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庐陵古村落宗祠的匾额文化

2021-01-13张会安

美与时代·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匾额宗祠文化

摘  要:庐陵宗祠匾额形式多样,内涵丰厚。诗文辞赋,名言警句等内容被书写、镌刻在匾额之上,用于宣扬儒家思想和宗法观念,表达的不仅是祖先的人文思考与道德操守,更是为了激励后世养正垂裕、永昭后人。

关键词:庐陵古村落;宗祠;匾额;文化

“三千进士冠华夏”,庐陵耕读文化盛行,他们聚族而居,为巩固家族地位、维护家族利益、教化子孙,形成了极为严密的宗族组织与极强的宗法观念。“社则有屋,宗则有祠。”在广袤的庐陵大地上,不时可以寻访到壮观宏伟的祠堂。而点缀祠堂上的方方匾额引人注目,蕴藏着丰厚浓郁的民俗文化与中国文化历史价值。

一、庐陵古村落祠堂与匾额

(一)廬陵祠堂

在庐陵,仍散落着数以千计的大小祠堂,这些祠堂是祭奉祖先和往圣先贤的地方,也是教化子孙、铭记族规家训的场所。它记录着宗族的历史与往日辉煌,目睹了家族的兴衰。祠堂虽兴起于西汉,但“庶人无庙”,严苛的封建礼教规定祠堂、家庙的设立都必须悉从于周礼。在民间,宗祠的合法地位始于大明嘉靖十五年(1536)诏令的颁布,“许民间皆得联宗立庙”,于是宗族祠堂像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盛行(如图1)。

祠堂最早与家庙、神庙有关。庐陵的祠堂大概分为两类:一类为氏族宗祠,这类宗祠以血脉相连,世系行辈脉络清楚的众族人,拱卫宗祠建房而居,从而构筑成牢固的宗族部落与势力。在一个宗族中往往有总宗祠1座,位于村落最前面的风水宝地;房祠、家祠则有多座。由于总宗祠涉及到同宗同祖族人的脸面,事关宗族敬祖睦宗、统族、凝族、收亲等头等大事,因此,往往举全族之力,营建高大宏伟的氏族宗祠。另一类为先贤往圣、民族英雄、忠义之士和节孝烈女等建立的专祠。如“文山祠”,以纪念文天祥的“浩然正气”。宗祠、公祠、生祠、节孝祠等,共同形成了巍峨壮观的祠堂群。而高悬于宗祠的匾额,除标识名称、装点门楣外,还有歌功颂德、光耀世人和教化子孙的作用,它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典型的代表和经典符号。

(二)宗祠匾额

匾额简称为扁、匾、额,现统称为匾额。庐陵宗祠匾额悬挂于门楣之上,既有装饰美化之功用,又能反映建筑物的标识名称和性质,用于宣扬儒家思想、伦理纲常,教化子孙、警示后人。作为华夏民族独特民俗文化标志的匾额,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传统。几千年来,人们把诗文辞赋、警句名言,通过书法的形式书写或雕刻、或灰塑于木、石、砖墙等质地的匾额之上。这些匾额或镶嵌、或悬挂,与古代传统建筑融为一体,表达出古代先民的审美趣味与素朴的思想情感,构建成中国传统建筑上一道独特、亮丽的人文景观,极具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二、庐陵古村落宗祠的匾额文化

宗祠匾额作为名称标识和用于弘扬祖德、宣扬教化的工艺形式,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庐陵匾额虽经社会变迁与损毁,但仍有遗存,它是内容与工艺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是先民文化素养和审美趣味的表达与价值取向。

(一)庐陵宗祠匾额功能分类及文化内涵

从庐陵宗祠匾额的功能分类来看,可区划为标识、堂号、寄寓、颂贺、科举功名五类。标识,顾名思义就是标示识别的意思,表明某种事物的特征。庐陵标识匾额,主要用于标识该建筑的名称、性质与功用。如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潭溪胡氏宗祠”匾额、瓦桥“胡氏宗祠”匾额(如图1)等,瓦桥“胡氏宗祠”匾为汉白玉雕刻而成,其上六只蝙蝠环绕,民俗文化意蕴浓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梁氏宗祠为清朝重修,飞檐翘角、“官帽”式结构,大门高悬“翰林第”匾额(如图2)。梁家璋为钦赐翰林院检讨官,为表彰其科举功名,教化子孙、激励后人而设。谷村“大池祖祠”红岩石质匾额(如图3)。各村为中国进士之乡,从宋元丰五年至清,有科举功名者318人,其中进士48人。浓厚的文风,使得谷村读书人多、科举贡荐者多、入仕者多、文人学者多。而周氏在历史上,由于加官受爵和获得荣誉、奖赏的士子多,而受到敕赐“爵誉里”称誉,门头高悬“勅賜”“僕射周公祠(总祠)”“儒學坊”匾额(如图4)。

宗祠堂匾是不同氏族文脉传承的象征,反映的是家族世系的源流,表达的是祖先的人文思考与道德操守,更是为了教育后人。庐陵氏族为了宗族利益与强盛,因此,像崇德、敦仁、存礼、惇叙(如图5)、彛伦、百忍等堂,既要彰显祖宗之德,也要敦宗睦族,使后世子孙永遵祖训,竭忠尽孝,“型仁”“讲让”。

寄寓匾额在庐陵宗祠中遗存稀缺,多悬挂居室书斋,借此明志,寄寓吉祥,表达治国安邦的理想和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如:“清风高洁”“卿云呈瑞”“庚宿联辉”(如图6)“甲更吉祥”等匾额。颂贺匾额,用于旌表、庆贺、祝寿、荣升等。如圣旨“昇平人瑞”(如图7)“贞寿之门”匾额。

科举功名匾额作为封建社会,自隋朝建立科举制度以来的见证,使之成为了中国科举文化重要的物质文化载体。庐陵三千进士冠华夏,状元17名,官至正、副宰相17名,尚书督抚数以百计。“读可荣身”,庐陵人重视科举考试,制匾以彰显家族荣耀,教化子弟,昭示后人。

蜀江欧阳氏从明永乐甲申年至清乾隆辛巳年360余年间,文风达到鼎盛。21人名列进士榜,创造了“朝天八龙、父子进士、鸣阳三凤、兄弟尚书、三世宪台”的人文盛况(如图8、图9)。“朝天八龙”等鎏金四字匾成为了欧阳宗族的无尚荣耀(保护知识缺失,现均为黑色字体)。“朝天八龙”意为明朝正德辛未欧阳嵩兄弟8人高中进士。穿行于古老的村庄之中,我们被一方“进士”匾额所震撼(如图9、图10)。它的独特之处在于21名进士全部镌刻其上,这是何等荣耀。“歐陽哲永樂辛丑進士河南提學副使,兄弟三人成进士,時稱三鳳”,此为“鸣阳三凤”匾额的由来;“歐阳德,嘉靖癸未進士禮部尚書兼翰林院學士、贈太子少保,謚文莊”,不一而足。在庐陵,“双连冠”“五里三状元”“父子探花状元”“叔侄榜眼探花”“一门六进士”“隔河两宰相”“百步两尚书”“十里九布政”“九子十知州”的描述,仍在古老的大地上广为诵唱。

(二)庐陵宗祠匾额的文化意蕴

宗祠匾额是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经长期的历史发展演变,成为集国学经典、警言和书法等多种表现手法的艺术形式。庐陵匾额形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厚,反映了民众的审美理想,承载着敦祖睦族、成教化、助人伦的历史作用,蕴含弘扬正气、劝恶向善、学优登仕,光照门庭和祈福纳祥等文化内涵。

1.儒家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建构了完备的“道德”思想体系,主张“仁说”“礼说”,这种学说影响到庐陵社会的方方面面。庐陵人正直刚烈、守礼、讲究仁义行忠信,提倡“入孝”“出悌”“积善”和“忠恕”之道。总之,庐陵宗祠匾额书写镌刻的是儒家经典名句、警言,处处体现着儒家文化。如庐陵崇德、敦仁、惇叙、彛伦、缉熙、诚敬、孝友、存礼、百忍堂匾,以及宗祠内外高悬、或镶嵌的“入则孝”“出则悌”(如图11)“尚德”“集义”“万古纲常”“敦耆笃学”“仁人君子”匾额,无不展现出儒家文化的精髓。

庐陵匾额主要为楷书大字,篆书、隶书、行书,而草书较少。这些匾额采用或书写、或先书后刻、或灰塑等不同表现技法,形成了中国书法的艺术之美和工艺之美。用榜书入匾,尽显威严、端正、厚重,有庙堂气象和福贵之相。走进庐陵宗祠,高悬的匾额显得庄重典雅,它反映出庐陵先人对儒家思想的尊崇和道德操守,同时潜移默化地起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至今仍有其积极的教育意义。

2.民俗文化

匾额作为华夏民族独特的民俗文化标志,承载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庐陵宗氏聚族而居,为凝聚家族利益,祈求家族强盛,宗族建立祠堂祭奉祖先,悬挂匾额教化子孙,祈求富贵吉祥,告诫后世子孙,“耕可致富,读可荣身”,博得科举功名,光宗耀祖。

像“寝成孔安”(诗经《殷武》)匾额(如图12),意为寝庙落成、神灵安恬,寓意弘扬祖德,同时祈求祖先的庇护。“对越在天”匾额,《诗经》清庙:“济济多士,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赞美祖先的文德,寄望后世子孙胸怀开阔,道德境界高尚。

庐陵宗祠大门高悬翰林第、大夫第、司马第、大学士第、柱国名宗(如图13)匾额,竭力张扬,以彰显祖宗之德,希冀家族兴旺,内涵丰富而厚重。而“科举联芳”“进士”等匾额,则显示先民对科举功名利禄的渴望与荣耀。

吉祥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主要内容。由于“万物皆有灵” 的观念,使得趋吉辟凶、祈福纳祥成为原始先民适应环境的生存本能。庐陵匾额上的吉祥寓意内容,正是先民对神灵表达敬畏、寄托美好生活愿望的观念延续。如:“甲更吉祥”“西入祥光”“紫气东来”“庚宿联辉”“卿云呈瑞”“鸾翔”“凤翥”“吉且安”“太和翔洽”等匾额,而“受天百禄”(如图14)为宗祠前照壁匾额,“罄无不宜,受天百禄”出自诗经《天保》文献。反面“留有余地”匾额,则寄寓族人和睦,为人处事应留有余地。“昇平人瑞”龙凤呈祥鎏金雕花圣旨匾,同治三年甲子十月,特为大司马周兴圃103岁母亲的颂贺寿匾。永乐宗祠篆书石质“养正垂裕”匾额(如图15),寓意培养浩然正气,像文天祥一样为后人留下功业与名声。总之,这些匾额不仅彰显了宗族的家世家风和族人功业名声,更镌刻着庐陵宗族护佑后世子孙、企盼家族强盛、泽被氏族子弟,对富贵吉祥、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和淳美之风,同时,深刻反映出先民大众化审美观念上的趋同与功利追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庐陵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宗祠匾额形式多样。它既有装饰美化的作用,又能反映宗祠建筑的性质特点,用于宣扬仁、礼和宗法观念。匾额文化不仅表达了庐陵祖先的人文思考与道德操守,也是为了激励后世子孙养正垂裕、永昭世人。求富贵、祈吉祥,宗祠匾额在表达先民的文化素养与审美趣味、价值取向的同时,也映射出庐陵先人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日益强大和对传统文化的自信,庐陵匾额文化必将继续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参考文献:

[1]张会安.古村落民居建筑景观的保护与发展——以庐陵古村落为例[J].学术探索,2012(1):109-112.

[2]张会安,吕锦民.庐陵古民居建筑的艺术文化内涵[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5):21-22,43.

[3]张会安.庐陵古村落民居建筑装饰及文化意蕴[J].美与时代(上),2012(11):59-61.

作者简介:张会安,井冈山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民间美术研究。

猜你喜欢

匾额宗祠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红色是宗祠的母语
朝歌的诗
关于加强汉寿县宗祠管理与利用的调研报告
天安门匾额“消失”之谜
弘扬传承匾额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谁远谁近?
看见了什么?
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宗祠建筑装饰设计中的运用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