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分析

2017-09-01罗龙发

绿色科技 2017年15期

罗龙发

摘要:指出了在福建浙江等地区当中,毛竹的产量巨大,对当地的经济起到了推动的作用,因此需要对该地区当中不同地区的毛竹林的产量进行分析,找出其在经营过程当中所形成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为此,分析了毛竹林的经营相关内容及不同产区的毛竹林资源以及农户的经营状况,探讨了不同产区的毛竹林的经营投入产出状况和经营效益。

关键词: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经营效益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18802

1 引言

毛竹属于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高并且经济价值也相对较高的资源,毛竹林的经营是山区农民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毛竹林的经营管理相对简单,收获的时间也相对灵活,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民来说是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毛竹林作为我国重要的森林资源之一,需要充分的实现其经营目标以及经济效益,通过选择合适的经营模式,来不断的获取最佳经营效果,最终实现毛竹林的可持续发展。

2 毛竹林經营情况概述

以我国的福建省、江西省和浙江省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这3个省都属于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在气候方面属于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光照充分,热量充沛,降雨量也满足了毛竹林对于雨水的需求,因此为毛竹林的生长提供了一系列的有利条件。据统计,在福建、浙江和江西这3个省份的毛竹林的种植面积达到254.5 万hm2,占全国竹林总面积的 57%。2012 年 3 省竹产业总产值 587 亿元,约占全国的 50%。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的产区当中,对于毛竹林的资源以及其经济效益产业的发展呈现出了不同的趋势。在浙江和福建省的毛竹林资源当中,对于资源的利用率相对较高,但是在江西省的毛竹林的资源利用率当中,则呈现出了相对较低的现象。

对不同地区的毛竹成熟林的投入要素做出分析之后,可以发现在福建省和浙江省的经营当中,经营方面的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对于成熟的毛竹林在经营方面的投入量和施肥的用量相对而言都要比江西省的投入量要高。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以及当地整体的经营技术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在对毛竹林进行种植的时候,需要不断的关注毛竹林的林地质量,从而对不同地区的农户毛竹林的经营现状以及土地的利用程度和毛竹林资源的利用程度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对我国的不同地区当中的毛竹林经营地块的林地质量等级分布情况当中,在福建、浙江以及江西省3个地区的毛竹林种植状况当中,劣等地的比例相对较少,其中的样本总体呈现出了8.8%的现象,并且大部分的毛竹林都种植在了优等地块当中,比例大约在46.4%的范围之内,在中等地块的比例大约在44.8%的范围之内,造成此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劣等地竹林产出水平低,经营效益差,当地农户一般不愿意在地块质量较差的地块从事竹林经营,如表1所示。

除此之外,在对毛竹林的经营的过程当中,其中经营状况对于竹材和竹笋的产量也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从而对毛竹林的经营效益产生最大限度的影响。因此在本文当中,就需要对不同地区当中的毛竹林的种植情况以及农户的毛竹林经营技术做出分析和统计。

3 不同地区的毛竹林的经营投入产出状况和经营效益

3.1 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的描述性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状况进行分析,在对农户对毛竹林经营状况作出分析的同时,还可以对不同地区毛竹林种植经营的经济效益产生显著影响。因此在毛竹林的经营投入产出的差异现象当中,集中体现在成林后年均投入与产出状况的差异。

对于毛竹林经营在造林之前和造林之后的阶段性的投入做了分析,其中从造林和成林前抚育阶段投入成本的结构与水平看,在不同地区当中,毛竹林在经营方面还是存在一定差异的,福建省、浙江省的毛竹林的成林之前的投入量和江西省相比较的话,相对较多。在造林阶段,福建省和浙江省用工投入分别比江西省高 8%和 6%,肥料投入分别比江西省高 138%和 108%。

3.2 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效益分析

针对不同地区当中所具备的成熟面积的毛竹林和竹笋的产量做出基础的分析和对比,福建省、浙江省和江西省3省年均单位面积竹材产量分别占总产量的70%、69%和 92%。江西省竹材产产量占总产值的比例显著高于福建省和浙江省,其原因也是江西省毛竹经营者很少挖笋并出售,导致竹笋产量较高。当期用工投入成本、立地条件对毛竹林成林后产出有显著的正面影响。每公顷平均用工成本为3263元,每增加 1%,即增加为32.6元。同理,可计算出样本总体肥料成本的增加额,及竹材产值、竹笋产值和总产值的增加额。当期肥料投入成本对竹笋产量和总产值也有显著的影响。

对浙江省和福建省的竹材以及竹笋的产量做出分析和对比之后,会发现其中的福建省在毛竹林产业的经营集约化程度方面与浙江省毛竹经营的集约化程度相比较要处于相对较高的趋势当中。在经过了对比之后还可以发现,在江西省的毛竹林单位面积产量当中,其中存在的竹笋产量是相对较低的,因此从侧面说明了在集约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情况下,竹笋的产量是处于相对较低的状态当中的,充分地说明了在对毛竹林的经营当中,经营投入的强度对竹笋自身的产量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4 结语

对我国的福建浙江以及江西的毛竹林经营的现状做出了实际的分析,在对于不同地区的毛竹林经营的投入产出进行分析之后,对其毛竹林的投入产出的经营效益做出了生产经营的分析。通过研究可以发现,不同的地区当中毛竹林的经营集约化的程度和产出的水平都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现象,因此需要对不同地区的经营现象做出分析,并且还要对不同地区的施肥情况做出分析,从而实现对毛竹林的固碳能力的大小。在此种情况下,需要对毛竹林的经营不断的增加其森林固碳的效果,从而利用科学有效的方式来实现毛竹林的经营效益,实现毛竹林持续稳定的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海月,刘 强,吴伟光,等.不同经营类型毛竹林经营效益及固碳能力分析[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6):959~964.

[2]曹先磊,邹力俊,吴伟光,等.笋用毛竹林“春笋早出”覆盖经营技术的经济效益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4,34(2):133~137.

[3]曹先磊,吴伟光.不同地区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与固碳能力分析--基于福建、浙江与江西的对比[J].林业资源管理,2015,(1):64~70.

[4]吴伟光,曹先磊.毛竹林经营投入产出关系与经营效益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0(3):108~114.

[5]赖小红.福建省毛竹林产业化经营策略[J].防护林科技,2009,(1):61~6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