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思考

2021-01-13何润妹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50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新时代小学

何润妹

【摘要】新中国成立到现在,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但中小学生的劳动问题突出,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倒退,在德智体美劳中, “劳育”缺失引发了其它四“育”的连锁反应。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20年出臺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了要“五育并举”。在此背景下,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呢?本文就当前的小学生劳动问题、小学生参与劳动的意义、小学劳动教育校本实践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

【关键词】新时代;劳动教育;小学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确保“五育并举”。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具有紧迫性,而且意义重大。具体表现在:

一、劳动教育问题突出,学生劳动技能低弱

1.劳动意识淡薄

纵观当前的学校课程教育体系,劳动课程没有被正式纳入课程体系。近年来虽然各地的综合实践课程也有不少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专题,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涵盖的内容非常广。很多学校虽然有开展劳动专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但是却随着其它专题的实践探索和开展,劳动专题的教育课程很少能坚持下来。有些学校即使有开展劳动主题的活动,但却只是“蜻蜓点水”式,有很多“水分”,劳动实际意义有待商榷。因此,“劳育”几乎是“五育”中的最短板,轻视“劳育”的带来的后果是学生的劳动意识相当淡薄,他们对身边的脏乱视而不见;书包、抽屉凌乱不堪,没有意识去收拾;看见家长在劳动清洁,他们没有意识去帮忙,更无法体会家长努力工作后下班还要做家务的辛苦。劳动意识淡薄更导致学生对亲情的冷漠,缺乏责任感。

2.劳动机会缺乏

在重视文化成绩、体艺才能培养的大环境下,学生的劳动机会非常缺乏,尤其是在各大中城市,学生周一至周五在学校上课,周六日报各种培训班,根本没有时间进行劳动。据媒体报道,国内外相关调查显示,美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为0.7小时,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只有0.2小时。在家里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调查人数的三成。家里由老人带的学生劳动机会更少,学生的一切劳动机会几乎由老人包办。

3.劳动技能低下

由于劳动课程体系、劳动评价体系不完善,学生的劳动机会缺乏,因此,在小学阶段,很多学生的班级值日清洁劳动能力是低下的,他们不会正确使用扫把,值日的时候东扫一下,西扫一下,不知道要把垃圾往一处扫;在家里,基本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些学生到了中高年级还要家长帮他们洗澡,也不懂得怎么拧毛巾,更别说帮家里做饭、炒菜、清洁了。缺乏劳动技能的学生容易害怕困难,缺乏同情心、感恩之心,高分低能现象非常普遍;而低能更低分的现象同样屡见不鲜——不愿意劳动的学生,缺乏勤奋刻苦的品格,学习成绩自然跟不上。

二、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意义重大

“劳育”是“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这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未来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对生活的幸福感,更是提升国家民族素质的重要保障。

1.培养劳动意识,提高劳动技能

高尔基说:“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创造的。”通过劳动教育和劳动实践,能让学生,懂得劳动的意义,感受劳动的美好,体会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他们就会形成劳动意识,从而主动地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他们会感到辛苦和困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或家长对他们进行引导,让他们在实践中一步一步地掌握方法。在不断的劳动锻炼中,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还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获得新的创造。

2.促进品格形成,提高民族素养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通过劳动教育,能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促进学生优秀品格的形成,从而促进民族素养的不断提升。

(1)劳动促进学生刻苦学习、迎难而上。当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攻克了困难,就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因此,劳动教育能锻炼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从而促进学生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努力攻克学习难关,刻苦学习。因此,劳动可以改变部分学生“高分低能”或者“低分低能”的状况。

(2)劳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心灵手巧。科学研究表明,劳动是个全身器官综合运用的过程,青少年通过体力劳动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呼吸,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大脑疲劳,促进大脑发育。劳动能调节人的左右脑的开发,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动手能力。“心灵手巧”就是劳动促进智力发展的最精辟概括。

(3)劳动促进学生学会珍惜、懂得感恩。不劳动的学生不知道劳动的辛苦,所以他们看不到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不懂珍惜劳动成果。“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没有体会过耕作的艰辛,怎会懂得珍惜粮食?没有打扫过,怎会懂得保持家居和环境的整洁?在大城市,物质极大丰富,部分学生的生活条件比较优越,不懂节俭,攀比成风、浪费资源的现象十分普遍。让学生参与劳动,才会体会到父母、亲人工作的辛苦,才会懂得珍惜和感恩,才会更有责任感,更愿意分担家务,甚至能促进亲子关系,使家庭和谐。

(4)劳动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生活中,很多劳动需要几个人合作,例如,班级值日工作,懂得在团队中有效分工,组员按分工积极完成本人工作又能互相协作的值日小组,完成的速度最快、效果最好。因此,在学校开展小组值日工作,小组合作进行劳动实践等,能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3.更新育人观念,推动教育发展

开展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研究,能促进教师、家长更新育人观念。通过对劳动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學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的完善,让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实施劳动教育,能促进教师提高劳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水平,拓宽教师的育人视野,也能促进教师各方面劳动技能的提升,促进教育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当学校的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评价模式更新后,家长的育儿观念也会随之改变,会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加家务劳动或带学生到社会参与劳动实践,从而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技能的不断提高。

三、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策略

1.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完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

(1)编写校本课程,形成校本特色。结合学校实际,开发校本劳动教育课程,形成校本劳动教育特色,是开展劳动教育的基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劳动技能强项,爱烹饪的教师可以编写烹饪课程,例如:包饺子、包粽子、搓汤圆、制作冰皮月饼、做油角等传统节日食品,以及各种家常简单菜式;爱做手工的教师可以编写手工制作课程。例如:织毛线玩具、剪纸、废物利用环保制作等;爱种植的教师可以编写种植课程,如家常蔬菜黄豆、菜心、青瓜、萝卜、辣椒等,也可以研究适合南方或北方种植的中草药等;爱养殖的教师可以编写家庭养殖小动物的课程,如,金鱼、乌龟、仓鼠等课程;日常基本家务也要编写日常家务教程:洗衣服、袜子、整理衣物,洗菜、洗碗、扫地、拖地、收纳杂物等……学校根据教师的特长,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低、中、高年部的劳动教育课程,利用好每周的劳动课程进行劳动教育并布置相关劳动作业,确保每个师生都参与到劳动教育实践当中,形成校本课程特色。

(2)完善评价标准,培养劳动能手

学校根据国家、省、市关于劳动教育的方针、政策,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年级特点,制定相关的劳动教育评价标准,落实“劳育”评价体系,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效果的评价。每个学期推出优秀劳动课例,对学生的优秀劳动成果作品进行比赛、评奖、展示,激发教师、学生、家长的参与热情,既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提高教师的劳动教育软实力;又能促进学生劳动意识、技能的提高。

2.创建校园劳动基地,营造劳动育人氛围

学校要结合自身特点,营造适合校园特色的劳动氛围。利用学校宣传栏、班级宣传栏张贴关于劳动的名人名言,利用班队会、国旗下的讲话等宣传窗口倡导学生们热爱劳动,营造良好的“劳育”氛围。结合少先队的“雏鹰争章”活动,每月、每学期评选各类劳动之星。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园开辟劳动基地,每个班有一份“责任田”,结合劳动教育的种植课程或学校、班级特色,开展种植活动,让学生每天进行浇水,定期施肥、除草等,也可以结合学校实际开辟生物园,养殖金鱼、蝴蝶等小动物,让学生在劳动的过程中写观察日记,拓展学生的课余活动,使他们体验劳动的乐趣和收获的喜悦。

3.创造家庭劳动机会,提高劳动实践能力

结合每周劳动课的授课,家庭配合完成相关劳动作业,同时,家庭结合学校的劳动之星评选活动,对学生的家务劳动进行打卡或登记,促使学生每天完成一定的家务劳动,使学生养成劳动习惯,逐步培养他们的家庭责任感,从而促进家庭劳动技能的提升。

4.拓展社区劳动实践,拓宽劳动育人渠道

学校可以根据校本特色和社区资源,拓宽学生参与社区劳动育人渠道,例如通过联系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每学期组织学生到花木场、养殖场、手工作坊、养老院等参与社区劳动实践,通过观察社区劳动者的劳动过程和亲身参与社区劳动实践,体验不同的劳动方式,获得不同的劳动实践经验。

上述是笔者对于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实践的点滴思考。在社会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让我们都重视劳动教育并开展多元化的劳动教育,让“五育”全面开花,培养健康的社会主义综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赖慧玲.新时代的小学劳动教育[J].基础教育研究,2019(13):11-13.

[2]徐譞玮.追寻教育之源:对当前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审思[D].贵州师范大学,2018.

[3]卢丽华,于明业.基于新时代构建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J].中国德育,2020(2):7-10.

责任编辑  刘  勇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新时代小学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