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预习设计的对策探讨

2021-01-13张杰妹

考试周刊 2021年101期
关键词:有效指导课前预习

摘 要:在新课改的影响之下,小学三年级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掌握以及运用语文知识来完成现实生活中的课前预习作业等意识都急需得到关注和提高。而在针对这一课前预习作业所带来的如何提升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设计的有效性问题也成了极为关键的一点。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

一、 引言

在笔者看来,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应表现出两大特性:“科学”与“生活”。所谓“科学”,就是要抓住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学生的平均水平来适当调整课前预习作业,着重对课前预习作业比例的有效调控和弹性操作,这就是科学的体现。而所谓“生活”,教师应该明白的是,语文教育是要让学生能够做到可以理性思考问题。在遇到问题时,语文的生活性应该能够让学生体现出严密的语言思维性,学生应该能够运用合适的方式来将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生活性还体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合理安排课前预习作业,通过这种设计来让学生能够看到学习并不是一件痛苦的事,而是只要通过自己合理安排和努力就可以成功的。教师要想成功地在推动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效率的背景下对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合理安排,就应该以上述两大特性为指导思想,切实做好对于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的合理安排。只有严格依照相关要求来进行小学三年级语文预习设计工作,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才能够越走越稳,越走越好。

二、 课前预习的教学目的

课前预习教学是近年来实行的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课前预习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同时教师要通过对学生进行指导,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的兴趣并开展预习讨论活动。该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有效地改变了过去只有教师在讲台上单独传授课堂学习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各科新知识的教学情况。在课前预习教学的模式下,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也充分体现了在课堂学习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引导作用。换句话说,这一教学模式的诞生,使得教师和学生的两方面作用得到了和谐统一,并且推动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从具体的实施角度来看,课前预习教学的具体做法:教师在准备一节课之前,先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学习目标以及相应的一些需要学生通过个人探究或预习讨论来解答的问题写在一些较小的白纸上,然后在上课之后分发给学生,并在上课之后的十分钟时间内,让学生完成。在学生完成之后,教师才能够正式开启对课程主体相关知识的讲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此过程当中所囊括的一些问题,已经涉及了预习学习的教学模式。

三、 课前预习教学的意义

严格来说,课前预习教学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更加重要。在每堂课刚开始的时候,教师就把设计好的预习教学内容发给学生,也是对他们初次学习新知识的检测。除此之外,预习教学模式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当它和预习学习模式完美进行结合的时候,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很大提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调动学生的预习积极性,采取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而且,预习学习当中也存在着竞争的关系。如果能够有效地将预习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开展的话,学生在独立思考、踊跃发言等方面的优良习惯会得到培养,而且学生在明晰教学规则方面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因此笔者认为,预习教学模式是未来的小学语文的发展趋势。

四、 对安排学生进行预习的问题和认识

很多教师对应该怎么安排学生进行预习的问题认识不足。有的教师认为预习只是让学生熟悉课本,其结果就是:学生往往只看了几分钟课文,很多课文的关键内容都没搞清楚,这种预习是毫无用处、流于形式的。有的教师则非常重视学生的预习质量,在新的教学之前,安排了很多预习题目。但问题又来了:这些大量的预习题目,就算是优秀的学生也要做一个多小时,更何况是后进生呢?况且很多教师也没时间批改和评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生很难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就会对自己的能力失去信心,知识的火花就会熄灭。笔者认为这样的预习只会让学生产生惧怕心理,久而久之使他们产生厌学情绪。

五、 如何設计高效的课前预习作业

(一)课前预习作业要扎实且具有可操作性

从课前预习作业的现状来看,教师布置的课前预习作业越来越统一和机械化。在正常情况下,教师总是要求学生不断地解决单一的问题,就容易导致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十分枯燥。因此,为了避免学生的课前预习作业枯燥,教师应该更加注重课前预习作业的形式,设计多样化的课前预习作业,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在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小真的长头发》的预习作业时,除了可以让学生回答课文基本内容的问题之外,还可以设计让学生去仿写或者让学生进行思考:“如果我也有这样的一头长发,我会拿它做些什么呢?”之类的问题。这些多元化问题的设计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继续接下来的学习。

(二)结合生活实际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设计后,教师需要充分重视语文预习材料的准备、多媒体平台上语文问题的总结和课堂活动的组织。为了使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效率得到提高,教师需要对独立的学习材料加强整体结构和组织的合理性,并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课堂学习材料的选择来看,教师可以将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应用到语文课前预习作业的设计中。比如,在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花钟》的预习作业时,教师就可以向学生布置“查阅一类花卉资料”或是“观察一种花朵的大致外形”的作业,增强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兴趣。

(三)课前预习作业要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习惯、爱好、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学业成绩、个性特征等,教师很难对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同等的重视。而要改变以往平等对待学生的做法,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应该分层次地进行设计,应该考虑所有的学生。比如,设计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海底世界》的预习作业时,对于成绩差的学生,教师应该有选择性地让他们做低难度的课前预习作业(如认识生字词),增加此类学生容易理解的问题,让成绩差的学生也能很好地完成课前预习作业。对于成绩好的学生,让他们完成一些发散思维题(如“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海底世界,不少于200字”),等等。只有这样,课前预习作业才能合理分层,才能真正体现课前预习的效果,才能让所有学生在课前预习中有所收获。

(四)落实核心素养,加强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质量

在进行课前预习设计的过程当中,有一个问题是教师必须要看清楚和弄明白的,这就是教师所设计的课前预习内容和相关作业,除了要贴合小学三年级所使用的语文教材之外,还必须要能够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关键能力,要让学生在开始预习的阶段就能够充分地得到相关的能力提升,如阅读能力的提升,写作能力的提升,思考能力的提升,并通过对所要进行预习的课文内容进行有效提问,来让学生获得思维方面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小学语文《大自然的声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认识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就学生反馈的问题进行总结评价,总结出学生的共性问题。如通过总结学生预习的答案,教师可以发现学生可能对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保护自然环境理解不是很到位。教师就要把这个问题作为教学的重点。因此,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预习作业的搜集环节。

(五)创造合理评价制度

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评价方式的变革同样能够让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堂在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质量方面拥有更多的提升空间。在新课改的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除了要对学生的语文成绩进行关注以外,还要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多维互评的应用是优化语文课堂评价体系的有效措施。比如,可以通过设计三个等级A、B、C来充分对预习作业展开评价。只有在完整且大部分正确的情况下做完了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之后,才能得到A级别评价。在基本做完了教师所布置的预习作业之后(正确率未超过50%)可以获得B级别评价。如果对预习作业没有进行认真对待(大部分问题未回答或回答错误),将会得到C级别评价。

六、 让预习作业多元化

运用多种形式的预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比如,在布置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2课《父亲、树林和鸟》预习作业时,笔者让学生在互联网上或去图书馆查找与本篇课文相关的信息,包括文本、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主选择查找材料内容,在课堂上展示預习结果。学生报告自己已经完成了哪些学习任务,并将收集到的材料在课堂上与大家分享,不仅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让学生拓宽了视野,并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同时,笔者还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帮助学生掌握课文的重要知识点。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理解,笔者要求学生在“题目、作者、段落意义和主题”等方面画思维导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完善思维导图。学生既能独立掌握文章内容,又能理清课文主题,大大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笔者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大量好书,提升学习质量,拓展知识视角,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

七、 预习学习的教学模式研究

预习学习的教学模式所具有的优势,在上文中已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如何有效地去研究这种教学模式的呢?

笔者认为,此种教学模式虽然形式上有所不同,但最关键的地方在于要对教师的引导作用进行重视。这一教学模式的主要作用就是把教师从漫长的说教和讲解当中解脱出来,在将教师的繁重工作任务移除的同时,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教师的工作压力被减轻了很多。但这不代表教师就一点都不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教师依然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出现了问题,那么学生在这种教学模式当中的主体地位就无法得到发挥,进而影响学生学习效率。所以在使用这种教学模式的时候,教师必须要做好相关的引导工作,让学生逐渐学会进行预习学习。

八、 课前预习举例

接下来,笔者以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纸的发明》为例来对课前预习进行教学。

《纸的发明》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第一张纸的发明过程。对于该篇课文的预习性质的“读”,应该是集中于“读内涵”,也就是要通过对课文内容进行预习来理解蔡伦为何会运用各类普通材料制造出纸张。学生在通过预习之后,就会明白蔡伦发明纸张是由于其不断结合前人经验所造成的。如此引导学生去思考,“读”的教学效果就逐步实现了。

而接下来,对于“写”的效果,可以这样实现:

你可以写一段话来描绘出蔡伦在成功制造出纸张时的心情和感受吗?

这一问题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课文来得到属于自己的理解和反思。通过让学生以蔡伦作为第一视角将个人情感进行想象和描述,学生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将自己与蔡伦当作一个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够去(尝试性地)体会他在成功制作出纸张后的那种兴奋的感觉。在进行过这种感情上的“附身”(实质是共鸣)之后,学生能够更加明白坚持好奇心对于自己未来所能够带来的无限可能,从而使其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读”的延伸),同时提升了个人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九、 结语

小学时期的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能够对一个人之后的人生发展带来极大影响。因为这种教育是让一个人慢慢通过具有含义的文字和带有语言思维性和感性的语句来逐渐认识世界的最为关键的一种方式。因此,面对这样的教育,尤其是在面对这样的教育中的转折时期(指小学时期的语文教育),各个教育学家和小学教师应当通过自身理论构思和实践探索来不断地发现并应用新的、好的方法,以大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推动小学课前预习教学的开展,充分发挥小学语文的教育作用。

总而言之,当前在视角下的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作业高效课堂与教师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观念以及课前预习作业设计模式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所以,教师一定要结合新课改的思想并丰富自己的课前预习作业设计经验和实践,有效地对语文课前预习作业进行全新设计,使其能够更好地辅助学生学习,使自己课前预习作业设计质量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元静.优化作业设计让作业“动”起来: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有效训练的策略[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8,23(26):12-13.

[2]王强.高效课堂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有效性探究[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3):85.

[3]邓丽琴.让作业变成孩子的期待:小学语文作业趣味化设计的有效策略[J].学周刊,2017(14):44-45.

[4]刘莉.激兴趣展魅力让学生个性飞扬: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J].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中),2018(5):58.

[5]陈傲燕,梁玉龙.设计有效作业,促进学生发展:浅谈如何设计有效的语文作业[J].新语文学习:教师,2019,23(1):35-38.

[6]马兴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理念、原则和策略[J].学周刊,2018,23(23):56-57.

[7]沈茂林.关于设计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业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好日子,2018,23(24):121-122.

[8]孙微微.基于探究新课标下小学三年级语文课前预习的有效策略探讨[J].读天下:综合,2019(26):12-31.

作者简介:

张杰妹,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淳安县千岛湖镇第八小学。

猜你喜欢

有效指导课前预习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方法探究
小学数学课前预习式微课的应用策略
用好导学案将课前预习进行到底
有效指导幼儿活动区游戏研究
低年级课外阅读的有效指导
浅议语文教学的课前预习
做好课前预习
让课前预习成为语文课的精彩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