品融北派山水的雄浑粗犷和南方山水的清丽氤氲于一炉,既气势恢宏,又有轻盈飘逸的精微秀润,富有浑厚苍劲的韵味,充满着优长的节奏和生命的律动。他打破了传统山水画的皴法程式,把原来单一、固定的皴法转化为综合性的勾皴擦染点融会贯通的新表现方法,提升了作品的抒情性和写意性,使作品具有一种若隐若现的不可捉摸的现代逸韵。梁明既坚持了中国画的本质特征,又顺应了现代社会的多元开放的文化意境和审美特质的顺势发展。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美术学系王跃奎副主任认为,梁明先生的个人学养是融合了南北,在福建有文脉的传承,后到北京游学,这样形成了他独特的个人面貌。他的个人面貌是很珍贵的,有一种榜样作用。当前全国山水画家大多在模仿、追风,而梁明在文脉传承和语言选择这两方面做得都很成功。

对于梁明艺术创作的特点,青年评论家王萌从四个不同点的角度阐述,第一个点是关于“水”在山水画中的激活,将“水”的视觉转化为精神层面上的观念。第二个点是光影、光彩和光辉三个支撑点在作品中体现为视觉文化。第三个点,民间美术对他的山体结构和笔墨结构带来一种新的超现实视觉及其所形成的绘画时空观。第四个点是梁明把整个新的视觉语义和方法的特点,在一个古今艺术创作方法集大成式的艺术实验过程当中,集中到一个发力点上,这个点就是时代精神。他不同时期的作品都和不同时代文化转型重要的语境相关,从他大气磅礴的山水画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雄强和壮阔的时代精神,这一点也体现了梁明在创作中践行着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龙岩市文联王永昌主席谈到,梁明的作品在中国美术馆的展出,是对闽西客家土楼和山水、人文风光的一个最好的宣传,他的作品已成为我们闽西客家文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符号。希望借此机会,诚挚欢迎全国各地艺术家到福建闽西采风写生。

最后,主持人卢禹舜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家一致认为梁明是一位坚持弘扬民族文化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也是一位锐意创新,拥抱生活,同步于时代的艺术家,这是他最大的特点。卢禹舜认为,在延续文脉,继承经典,提升创造实践的人文精神方面,梁明始终把自己的实践看作是集文化大成的综合载体,并且在精神理念和笔墨语言的探索实践中有了一个换代升级的过程。善于思考,勤于总结,努力实践和探索,这又是梁明的一大特点。他在水的运用上体现出水的精神,也体现出水的湿度,实际上更多体现出的是一种道德、筋骨、温度。此外,卢禹舜将各家的言论记录、分享:“心怀日月”在梁明的作品当中有所体现;“气撼天地、大泽流泻、道输八荒”是梁明作品带给我们的一种深刻感受;“乾坤锦绣、大美不言、气象万千、气势恢弘”,这也是梁明作品给我们的感受;“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覆天载地、江山永铸”则是梁明创作的艺术境界给予大家的启示和启发。■

山外有山云梦泽 365cm×145cm 2019年 梁明

万壑有声含晚籁 240cm×200cm 2016年 梁明

高山古村鸿家山 240cm×200cm 2015年 梁明

猜你喜欢

泼墨山水画山水
《山水间》
山水画的写生观及价值初探
中国山水画的成熟
挥毫泼墨
山水之间
一处山水一首诗
小荷露笔尖 泼墨弄丹青
6月,鸟语蝉鸣绿树成荫
万世之功郑国渠
程灿山水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