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建设:智库内容建设的关键
2021-01-13柏必成
摘要:[目的/意义]智库的内容建设是围绕思想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开展的智库建设,在整个智库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脱离了内容建设,智库建设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方法/过程]在对智库内容建设的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指出制度建设是智库内容建设的关键,这是由于思想产品质量主要取决于智库的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而提高智库的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最根本的是加强智库的制度建设。本文运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方法,在识别和分析制约智库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的5类制度因素的基础上,分别探讨了加强相应制度建设的重点所在。[结果/结论]智库应大力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建设、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建设、组织资源管理制度建设、研究行为管理制度建设以及研究成果管理制度建设。这些制度建设相互支撐、互为托举,共同推动着智库的内容建设,促进着智库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的增强以及思想产品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智库 思想产品 内容建设 制度建设
分类号:C93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1.06.01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5月17日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智库建设要把重点放在提高研究质量、推动内容创新上[1]。智库应坚持“内容为王”[2],注重内容建设与质量提升[3]。智库的内容建设与网络等媒体的内容建设有着共同之处,但又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网络等媒体主要是内容的传播者,而智库首先是内容的生产者,然后才是内容的传播者。智库的内容建设是围绕思想产品质量的提高而开展的智库建设,加强内容建设,要求智库着力提高思想产品质量,走一条内涵式的发展道路。高质量的思想产品是智库对优质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结果。思想产品的质量总体上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智库的资源吸引能力,资源吸引能力越强,智库就越可能吸引到更大规模的优质资源;另一方面,是智库的资源配置能力,资源配置能力越强,智库就越可能让有限的资源产生更大的效用和更好的效益。影响智库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的因素又是多样的,但最为根本的是智库的制度因素①,资源的吸引与配置都依赖于智库的制度因素发挥作用。增强智库的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提高思想产品质量,必须加强智库的制度建设;加强智库的内容建设,关键是加强智库的制度建设。其逻辑关系如图1所示。
对于如何着眼于思想产品质量的提高加强智库的制度建设,学界还缺乏专门的论述,往往是在讨论智库的运行机制时有所涉及[4]。
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发现目前我国智库的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受到制度因素的明显制约②,突出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第一,智库的战略规划管理制度不明确,战略定位与发展规划不清晰。有的智库甚至缺少基本的战略定位[5]和稳定的研究领域,在研究中一味追逐热点,但什么问题都研究得不深、不透,这导致了研究内容的重复化、趋同化,易于出现“千库一面”“万库一声”的尴尬局面[6],同时,也导致研究的前瞻性不足,很难在政策议程设置中发挥引领作用。第二,智库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不健全,现代化的治理结构未建立。这表现在治理结构封闭,没有发挥出董事会、理事会或顾问委员会等应有的作用,难以把外部的积极力量引入进来等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组织层级繁琐,内部流程冗长,管理方式上的行政化色彩比较浓厚[7],组织的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对外部变化的反应迟缓等方面。第三,智库的组织资源管理制度不完善,不适应高效汲取和使用资源的要求。这造成了许多现实的问题,诸如人才的创造活力不能充分释放出来,资金的使用成本较高③,信息的积累较为薄弱,等等。第四,智库的研究行为管理制度不规范,缺少对研究行为的流程化和周期性管理。这造成智库的研究行为比较随意,有的智库虽然对研究过程中的田野调查和团队协作等提出了要求,但这种要求也只是停留在原则性的层面,并未转化为可操作的具体办法,致使研究当中“走捷径”的现象仍不鲜见。第五,智库的研究成果管理制度不科学,缺乏对研究成果质量的有效控制和动态监测。这表现在研究成果质量控制标准缺失、研究成果质量控制主体错位以及研究成果质量控制程序不合理等方面,也表现在对研究成果缺少长时段的动态监测,更未能将动态监测的结果运用于智库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研究成果质量的持续改善等方面。
以上的制度问题影响了智库资源吸引能力与配置能力的增强,也影响了智库思想产品质量的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智库应着力于从以下5个方面加强制度建设,以不断提高思想产品质量和智库内容建设水平。
2 智库战略规划管理制度的建设
对于智库的自身发展而言,战略规划是统领的。加强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建设,智库既要着眼于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又要着眼于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
2.1 围绕智库战略规划的科学制定加强制度建设
2.1.1 清晰陈述智库的战略定位 智库的战略定位有着丰富的内涵,并非单一维度的定位,具体包括对角色功能的定位、对研究领域的定位、对发展预期的定位,等等。不同维度上的定位相互关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智库的战略定位。智库不应把自身作为一个孤立的对象进行定位,智库的战略定位是在智库体系、智库结构和智库行业中的定位,是以同行作为参照系的定位。明确智库的战略定位,要求智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8],凝练主攻方向,开拓政策研究的细分市场,努力发展专业特长,打造专业特色,在特定的研究领域深耕细作、长期积累、苦练内功,做到技高一筹(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的“第一”)或独树一帜(成为某个研究领域的“唯一”),实现与同行的错位发展[9],而非同质竞争。
2.1.2 科学规划实现智库发展目标的战略步骤 明确了战略定位,智库便明确了发展的目标、发展的方向以及对未来的愿景和预期。而实现发展目标,还需要智库科学规划通往发展目标的战略步骤。智库的战略步骤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贯性。确定战略步骤的过程也是把智库的发展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的过程,每一个战略步骤都对应着一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同时,实现上一个阶段性目标是实现下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基础,每一个战略步骤都从根本上服务于智库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
2.2 围绕智库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加强制度建设
2.2.1 确保智库资源的调配严格符合战略规划实施的要求 由于战略规划在智库自身发展中起着统领的作用,战略规划的实施会对智库所有资源的调配均提出要求。如果一些资源的调配与智库战略规划实施的要求并不一致,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资源的调配与智库的战略定位很可能没有关联,例如,智库在研究活动中偏离于对研究领域的定位而“四处出击”。对于这样的现象,在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中应当尽量避免。
2.2.2 密切跟踪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 智库战略规划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必要的监控措施。密切跟踪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效果,就是要对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过程保持动态监控,及时了解智库战略规划的实施力度与速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改进智库战略规划实施的辦法,避免智库战略规划实施中出现大的偏差。此外,根据监控结果,在必要时也可对智库的战略规划做出一定的调整。
3 智库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的建设
智库的组织结构是有形的,诸如智库内部纵向上各个层级的划分、横向上各个部门的划分。同时,智库的组织结构还蕴含着纵向上各层级之间的关系和横向上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是无形的,却影响着智库资源以什么样的方式进行流动、配置与整合。
3.1 围绕智库组织结构划分的合理性加强制度建设
3.1.1 确保纵向上的组织分层适合智库内权力划分的要求 智库内部的权力主要分为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这种权力划分对智库纵向上的组织分层提出了要求。决策权可由智库的董事会、理事会或智库建设领导小组来行使,其组成人员可实现多元化,确保其能够为智库提供各种必要和有力的支持,诸如资金上的支持、对外联系渠道上的支持等。执行权应由专业化、职业化的高级管理团队来行使,这部分人员负责智库的日常运营。监督权可由智库当中其他的研究人员和管理人员来行使,如在这部分人员中选出代表组成监督委员会。
3.1.2 确保横向上的部门分工适合智库内职责划分的要求 智库内部的职责总体上可分为研究职责和管理职责,这种职责划分对智库横向上的部门分工提出了要求。研究职责由智库的研究部门来承担,管理职责由智库的管理部门来承担。其中,研究部门是核心[10],管理部门为研究部门提供支持与服务。智库的研究部门可按研究的领域或区域设置,一般不按学科设置。有的智库(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采取了“二元矩阵式”的研究机制和组织结构,鼓励各学科专家对重大问题开展联合攻关[11]。管理部门通常按管理活动的类型来设置,例如,卡托研究所(Cato Institute)共设置有8个管理部门,分别负责行政事务、成果传播、会议举办、项目开发、对外关系、信息技术、出版事务和学生项目④。
3.2 围绕智库组织结构关系的协调性加强制度建设
3.2.1 处理好智库组织结构纵向上各层级的权力关系 智库内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具有一定的层次性,但这3种权力之间的关系并不能被简单界定为隶属关系,因为三者相互分离又相互制约。对智库内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予以明晰,是出于智库高效运转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给自上而下发号施令创造便利。智库组织结构虽然在纵向上存在着层级划分,但不能让这种层级划分演变得行政化和官僚化,否则智库内的决策权、执行权与监督权就难以协调地发挥作用,容易导致智库内各个层级的关系走向异化。
3.2.2 处理好智库组织结构横向上各部门的职责关系 兰德公司(RAND Corporation)有一个经验:两个研究人员不如一个研究人员加上半个秘书的效率高[12]。智库的研究职责和管理职责是两类不同的职责,但更有着内在的统一关系,两者统一于共同的组织发展目标,智库绩效凝聚着智库全体员工的集体智慧[13]。智库应在对研究职责和管理职责进行合理区分的基础上,把握好两者之间的统一关系,强调研究部门和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4 智库组织资源管理制度的建设
智库组织资源主要包括人才、资金、信息、设备和技术等,本文主要着眼于前3种资源来探讨智库的组织资源管理制度建设。
4.1 加强智库人才管理制度建设
4.1.1 围绕人才的吸纳加强制度建设 人才吸纳不仅包括引进新的人才,而且包括留住现有人才,引进人才的能力与留住人才的能力都是智库人才吸引能力的具体体现。为了更好地吸纳人才,智库在制度建设上应做到以下3个方面。第一,制定合理的人才需求计划。这一计划既要明确智库短期的人才需求,又要明确智库中长期的人才需求;既要明确智库所需人才的规模和总量,又要明确智库所需人才的层次和类别。第二,完善引进人才的办法。一要扩大发现人才的视野,依靠多元化渠道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寻求人才,甚至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国际化的高层次人才;二要优化识别人才的途径,通过综合性的方式对人才的内在素质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估,例如,通过一段时间内的深入交流来了解一个人的理想和志向,通过既往的成果发表记录来了解一个人的研究态度和研究能力,等等;三要与准备引进的人才在相互的权利关系和义务关系上达成一致,必要的情况下可采取“一人一策”的办法进行协商。第三,健全留住人才的措施。坚持以人为本,决不可将人才简单地视为能够为智库创造价值的工具,而要用待遇留人、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帮助人才在为智库提供服务的同时,也实现其自身的发展以及自我的价值。
4.1.2 围绕人才的使用加强制度建设 智库应着重把握好2个方面。第一,合理安排智库人才的岗位职责。智库要将合适的人才放到合适的岗位上,做到职责明确,避免角色冲突。对于处在研究岗位上的研究人员,智库赋予的是研究职责,对其提出的是研究上的要求;对于处在管理岗位上的管理人员,智库赋予的是管理职责,对其提出的是管理上的要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通过对美国智库的实地考察了解到,在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等智库中,研究人员没有繁杂的行政工作,研究任务非常饱满,不需要参加与研究不相关的会议,也不需要填报各种琐碎的表格[14]。这为我国智库岗位职责的设置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和启示。第二,为智库人才作用的发挥提供有利条件。在人才的培养上,人才被引进以后,智库要帮助其制定职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提供培训、访学、对外交流、挂职锻炼等机会,支持其不断扩充自身的人力资本,促使其不断提高胜任岗位工作的能力;在人才的考核上,智库应根据岗位职责的要求,对不同的人才实行分类考核,但不论是对于研究人才还是管理人才的考核,都要以人才的品德、能力、贡献作为导向和着眼点,强化质量标准,倡导创造性的劳动,突出创新性的成果;在人才的激励上,智库应不断健全人才的激励制度,密切关注人才的实际需要,大力营造尊重人才、信任人才、爱护人才、包容人才的良好氛围,努力为人才解除衣、食、住、行上的后顾之忧,积极为人才拓展发展机会与成长空间,注重让人才通过工作中的成就获得自我价值感[15]和荣誉感,不断增强人才对智库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把人才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到干事创业上来。
4.2 加强智库资金管理制度建设
4.2.1 围绕资金的筹集加强制度建设 不论是官方智库还是社会智库,都应在合法、合规、合理的前提下,努力扩大资金的来源渠道,探索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资金筹措机制。例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官方智库应主动争取政府提供的竞争性经费。社会智库有着更多潜在的资金来源渠道,可以通过承接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项目来获取资金,也可以在社会上面向个人、团体、基金会等募集公益资金,还可以通过出版、培训甚至是投资、资产出租等途径来获取部分收入。但是,智库不能为了筹集资金而被特殊利益群体所利用[16],也不能因资金的筹集而走上商业化与营利化道路,资金的筹集应始终着眼于更好地发挥智库作为一种公益组织的作用。
4.2.2 围绕资金的使用加强制度建设 智库应着力解决好2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如何将资金配置到更有效率和效益的地方。首先,智库要明确将多少资金用于研究活动、将多少资金用于管理活动,处理好研究支出和管理支出之间的比例关系,这种比例关系又是由智库的研究职责与管理职责之间的相互关系所决定的。在这方面,国外的有关数据能够提供一些启示。在2019财年,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收入有4,290万美元,其中71%用于研究项目支出[17];在2020财年,兰德公司的收入有3.49亿美元,其中76%用于研究和分析[18]。其次,确定了研究支出和管理支出的比例关系后,智库还需进一步细化资金的用途,如在不同的研究项目上如何分配资金等,这样的细化又是由智库的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所决定的。第二,如何降低资金的使用成本。在资金的使用中,会发生一定的成本,资金的使用手续越繁复,这种成本就越高。但资金使用的手续又是不可取消的,因为其保障着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因此,智库必须平衡资金使用的手续与资金使用的成本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资金使用规范性的前提下,尽量简化资金使用的手续,降低资金使用的成本。
4.3 加强智库信息管理制度建设
4.3.1 围绕信息的采集加强制度建设 智库应强调如下2个方面。第一,确保智库所需信息的收全率[19]。信息来源的多样化决定了智库有必要利用多种可能的渠道采集信息,当然,智库采集的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因为信息的采集需要成本,并且信息存在着一个饱和度,信息的采集应以达到信息的饱和度为限,达到了信息的饱和度,也就确保了智库所需信息的收全率。第二,加强智库信息资源的开发与积累。基于数据的分析研究是现代智库研究的核心[20],智库应针对自身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开发和建设特色化的专题数据库,尤其是要通过开展基础调研等方式,加强原始数据和一手信息资料的积累,为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近年来,我国智库越来越注重通过实地调研来获取第一手信息资料,有的智库大力倡导研究人员走出书斋,走入实践第一线,要求研究人员每年都安排出足够的时间用于省情调研和省外调研⑤。
4.3.2 围绕信息的使用加强制度建设 智库应强调这样3个方面。第一,信息使用的目的应明确。智库使用信息是为了解疑释惑、寻求问题的答案,是为了产出用户所需的新的知识与信息。只有明确了目的,才会对信息的处理和分析有一个方向,也才可以去评判信息使用的效果。第二,信息使用的思路应合理。合理的分析思路与正确的思维方式能让研究者在看似复杂、混乱、没有条理的信息当中发现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寻找出潜藏的“故事线”,挖掘出现象背后的深层逻辑,进而实现研究的目的。第三,信息使用的工具应恰当。恰当的信息处理和分析工具能够减少信息使用中的疏忽、遗漏,提高信息处理和分析的效率,帮助研究者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学者强调,智库不能忽略包括各类搜索工具、分析工具、研究工具等在内的工具库的建设,以确保当需要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时,各种技术、方法和软件能够及时到位[21]。
5 智库研究行为管理制度的建设
智库的研究行为连续发生,并构成一个完整的周期,这个周期可划分为3个环节:一是研究选题的确定,二是研究过程的开展,三是研究成果的形成。
5.1 针对研究选题的确定加强制度建设
5.1.1 明确研究选题的类型 可通过2个维度来划分智库研究选题的类型。第一个维度,是智库所要服务的对象。智库服务的对象是思想市场上的各个需求方,包括政府、公眾、媒体与学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政府和公众,这是由政府和公众在政策共同体中所处的关键地位所决定的[22],智库既要发挥“咨政”的作用,又要发挥“启民”的作用。因此,在这一维度上可着重关注政府和公众这两种智库的服务对象。第二个维度,是智库所研究的问题是否已引起有关服务对象的关注。智库所研究的问题在智库自己看来都是重要的,否则便没有研究的必要。但这些问题并非都已经引起有关服务对象的关注,其中有的是政府或公众已经关注了的,有的则是尚未引起政府或公众关注的。两个维度垂直交叉后,便形成了4类可供选择的研究问题:政府已关注的问题(如决策者委托智库开展研究的课题)、公众已关注的问题、政府未关注(需要政府关注)的问题以及公众未关注(需要公众关注)的问题。至于如何在不同类型的研究选题当中做出取舍,则受智库功能定位和研究能力等因素的影响。
5.1.2 明确研究选题的重点 在研究选题的确定中,智库要考虑选题本身的重要性,诸如所要研究的问题是否与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是否与决策者的咨询需求密切相关;同时,也应结合自身的战略定位与专业特长,相对于研究领域的广度而言,智库更需要做的是在自己所定位的研究领域内与所确定的研究方向上,不断地提升研究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地彰显研究的特色。另外,智库要加强前瞻性与储备性的政策研究,让研究走在决策者的决策之前[23]。
5.2 针对研究过程的开展加强制度建设
5.2.1 确保研究过程的完备性 任何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即便是研究者偶然间的“顿悟”,也往往是“长期准备、偶然遭遇”的结果⑥。有业内人士讲到,好的决策咨询报告是“熬”出来的,时间、功夫不到,“味道”就出不来⑦。在研究过程中,该投入的资源一定要投入,该花费的时间一定要花费,该付出的努力一定要付出,决不可偷工减料、投机取巧。为了确保研究过程的完备性,对研究过程中所发生的行为以及其结果应保留必要的记录,以显示出查阅了哪些文献资料以及从中提取了哪些信息、开展了哪些研讨活动以及从中产生了哪些观点、进行了哪些实地调查以及从中得出了哪些结论,等等。
5.2.2 鼓励研究中的团队协作 高质量的研究成果越来越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团队的“协同作战”,智库应树立跨界融合思维,注重和鼓励研究中的团队协作,实现整个团队的智慧集成。一个研究团队的构成应是多元化的,团队的成员可以包括智库内具有不同专业背景的研究人员,也可以包括智库外部的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政策环境受国际变量的影响日益增加[24],智库还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国际化的研究团队,开展国际合作项目研究。在团队协作中,有两点应加以注意。第一,允许研究团队内不同观点的切磋争鸣。如果研究团队内成员都是一个声音,那么靠一个人进行研究与靠一群人进行研究实际上就没差别了⑧。第二,发挥研究团队内各个成员的比较优势。团队协作不是把一份研究报告分为几个部分,而后“你一部分我一部分拼凑应付”[25],团队协作更多的是研究过程中的协作,在这个过程中,让每个人的优势都发挥出来。例如,有的人在研究思路的设计上有优势,有的人在数学建模上有优势,有的人在经验材料的占有上有优势,还有的人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的操作上有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深度的团队协作。
5.2.3 保证研究的自主性与客观性 研究追求的是真理,应建立在真相和事实的基础之上。智库在研究中既不能出于某种利益诱因而刻意迎合部分人的意图,也不能因外界的某种压力而被迫掩盖真相、歪曲事实、不说真话。著名的社会学家陆学艺先生在客观研究、追求真理、敢讲真话方面为人们做出了表率。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几亿人口温饱问题的解决,农村形势呈现大好局面,陆学艺却基于其对农村的调查和宏观形势的分析,在很多人看来很不合时宜地指出,中国农业将陷入徘徊期。这一观点经多方努力才得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内部刊物上发表,之后很快受到最高决策者关注,进而有力地扭转了一些农业和农村政策的偏差[26]。
5.3 针对研究成果的形成加强制度建设
5.3.1 确保研究结果呈现内容的准确性与条理性
智库应着重强调以下2个方面。第一,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客观、准确地呈现出来,既不能夸大又不能缩小,更不能无中生有、凭空编造,有一分研究便讲一分话。第二,把研究过程中形成的观点和得出的结论清晰、有条理地呈现出来。研究本身就是致力于“在紊乱中建立秩序,在繁复中寻求条理”[27],如果在呈现研究结果时表述不清、逻辑混乱,那么就很难说达到了研究的目的。
5.3.2 确保研究结果呈现形式的适宜性 研究结果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以内参报告或政策简报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以报纸专栏文章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以学术著作的形式呈现研究结果,等等。根据具体需要,可选择一种最为合适的形式来呈现研究结果,也可同时选择多种形式来呈现研究结果,从而全方位、立体化地传播智库的思想产品。
6 智库研究成果管理制度的建设
智库研究成果的管理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在智库研究成果形成后对成果质量的控制。此时管理对象是尚未经过评审的研究成果,也是智库在某个时间点上的研究成果。另一方面,是对智库已产出的研究成果进行动态监测。此时管理对象是智库在某个时间段内已经通过评审且允许进入传播渠道的研究成果,该时间段的起点可回溯至以往的某个时点。
6.1 加强研究成果质量控制制度建设
6.1.1 明确研究成果质量控制的标准 明确标准是对智库研究成果进行质量控制的前提。虽然智库有权制定自己的质量控制标准,但这种标准并非随意制定的,智库必须考虑同行所共同遵循的有关规范与准则[28],必须考虑用户的需要,得到同行和用户的认可。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研究成果,智库应制定差异化的质量控制标准,实行分类评审。例如,内参报告更注重文章的简明性,使人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信息;学术论文更加注重文章的完整性,要把分析和论证的过程展现出来。
6.1.2 明確研究成果质量控制的主体 研究成果的质量控制主体,主要是指研究成果的评审主体,包括两个大的类型:专家学者、思想产品的需求方(用户)。由专家学者进行的评审称为同行评审,由思想产品的需求方进行的评审称为用户评审。智库应有效地发挥这两类评审的作用,将研究成果的审核交给最有发言权的评审主体,避免出现质量控制主体的错位。
6.1.3 明确研究成果质量控制的程序 有了明确的程序,才能保障研究成果质量控制活动的规范性。同时,要防止研究成果的质量控制程序演变为质量控制中的繁文缛节,要把评审资源用得恰到好处,避免过度评审,减少重复评审,提高评审的效率。
6.2 加强研究成果动态监测制度建设
6.2.1 明确监测的内容 不同于监测的对象,监测的内容主要是指从哪些层面来对作为监测对象的研究成果进行评价与分析。一般而言,监测内容至少应包括2个层面。第一,智库研究成果主题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层面的监测,可了解智库的成果产出是不是存在偏离智库研究领域定位的倾向,同时,也可了解智库是不是在所定位的研究领域有稳定的成果产出。第二,智库研究成果质量的变化情况。通过这一层面的监测,可了解智库在所定位的研究领域是否实现了成果的有效积累,以及智库新的研究成果相对于既往的研究成果是不是显示出了递进性。
6.2.2 注重监测结果的运用 只有监测结果得到了运用,智库研究成果的动态监测才会真正显现出价值。监测结果可能表现为积极的信息,例如,智库在所定位的研究领域源源不断地产出着高质量的成果,这时可以坚定智库朝着既定方向前进的信心,避免无端地改变资源配置的方向与重点。监测结果也可能表现为消极的信息,例如,智库在所定位的研究领域缺乏稳定的高质量成果产出,这时监测结果可用于对智库的预警,提示智库在资源配置中存在着偏差,需要对资源配置的重点等做出调整。
7 结语
智库内容建设至关重要,在整个智库建设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智库应注重思想产品质量的提高,走一条内涵式的发展道路。本文分析了智库内容建设的逻辑,指出制度建设是智库内容建设的关键,以期在理论上为人们提供一定的启示。同时,本文立足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实际情况,提出并分析了我国智库在制度建设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加强智库的5类制度建设提出了有关方案与措施,期望对推动智库的制度建设实践有所助益。需要强调的是,并不是所有智库都存在着或同等程度存在着本文所提出的问题,提出这些问题,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智库内容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重视。在智库内容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实践中,不同的智库也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努力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差异化、个性化的建设方案。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6-05-19(002).
[2] 周湘智. 把握中国新型智库的特色内涵[N]. 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11-18(007).
[3] 杨亚琴, 李凌. 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 影响力排名与政策建议[M]. 上海: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7: 81.
[4] 周湘智.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现代运行机制的构建[J]. 河南社会科学, 2017, 25(3): 22-28.
[5] 张倪. 中国新型智库“特色”亟待提高: 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N]. 中国经济时报, 2015-03-30(001).
[6] 荆林波, 吴敏, 姜庆国, 等. 全球智库评价报告[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 2016, 2(1): 90-124.
[7] 徐占忱. 美国全球知名智库发展现状与启示[N]. 光明日报, 2016-08-10(016).
[8] 胡长栓. 科学推进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N]. 人民日报, 2016-07-25(007).
[9] 刘德海. 建设地方新型智库体系[N]. 光明日报, 2015-03-18(016).
[10] 赵志耘, 杨朝峰. 中美思想库比较研究[J]. 中国软科学, 2011, 26(7): 17-23.
[11] 朱旭峰, 韩万渠. 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的兴起、困境与探索: 以中国人民大学智库建设为例[J]. 高等教育评论, 2015, 3(1): 32-44.
[12] 李凌. 智库产业: 演化机理与发展趋势[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2: 88-89.
[13] 胡海滨. 智库绩效考核: 制度设计与执行[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1): 1-7.
[14] 张大卫, 陈文玲, 王军, 等. 美国全球知名智库考察报告[J]. 全球化, 2016, 6(11): 104-110, 133.
[15] 雷蒙德·斯特鲁伊克. 完善智库管理: 智库、“研究与倡导型”非政府组织及其资助者的实践指南[M]. 李刚, 孔放, 庆海涛, 等, 译.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7: 32.
[16] 周仲高. 智库的科学分类与准确定位[J]. 重庆社会科学, 2013, 20(3): 116-120.
[17]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Financial information [EB/OL]. [2021-07-29]. https://www.csis.org/programs/about-us/financial-information.
[18] RAND Corporation. 2020 RAND annual report [EB/OL]. [2021-07-29]. https://www.rand.org/pubs/corporate_pubs/CPA1065-1.html.
[19] 吴育良. 国外智库信息服务的分析及启示[J]. 情报杂志, 2015, 34(2): 188-193.
[20] 王春法. 关于好智库的12条标准[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7, 2(1): 2-7.
[21] 邹婧雅, 李刚. 基于循证的智库应急决策咨询模型研究[J]. 图书情报知识, 2021, 39(2): 154-161.
[22] 柏必成. 智库功能定位与智库研究课题的选择[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9, 4(4): 1-9.
[23] 何绍辉. 精准评价智库研究成果[N]. 中國社会科学报, 2015-08-25(004).
[24] 傅广宛. 智库发展路径的差异化政策分析: 基于两类智库的功能比较研究[J]. 南京社会科学, 2017, 28(9): 7-12, 19.
[25] 何毅亭. 党校教员要用好“三支笔”[N]. 学习时报, 2017-01-20(005).
[26] 王春光. 陸学艺的社会研究方法[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 52(5): 5-10.
[27] 朱光潜. 温和的修养[M]. 上海: 东方出版中心, 2008: 257.
[28] BAEHR P R. Think tanks—Who needs them?: Advising a government in a democratic society[J]. Futures, 1986, 18(3): 389-400.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Think tanks content construction is carried out arou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idea products, which has a fundamental position in the whole think tank construction. Without the content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will become water without a source and a tree without roots. [Method/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logic of think tanks content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at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is the key of think tanks content construction, because the quality of idea products mainly depends on think tanks abilities of attracting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the most fundamental way to improve think tanks abilities of attracting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is to strengthen the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of think tanks.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field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identifying and analyzing the five kinds of institutional factors that restrict think tanks abilities of attracting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key points of strengthening the corresponding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Result/conclusion] Think tanks should vigorous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trategic planning management institution, th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management institution, the organizational resources management institution, the research behavior management institution and the research product management institution. The five fields of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support and promote each other and jointly promote think tanks content construction, enhance think tanks capabilities of attracting and allocating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dea products.
Keywords: think tank idea products content construction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收稿日期:2021-06-16 修回日期:2021-0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