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词汇史视域的大型辞书量词斠议
2021-01-13李建平
摘 要:大型權威辞书的编纂集中体现了汉语词汇史研究的成果,辞书的修订又指导并推动着汉语词汇史的发展。大型辞书修订工程浩繁,词汇史研究的新成果可以为其提供借鉴,而量词作为汉语中颇具特色的一个词类,基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可以订补量词释义、增补量词新成员、提前量词始见书证等。
关键词:辞书;量词;义项;书证;词汇史;始见书证
量词丰富是汉语乃至汉藏语系、南亚语系诸多量词语言的重要特点,因此,量词研究一直是汉语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课题之一。就汉语量词发展史研究而言,厘清每一个量词产生的时代和语源,对于汉语历史词汇学研究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意义,这既是进一步探讨语法化动因与机制的基础,也可以为权威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借鉴。《汉语大词典》[1]、《汉语大字典(第二版)》[2]都是集国内诸多语言学和辞书学学者多年之力编纂而成,全面搜集整理古今文献资料,源流并重,对字词的起源、发展、演变作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历史总结,反映了当前大型辞书编纂的最高水平。但正如著名辞书学家赵振铎先生所言:“大型字典在编纂完成以后都应考虑它的修订工作。修订工作可使字典能够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发现不足,不断改进内容,以更臻完善。这也就是有些字典有生命力的原因。”[3](P236)基于汉语量词发展史的研究,对于大型辞书可以订补量词释义、增补量词义项、提前量词始见书证,从而进一步提高辞书释义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一、订补量词释义
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准确性是语文词典释义的基本要求和核心要素”[4](P31)。不过,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大型权威辞书对部分量词的释义仍存在一些不尽妥帖之处,需要进一步修订或补充说明,以增强其准确性和科学性。在汉语量词史的研究中,可以发现诸多此类的问题。
1.轮
《大词典·车部》:“量词。辆。用以计车数。”《大字典·车部》:“量词。辆。”书证均引《南史·贼臣传》:“景造诸攻具及飞楼、橦车、登城车、钩堞车、阶道车、火车,并高数丈,车至二十轮,陈于阵前。”①
按:细审文意,其实“车二十轮”并非表示车十辆,而是一辆车达到二十个轮子,形容车之大,《梁书·侯景传》中则明确有数词“一”,作“一车至二十轮”,文意甚明。
2.属
《大词典·尸部》《大字典·尸部》:“量词。特指成套的铠甲。”书证引《周礼·考工记·函人》:“函人为甲,犀甲七属,兕甲六属,合甲五属。”又《汉书·刑法志》:“魏氏武卒,衣三属之甲。”
按:“属”并非量词,二辞书所引《周礼·考工记·函人》郑玄注便已阐明:“属……谓上旅下旅札续之数也。”如此解释,可能会将“旅”误解为军队编制单位,其实这里的“旅”即铠甲之义,如“上旅”可以指铠甲的上衣。《周礼·考工记·函人》:“凡为甲,必先为容,然后制革。权其上旅与其下旅,而重若一。”汉代郑玄注引郑众曰:“上旅谓要(腰)以上,下旅谓要(腰)以下。”唐代贾公彦疏:“上旅,腰以上,谓衣也。下旅,腰以下,谓裳也。”而“属”为连缀之义,《说文解字·尾部》:“属,连也。”《周礼·考工记·函人》中的“犀甲七属”,指的是“甲的上衣、下裳(即上旅、下旅)均由七札甲片连缀而成”,因此,甲片越少越坚固,故下文云:“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寿三百年。”但所谓“积非成是”,隋唐以后文献反而偶见“属”用作量词者。
3.阖
《大字典·门部》:“量词。层(用于花)。”书证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芭蕉》引《南方异物志》文:“(甘蕉)实随华长,每华一阖,各有六子。”
按:其他文献未见此量词用法。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上(今本):“甘蕉……实随华长,每华一阖,各有六子,先后相次。子不俱生,花不俱落。”石声汉先生对《齐民要术》进行译注时,并未对此词进行解释,他将这段话翻译为:“每一层花,都有六个果实,先后依次序开放。”[5](P1282)《大字典》释义或据石先生译注而来。不过,细审文意,“阖”应当是其常用义动词“闭合”,“每华一阖”的意思是“每一花闭合后”。清代李调元《南越笔记》卷十四“芭蕉”记载:“每一花开,必三四月乃阖。一花阖,成十余子,十花则成百余子。大小各为房,随花而长,长至五六寸许。先后相次,两两相抱。其子不俱生,花不俱落。”“每一花开”与“一花阖”相对而言,则“阖”显然为动词“闭合”义,与动词“开”相对。
4.角
《大词典·角部》:“量词。牛一头称一角。明宋濂《凤阳单氏先茔碑铭》:‘上闵其劳,从之,赠田三千亩,牛七十角。’”
按:一牛有两角,“牛七十角”当指三十五头牛。而且量词“角”隋唐五代已见,如元稹《田家词》:“归来攸得牛两角,重铸锄犁作斤劚。”牛两角,即牛一头,而非牛两头。《大字典·角部》该条未收个体量词的用法,其实唐代以后文献较为多见,当补。
《大字典·角部》:“量词。饮料或土地的计量单位。”书证为司空图《力疾山下吴村看杏花十九首》之十一:“客来须共醒醒看,碾尽明昌几角茶。”
按:“角”并非用于饮料,它是一种贮茶器,而不是饮茶器。又,“文书的件数”义项始见书证为《红楼梦》和《官场现形记》,时代过晚;其实,隋唐五代文献已见这一用法,如段成式《与温庭筠云蓝纸绝句(并序)》:“予有杂笺数角,多抽拣与人,既玩之轻明,复用殊麻滑。”
5.科
《大词典·禾部》:“用同‘棵’。量词。用于植物。”书证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种谷》:“凡五谷唯小锄为良,良田,率一尺留一科。”
按:量词“科”为丛簇状量词,用于称量草本植物,相当于“窠”或“丛”;而量词“棵”则不同,多用于木本植物。需要指出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个体量词“棵”尚未产生。
6.楹
《大字典·木部》“楹”量词义引《正字通·木部》:“楹,量度屋数亦曰楹,一列为一楹。”《大词典·木部》亦本此义,但略有变通:“量词。房屋计量单位。屋一列或一间为一楹。”书证均引《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陆龟蒙)有田数百亩,屋三十楹。”
按:《新唐书·隐逸传·陆龟蒙》下文为:“田苦下,雨潦则与江通,故常苦饥。”细审文意,应是指其经济条件之差,其中的“屋三十楹”显然当指房子三十间,而非三十列。
7.枝
《大字典·木部》:“用于带枝、杆之物。”《大字典·木部》:“用于竹木、花草的枝条。”南朝梁费昶《华光省中夜闻城外捣衣》诗:“衣熏百和屑,鬓插九枝花。”
按:“九枝花”的所指可能仍有争议,《汉语大词典》“九枝花”条释义:“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书证亦引此例,周锡保先生认为:“描述插金钗之多,也是这时插带的特点。”[6](P166)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九枝”多指一干九枝的灯,或泛指一干多枝的灯,如南朝梁沈约《伤美人赋》:“拂螭云之高帐,陈九枝之华烛。”因此,在该时期“枝”应当是名词,如三国魏缪袭《神芝赞》:“别为三干,分为九枝。”
8.帙
《大词典·巾部》:“量词。多用于装套的线装书。”书证为《南史·隐逸传上·孔淳之》:“茅屋蓬户,庭草芜径,唯床上有数帙书。”
按:《大词典》特别强调“线装书”之函套,不知何据。线装书的产生当晚至宋代(或说唐末),而量词“帙”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产生,显然《大词典》释义所言不确。
9.幢
在《广韵》中,“幢”字有两读:一为直绛切,可以用作称量建筑物或其他矗立事物的量词,现代汉语仍常见;一为宅江切,《大词典·巾部》:“军队编制名。参见‘幢校’‘幢将’。”《大字典·巾部》:“古代军队编制单位。百人为幢。《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加散骑常侍、右卫将军,领内都幢将。’胡三省注:‘百人为幢,幢有帅。’”
按:“幢”本是一种旌旗,古代常常用于军事指挥、仪仗行列、舞蹈表演等。因古代军营中皆有主帅之旗,故南北朝武将又有“幢主”“幢将”之称;后来成为武官职位名,负责宿卫或统兵。如《宋书·竟陵王诞传》:“诞幢主公孙安期率兵队出降。”因此,它可以用于称量军营的量词,其编制是不固定的。如《宋书·索虏传》:“城内有虏一幢,马步可五百,登城望知泰之无后继,又有别帅巨鹿公余嵩自虎牢至,因引出击泰之。”其中,“一幢”包括步兵骑兵共五百人,可见其编制并不是固定的。
10.缘
《大词典·糸部》:“量词。多用于衣服、袈裟。”书证为南朝梁简文帝《谢敕赉纳袈裟启》之二:“蒙赉郁泥纳袈裟一缘。”《大字典·糸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缘”并不能用于称量普通的衣服,只能用于袈裟,因为普通的衣物已经有专用量词“领”,但袈裟形制特殊,没有领子,因此使用了新的量词。《说文解字·糸部》:“缘,衣纯也。从糸彖声。”清代段玉裁注:“缘者,沿其边而饰之也。”本义是装饰的衣服边,由此语法化为量词,专用于称量“袈裟”。
二、增补量词新成员
通过对汉语量词发展史的全面梳理与考察,可以发现,无论出土文献还是传世文献中,很多量词为此前所未见。这既包括狭义上的新发现之量词,即该词作为量词此前未见,辞书无量词义项;也包括广义上的新发现之量词,即该词的某一量词义项此前未见,辞书未收录该用法。特别是部分量词在汉语史中只在特定时代的特定文献中使用,又迅速消亡,未能获得进一步语法化,因此没有受到学界关注,但确实在词汇史上曾经出现。毛远明先生说:“《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这样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辞书,义项尤当以完备为佳。”[7](P19)根据大型历时辞书的收词原则,那些应收而易失收之词语或义项也应加强研究。
1.幡
《大词典·巾部》《大字典·巾部》均未收量词义。
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幡”可以用作称量盾牌、席子的个体量词。如《魏书·蠕蠕传》:“阿那瑰等拜辞,诏赐阿那瑰细明光人马铠二具,铁人马铠六具……赤漆盾六幡并刀,黑漆盾六幡并刀。”南朝宋刘损《奏劾韦朗》:“风闻前广州刺史韦朗,莅任虐法,暴浊是彰,于州所造镂银铪二枚,朱牙楯三十幡,朱画青绫盾三十五幡,犀皮铠六领。”关于量词“幡”的语源,刘世儒先生认为未详待考,“或说就是‘旙’的假借字,作为徽号的。来源上同‘幢’是一路”[8](P188)。不过,晚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盾牌中少有用徽号作为装饰的。我们推测,可能是当时的“漆楯”与“幡”均具有花纹装饰和平面特征,因此,基于隐喻而语法化为称量“楯”的量词。“幡”又可用于称量“竹席”,仅一见,东晋《潘氏衣物券》:“故细笙一幡。”何山认为:“细笙可能是一种小的竹席,属于日常生活用品。”[9]虽然仅此一例,但由于出土文献的真实性,可见量词“幡”并非专用于“楯”。量词“幡”产生后使用频率很低,而且很快就消亡了,可能也与其语源不明、认知特征无法凸显有关,后世文人作品偶尔可见用例,当为仿古而已。
2.梁
《大词典·木部》《大字典·木部》均未收量词义。
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及以后,“梁”可以用作称量房子的个体量词,相当于“间”。如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从城西门入,见官府舍,有二重黑门;数十梁瓦屋,男女当五六十,主吏着皂单衫。”又:“复见七八十梁间瓦屋,夹道种槐,云名‘福舍’。”按郑晚晴注所言,后例中的“间”当为衍文:“梁,量词,一梁犹一栋。”[10](P172)疑“间”为抄本注文,误入正文,一梁并非一栋,而是一间;普通房子多以一梁为一间,至今仍如此。
3.颜
《大词典·页部》《大字典·页部》均未收量词义。
按:吐鲁番出土文书中,“颜”常常可以用作称量帽子、面巾类事物的量词。如吐鲁番文书《高昌延昌七年(567年)牛辰英随葬衣物疏》:“右面衣一颜。”吐鲁番文书《高昌延昌十六年(576年)信女某甲随葬衣物疏》:“尖一颜。”
4.会
《大词典·日部》仅收动量词义:“犹回、遍。”《大字典·日部》则未收量词義。
按:南北朝时期,“会”可以用作称量佛像等的集合量词。如北齐《李磨侯造像记》:“唯大齐天统三年四月十日,佛弟子李磨侯敬造镇池寺一所,石佛象释迦一会以报。”《广雅·释诂》:“会,聚也。”刘世儒先生认为:“佛家常用来量众多的‘佛像’(佛家有时把‘极乐世界’叫作‘灵山会’,‘会’用作量词可能就是由此引申),这是‘自然称量法’。”[8](P198)从佛教文献来看,这种解释似乎过于迂曲,因为“会”在汉译佛经中往往就是“会聚”义,如南朝梁沈约《述僧设会论》:“今世召请众僧,止设一会……今之请僧一会,既可仿像行乞。”
5.悬
《大词典·心部》《大字典·心部》仅收个体量词义,书证均引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故四·荷兰贡物》:“大自鸣钟一座,大琉璃灯一圆,聚耀烛台一悬。”
按:“悬”还可以用作集合量词,如《魏书·乐志》:“一悬十九钟,十二悬二百二十八钟,八十四律……汉成帝時,犍为郡于水滨得古磬十六枚献呈,汉以为瑞,复依《礼图》编悬十六。去正始中,徐州薛城送玉磬十六枚,亦是一悬之器。检太乐所用钟、磬,各一悬十四,不知何据。”
6.抱
《大词典·手部》《大字典·手部》均只收录“两臂合围的度量”之量词义。
按:“抱”还可以用作集合量词,表示双臂合围所抱持之量。如姚秦佛陀耶舍共竺佛念等译《四分律》卷一:“杨枝者,若一,若两,若众多,若一把,若一束,若一抱,若一担。”
7.贯
《大词典·贝部》《大字典·贝部》均只收录“千钱一贯”的货币量词用法。
按:“贯”用作称量绳子穿连之物的不定指集合量词,魏晋南北朝以后多见。如《魏书·赵柔传》:“柔尝在路得人所遗金珠一贯,价直数百缣,柔呼主还之。”《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三七日,以麻绳穿之,五十饼为一贯,悬着户内,开户,勿令见日。”
8.头
《大词典·页部》《大字典·页部》均收录了多种量词用法,但无集合量词用法。
按:南北朝时期,“头”可以用作集合量词,《齐民要术·种紫草》:“收草宜并手力,速竟为良,遭雨则损草也。一扼随以茅结之,擘葛弥善。四扼为一头,当日即斩齐,颠倒十重许为长行,置坚平之地,以板石镇之令扁。”《四时纂要·三月》引《齐民要术》,其中的“扼”作“把”。汪维辉认为:“一头:四把集合在一起,大端在上,小端在下,扎好,是为‘一头’。‘一把’‘一头’,现今还是群众扎束收获物的通语。”[11](P126)
9.子
《大词典·子部》收集合量词义:“用于能用手指掐住的一束细长的东西。”《大字典·子部》与之类似,书证均引《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若借大王宝剑,卸下一子头发,封在书中,儿见头发,星夜倍程入楚救母。”
按:魏晋南北朝时期,“子”还可以用作称量颗粒状事物的个体量词。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用真麝香一子,于头边。”南朝陈毛喜《与释智顗书》:“今奉寄笺香二片,熏陆香二斤,槟榔三百子,不能得多,示表心,勿责也。”
10.舳
《大词典·舟部》未收量词义,《大字典·舟部》:“汉朝船只计量单位,每一方丈为一舳舻。”
按:“舳舻”用作面积单位,历代文献未见。《说文解字·舟部》:“舳,舳舻也。从舟由声。汉律名船方长为舳舻。一曰船尾。”段玉裁注:“长当作丈,《史》《汉》货殖传皆曰:‘船长千丈。’注者谓总积其丈数,盖汉时计船以丈,每方丈为一舳舻也。此释舳舻之谓,二字不分析者也。下文分释谓船尾舳、谓船头舻,此分析者也。”其实,南北朝时期,“舳”往往可以用作个体量词,称量船只。如北周王褒《上庸公陆腾勒功碑》:“长戟万队,巨舰千舳。”字又可作“轴”,通“舳”,如南朝宋柳元景《讨臧质等檄》:“八銮摇响,五牛舒旆。千乘雷动,万轴云回。”南朝陈徐陵《与王僧辩书》:“楼舡万轴,还系昆明,胡马千群,皆输长乐。”
11.首卢
《大词典》“首”下未收该词。
按:“首卢”是梵语Sloka的音译,又译作“首卢迦、首卢柯、输卢迦波、室路迦、室卢迦”等,是计算经论文字的专用集合量词,三十二字为一首卢。《玄应音义》:“首卢,亦名室路迦;或言输卢迦波,印度数经皆以三十二字为一输卢迦;或名伽陀。”东汉译经未见用例,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新兴的集合量词。如东晋释道安《摩诃钵罗若波罗蜜经钞序》:“其国师字鸠摩罗跋提,献梵天品一部,四百二牒言二十千首卢,首卢三十二字,梵数经法也。即审数之,就十七千二百六十首卢,残二十七字,都并五十五万二千四百七十五字。”南朝梁僧祐《出三藏记集》卷十:“以三月五日出,至七月十三日乃讫,胡本十二千首卢也。”
三、提前量词始见书证
对于大型历时辞书来说,探源工作非常重要。王力《新训诂学》说:“我们对于每一个语义,都应该研究它在何时产生,何时死亡。虽然古今书籍有限,不能十分确定某一个语义必系产生在它首次出现的书的著作时代,但至少我们可以断定它的出世不晚于某时期。”[12](P173)不过,正如赵振铎先生所指出的:“揭示语源,难度很大……一个词义到底什么时候见于文献,说起来简单,要真正落实还很不容易。要从浩如烟海的文献里去找某个词义的始见书,的确无异大海捞针。”[13](P134)在量词史研究中,力图对每一个量词追源溯流,找到每一义项的始见书证,可以为大型辞书的编纂和修订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1.粒
《大词典·米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唐郑遨《伤农》诗,《大字典·米部》则引唐李绅《古风二首》之一。
按:量词“粒”魏晋文献已见,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五:“以葵菜子一粒,新汲水吞下,须臾即破。如要两处破,服两粒;要破处,逐粒加之,验。”南朝梁释慧皎《高僧传·义解二·释昙翼》:“刺史毛璩深重之,为设中食,躬自瞻奉。见翼于饭中得一粒谷先取食之,璩密以敬异。”
2.珠
《大词典·王部》量词义书证为郭沫若《屈原》第三幕,《大字典·王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珠”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齐民要术·煮胶》:“候皮烂熟,以匕沥汁,看末后一珠,微有黏势,胶便熟矣。”
3.螺
《大词典·虫部》:“墨的量词。亦代称墨。”始见书证为《初学记》卷二一引晋陆云《与兄书》:“曹公藏石墨数十万斤……今送二螺。”《大字典·虫部》未收量词义。
按:陆云《与兄书》中的“螺”,为个体量词还是借用量词,学界仍存争议,不宜作为书证。可用《初学记》卷二引《妇人传》:“并致上书墨十螺。”
4.丛
《大字典·又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唐白居易《买花》;《大词典·又部》量词义则引南朝梁陶弘景《真诰·运象篇四》:“其中有石井桥,桥之北小道,直入其间,有六丛杉树。”
按:《真诰·運象四》例并不典型,因为杉树并非丛生植物,只是枝叶繁茂而具有一定的丛聚外形特征,高大的杉树则不用量词“丛”。书证可用南朝梁沈约《修竹弹甘蕉文》:“窃寻苏台前甘蕉一丛,宿渐云露,荏苒岁月,擢本盈寻,垂荫含丈,阶缘宠渥,铨衡百卉。”
5.盆
《大字典·皿部》:“计算一般容器盆所盛数量的单位。”始见书证引鲁迅《彷徨·伤逝》;《大词典·皿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盆”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高僧传·神异下·释保志》:“须一盆水,加刀其上,俄而雨大降,高下皆足。”
6.襆(幞)
《大词典·衣部》用作表示包裹、包袱的量词,始见书证引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中》;《大字典·衣部》则引唐李贺诗。
按:量词“襆(幞)”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东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二十卷本):“即有一人提一襆新衣。”
7.架
《大词典·木部》量词义“用于有支架的或支架状的东西”,始见书证引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二折;《大字典·木部》则引宋周密《乾淳岁时记·元夕》。
按:量词“架”此前文献已见,如《魏书·太武五王传》:“臣今据《周礼》……依十二月为十二宫,各准辰次,当位悬设,月声既备,随用击奏,则会还相为宫之义,又得律吕相生之体。今量钟磬之数,各以十二架为定。”
8.番
《大词典·田部》用于称量纸张的量词,始见书证引《新唐书·柳公权传》;《大字典·田部》则引《新唐书·杜䢲传》。
按:量词“番”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南朝梁陶弘景《周氏冥通记》卷四:“右从目录,凡用墨、朱、黄三色,书大度白及细纸,合十六番。(八番白,八番色。)”“大凡四卷,真本。书杂色合六十五番,或真或草、行。”
9.滴
《大词典·水部》量词义“多用于呈颗粒状滴下的液体”,《大字典·水部》量词义“多用于颗粒状液体”,始见书证均为唐韦应物《咏露珠》:“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
按:量词“滴”魏晋六朝文献已见,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仙药》:“望见蜜芝从石户上堕入偃盖中,良久,辄有一滴,有似雨后屋之余漏,时时一落耳。”前秦王嘉《拾遗记》卷九:“其使不食中国滋味,自赍金壶,壶中有浆,凝如脂,尝一滴则寿千岁。”
10.团
《大词典·囗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唐戎昱《闰春宴花溪严侍御庄》诗;《大字典·囗部》则引宋陆游《岁暮二首》之四。
按:量词“团”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东晋佛陀跋陀罗共法显译《摩诃僧祇律》卷三十三:“真金百千担,持用行布施,不如一团泥,敬心治佛塔。”南朝宋佛陀什共竺道生等译《五分律》卷二十六:“虽得阎浮檀,百千金宝利。不如一团泥,为佛起塔庙。”
11.股
《大词典·月部》量词义分为三类,一是“用于条形的东西”,书证引宋陈从古《浯溪》诗:“浯溪一股寒流碧,耸起双峰如削壁。”二是“用于气体、气味等”,书证引《水浒传》第九五回:“只见两股黑气,在阵前左旋右转。”三是“用于神态、劲头、力量等”,书证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〇六回:“还要写伏辩,那股怨气如何消得了。”《大字典·月部》量词义未分类:“用于成条或成批的东西,也用于气体”,书证引宋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二:“放窗户间得玉钗半股,青蚨半文。”
按:量词“股”魏晋六朝文献已见,多用于条形的事物,如南朝宋乔道元《与天公笺》:“冬则两幅之薄被,上有牵绵与敝絮,撤以三股之丝,袷以四升之粗布,狭领不掩其巨形,促缘不覆其长度。”也可用于水流,如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表》:“况复一枝倦曲,终危九层之台;一股涔蹄,必伤千里之驾。”
12.朵
《大词典·木部》:“量词。花朵及花朵状物的计量单位。”始见书证引唐曹松《寒食日题杜鹃花》诗;《大字典·木部》释义与《大词典》完全相同,始见书证引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
按:量词“朵”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西晋嵇含《南方草木状》卷中(今本):“朱槿花,茎叶皆如桑,叶光而厚……其花深红色五出,大如蜀葵,有蕊一条,长于花叶,上缀金屑,日光所烁,疑若焰生一丛之上,日开数百朵,朝开暮落,插枝即活。”又卷下:“龙眼树如荔枝,但枝叶稍小,壳青黄色,形圆如弹丸,核如木梡子而不坚,肉白而带浆,其甘如蜜,一朵五六十颗,作穗如蒲萄然,荔枝过即龙眼熟。”
13.夹
《大词典·夹部》量词义始见书证引《宋史·外国传六·天竺》;《大字典·夹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夹”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东晋王羲之《杂帖》:“今付北方脯二夹,吴兴鲊二器,蒜条四千二百。”清代郝懿行《证俗文》卷七云:“盖一纸箬夹持之。”又,唐代段公路《北户录》:“且前朝短书杂说,有呼食为头……茗为薄为夹。”自注:“温贡茗二百大薄,又梁科律薄茗千夹云云。”或说是起于抟茗为薄饼,则亦可用量词“夹”。
14.契
《大词典·大部》:“量词。犹部或篇。”始见书证引南朝梁慧皎《高僧传·经师·释僧辩》:“辩传《古维摩》一契、《瑞应七言偈》一契,最是命家之作。”《大字典·大部》未收量词义。
按:时代稍早的晋代文献已有较多明确用例,如西晋安法钦译《阿育王传》卷五:“比丘即便作三契呗而欲说法。”同书卷五:“时北方有一男子,念佛出家,读诵三藏,善能说法,所到之处,三契经偈,然后说法。”量词“契”当由其动词“契合”义语法化而来,在两晋汉译佛经文献中,用于称量偈、呗等,因为偈、呗是契合经文内容而作的;大致相当于个体量词“篇”。
15.柄
《大词典·木部》:“量词。多用于某些带把儿的东西。”始见书证引唐李肇《翰林志》;《大字典·木部》则引宋赵抃《和何节判观水》。
按:量词“柄”南北朝文献已见,如南朝梁简文帝《谢赉扇启》:“臣纲启:传诏饶僧明奉宣敕旨,垂赉细绫大文画柳蝉山扇一柄,文筠析缕,香发海檀。”萧统《谢敕赉水犀如意启》:“应敕左右伯佛掌奉宣敕旨,垂赉水犀如意一柄,式是道义所须。”
16.房
《大词典·户部》:“量词。用于妻妾。”始见书证引明末凌蒙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一;《大字典·户部》则引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
按:量词“房”南北朝文献已见,如南朝梁沈约《宋书·臧质传》:“面蕃十稔,惠政蔑闻,重赃深掠,纵欲已甚,姬妾百房,尼僧千计,败道伤俗,悖乱人神,民怨盈涂,国谤弥岁。”
17.解
《大词典·角部》:“量词。回;次。”始见书证引元马致远《集贤宾·思情》套曲:“听夜雨无情,哨纱窗紧慢有三千解。”《大字典·角部》同此。
按:量词“解”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较为多见,如西晋崔豹《古今注·音乐》:“李延年因胡曲,更进新声二十八解。”《南齐书·乐志》:“右一曲,晋《公莫舞歌》,二十章,无定句。前是第一解,后是第十九、二十解。杂有三句,并不可晓解。”
18.堵
《大词典·土部》:“量词。用于整段的墙。”始见书证引唐张祜《游天台山》诗;《大字典·土部》则引宋王安石《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
按:量词“堵”南北朝文献已见,如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惧拜扫不知兆域,当筑一堵低墙于左右前后,随为私记耳。”
19.尊
《大词典·寸部》:“量词。称塑像。”始见书证引《古今小说·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大字典·寸部》则引《契丹国志·岁时杂记·佛诞日》。
按:量词“尊”南北朝文献已见,如北魏《蔡氏等造像记》:“东戴阳叔公得主仲练妻蔡氏修罗汉一尊。”北周天和六年《陈岁造砖像记》:“时天和六秊(年),岁次辛卯,六月丁丑朔,日丙戌,敬告〈造〉释迦音像一尊,愿皇帝鉴。”[14]
20.捧
《大词典·手部》:“量词。用于双手能捧起之物。”始见书证引《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大字典·手部》则引唐柳宗元《愈膏肓疾赋》。
按:量词“捧”南北朝文献已见,北周庾信《答王司空饷酒》诗:“未能扶毕卓,犹足舞王戎。仙人一捧露,判不及杯中。”
21.料
《大词典·斗部》:“量词。指物的分剂,以一定数量的物品为一计算单位,称为一料。”始见书证引《朱子语类》卷八六:“正如百贯钱修一料药,与十文钱修一料药,其不能治病一也。”《大字典·斗部》未收量词义。
按:量词“料”魏晋南北朝文献已见,如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卷三:“热当吐,冷当利,服之无不瘥者,半料合服得。”
林玉山先生指出,“《汉语大词典》是我国第一部大型的规范的古今兼收、源流并重的历史语文词典”[15](P209),而《汉语大字典》则是“中国迄今最完备、最大型、最先进的一部汉字字典”[15](P212),它们共同在我国辞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不过,大型语文辞书的编纂和修订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编写大字书,虽‘累世不能殚其业’,一代人一辈子是做不完的”[16](P7)。我们相信,随着资料的进一步搜集和积累,汉语史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大型语文辞书经过不断修订而必将日趋完善。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6~1993.
[2]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第二版)[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
[3]赵振铎.字典论(第二版)[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12.
[4]朱城.《汉语大字典》释义论稿[M].廣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5.
[5][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M].石声汉译注.石定枎,谭光万补注.北京:中华书局,2015.
[6]周锡保.中国古代服饰史[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1.
[7]毛远明.语文辞书补正[M].成都:巴蜀书社,2002.
[8]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 1965.
[9]何山.词语札记两题[J].中国语文,2009,(5).
[10][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M].郑晚晴辑注.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
[11]汪维辉.《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2]王力.新训诂学[A].王力.王力文集(第十九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
[13]赵振铎.辞书学纲要[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 1998.
[14]李建平.汉语个体量词研究出土文献语料二题[J].中国语文,2012,(1).
[15]林玉山.中國辞书编纂史略[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
[16]李格非.编者絮语[A].李格非,赵振铎.汉语大字典论文集[C].武汉:湖北辞书出版社,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
Supplements and Corrections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Quantifiers in Large Dictionar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inese Vocabulary History
Li Jianping
(Research and Conservation Center for Unearthed Texts, Tsinghua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3;
School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 Ji’nan 250014, China)
Abstract:The compilation of large authoritative dictionaries embodies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research on the Chinese vocabulary history, and the revision of the dictionaries guides and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vocabulary history. There are numerous large dictionary revision projects, and the new achievements in the study of the vocabulary histor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Quantifier is a distinctive category in Chinese, and the study of the quantifiers’ history can correct or supplement the explanation of quantifiers in dictionaries, add new members of quantifiers in dictionaries, advance original example, etc.
Key words:dictionaries;quantifiers;item of meanings;documentary evidence;vocabulary history;original examp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