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学校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思考
2021-01-13张萍萍
张萍萍
青春期性教育重不重要?回答是肯定的。青春期是人生中最灿烂、最美好、最宝贵的年华,有如朝阳,好比鲜花,为人们所向往和赞美。同时,青春期又是多思的时代,多变的季节。进入青春期的女生,身体激素快速变化,性意识萌动,对“性”充满好奇。谈及性的话题,虽然有的女生仍是羞答答的,甚至别过脸去,但不少女生早已把这个藏在书包里的话题拿到平时的交谈中,甚至乐于课堂上讨论。从学生好奇的眼神中和讲座的互动中不难看出,学生们对这方面的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其中不乏一些负面的信息。既然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不能回避的话题,不妨和女生们敞开心扉,公开讨论如何理性对待青春期的“爱”与“性”的话题。于是,在广东省东莞市纺织服装学校(以下简称“学校”)德育主管部门大大力支持下,一场与青春期女生的议“性”说“爱”拉开序幕。
为什么要把男、女生青春期讲座分开举办?对象不同,讲座目的和侧重不同。如果说男生青春期性讲座目的要传达“爱与责任”的关系,强化男生性教育中的责任承担意识的话,女生青春期性讲座重心则落在引导学生学会如何“爱自己”。与普高青春期讲座一般设计在高一下学期不同的是,中职段女生青春期性教育讲座更适宜安排在高一上学期举行,因为学生性早熟问题带来了愈演愈烈的异性交往过密问题。讲座主题为《因为等待,所以美丽》,由以“一封情书”“爱情与性”“因为等待,所以美丽”等三个版块构成,引导女生树立健康性认知,掌握正确的异性交往方式,学会保护自己。
在预告式快闪和暖场互动后,讲座正式开始。心理教师先以互动问答形式与女生们一起探讨了青春期的心理变化特征,学生们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她们对青春期的认识。从现场师生互动情况上看,多数学生对此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心理教师以“一封情书”为导入,与学生一起探讨了女生青春期的性心理萌动及恋爱问题,分析了中职学生恋爱的利与弊,并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非常话题:“什么时候是恋爱的春天?”学生们纷纷举手回应,她们对“谈恋爱的时机”问题各有看法。会场热议之后,心理教师适时指出:恋爱没有法定的年龄限制,也不是必须要恋爱,我们要学会尊重自己与他人的情感,学会负责任。同时,个人心智成熟程度会影响恋爱过程与结果,与其说什么时间适合谈恋爱,不如问问自己:心智是否已经成熟到开启一段异性情感交往阶段,做好准备去谈一场“负责任的恋爱”?心理教师特别点出学生情到浓时失控制的后果,讲座主题进一步深入,转向“爱情与性”的话题。
在與女生们直面“爱情与性”的过程中,同龄的故事更能引起同学共鸣。由于青少年身体的成熟早于思想的成熟,女生对“爱情与性”充满好奇与迷茫,在异性交往过程中容易受到盲目与冲动的支配,给自己带来严重后果,甚至难以弥补的伤害。视频采用央视新闻部《新闻调查》栏目制作的一则新闻调查“长大未成年”节选片断,从中剪辑了两个未成年少女意外怀孕的青春伤害故事。一个单亲家里长大的女孩,成绩一般,另一个女孩成绩非常好,为何她们都会落入错觉的“爱情”漩涡?她们选择所谓“男朋友”的真正内心需求是什么?标准是什么?是因为“爱”吗,还是……?学生们随着情节的播放而揪心着,为同龄人的经历感到震撼。问题层层叠开,心理教师以自身经历及身边好友的故事为例,对“几个常见的爱情误区”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四个错爱类型,学生们讨论热烈。不论是“误解型”“寻求替代型”“冲动或报复型”还是“攀比型”的错爱,对青春期女生而言都不是幸福、理智的选项。中职女生校园拍拖事件的背后,很大一部分都是由一些非理性原因引发,比如,弥补家庭爱与关注的不足、从众式拍拖、炫耀式拍拖。还有一些学生纯粹是好奇而已,热情一过就分手,然后又继续下一段拍拖。但是,“爱情学分”没修好,她们能遇见真正的幸福吗?
部分中职学生过早冲动性性行为成为家庭与学校不得不严肃对待的问题。学校讲座第三部职分以某职业学校曾经发生的一个真实案例——小雅和大威的故事,以情景剧情形展开讨论,跟女生探讨的就是关于如何对待不同情境或行为下如何应对的问题。在案例中,是什么让小雅和大威走到一块?心理教师从“吸引力法则”出发,分析小雅被大威吸引背后的心理动机。小雅在缺少爸妈关爱的环境中孤独成长,大威是单亲家庭长大的缺爱孩子,恰恰是因为有相似的生活环境与成长经历,他们之间有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共同感受。随着情境的变化和深入,心理教师层层递进推出问题:向同学抛出问题“小雅应该应大威单独邀约去大威家吗?”“情到浓时,小雅是否应该同意大威提出的性要求?”“没有什么一片药解决不了的是真的吗?”“怀孕了怎么办?”“再回首,从小雅个案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在师生互动中,学生们有持小雅同样做法,也有不赞同的。心理教师引导学生们剖析问题的根源,警示学生注意识别异性交往中的“危险信号”,普及了“避孕手段”及“怀孕流产”的生理卫生常识,为学生拉出了避免身体接触、自我保护、向父母教师求助“三道性交往防线”,再次对青春期女生与异性交往的价值观进行澄清和解释,学会为青春的心拴一根理智的小草。
是的,爱情的花朵要在成熟的季节绽放,因为等待,所以美丽。讲座结束时引用了视频中小青的关于毛毛虫化茧变蝶的情感比喻作为升华:毛毛虫蜕变成美丽的蝴蝶时要经过漫长的等待,如果它过早地破茧,等待它的可能不是美丽的春天,而是严寒的冬天。提前破茧而出的那只蝴蝶,在还没有做好身心准备的情况下提前经历了严冬,冻的半死不活的。春天花开了,但这只蝴蝶经历的太多了,连不该经历的它也经历了,已经很难体会到春天的美好。中职女生们在青春时节都能给自己多些时间成长,多些时间积累,在遇上自己“Miss Right”之前,先找准定位,修炼提升自己,化茧变成最漂亮的蝴蝶,幸福自然会不期而遇。愿每位女生都能把握异性交往尺度,拥有一份白头携老的爱情。
青春期性教育讲座是中职学生青春期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德育部门工作计划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一个晚上的讲座是不能完全解决所有的青春期性冲动与困扰。在中职学校心理教育实践中,需要通过更多元的方式,如,在心理课堂持续课程深化与课余个案团辅相结合,建立班级、部级学生心理关爱小组、实施家庭教育指导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建立积极、负责任的爱情观,为青春护航。这是一项持续性、多方互动的长期工作。
责任编辑 罗良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