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研究
2021-01-13孟陈佳夏婧
孟陈佳 夏婧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厘清了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不足之处,指出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从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智能体育工程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激励、重视交流反馈等方面提出了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工作迈上新台阶。
关键词 智能体育 体育课程思政 实现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29
ResearchontheRealizationPathofIntegratingIntelligentPhysicalEducationintothe IdeologicalandPoliticalAffairsofCollegePhysicalEducationCourses
MENG Chenjia[1], XIA Jing[2]
([1]Nanjing Sport Institute, Nanjing, Jiangsu 210014;
[2]Department of Spo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1189)
Abstract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 method, logical analysis method, points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ntelligent sports curriculum,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op design, speed up intelligent sports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acher training incentive, communication feedback put forward the intelligent sports into the university sports courses realize the path, enabling the university sports curriculum reform to a new level.
Keywordsintelligent sports; physical education course ideological politics; realization path
國家一直强调“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1]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重要手段,能够促进体育教学素质化教育目标的达成。智能体育是将网络信息技术与体育相结合进行发展,实现传统体育智能化的一种新模式。2021年3月,国家发改委在《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2]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智能体育,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高端智能制造为体育产业赋能。在学校体育方面,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对于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而言意义重大。
1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不足之处
1.1体育教学与思政的结合生硬
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欠佳,部分学校的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还不到位,体育与思政的结合比较生硬,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不够深入,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一些高校教师平时更多关注于运动技能的教授,德育意识缺乏、思政经验不足。[3]部分教师在课堂上仅将授课内容与体育历史事件、体育精神等进行简单结合,课下并未强化体育课程思政教育工作,达不到“全程育人”的效果,导致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偏离了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初心。
1.2评价方式亟待优化
体育学习评价承担着控制教学质量、评估教学成效、监督教学过程、推动教学改革等重要职责。[4]目前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大部分高校在体育学习评价方式上未进行变革。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期末课程考核时,多以学生运动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情况为主进行评价,评价维度不够全面,缺少关于课程思政部分的评价,[5]因此难以衡量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评价方式亟待优化。另外,大部分高校存在评价主体单一的情况,期末评价的主体以教师为主,不能实现对于学生个体的全面评价。
1.3教学资源相对短缺
教学资源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我国的高校体育教育能够参考的优秀体育课程思政教案的数量较少,优质教学资源较为短缺,教师之间也缺乏经验的交流与沟通。另外,大部分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习惯采用传统线下面对面的方式进行教学,所应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比较单一,课程设计缺乏趣味性,与学生的互动性较差,难以调动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意义
2.1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技术等手段,智能体育的发展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改革提供了重要抓手。通过网络课堂,能够实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线上与线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体育教师除了采用传统线下教学的方式之外,亦能够通过网络课堂的方式,将思政理念传授给学生。另外,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体育教师更能够对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进行全程监控与分析工作,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直观了解到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
2.2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
智能体育的运用能够方便教师开展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工作。通过智能体育APP,体育课程思政评分的效率及效果将得到有效提升,学生个人、班级同学、体育教师能够更加便捷地开展自评、互评、师评工作,并能够针对学生技能学习、身体素质、情感认知、运动习惯、思政政治素养等模块分别进行计分,高效快捷地开展多元体育评价工作,使得体育学习评价更加具备科学性和有效性。
2.3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
在大数据时代的驱动下,通过网络体育课程思政资源库,能够实现优秀教学资源共享,教师之间亦能够通过网络平台互相交流、沟通,互相分享心得体会、增强自身的思政教学工作经验。同时,借助智能体育设备、VR技术等,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融入某种教学场景中,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
3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
3.1做好顶层设计,完善智能体育赋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
体育课作为高校必修课程之一,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国家领导人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大数据时代的浪潮下,智能体育的介入能够显著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智能体育课程思政改革具有复杂性与长期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在顶层设计上做好保障工作,以便于精准施策。首先,国家应在宏观层面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障智能体育的发展前景,大力推进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工作,加大对智能体育赋能传统体育课堂的人力、资金、技术投入,使“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理念深深根植于教育工作者的脑海中;其次,各高校也应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关政策保障文件,对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工作实效进行监督引导,切实打赢智能体育赋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攻坚战。
3.2加快智能体育工程建设,保障体育课程思政工作有效推进
近年来,各大高校开始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进行线上体育教学,鼓励学生养成居家锻炼的良好运动习惯,智能体育工程建设也备受关注。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云计算、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并形成产业化,为智能体育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与保障。目前,智能体育穿戴设备、智能体育场馆、智能体育管理服务APP等智能体育工程建设工作仍需得到进一步的完善,从而辅助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迈向新的台阶。首先,应运用多元技术手段,打造智能体育思政课堂。如运用VR、AR技术等,打造智能化体育教学空间,通过4D全息影像技术使学生身临其境融入虚拟课堂中,在教学过程中穿插思政场景,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其次,应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建设智能体育场馆。应加强体育场馆通信网络系统、智能调控系统、智能监控系统的建设,在课堂教学生中借助无线投屏、无线音箱、智能调温等信息化手段,保障体育课程思政课堂的教学效果;最后,应大力开发智能学校体育APP,实现交互式体育教学。通过智能学校体育APP,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线上互动与交流关系,幫助学生解决体育学习中的困惑。同时,智能学校体育APP应针对学生的不同身体素质、认知情况、技能掌握程度等,向学生推荐个性化的学习视频、运动方案等,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结合,帮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观。
3.3开展教师培训激励,促进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教师是推进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主力军,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骨干力量。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将直接影响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成效。首先,目前部分体育教师对利用智能体育赋能体育课堂教学的方式不够熟悉,借助智能体育课堂、智能体育穿戴设备等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能力较弱。针对教师对于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不强的现状,应通过定期开展体育教师培训的方式,邀请专业人士开展技术培训,普及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促进教师之间的教学经验分享,不断提升体育教师智能体育教学的应用能力;其次,各大高校应丰富教学研讨活动,邀请优秀思政教师、网络信息技术教师与体育教师一同制定教学大纲,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所能体现出的体育精神、奋斗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教育元素,突出体育课程的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作用,加快完善线上高校体育课程思政教学资源库,大力培育智能体育课程思政的品牌课程,增强体育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最后,各大高校应制定合理的教师激励机制,有效利用精品课程申报、优秀教师评选等手段,将优秀的教学成果进行有效的推广,树立起智能体育课程思政改革的先锋典型,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创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创新能力,为智能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贡献智慧与方案,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
3.4重视交流反馈,提升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程思政的是新形势下实现体育强国及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之一,智能体育介入体育课程思政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也需经过调整与完整,才能发挥最佳效用。首先,应开展智能体育与体育思政教学相结合的授课方式的试点工作,积累只能体育思政的教学经验,加强与校党委、教务处、网信中心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完善智能体育赋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协同保障机制,加强管理与监督,形成教育合力;其次,应重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学生的想法与建议。并应通过课程评价、课后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学模式改变后学生技能掌握、思想水平、运动习惯等方面的学习情况,并与之前进行对比,了解实际的教学效果;最后,应该针对智能体育思政工作中出现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与提升,不断调整教学大纲,优化教学手段,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从而将思政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内化于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培养德才兼备的终身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
4结语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能够增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实施效果、优化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评价方式、丰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教学资源,为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工作的有序推进提供保障与支撑。因此,应通过做好顶层设计、加快智能体育工程建设、开展教师培训激励、重视交流反馈等方式实施智能体育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改革工作,以达到更好的育人成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开创我国体育事业新局面加快我国建设体育强国[N].人民日报,2017-08-28(01).
[2]国家发改就业〔2021〕396号.关于印发《加快培育新型消费实施方案》的通知[R].北京:国家发展改革委,2021.
[3]潘宏波,黄大志.对高校公共体育课开展课程思政同向育人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8,8(17):71-73.
[4]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5]王秀阁.关于“课程思政”的几个基本问题——基于体育“课程思政”的思考[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9,34(03):188-190.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