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门诊患者“一人一诊室”规范率中的应用

2021-01-13马颖春吴佳妮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门诊

马颖春 吴佳妮

【摘要】目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工具落实“一人一诊室”,从而保护患者隐私,提高患者满意度,达到三级医院评审,门诊管理及医疗质量要求,并使“一人一诊室”得到有效实施。方法:回顾我院门诊当前在门诊患者就诊过程中诊室内“一人一诊室”的规范情况,再制定CQI项目, 门诊护理CQI小组通过现状调查,找出不能落实“一人一诊室”的原因,设定目标,对策拟定实施,通过数据观察规范率是否上升。结果:通过开展CQI项目,“一人一诊室”的规范率由原先的22.33%上升至80%以上。结论:证明CQI项目的各项措施实施有效。

【关键词】持续质量改进;门诊;“一人一诊室”

“一人一诊室”是指在就诊过程,诊室内“一人一医”即一个诊室,一个医生,一个患者开展一对一交流、问诊,绝对尊重患者隐私。

医院门诊室是医师专门为病人诊疗的专门场所,为维护好诊室秩序,保护病人隐私,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已把“一医一患一诊室”管理工作纳入《三级综合医院评审实施细则》中,是等级医院评审中衡量医院改善医疗服务,保护患者隐私的重要指标之一,同时,也是改善就医流程中三级大型医院需要持续改进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院即将迎来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复评工作,必须开展这项工作。

1. 现状评估

在目前我院的门诊日常诊疗工作中,门诊量大,每天内外妇儿科的挂号就诊患者日均量为1500多人次,在繁杂的医疗护理工作中,医生护士患者,患者与患者之间对于这种未做到“一人一诊室”的现象未给予足够的重视,造成就诊秩序混乱,诊间拥挤情况多,影响医疗质量及降低病人满意度,存在不安全隐患。

2. 一般资料与方法

2020年1月,我院的门诊CQI小组对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一人一诊室”的规范率进行调查,以1月份内外妇儿科总开放的诊间数985间进行早上10点巡视,达到“一人一诊室”规范率的诊间数220间,规范率只有22.33%。我科小组成员从患者、医生、护士、人力配备、信息及叫号系统五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其中原因有:患者方面 就诊患者多;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不足;患者自身与他人隐私权知识的缺乏,未做到相互尊重;不听医务人员劝导;老观念喜欢围观;个别患者对就医流程不熟悉,对叫号系统不敏感。医生方面 个别医生自身看诊及宣教习惯;不重视不配合“一人一诊室”管理;未能自觉维护诊室秩序,默许患者在诊室候诊。护士方面 与患者沟通不畅;没有进一步询问;缺乏主动服务的理念。人力配备方面 出诊变动多,医生人员紧张;就诊高峰护理人员相对不足。信息及叫号系统方面;候诊叫号屏与电脑排队号不一致;转科,分配,加号,取号电脑操作排队出错多;叫号系统卡机情况多。以上这些方面的原因,使得门诊患者就诊秩序混乱,诊间拥挤情况多,严重不符合三级医院评审,门诊管理及医疗质量要求,病人的医密及隐私极易泄露。根据以上的调查分析设定目标:2020年门诊“一人一诊室”6月份的规范率≥80%。

3对策

3.1诊室黏贴宣传小标语,就医流程图。3.2各分诊台护士在进入诊区前加设关卡,对患者严格把关,做好凭好就诊。3.3门诊医生配合落实“一人一诊室”就诊制度,对本科室内患者起到监督提醒作用,督促其他未轮到患者在诊室外等候。3.4加强各分诊台护士责任心。3.5提倡预约挂号,分时段就诊。3.6在院内倡导和动员党员、团员、实习生、进修生、志愿者等参与诊室管理。3.7加强信息和叫号系统稳定性,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维护完善。

4效果评价

通过目标设定、对策拟定、对策实施对2020年2月份开始内外妇儿科诊区每月的规范率进行统计。2020年1月—6月内外妇儿科每月开放诊间数量在647—985间,达到规范的诊间数量在220—779间,规范率在22.33%—82.6%,分别是22.33%、74.34%、82.6%、79.23%、78.08%、80.52%。

通过2月—6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门诊内外妇儿科诊室的规范率基本呈上升趋势,其中4、5月份稍有回落,分析原因为虽然全球疫情仍紧张,但国内疫情基本得到控制,未有蔓延趋势,随着温度上升再加上国内复产复工复学,人员流动性开始增强,患者就诊量增大,患者及其家属对疫情思想相对松懈。此后我们采取了诊间屏第二次排序,让患者及其家属在诊室门口能看到就诊人和候诊人,随着签到机功能的完善和使用,回诊的患者也能再次排队叫号,避免了去诊间拥挤排队,随后6月份规范率上升。

5小结

通过开展CQI项目,我院门诊患者“一人一诊室”规范率达到预定目标,并在之后7月—12月进行效果追踪分别达到85.62%、89.14%、95.8%、86.14%、94.43%、95.89%。我们为患者制造了安静有序的就诊坏境,便于医生在没有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对患者全面的交流,保护了患者隐私,减少了交叉感染,提高了医疗质量。

“一医一患一诊室”的诊疗模式不仅做到私密的问诊服务,贴心保护患者隐私,还可以提高问诊质量,更体现了医疗服务的日益人性化。只有医生、护士、患者齐心协力,共同维护就诊环境才能保证“一人一诊室”的管理顺利开展,才能保证“一医一患一诊室”模式的有效落实。

参考文献:

【1】 陈建西 品质圈活动在实施“一医一患”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 2011.6(17).18.245

【2】 阎虹 贺云霞 杨晓丽 品管圈在提高门诊“一医一患一诊室”执行率中的应用【J】循证护理 2020.6(2):177-179

【3】 万孟超 郑芳莉 黄培 刘燕 叶婷 黄丽 运用Focus-PDCA管理工具落实“一医一患一诊室”【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17(1)

【4】 沈玉萍 一醫一患一诊室模式实施难点分析及对策【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8)

【5】 李洁 如何才能做好“一医一患一诊室”工作【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9(8).18

猜你喜欢

持续质量改进门诊
开展门诊服务流程调研 提高门诊服务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在日间手术病房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持续质量改进对血液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
持续质量改进在管理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四)
持续质量改进在手术室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持续质量改进在预防神经外科术后感染护理中的应用
汉字小门诊系列(九)
汉字小门诊系列(八)
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在呼吸感染护理中的运用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