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现状与优化路径探讨
2021-01-13于延雯
于延雯
摘 要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已经建立起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体系。高职院校要勇立桥头,将“三全育人”和课程思政工作纳入教育体系中,完善思政教育内容和形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对高职思政教育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路径。
关键词 高职;思政教育;课程思政;三全育人;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20-0088-02
1 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现状分析
1.1 尚未形成教育合力
辅导员和思政课程教师是思政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力量,然而高校辅导员往往承担着较多的事务性工作,很难全身心投入思政教育中;思政教师则更倾向于在课堂上进行思政教育,无法兼顾到学生的课外实践。并且,辅导员往往在教育管理中无法与思政教师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此外,高职院校推行的课程思政和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在实施过程中未完全落到实处,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德育等内容仅停留在较浅层次[1],也就很难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教育实践中,未达到思政教育的预期效果。
1.2 教育形式有待创新
经过长期教学经验的积累,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自己的教学方法,但未能在教育理念、形式、手段等方面紧跟时代潮流;部分教师能够将微课、慕课融入课堂活动中,但也只是将原有的教学内容照搬到课件中,教学资源不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化,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被动,也就难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教学效果欠佳。与此同时,部分教师所采用的单向传授方法未能预先關注到不同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性,出现教育和现实脱节的状况。
1.3 大学生思想理念不成熟
诸多学生成长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家长对其关心和帮助较多,使得学生各方面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形成过于自我的性格。这种性格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团队意识和全局意识,不懂得主动帮助或关心他人。同时,由于大学生社会经验较少,对社会的认知不够,再加上其价值观念尚未成熟,面对新媒体带来的多元化信息,往往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容易受到外界思想的影响。
2 高职思政教育的优化路径
2.1 注重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提高思政育人的实效性,院校要将重点放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形成一支专业能力强、职业素养高的思政教育团队[2]。
首先,教职工要加强理论学习,关心时事政治,提高自身思政修养。学校要加大引进具有教育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的教师的力度,结合思政教育实际,加强“三全育人”工作,完善机制,吸收心理学、法学方面的专业指导教师,注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其次,要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能力,定期组织思政教师参与培训、学术交流、教学科研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好地把握学生思想教育的本质;要引导教师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打破思政教育课程的局限性,让学生能在专业学习中提升思政素养;要重视辅导员、公共基础课教师思政教育的作用,在课程中设置思政教育模块,结合公共课程教学内容,选择与其相对应的道德理念、思想观念等内容,增强育人效果;要调动实训指导教师的积极性,在实训指导中渗透精益求精、诚实守信、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让学生自觉将课程思政学习效果内化为个人品质。
最后,思政教育要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融合,引导大学生创业者养成踏实肯干、敢于创新、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学校的教务管理、宣传、图书馆和后勤服务等部门要围绕管理育人、文化育人、环境育人、服务育人等方面发挥作用,营造诚实守信、环境优雅、办事高效便捷的校园环境,逐步建立起“三全育人”机制,实现思政教育全覆盖,增强思政育人效果。
2.2 开展特色情感教育
在思政教育工作地位日益突出的形势下,如何发挥新媒体和互联网优势,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也是新时代思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思政教育工作中,高校和思政教师不应局限于运用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应围绕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精神、文化和情感层面感染学生。在具体实施环节主要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1)学校和教师要注重环境的创设,营造校园思政教育的气氛,并通过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如素质拓展训练、师生大讲堂、学生社团和师生互动等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
2)注重公寓文化建设。院校、思政教师、公寓管理者三者要形成教育合力,不断地密切三者间的联系。公寓管理者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在公寓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提高其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做到管理育人。
3)要重视群体效应,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会给价值理念的形成和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宿舍是学生主要的生活环境,一个宿舍内不同学生在事物认知方向上存在相似之处,极容易形成思想观念趋同的状况,这也被称为群体效应。大学生在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上容易相互影响。思政教师应利用好宿舍环境、校园环境这两个教育阵地,联合公寓管理者营造充满书香气息、良好生活风气的环境,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从而促使学生群体形成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风貌,在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的同时,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理念。
2.3 开展多元思政教育活动
思政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在长期的课程教育、活动引导中加强思想政治方面的指导和教育。
首先,思政教师和辅导员应密切地关注学生心理、年龄、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状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思政教育方案,选择恰当的活动载体和形式。由于大学生在心灵成长、道德发展上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反复的历程,且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这就要求思政教育者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教育方法。与此同时,在教育体系、内容建设上要坚持适度性原则,不能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比如,思政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调整课程的课时安排,并确保课堂内容与学生实际需求相契合。
其次,要立足时代,积极转变和创新思政教育形式。教师应利用好新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着力开拓线上线下沟通和互动的新渠道,为学生互动交流创造有利条件。鉴于互联网具有开放性、自由性的特点,思政教师不仅可以搭建校园学生交流平台,还可以在互联网上打造师生互动平台[3],为学生提供及时反馈问题的途径,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思政教育内容,加强道德理念、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导。目前,微博、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常用的手机软件,高校和思政教师可以联合开通校园思政教育公众号、微博账号,师生间能通过微信、微博进行实时沟通,减少直接交流的不适。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向学生推送校园道德风尚、心理健康、创业等方面的内容,并及时关注学生在评论区的留言,给予一定的参考意见。
再次,教师要把握好国家重要时期的会议或活动时间,在校内开展与之相关的竞赛、讲座、社会实践等活动,抓住思政教育时机,促进学生思想理念发生转变。
最后,要主动关注当代学生在思想上存在的矛盾变化和心理诉求,通过开展思政大讲堂、心理咨询等一对多或一对一的指导活动,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获得其尊重和信赖。这时应注意到学生个体差异性,依据学生思想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促使其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个人修养等方面得到提高;扩充专业以外的认知,学科交叉充实自我,更好地做到价值引导。教师要积极利用课余时间加强理论学习,关心时事政治,提高政治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与学生进行交流,积极指导学生社团活动,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和人生导师。
此外,参加必要的技能培训,多进行跨学科交叉与探讨,寻找与其他学科新的契合点,将人文、历史、政治元素和中国故事結合到课程教学中,提升课程教学的软实力,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如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出发,以“文化自信”为思政教学大目标,促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创新问题有所思考,更加准确而深刻地认识民族自身以及当前的国情,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感,从而以理性的态度和务实的精神去继承传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创造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采用课堂内外结合、线上线下交融、理论实践并行、学院企业一致、活动教学穿插,找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联点,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4],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3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思政教育方法的优化对大学生成长和未来发展极具价值。因此,高校要将重点放在思政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完善上,不断引进优秀教师人才,拓展思政教育的途径,全面落实“三全育人”工作。同时,思政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和互联网等资源,通过开通微信、微博等多种互动平台,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并在具体的课程和活动实践中加强师生、学生间的情感联系,探索出一条符合客观规律、切实增强思政教育效果的路径,向社会输送更多道德高尚、思想先进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斌.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J].南方农机,2020(1):203.
[2]邹新宇,徐林.高职院校精准思政教育的现状及其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4):80-81.
[3]吴静.新媒体环境下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J].记者观察,2018(26):115.
[4]宋倩.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J].中国新通信,2020(1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