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冬笋产量的影响分析
2021-01-13戴兴福
戴兴福
摘 要:为了提升竹林单位面积的综合产值,在长汀县古城镇梁坑村进行4种经营措施对毛竹冬笋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劈杂+垦复+覆盖+喷灌具有最高的冬笋出笋量和成株数,并且新竹的生长量也最高,此措施影响单位面冬笋产量极为显著。因此,竹山采取深耕细作和多种经营措施,才能提升冬笋产量。
关键词:经营措施;毛竹林;冬笋产量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21)24-0067-03
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是我国最为重要的经济竹种,其用途广泛,集材用、食用、药用、观赏、生态保护等多种用途于一体,毛竹的出笋量和成竹率受经营方式的显著影响[1-4]。陈玉娇[5]研究认为,垦复+施肥+灌溉对笋竹两用毛竹林的春笋出笋数、冬笋挖笋量、平均胸径及立竹数影响均大于垦复、垦复+施肥、劈草,为笋竹两用毛竹林的最佳经营模式[5]。马桂莲[6]和杨金满[7]等研究认为,喷灌和施肥有利于提高冬笋的产量和品质。长汀县地处福建西部,具有优越的生态条件,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丰富,适宜毛竹生长,全县拥有毛竹林3.2万hm2,毛竹储蓄量5800万根,居龙岩市第1位,其主要分布在古城、大同、铁长、庵杰、四都、馆前和新桥等7个乡镇的30多个自然村。竹林的发展对支援出口,换取外汇,振兴山区经济起了很大的作用,依托毛竹开发利用,长汀县多数竹业资源丰富的山区乡镇摆脱了困境,走出了一条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路子[8]。但长期以来,长汀县竹林经营措施水平比较单一,资金投入较低,经营措施不善,造成竹林衰退,影响了林农对毛竹林经营的信心,大量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转向务工,忽略了充分挖掘竹林冬笋的林业生产。为了调动竹农经营竹林的主动性,提高竹林单位面积冬笋产量,在长汀县开展了不同经营措施下毛竹笋用林冬笋出笋量和竹材产量的对比试验,以筛选出最佳处理组合,为毛竹笋用林丰产培育提供技术支撑。
1 研究区概况
试验区域位于长汀县古城镇,林地面积约2万hm2,竹林面积约1万hm2,占比51%,是龙岩市第一大毛竹乡镇,试验样地位于梁坑村,地理位置为116°14′5″E,25°52′2″N,全村林地面积1400hm2,竹林面积1200hm2,竹林占比86%。试验地地貌以低山为主,土壤为中厚土、中厚腐,植被以杂灌为主。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设计 本试验选择同一块试验地、同一立地条件,Ⅰ、Ⅱ、Ⅲ、Ⅳ经营措施各选0.067hm2竹林,随机排列,用红漆做标记,共设置4种处理,即处理Ⅰ:劈杂,清理竹林地杂灌,杂草;处理Ⅱ:劈杂+垦复,林地翻土平均深20cm,不得挖伤竹鞭;处理Ⅲ:劈杂+垦复+施肥,垦复的同时挖沟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kg/hm2;处理Ⅳ:劈杂+垦复+施肥+覆蓋+喷灌,利用稻草、竹屑覆盖竹林,厚度10cm,并不定期进行喷灌。
2.2 数据调查与统计 2018年5月,对各试验地内的冬笋数量进行调查,统计出笋数,成竹株数,2018年6月调查当年新竹的胸径和高度等,试验数据在Excel 2003中进行整理与图表制作,在SPSS 18.0中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Duncan多重比较检验不同处理的差异性,显著性水平为α=0.05。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经营措施对出笋数和成竹数的影响 从不同经营措施对出笋数和成竹数的影响可见(表2,图1),与处理Ⅰ相比,其他3种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冬笋的出笋量和成竹数,处理Ⅳ的出笋量和成竹数均最高,分别达到986.7kg/hm2和945株/hm2,方差分析表明,4种处理的出笋量和成竹数均呈显著差异(表3),处理Ⅰ和处理Ⅱ之间成竹率差异不显著,均显著低于处理Ⅲ和处理Ⅳ,处理Ⅳ的成竹率最高,达到95.17%。
3.2 不同经营措施对新竹生长量的影响 从不同经营措施对新竹生长量的影响可见(表2,图2),与处理Ⅰ相比,其他3种经营方式均提高了新竹的胸径和高度生长,处理Ⅰ和处理Ⅱ之间的胸径和树高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低于处理Ⅲ和处理Ⅳ,处理Ⅲ的平均胸径达到9.96cm,树高达到11.92m,处理Ⅳ的平均胸径达到11.94cm,树高达到13.57m,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4 结论与讨论
影响竹笋形成和地下生长的因数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为气候温度和湿度,其次是竹林的土壤和竹林本身积累有机养分的水平。垦复措施能够让土壤疏松,优化土壤结构,有利于竹鞭根系生长,竹鞭发育,有利水分和营养的吸收,有利于有机质形成积累。本研究表明,在劈草的基础上添加垦复措施显著提高了冬笋的出笋量和成株数,但对成竹率和新竹的生长影响不显著。
施肥有机肥增加土壤的肥力,为冬笋生长积累有机物提供养分保障。本研究表明,相对于劈草和垦复,增施有机肥不但显著提高了冬笋的出笋量和成株数,对成竹率和新竹的生长也有显著影响。
覆盖措施能够保温保湿,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使竹笋的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伸长和膨大加快,从而使冬笋提前上市。水分是影响毛竹生长的主要因子之一,喷灌设施能缓解久旱少雨的气候,而且水量水分分布均衡,这样土壤中含水量才能满足竹笋形成和地下生长水分需要。因此,劈杂+垦复+施肥+覆盖+喷灌的经营措施具有最高的冬笋的出笋量和成株数,并且新竹的生长量也最高,可以在毛竹林经营中大面积推广。
参考文献
[1]卢丽霞.不同抚育措施对毛竹出笋成竹及生长量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6,(14):146-151.
[2]胡卫红,彭超,莫晓春,等.不同经营措施对毛竹林出笋和竹材产量的影响[J].湖南林业科技,2021,48(3):7.
[3]胡文杰,庞宏东,胡兴宜,等.不同经营措施对鄂南毛竹笋用低产林形态特征及产量的影响[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9(2):92-97.
[4]王海霞,曾庆南,杨军,等.不同措施对毛竹冬笋笋期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竹子学报,2017,36(1):30-35.
[5]陈玉娇.不同经营措施对延平区笋竹两用毛竹林生长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8):135-136.
[6]马桂莲,吴江,张伟,等.不同施肥方式对毛竹冬笋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浙江林业科技,2017,37(1):59-62.
[7]杨金满.喷灌对毛竹冬笋生长的影响[J].林业工程学报,2010,24(6):121-122.
[8]李建江.长汀县毛竹资源的现状及其对策[J].闽西科技,1992(10):33-35. (责编:王慧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