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2021-01-13孙丽虹

科教导刊 2021年29期
关键词: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孙丽虹

摘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为推动其健康有序发展,需要从教育的宏观方面探究其产生的原因。从宏观方面看由于受传统职业偏差理念的影响、理论供给不足、职教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开放性,加之制度供给不足导致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薄弱环节。从微观方面看,存在过于急功近利、门槛过低、课程设置不合理、校企合作模式未完全建立等问题。只有分别从宏观和微观方面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有序促成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系 制度供给 课程设置 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2021.29.002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Cause Analysis

SUN Lihong

(Hebei Vocation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Law, Shijiazhuang, Hebei 050061)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its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its causes from the macro aspect of education. From the macroscopic point of view,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weak link in China’seducation becauseoftheinfluenceofthe traditionalconceptofvocationaldeviation,thelackoftheoreticalsupply, thelackofintegrityandopennessofvocationaleducationsystem,andthelackofinstitutionalsupply.Fromthemicropoint of view,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too eager for quick success and instant benefits, too low threshold, unreasonable curriculum,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has not been completely established. Only by solving these problems from macro and micro aspects can we promote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orderly.

Key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institutional supply; curriculum;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職业教育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让千百万人梦想成真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和方式,同时也是脱贫攻坚过程中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我们从“中国制造”转为“中国创造”一条必经之路。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全国职业院校达1.23万所,开设了近10万个专业,在校生2682万人,每年平均培训上亿人次……我国已经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1]这是职业教育的成就,有目共睹。但不容忽视的是,我国的职业教育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必须重视并尽快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以推动职业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而推动各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本文欲从职业教育的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剖析,以期抛砖引玉。

1宏观方面

1.1传统的“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理念的影响

2017年3月,教育部陈宝生部长就“教育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时谈到:“职业教育这一块,我们提供近千万的毕业生,源源不断地支撑国家的经济发展。这是做出的贡献,但是我们还不适应。不适应在什么地方?不适应在我们的办学理念,整个社会的理念都不适应。就社会的理念来说,大家希望上普通高校,不上职业高校,还是重普通教育,轻职业教育,这是理念方面的……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陈部长的讲话实事求是,是对职业教育存在之社会环境真实、客观的概括。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技术技能型人才属于“工”“商”的范畴。我国传统的士、农、工、商职业排名延续了几千年深入人心,现在虽然有些改变,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仍然流行。同等条件下,家长愿意孩子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将来成为“劳心者”。选择专业时,即使有的孩子想学习有一技之长的等专业,家长往往会深陷在自古崇尚“权力”的氛围中,孩子很容易被说服,选择了父母认为很有“前途”的“管人”专业!这种理念被黄炎培视为“职业教育之礁”。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被人们认为是一种退而求其次的教育。我们不能忽视鄙视和排斥职业教育的社会理念和社会氛围对职业教育发展的羁绊。

1.2职业教育的理论供给不足

职业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沿用普通教育理论,致使其缺乏足够的理论指导而自由散漫地发展,缺乏规划性和长远目标。至今,我们没有一套既符合教育理论,也符合职业教育特色、完整的职业教育理论指导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院校完全从实用角度办学,很少有人站在国家和职业学校长远发展的角度来思考、探索为什么办职业教育?怎样办好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应该什么样?

从社会来看,误以为职业教育就是教给学生劳动技能,理论归纳和理论指导是普通高校的事,从而忽视了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有的高职院校是从成人高校转过来的,有的是从中专升格成的,有的是从企业培训部门转型的,是从非常实用的角度出发的,但缺乏职业教育的经历和经验,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没有理论的指导,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在每年各个层次、各种类别的科研项目的研究中,职业教育的比例少之又少,职业院校的报刊杂志占比小,职业院校教师发表教学科研的文章难之又难,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进行职业教育理论研究的积极性。这就进一步导致了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被忽视、被忽略。可以说,我国职业教育理论的发展远远落后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与实践,从长远来看,会影响职业教育健康稳步发展。

1.3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完整性和开放性

站在国家教育体系的角度看职业教育,我们会发现,与普通教育比较,职业教育体系缺乏完整性,出现了纵向的断层和横向的断裂。我国高等教育中的普通教育具有大专、本科、研究生完整的学制层次结构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的授予制度,而职业教育仅包括高中(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大专(高职高专)层次,没有本科、研究生层次,没有对应的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为了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已经启动高校转型改革,有600多所本科院校转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向职业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但收效甚微。即便有些学校主动或被动转型,转型后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并没有根本改变。而职业教育不包括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导致选择高职教育的学生没有自己的转学和升学途经。如果高职学生要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只能归于普通高等教育之列,取得普通高等教育的学士、硕士、博士学位。这就降低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当然,我国有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教育,如法律硕士(JM)、工商管理硕士(MBA)等,也有专业博士学位,但是其与职业教育所需的研究生层次教育还是有差别的,不属于职业教育系列。因此说职业教育在纵向上出现了断层,基本止步于大专。在横向上,职业教育处于普通教育之下和高等教育的最低层次(中专、大专),造成了职业院校的学生有低人一等的感觉,职业院校的老师在高等教育中也低人一等,甚至被边缘化。在有关科研、教学的学术会议上,很难有职业院校教师的一席之地。

站在社会角度看职业教育,我们会发现,职业教育缺乏开放性,既没有向社会开放,也没有向行业企业开放。在招收学生方面,职业院校并没有向所有的高中毕业生开放,没有招收优秀高中毕业生的机会,也没有面向行业企业招生优秀人员深造的长效机制,仅仅依靠各职业院校自己的政策;对于教师而言,因为职业院校不太强调科研,在和科研有关的评职称、申请课题、发表论文等方面,职业院校的教师均处于劣势;转到普通高校工作的可能性小之又小,而普通高校的教师转到职业院校则容易得多。这样封闭的环境,使职业院校很难吸引到优秀的学生、高水平的教师和优秀的行业企业一线人员。

1.4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不足

法律法规、政策对职业教育规定不明确、不完整,操作性不强,职业教育的制度供给欠缺。我国的职业教育成规模发展始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但是相关法律制度的建设并没有逐步完善,甚至可以说完全落后于职业教育自身的发展。在公开资料中可以查到的、位阶最高的法律是1996年5月15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计5章40条,没有修改的信息。这是我国唯一的职业教育方面的法律。我国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最多的是出自教育部,多为红头文件,属于法律范畴的规章则少之又少;地方指导本地职业教育发展的地方性法规和地方政府规章更是少见。对于国家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教育,仅仅依赖稳定性较差的政策进行规范、指导,显然不符合职业教育的本身发展规律,与依法治国的历史潮流不相适应。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如,几乎没有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的规定及保障措施;大部分内容仅为原则性规定,法律规则的要素不完整、不明确、操作性不强;内容漏洞较多,缺乏相关规定,导致职业院校建设的某些方面无法可依;强制力较弱等。[2]虽然早有学者发现了这些问题,却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法律法规政策的实施大打折扣。

2微观方面

2.1职业教育急功近利,难显特色

职业教育本应立足于职业行业的人才需求,不能大而全,要小而精,体现出行业企业特色。事实是,因为缺乏理论指导,许多职业院校办学急功近利,没有特色或是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某些职业院校没有找准立足点,仅以“招生就业”为目标,没能把“服务于本地社会经济发展”定位学校的发展目标。急功近利、目光短浅造成了行为的短期化和浮躁,系部的设置比较随意,不遵循教育规律。比如专业设置追求全面,许多职业院校普遍设置会计、计算机、管理、外语等专业,体现不出本行业特色。

2.2进口出口太宽太低,难以保证质量

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平行的教育模式,孩子们初中或高中毕业后,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人生规划自由选择接受哪种教育模式。事实是,职业院校主体是职业高中、职业中专、高职院校,转型而来的技能型院校(本科),不是选拔优秀的院系转化的,一般而言是底子不太厚实的专业或院系转化而来,以“好就业”吸引学生,本身特色不是很明显,这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为上职业院校就低人一等。中考之后,首先由普通高中按级别选拔,分数太低,够不着上普通高中的,只能上职业高中或职业中专;高考之后,考不上本科的才考虑上高职高专。实行单独招生以来,高职高专的单独招生比例逐年增加,确实招到了一些有特长、专业素质高的学生,也招到了相当一批“混文凭”的学生,感觉大专文凭比中专文凭高,找到工作的概率大一些。这些学生虽然智商情商都不逊于其他普通高校的学生,但是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學习习惯,自律性差,知识基础差。这对于学校的管理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管得松,学风就很差;管得严,学生不能按时毕业。职业院校招生门槛过低过宽,生怕招不到学生而影响自身生存。这是职业院校办得过多过滥的结果、专业设置趋同。到了该整合职业教育资源的时候了。

职业院校的毕业标准与其他高校的毕业标准类似。比如,一门课程上一个学期,或两个学期,考试及格就合格了;在大二或大三整建制到行业企业实习,毕业前写篇毕业论文或实习报告就合格了,就顺利毕业了……如果考试不及格,学校会想尽各种办法补考,让学生及格、顺利毕业,甚至在学生离校后2年内还可以回校参加补考,拿毕业证。这种做法从学生角度考虑,没有任何问题,对学生的关照无微不至;如果站在办学、为社会、为行业企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未免有点失之偏颇,毕业生的质量如何保障?

2.3课程设置不尽合理,人文素养教育缺失

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极容易被误读为仅有娴熟的技能就可以了,职业院校的教育普遍存在着重“术”轻“道”的现象。比如,理论课程的教学仅仅限于“必须、够用”,因而出现了弱化理论教学的现象;轻视政治思想课,认为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一门技术即可,与政治信仰、政治方向没有很大的关系。职业教育中人文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学生素养较差,对自己没有明确的认识和长远规划,对工作、对社会没有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毕业后难以胜任工作。

职业学院的专业设置或与本科院校雷同,专业课程的开设未能摆脱学科体系的束缚,与一般的大专课程几乎一样,甚至有的与本科院系趋同,未能很好地体现出高职教育所应具有的人才层次的高级性、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人才类型的技术性等特征,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仍较为普遍。

2.4校企合作模式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需要学校和行业企业的共同努力,但是相当一部分职业院校深感“校企合作的紧密度和校企合作的常态化是职业院校发展的瓶颈”,“校企合作”仅流于形式;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明确企业在校企合作方面的权利义务,现实中,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很少有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校企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维系主要靠“关系和信誉”,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在某些职业院校的学校办学过程中,很少有行业、企业的人员主动进入课堂、走近学生;如果说有兼职教师,那也是仅仅停留在为应付检查、评估而写上几个名字,名字和专业背景是真的,到学校兼课是假的,被称为“真的假老师”;即便真的有些行业企业人士进入职业院校的课堂进行教学,也会因为待遇方面难以落实、管理刻板而导致这些人员流失相当严重。

除了极个别职业院校外,相当多的职业院校的所谓“校企合作”仅仅流于形式,或许可能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校企合作,认为让学生到行业企业去干活就是“校企合作”,致使职业院校学生的实习和普通院校学生的实习没有不同。

总体来说,职业院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既有来自社会的原因,也有职业院校自身存在的问题。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导致了职业教育没有很好地扮演自己的社会角色,导致了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该得到的尊重。职业教育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社会和职业院校共同努力,不论是在理念上抑或是制度上都要有所转变。

参考文献

[1]丁雅诵.职业教育,越来越有吸引力.人民日报,2018年5月24日17-18文教周刊.

[2]陶濟东.从国家示范校建设看《职业教育法》的立法缺陷与完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课程设置校企合作
创业创新导向下的高校动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关于提高军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