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效果

2021-01-13张红万

健康体检与管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螺旋CT

张红万

【摘要】目的:探讨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3~2020.9月收治的36例小肝癌患者和4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MRI和螺旋CT检查。对比二者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结果:同CT检查方式相比,MRI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高(x2=17.276、34.325、10.070,P<0.05)。结论: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应用MRI诊断方式,诊断效果佳,利于患者后续治疗。

【关键词】肝硬化结节;小肝癌;MRI;螺旋CT

肝癌是临床常见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仅次于肺癌,会对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小肝癌主要是指单发结节或2个结节直径加起来之和不超过3cm的肝细胞癌,早期无典型性表现,易产生漏诊及误诊情况,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威胁。肝硬化结节与小肝癌之间有密切联系,若肝硬化结节患者未能接受有效治疗,则其发展为小肝癌的几率较大,故而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具有积极意义。影像学检查方法是临床诊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便于临床医生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其中螺旋CT和MRI对于该疾病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本次研究就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详细内容包含以下方面。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7.3~2020.9月收治的36例小肝癌患者和40例肝硬化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小肝癌组:男女分配占比为55.56%(20/36)和44.44%(16/36),患者年龄范围(42-68)岁,平均年龄为(51.37±4.33)岁;肝硬化结节组:男女分配占比为57.50%(23/40)和42.50%(17/40),患者年龄范围(41-68)岁,平均年龄为(51.73±4.37)岁。基本资料无差异(P>0.05)。

1.2 方法

患者均接受MRI及落旋CT检测。

MRI:检查前,需要护士人员将相关检查注意事项告知待检者,常规禁食、禁水,检查前摘除金属饰品,选择东软NSM-S15P 1.5T磁共振进行检查,检查序列按照T1W1—T2W1—DWI的形式,根据说明书要求设置层厚、层距,随后在患者肘静脉注射碘普罗胺(德国Bayer Schering Pharma AG;國药准字J20130157;100ml:76.89g)0.1mmol/kg,控制注射速度,延迟进行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扫描、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由我院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进行阅片。

螺旋CT:检查前准备措施同对MRI检查一致,选择朗润医疗有限公司提供的64排螺旋CT,选择平卧位,先进行常规CT平扫,相关参数按照说明书要求设置,观察并记录患者肝脏及周边脏器情况,平扫结束后,于患者肘静脉处使用高压注射器注射碘海醇注射液(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3569;100ml:64.7g)1.5mg/kg,控制速率,延迟25s后,开始进行动脉期扫描、门静脉扫描、延迟期扫描,扫描结束后,将相关图像数据送至后处理站进行三维重建。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不同诊断方式诊断结果和诊断效能比较,包括灵敏度、准确度和特异度。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数据采用SPSS23.0展开整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2,表示为(%),检验结果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

2. 结果

2.1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结果比较

MRI诊断方式,诊断阴性37例,假阴性1例;诊断阳性39例,假阳性4例;螺旋CT诊断方式:诊断阴性29例,假阴性8例;阳性47例,假阳性19例。

2.2 不同诊断方式诊断效能比较

MRI灵敏度97.22%(35/36)、特异度90.00%(36/40)、准确度93.42%(71/76)。

CT灵敏度77.78%(28/36)、特异度52.50%(21/40)、准确度77.63%(59/76)。

两组诊断效能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7.276、34.325、10.070,p<0.05)。

3.讨论

一般而言,肝癌是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小肝癌的发生与肝硬化之间有密切联系,肝癌发病较为隐匿,早期症状无明显特异性,患者易忽略,待发现异常就诊时,疾病已是晚期,延误患者治疗,对患者预后十分不利。

CT和MRI是临床疾病诊断中较为常见的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CT扫描时间短,分辨率高,能够降低腹部扫描时出现的伪影情况,利于图像后处理重建;此外其能选择任意层厚进行图像的重组,最低能控制在0.15mm以下,便于临床医生发现患者身体内微小病变,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是对软组织的相关分辨率有限,实施增强扫描时,对病灶的强化并不明显,对正常肝脏组织和肝硬化结节鉴别有一定困难;而MRI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式相比较为复杂,但其分辨率高,能够覆盖肝癌直径<1cm的微小病灶,行增强扫描,便于临床医生观察癌细胞病灶边界,能够较为清晰地观察病灶血供情况,在肝动脉期,病灶有均有强化的表现,门静脉期和延迟期,多为低密度病灶,不同患者病灶信号有一定的差异,便于临床医生加强对疾病诊断。本次研究结果表示,同CT检查方式相比,MRI诊断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高(p<0.05),充分表明MRI的诊断价值。

综上所述,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应用MRI诊断方式,诊断效果佳,利于患者后续治疗。

参考文献:

[1]李伟, 周超, 汪云超. MRI与螺旋CT在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J]. 江苏医药, 2018,44(5):569-572.

[2]贾燕梅. MRI和螺旋CT在鉴别诊断肝硬化结节和小肝癌中的价值对比[J].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20, 033(003):346-347.

[3]段彬, 罗成静, 罗海阳. 小肝癌,肝硬化结节的MRI征象特点及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9, 017(010):56-58.

[4]吉晓晶, 潘威, 张瑜. 小肝癌与肝硬化结节的MRI征象特点及其鉴别诊断价值[J]. 中国实用医刊, 2020, 47(21):46-48.

猜你喜欢

螺旋CT
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脑垂体瘤中的应用探究
螺旋CT对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作用探讨
肾损伤严重程度的螺旋CT诊断分级方法及其临床指导意义
螺旋CT与核磁共振在肝脏囊性占位诊断中的应用比较
阑尾粪石征象对儿童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