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茶旅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及提升路径

2021-01-13庞娇

安徽农学通报 2021年24期
关键词:融合模式乡村振兴四川

庞娇

摘 要: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四川是我国产茶大省,推动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是助力四川产茶区乡村振兴、实现茶叶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四川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主要有“生态茶园观光+民宿体验”模式、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模式、“茶文化+研学体验”模式、“都市茶馆+城市文化游”模式,但也存在缺乏深度融合、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缺乏科学规划和布局等问题。为此,该文从产品打造、设施完善、科学规划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四川;茶旅产业;融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 F327;F5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4-0112-03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其规划提出要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动农村产业深度融合,让农村一二三产业在融合发展中同步升级、同步增值、同步受益。中国是世界产茶大国和消费大国,2020年全国干毛茶总产值超过2600亿元。茶叶作为经济型农作物,是我国众多产茶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助力脱贫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方面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根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全国共有337个国家级贫困县以茶叶产业为脱贫产业,其中有1/3以茶叶为支柱产业[1]。近年来,各地区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积极探索延伸茶叶产业链,依托本地区茶园风光,开发地区优势资源,与旅游、文化、健康等行业融合发展,激发了消费侧的需求潜力,形成了一批较具影响力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产茶区发展茶文化旅游既可以延长茶叶产业链,又可以增加就业机会、提升茶农收入、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丰富地区旅游产品体系,是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業态。四川是我国产茶大省之一,本文在产业融合理论基础上,对四川省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研究,总结了其发展优势和模式,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茶旅融合发展的提升路径,以期为该地区茶旅产业的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1 四川省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优势

1.1 茶叶产业基础雄厚 四川产茶历史悠久,是人类饮茶、种茶的发源地之一[2],《日知录》中记载,“自秦人取蜀后,始有茗饮之事”,从侧面说明了四川悠久的饮茶历史。四川茶区生态环境优良,适宜茶树生长,全省共有11个茶叶主产市,包括雅安、宜宾、成都、乐山等,共有20个重点产茶县,茶叶是四川各重点产茶县的农业经济支柱产业。四川出产众多名茶,且茶叶产品类型多样,如蒙顶甘露、蒙顶黄芽、碧潭飘雪、川红功夫、雅安藏茶等。此外,四川还有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既有乔木型,也有灌木型,近年还培育出“紫嫣”等特色茶树品种,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品种资源基础。

截至2020年,四川省茶园面积达到39.07万hm2,茶叶产量超过33万t,毛茶产值超过300亿元[3],在全国产茶省份中名列前茅。四川省政府极为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2014年,省政府发布《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转型升级建设茶叶强省的意见》,提出要把茶叶产业打造成千亿产业,推进四川从茶叶大省发展为茶叶强省,各产茶市、区、县也加大了茶叶产业政策的支持力度,颁布了多项政策措施支持茶叶产业的发展。

1.2 旅游产业较为发达 四川不仅是茶叶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大省。四川地处中国西南部,面积广阔,居全国第5位,地形地貌和气候的多样性造就了景观的多样性。同时,四川也是多民族聚居地,境内有汉族、藏族、彝族、蒙古族、土家族、白族等多个民族居民,形成了众多少数民族风情景区。根据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的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4月,四川共有15个5A级景区,303个4A级景区,1A级及以上景区共有769个。其中,九寨沟、峨眉山等5个景区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在国内外均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旅游产业是四川省支柱产业之一,根据四川省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四川共有二星级以上酒店368家,文化馆206家,旅行社1348家,旅游产业发展相关基础设施较为完备。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影响了旅游产业的发展,但旅游总收入仍然超过7000亿元。旅游产业是关联性极强的产业,既可以带动农业景区化、交通便利化、农村现代化,也可以增加就业,提高居民经济收入,是多地区现在重点发展的对象。

1.3 茶文化底蕴深厚 文旅融合是现今旅游业发展的热点,茶文化旅游是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产物,需要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做基础。茶叶发展历史方面,从古至今关于四川茶叶的记载较多,如西汉扬雄在其《方言》中记载:“蜀西南人谓茶为蔎”;西汉王褒《僮约》里记载“武阳买茶”,武阳即属于四川境内彭山区域,说明西汉时期四川已有茶叶贸易存在。历史名茶方面,除蒙顶茶早早为世人所知外,明代高濂在其《遵生八笺·论茶品》中写道,四川名茶有邛州火井、泸州纳西梅谷等;明代黄一正在其《事物绀珠·茶类》中记载98种名茶,其中四川的有泸州茶、天全茶等21种。

除传统名茶外,四川还具有独特的茶馆文化和茶艺文化。茶馆文化方面,四川茶馆中最具盛名的是成都茶馆,据《成都通览》载,清末成都茶馆就有454家,发展至今,除传统茶馆外,也发展出很多与时俱进、适应新时代新青年的新式茶馆。茶艺文化方面,四川盖碗茶茶艺是四川地区最为常见和流传最广的茶艺形式,长嘴壶茶艺在唐宋时期有所记载,于20世纪90年代得以发掘和弘扬,长嘴壶茶艺分为蒙山派、峨眉派、青城山派、芙蓉门茶艺等多种流派[4],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为四川省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奠定了文化根基。

2 四川省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

2.1 “生态茶园观光+民宿体验”模式 生态茶园观光旅游是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的新型观光农业模式,也是四川最多、最常见的茶文化旅游形式,而民宿体验是近几年旅游界的热点,“生态茶园观光+民宿体验”模式在四川最具代表性的是雅安市名山区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该茶园目前已经是国家3A级景区,茶园面积达1000hm2,辐射范围广,也是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当地在茶园建成了较为丰富的旅游设施,包括种植和采摘体验园、骑行道、游步道等,还依托万亩茶园打造了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将沿线景点串联起来,荣获了“2019年全国美丽乡村路”的称号,带动了沿绿道分布的12个乡镇超过10万名茶农就业和增收。此外,景区还引进和修建了花间堂、茶山吾舍、玩土茶谷、遇见芳华等具有创新性、时代性特征的民宿,游客在体验了茶园观光后,可以在民宿中得到放松和休息,将生态茶园观光和民宿体验进行了很好地结合。

2.2 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模式 “田园综合体”这一概念正式被提出是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此后,这种新型可持续乡村绿色发展模式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推动农业产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模式是将茶叶产业和传统田园综合体结合产生的一种新型模式。茶文化田园综合体模式在四川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成都市蒲江县成佳茶乡,成佳镇距离成都市中心仅90km,是四川绿茶的主要产地之一,镇内有数十家茶叶加工企业,所产茶叶蒲江雀舌属于优质绿茶,近年来该地区依托万亩观光茶园和成都近郊区位地理优势,采用集茶园、文旅与田园社区于一体的发展模式,打造了观光茶园、茶乡风情街、乡村文创园、茶文化体验中心、度假社区、田园生活展示馆等业态,发展茶文化旅游,为都市游客提供茶园生活新体验,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景区。

2.3 “茶文化+研学体验”模式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游学是我国古代先贤增长知识和见闻的主要方式之一,研学旅行就是继承和发展了这一传统旅行方式而兴起的新型旅游形式,近年来成为各界讨论和研究的热点。茶文化研学旅行是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发展新模式。四川因具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雄厚的茶叶产业发展基础,产茶之地甚多,因此,在雅安蒙顶山、都江堰茶溪谷、蒲江成佳茶乡、宜宾金秋湖茶园、峨眉山峨眉雪芽茶园、乐山夹江天福观光茶园等地都建立了茶文化研学实践基地,开发了茶文化研学旅行相关项目,主要针对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茶文化知识讲解、茶艺欣赏和学习等服务,让游客身临其境感受中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2.4 “都市茶馆+城市文化游”模式 茶馆是茶叶进入普通人生活的重要媒介,也是了解地方茶文化的重要场所。四川成都茶馆众多,有“茶馆贯天下”的美誉,因此,四川的茶文化旅游地必然少不了茶馆。鹤鸣茶馆、顺兴茶馆、彭镇茶馆等都是成都颇具历史的老茶馆,在这些茶馆里不仅可以品味一杯好茶,也能品味成都的历史,茶馆不仅仅是喝茶之地,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功能,是人们社交、休闲的好去处。文殊院、杜甫草堂、宽窄巷子等著名景区里,都分布着大大小小各种档次的茶馆,外地游客到成都旅游,多会到这些茶馆进行消费体验,感受最地道的当地茶文化,这也是茶文化旅游的一种方式。

3 四川省茶旅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缺乏深度融合,旅游产品雷同性高 四川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适宜茶树生长,境内多个市、县(区)均有大面积茶园种植,如成都、雅安、乐山、宜宾、达州等,这些地方近年来均有发展茶文化旅游,但多为简单的观光茶园+农家乐模式,发展方式粗放,提供的旅游产品多为茶园观光、茶叶采摘制作、茶叶品饮及农家乐休闲,缺乏具备文化性、特色性的旅游产品,真正具备深度体验性和文化性的项目少,对游客吸引力不强,游客重游率低。此外,由于四川省内茶文化旅游景区多而杂,少数品质高、市场竞争力强的茶文化旅游景区会对其他茶文化旅游景区形成“形象遮蔽”,导致品质低、市场竞争力弱的地区很难在市场上生存。

3.2 茶叶景区缺乏科学规划,功能布局不合理 近几年茶文化旅游大热,各产茶区发展茶文化旅游的热情很高,但很多景区仅仅只是盲目跟从,在景区建设中缺乏科学规划和整体性意識,没有将茶园的生态美与茶园的规划建设结合起来,只是对茶园进行了粗浅的开发,开发项目大同小异,景区布局、游览线路没有根据游客的游览习惯进行合理规划,导致景区可游览性不高,甚至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还要走回头路,不能让游客有优质的游览体验。此外,很多景区仅仅只是针对茶园本身进行开发建设,没有注重茶园建设与茶文化的融合,使茶园仅仅成为自然观光景区,缺乏茶文化底蕴,游客重游率低。

3.3 基础设施有待完善,服务水平层次较低 “高山云雾出好茶”,茶园通常位于山区或者郊区,有些茶园甚至距离市区有几个小时的车程。因此,有些茶文化旅游景区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一是部分地区交通条件较差,景区的可进入性较低,游客很难通过较为方便的公共交通直接到达景区;二是一些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有待完善,停车场、酒店、民宿、游客中心等硬件设施达不到接待游客的标准或接待人流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导致一些游客无法在景区停留;三是导游配备、服务态度等软性条件不达标,茶文化旅游具备较强的文化属性,需要具备专业知识的旅游服务人员和优质的旅游服务,才能让游客真正体会到茶文化旅游的魅力,但目前相关景区这方面的配备还较为缺乏。

4 四川省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升路径

4.1 打造特色鲜明的茶文化旅游产品,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四川产茶区众多,各产茶区发展茶文化旅游首先要找到自身区别于其他产茶区的优势,进行差异化形象定位,才能在和众多茶文化旅游景区的竞争中拥有自己的市场;其次,市场需求是决定旅游产品收益的重要因素,各茶文化景区应该深入了解游客多样化的需求,从“体验”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当地特色茶文化,结合地区优势,开发具有创新性、体验性、文化性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如开发制茶体验馆、茶艺学习馆、茶工艺品制作、茶文化沙龙、茶康养、茶园民宿等项目,也可以与各类文化协会合作打造主题活动,使游客能深入体验当地茶文化,真正参与到各个项目中去,当地政府、旅游公司和茶农应该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打造质量高、有特色的、有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4.2 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进行科学规划和布局 科学的规划是景区得以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茶文化旅游景区也应该在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进行统筹规划。首先,茶园是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基础,各产茶区应该按照高质量要求建设标准化现代茶园,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规划建设智慧茶园,同时,只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才能吸引游客,也应该在建设过程中保护茶园生态环境,对病虫害采用绿色防控技术,打造绿色生态茶园;其次,茶文化旅游景区的道路、建筑物等也要进行科学规划,要从整体着眼进行布局,保证整个景区建设的实用性、美观性和整体性。

4.3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 景区的发展不仅需要优质的旅游产品,也需要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硬件设施方面,各茶文化旅游景区首先应当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增强景区可达性;其次,应建立与景区风格相适应的游客中心,方便游客咨询和休息;再次,应完善或升级餐饮、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使游客在景区内得到舒适、满意的体验。软件方面,旅游行业是服务行业,优质的服务至关重要,各景区应招揽专业人才,对已有员工进行系统性专业培训,使其具备茶文化旅游服务的基本知识,也可以与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进行合作,引进相关专业人才,构建优质的服务团队。

5 结语

四川作为我国主要的产茶省份之一,应借助自身丰富的茶叶资源和旅游资源,迎合市场需求,找到适合自身的茶文化旅游发展模式,从产品提升、规划布局、基础设施、服务优化、加强宣传等方面打造茶文化旅游景区,让游客在景区能够观赏茶园美景、体验茶文化、感受优质服务,促进茶叶产业和旅游产业一体化发展,助力产茶地区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产业扶贫发展报告[R].2021.

[2]蔡臣,王云,何希德,等.四川茶产业竞争力分析及对策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20(04):71-74.

[3]段新友.四川省推进千亿茶产业强省建设的思考[J].中国茶叶,2021,43(05):63-65.

[4]文琼.四川长嘴壶茶艺的开发优势与策略研究[J].农业考古,2014(02):101-105.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融合模式乡村振兴四川
A gift I treasure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民工社会融合的概念与理论框架建构
xMOOC与远程开放教育融合模式研究
灾后两年新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