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21-01-13吕曼秋
吕曼秋
摘 要:民族地区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推动全域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百色市体育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旅游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渐进发展、产业融合理念指导下,应全面考察并选定区域特色体育资源,进行主体功能分区,编制专门规划,举办多层次、多主题赛事和节庆活动,注重与旅游产业相融合,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地方学校体育教育,创新营销模式。
关键词:民族地区;运动休闲产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百色市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基金项目:2013年度广西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少数民族地区移民社区文化重建研究——以桂西地区为例”(BK13YB092);2021年度广西社科项目“百色市体育旅游高质量发展应对策略研究”(Zkzdkt10)。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2006年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标志着国家对健康的重视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1]。2017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正式发布《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指出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它的建设是提高人们体育活动意识、加强体育参与、促进体育消费、增进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推进健康中国2030战略的重要阵地,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举措[2]。
民族地区通过立足体育资源优势,做好顶层设计,规划产业项目,推进产业融合,打造有竞争力的体育旅游品牌,对拓展旅游市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背景下,体育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百色市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户外体育运动项目开展条件相对优越,加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特色突出,依托丰富的体育资源,举办品牌体育赛事,加快发展体育旅游产业,打造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对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带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民生幸福具有重要作用。
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是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3]。以主导特色产业为分类标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可分为赛事型、培训型、娱乐型、健康型、智能制造型和文化民俗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六类[3]。
(一)区位优势相对突出
百色市位于广西西部,滇黔桂三省区结合部,西北连云贵两省,东邻南宁,南接崇左,西南与越南交界,总面积3.63万km2。全市高速公路通达率达75%,边境县交通便利,广昆高铁穿过中部,右江河道通航可抵南宁、广州和港澳,百色巴马机场开通百色至广州等多条航线,现代化交通立体网络正式形成,成为中国与东盟双向开放的前沿和西南地区出海出境的大通道,区位优势相对突出。
(二)地质地貌等自然条件优越
百色市地处云贵高原东南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南北高中间低,主要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喀斯特地貌、谷地与盆地等,可分为五大地貌区:北部岑王老山及其以西三林(隆林、田林、西林县)地区的中山区;岑王老山以东凌云和乐业的喀斯特峰丛洼地、峰林谷地区;南部(靖西市、德保县、那坡县、田阳区南部、田东县南部、平果市大部)喀斯特峰丛峰林中低山区;右江河谷平原区;右江东北低山丘陵区。山区约占总面积的95.4%(石山占30%,土山占65.4%),丘陵、平原仅占4.6%。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9.0℃~22.1℃,年平均降雨量1 114.9 ㎜。境内地表河流主要为西江干流上游南盘江、红水河、西江支流右江,经越南流入北部湾的百南河。多样化的自然环境要素为户外运动项目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乐业县大石围天坑群、布柳河等,是登山、速降、山地越野、山地车骑跑交替、漂流、皮划艇等项目开展的绝佳场地。
(三)民族经济快速發展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不断深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百色市开放开发试验区获批,全市依托丰富的矿产、森林、水能、旅游等资源,加快资源开发和产业振兴步伐,经济社会得到较快发展。2019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达1 257.78亿元,较上年增长9.0%[4]。旅游产业方面,重点发展红色、休闲、康养、体育、边境、民俗、研学等新兴、新型旅游业态。2019年全市入境国际旅客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7%;国际旅游(外汇)消费4 774.29万美元,增长9.8%。接待国内旅客5 582.65万人次,增长32.7%;国内旅游消费624.99亿元,增长37.1%。全市现有星级饭店30家;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5A级景区1个,4A级景区18个,3A级景区18个[4]。
(四)民族体育资源丰富多样
百色市辖12个县(市、区),世居着壮、汉、瑶、苗、彝、仡佬、回7个民族,截至2019年末,常住人口368.74万人,其中人口最多是靖西市,51.95万人,有5个县人口少于25万人,那坡、乐业、西林人口均在15万人左右[4]。少数民族人口占85%,其中壮族人口占80%。全市民族原生态体育资源丰富独特,包括表演类、竞技类等,这些项目以自娱自乐、消遣、休闲、游戏、竞赛的活动形式存在。如民间舞蹈有壮族绣球舞、狮子舞、捞虾舞、扁担舞、瑶族铜鼓舞、苗族芦笙舞等;民间传统体育竞技有舞狮舞龙、赛龙舟、抛绣球、抢花炮、打磨秋、打陀螺等,它们大多融合于各个体育赛事、民族传统节庆、旅游景区中,如右江区等地端午节赛龙舟、七夕夜泳、抢活鸭、水下摸鱼、跳竹竿、爬竹竿、打陀螺、丢沙包、抢花炮、打手毽、板鞋竞速、背篓接绣球、跳长绳等,壮族三月三等节日有山歌赛、壮戏舞、舂糍粑等,田阳县敢壮山布洛陀旅游文化节中有国际舞狮争霸赛、抛绣球、小番茄摔跤等,隆林苗族跳坡节的跳芦笙舞、爬坡竿、摔跤、赛马等,隆林彝族火把节打磨秋、射弩、抹黑脸、跳篝火舞等。
(五)部分体育赛事、节庆品牌初具效益
近年来,百色市注重规划体育场馆建设,重点发展举重、田径、水上小项优势的“重、短、水、小”竞技体育,培养体育人才,积极参加、筹办重大体育赛事,组织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加大体育产业培育,初步将体育与民族文化、旅游相结合,推动体育事业繁荣发展。体育赛事、节庆品牌效益初现,如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中国·百色全国徒步大赛、中国-东盟乒乓球赛、中国·平果“飞虎杯”体育舞蹈公开赛等,展示了百色的独特自然和人文景观,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知名度和吸引力。旅游节庆的举办,将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其间,在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旅游发展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如田东芒果文化节、德保红枫文化旅游节、靖西端午药市节、隆林苗族跳坡节、彝族火把节、佬族尝新节、田阳布洛陀文化旅游节等,其中布洛陀文化节已举办了15届,成为百色市相对成熟的节庆品牌,2017年参加人数超过30万人次,节庆活动促进了农业、旅游、体育、文化等产业的融合。运动休闲产业发展初具基础。
(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
百色市经济社会虽有较快发展,但相比其他省市仍较落后,区内、市内发展也不平衡,消费能力较低。2019年GDP居全区第7位,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倒数第2位[4]。人口规模小,经济发展落后直接决定了区域运动休闲产业市场规模相对较小。
(二)产业融合、渐进论观念认识不足
早在2008年乐业就已开始承办“中国百色国际山地户外运动挑战赛”,至今已是相对稳定且有一定品牌知名度的体育赛事,但一直未注重培育相关体育产业,民族传统体育品牌打造重视不足,且由于赛事时效短,缺乏群众基础,使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效益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在“体育+”产业发展中,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及其大品牌塑造显然能带来更大的集聚效应,也更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但由于地方对于“渐进论”发展认识不足,习惯于将发展滞后归咎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而不注重循序渐进的积累。
(三)基础设施和运动休闲服务设施落后
目前,百色市现代化交通立体网络虽已初步成形,但百色往云贵方向的高速公路衔接还需进一步完善。县域内的交通条件仍较一般,可进入性有待提高。如边境自驾车旅游的快速发展有赖于靖西-龙邦、那坡-平孟等边境口岸高速公路的建设,边境公路等级还需提高。不少市县区农村公路、景区公路网络等还较落后。铁路线网还仅覆盖右江河谷4县及德保、靖西。在体育场馆等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整体还较滞后。
(四)运动休闲产业人才缺乏
体育与旅游等产业的融合发展,急需大量应用型、专业型的体育、旅游等各类人才。如野外探险、攀岩、蹦极等项目本身存在一定风险,需要一批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士进行指导,新兴体育项目以及极限项目同样需要大量高质量的体育人才。水域旅游区涉及龙舟赛、划艇、摩托艇、休闲垂钓等体育旅游项目,均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体育指导员、保健人员等。此外高级管理、涉外导游、体育翻译、体育用品制造、会展、广告等人才不足,无法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五)宣传促销力度不足
百色市在体育、文化、旅游等领域宣传促销工作力度逐年加大,但宣传途径不足,影响范围仍较狭窄。如体育赛事、旅游宣传仍局限于较小区域范围及业内人群;活动宣传途径虽然有新华网、广西新闻网、百色政协网等官网,但宣传频度还不高;未能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扩大受众范围,无法提高社会知晓率和扩大普通大众关注的范围。此外还缺乏体育、旅游品牌形象设计,特色民族文化未融合其中,无法物化成为视觉形象,难以提高在本地或外地的宣传效果。
(一)重视运动休闲产业发展,科学规划运动休闲小镇
各级行政管理层要加强对渐进论、产业融合、全域旅游、体育旅游、运动休闲产业、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等发展理念的学习,关注中国旅游协会及其分会(如探险旅游分会等)、中国地理学会、中国体育场馆协会、中国科学院体育协会、全国体育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等举办的各类相关会议和培训班,选派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并加强反馈交流,向广大干部传递发展“体育+”的新思路新动向。同时要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与合作,就近聘请如百色学院运动休闲、旅游领域专家来访指导,并进行现场培训。要重视加强全市运动休闲产业发展顶层设计,以规划为引领,加快编制《百色市运动休闲产业发展规划》《百色市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专项规划》,且坚持“多规合一”。
(二)继续深挖特色运动休闲资源,进行主体功能分区
要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培育发展竞技体育,加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保护,打造“一县一品”民族体育品牌,重点发展百色水上运动训练基地、南部三县篮球等传统体育培训基地、北部五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示范基地、乐业和凌云山地户外运动比赛基地等项目。
要聘请科研机构、高校、规划机构、专业(业余)考察探险队等不同领域、不同专业相关人员组成多个调查组,会同体育、旅游、文化等部门和各乡镇干部进行体育资源普查,将全县现有及潜在的体育资源进行分类,评价各类资源价值与相应的开发条件并划分等级,结合五大地貌区和现有规划,根据区域主体功能进行运动休闲功能分区。初步调研表明,百色市依托自然条件和人文活动展开的运动项目,可分为四大运动休闲区。①中部右江河谷紅色、水域和民族体育运动休闲区,包括右江区红色体育运动和水上运动,田东田阳舞狮等民族体育活动。②北部山地体育运动休闲区,以凌云、乐业为中心,开展汽车越野、攀岩、骑行、划船、赛艇、游泳等竞技运动。③南部边境地区国防和民族体育运动休闲区,包括德保、靖西、那坡三地,开展国防体育、骑行、徒步、矮马马术等活动。④西部民族体育运动休闲区,包括隆林、西林、田林三地,结合彝族火把节、苗族跳坡节、仡佬族尝新节等少数民族节庆开展打磨揪等民族体育、野钓、龙舟等活动。
(三)加强特色运动场馆建设,举办多层次、多主题赛事和节庆活动
各市县区应按规划逐步修建各类场馆设施,布局多个运动休闲项目,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休闲需求。同时应将地方民族元素融入场馆设计,使之成为独具地方特色的旅游景观建筑,如靖西市体育馆其外形即是用当地特色手工艺品——绣球设计的。此外,还应加大民族体育传承馆、基地的建设。
以运动休闲场馆为基础,要加大力度举办不同规格、不同层次体育赛事和节庆活动。要依据四大运动休闲区基础条件,分阶段、分地域争取举办1~2个低频度且是固定的国际级别的赛事,尤其是举办中国-东盟球类、武术、户外登山、越野、体育舞蹈、民间体育等具有区际特色的邀请赛和交流活动。同时举办中等频度的国家级、区级赛事和高频度的市县级赛事和节庆。可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活动内容,如隆林现已有龙舟、江钓2个国家级赛事和几个特色民族节庆。当前可围绕五大特色民族文化在县城打造五大特色民族广场,由各大民族协会经常性组织群众创新演绎民族体育竞技和表演类节目,加大德峨圩场设施建设,利用圩日举办高频度、小规模的民族节日活动。
在活动主题选择上,可突出红色和边境两大特色,举办红色体育运动和国防体育运动。借鉴“中国(临沂·莒南)第一届红色体育运动会”将中国历次革命战争中的红色文化元素融入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的经验,汇聚“手榴弹比武”“南泥湾丰收”“独轮车支前”“独腿长征路”“红军的扁擔”“红嫂救伤员”“英雄炸敌堡”“孤胆侦察兵”“红嫂摊煎饼”“红嫂纳鞋底”等多项颇具观赏性和趣味性的竞赛项目[5]。在右江区争取承办此赛事,同时将“左右江革命老区红色运动会”作为常规的地方固定赛事,增加百色市地方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并冠名红色主题。
(四)延伸运动休闲核心及外围产业
百色市各县区应有阶段的选择适宜的产业融合方向。在核心产业中,四大运动休闲区应各自重点打造健身休闲、表演项目,在体育赛事观赏、体育休闲娱乐体验、体育产品供应方面下功夫,引进专门化体育场馆服务企业,提高场馆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在外围产业中,当前四大休闲区均应加大“体育+旅游”“体育+文化”“体育+养生”的有效结合。如中国·百色全国徒步大会中将体育比赛路线与旅游景区景点相融合,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各地可针对不同赛事、节庆、年龄标准等细分市场,设计不同的旅游线路。体育与文化融合,可将各种体育元素融入壮锦、绣球等工艺品设计中[5]。
(五)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地方学校体育教育
在优秀体育人才培养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田径、游泳、举重等传统优势体育人才业余训练梯队机制,打造国家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要加大政策、资金扶持,积极申报国家级、区级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民族体育运动项目融入地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育,各级政企事业单位人员在各县区体育训练基地定期和不定期进行培训,全员参与。要充分发挥各民族协会的作用,全面推广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加紧传承人培养;不断扩大全社会的旅游活动参与度,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培育民族文化旅游的良好人文生态环境。各民族节庆与赛事活动应广泛吸纳本土群众与高校志愿者参与。通过经常举办本土民族歌舞大赛和民族特色广场舞等活动,推动民族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创新舞蹈艺术,营造特色旅游环境。
(六)新媒体与民族体育文化结合,创新促销模式
各旅游相关部门应积极借助于互联网和多媒体的优势,利用图片、影视等多种手段在宣传资料中加入民族形象、图腾、土特产、风土人情等地方和民族元素,实施精准营销,实现多渠道营销的协同效应。民族地区由于各方条件所限,政府组织仍然是旅游目的地形象促销最重要的力量。要在各级政府的带领下设立促销机构、制定营销战略、增加促销经费、推动政企合作、组织人员参加县外的或组织县内的各种旅游博览会和旅游交易会,利用政府官网或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体进行营销互动、旅游促销活动。隆林县现有节庆和赛事时效短,但活动准备至结束跨时很长,急需政府和各民族协会等全社会、全部门、全行业在活动全过程开展全方位、全时空的宣传,包括制定促销计划,利用电视、广播、网络、报刊、新媒体工具进行预先和实时报道;还应举办相关学术论坛、民族风情摄影比赛、经典民族文艺作品巡演巡展等,持续地扩大活动影响力。
[1] 张月蕾,张宝雷,杜辉,等.“健康中国”背景下体育特色小镇创建路径研究[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8(1):41-45.
[2] 体育总局网站.体育总局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2017-05-11)[2021-10-12].http:// www.gov.cn/xinwen/2017-05/11/content_5192975.htm#1.
[3] 张雷.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概念、类型与发展路径[J].体育科学,2018(1):18-26.
[4] 市统计局.2019年百色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8-07)[2021-10-12].http://fgw.baise.gov.cn/ fggz/zhjj/t5916898.shtml.
[5] 王志文,沈克印.产业融合视角下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