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价值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基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对策

2021-01-13张元邦

考试周刊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摘 要:一直以来,重理论、轻能力的教学理念严重,不利于学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培养,导致学生成绩高、能力差。《道德与法治》课程注重德育,是对初中生开展思政教育的主要载体。为了更好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作用,教师要摒弃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并在知识与能力的基础上,形成良好情感价值观。教师要在明确知识、能力与价值的内涵与关系后,深入分析教材、制订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开发教学资源等,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价值为魂;知识为基;能力为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一、 引言

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前身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经过重新定位后从德育课变为智育课,改变了传统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的情况,充分发挥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的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价值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三位一体”教学理念的内涵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目标不只是教授学生理论知识,还需让其将这些理论知识进行实际运用,以此塑造学生的人生观、生命观与价值观。为此,文章提出价值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教学理念:

(一)价值为魂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标中三维目标的设置,将情感态度与价值放在了第一位,以此表示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有情感、重道德的人,即将正确“三观”的树立视为教学重点。自此将“价值”作为道德与法治教育的精髓,是课程的灵魂。

(二)能力为重

一直以来中国教育领域中对人才的选拔,多是借助能力的测试进行,所以将此也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体现出来。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不能只是身体健康,还要在社会发展下,具备更多、更全的能力。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三)知识为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性质确定后,就有很多人会认为以此开展教学有些不切实际,这种观念比较片面。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必不可少,学生在教师讲授新知的过程中,会将知识点内化,并演化为道德信仰,将意识转化为行为,以此促使对正确价值观的塑造。

三、 选题依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目的不再只是培养学生理论知识,而是要以知识为基础,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同时塑造正确的人生价值观。为了实现此目标,笔者创新出新的教学理念,即:价值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然后围绕此进行教学实践。首先,价值为魂。此观点的提出是在學科核心素养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基础上进行的,利用《道德与法治》课堂丰富初中生情感,令其建立正确的道德观与法治观。所以初中教学中将“价值”作为教育的精髓,同时也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灵魂。其次,能力为重。自古以来,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中对人才的选取,都是要对其能力进行检测,此在当下教育领域中表现的尤为明显。对于中国未来的接班人,不但要有结实的躯干,还要有全面的能力,因此要促使人才的全面发展。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将其当作教师教学的重要任务。最后,知识为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建立法治意识。但是无论是品质还是意识的构建,都是在知识教学基础上进行的,需要学生深入学习知识,在掌握知识基础上,建立道德信仰,并辨析理论知识转换为实践活动,以此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与行为观。虽然知识为基在题目中是放在最后论述的,但此却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基础,是学生重塑价值观与人生观的关键所在。

基于笔者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与长期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初中思政教育中要以价值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的理念,并在课堂中始终坚持此观念,并希望以此快速培养全面发展型高素质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新型人才。

四、 以价值为魂·能力为重·知识为基为基础的教学实践

(一)深挖教材中的知识、能力与价值因素

初中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主要资源,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提供依据,教材中有很多重要信息,值得深挖。

首先,透彻分析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每一章节中都有重要知识点,此不但是考试的内容,还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的基础。例如教材中有这样一句话“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制定与颁布的,又对生活进行调整与规范。”教师对于此的讲解,不能只停留表面,还需举例让学生了解法律,进而容易理解。

其次,解读教材中图画信息。部分教师在解析教材的时候将注意力只放在文字信息上,而忽视了在文字外的图画,并认为其无多大意义,此想法是片面的。《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图画的插入是编辑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产物,其与文字有相同的教育意义。在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图画就包括图片与漫画,其画面感很强,便于学生理解枯燥的语言文字。教师还能借助图画为学生传递精准的知识和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学习。如七年级下册《青春飞扬》一节中,展示的是中国航天员与大阅兵的图片,以此帮助学生理解“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这句话。此时学生的心中不禁激情澎湃,主动想航天员与阅兵队伍致敬,立下为祖国做贡献的决心。

最后,分析教材中的“扩展空间”与“探究与分享”。教材中单元内容虽然精简,但是却包含众多信息,所以除了重难点内容之外,教材中有很多思考性问题值得深度挖掘,以此培养学生,发展正确的价值观。思考性问题多是出现在“扩展空间”与“探索与分享”模块中,所以教师在分析教材的时候要多关注这两个模块,实施深度分析,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展示。例如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探究与分享”模块中有这样一个观念“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远。”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此问题,进而感受到法律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将此为后面教学做铺垫,促使后期法律知识的学习更加顺利。

(二)知识、能力与价值角度确定教学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下制订的三维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以知识与技能为基础,辨析其与能力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关系。一方面,要实现知识与技能、能力与方法的统一。科学的教育方法无论在哪一门学科中都有重要意义。通过有效的过程与方法,帮助学生学习知识,提升能力很关键。科学理论观念的建立,需要在科學的探究中进行,两者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例如在《生活中需要法律》教学前,笔者先以七年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为题做了问卷调查,发现多数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知道法律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概念,是人们权益受到侵害时保护自己的武器,并指出人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然后收集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事件,组织讨论,发表意见,进而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生活中离不开法律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在摸索中找到学习方法,学习了基础知识,掌握了关键技能,进而提升了自己法治学习能力,实现能力与方法、知识与技能目标的统一。另一方面,完成价值、能力与知识教学目标的整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际上就是帮助学生认知的过程,也是建立在学生学习兴趣基础上的。遵守学生的心理活动,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充分运用认知与情感因素,让学生的探究活动不再是孤零零地进行,而是发挥知识、能力与价值的灵魂作用,充分根植到学生心里,进而成长为有个性的人。例如《爱在家人间》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深入感受父母的爱,可让学生到讲台中做家中常见事件的表演,如母亲劝女儿穿秋裤的场景。通过学生夸张的表演,让学生在欢声笑语中获得情感共鸣。教师趁机传授新知“爱”,让学生就此谈论观看表演的想法,并为大家展示自己与父母相处时的情景,并表达自己的心声,表述家人对其浓烈的爱。如此,让沉闷的传输知识过程变得活跃,生动的活动也在学生心中留下烙印,可以在日后的生活中尊重父母,并能多关爱父母。在掌握知识、提升能力的基础上,实现了价值目标。

(三)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

中学生身体发育趋向成熟,但是心理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基于此特殊时期,其对事物的关注点与思考方向与成人不同。但是基于其年龄与生活特征的相似,初中生对事物的关注点大致相同,此可定义为同类人的热点问题。初中生的热点问题涉及较多,范围很广,值得教师深度挖掘。例如“互联网的科学使用”“教学减负”等关于学生的热点话题等。例如《体味学习》教学中,教师在讲解基础知识同时,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实践,抛出当下社会中争议最大的话题“中学是否需要实行减负政策”。同时为学生播放“两会”中关于“减负”的视频,让学生据此,再结合自己所学进行辩论,充分发表自己对学习的看法,以此不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还在深入讨论中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以此帮助教师更深入了解学生,并根据其实际需要重置教学内容、布置作业。在学习、体验基础上提升学习能力,获得情感与价值观。

除了课堂中的理论联系实践,还需将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帮助学生夯实理论基础。教师对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就要课内与课外结合,再与教材有机融合,做到因材施教。很多时候《道德与理论》课堂中,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学生不能全面理解,连最基础的知识都没有掌握,更不用说后期对其能力与价值观的培养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将学生放在真实的情境中,令其从视觉、听觉与触觉上真切感受。基于此,将学生带出课堂,去参观、去感悟,让其在此过程中通过所见所闻学习知识,并进行独立思考。如带领学生到法庭观看法官判案、参观博物馆、到养老院义务劳动等,以此陶冶学生情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实践,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本科目的精髓,提高道德品质与法治观念。如在《成长的礼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社区做服务者,此类活动规模虽然小,但可让学生接触到与自己身边相关的事情,更容易建立共情,在知识与能力基础上,树立正确价值观。

(四)开发教学资源

部分教师将教材、教辅当作课程的唯一资源,这样会令教学过程受到约束,很多内容不能得到扩展。因此需要多开发教学资源,借助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与社会资源,为学生创建一个主动探究与合作交流的教学环境,提升学习积极性,更好践行价值为魂、知识为基与能力为重的教学理论。

五、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改革,制定知识为基、能力为重、价值为魂的教学理念,并味围绕“知识、能力、价值”制订教学目标、丰富教学模式、开发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理念与法治意识,为其全面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映聪.探究信息技术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20(64):117-118.

[2]陈晓晨.巧设情境,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初中道德与法治低年段课堂教学实践与探究[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0(3):153-155.

[3]柴唯.时事政治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策略研究[D].扬州:扬州大学,2019.

作者简介:

张元邦,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基于体验式教学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革
关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以生活化思维为基础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索
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应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