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建设的思考
2021-01-13潘刚陈秀敏
潘刚 陈秀敏
摘要:[目的/意义]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背景下,建设好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尤为重要。其中,根据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全球工程科技发展态势,科学合理布局科技智库的研究方向、创新智库研究方法显得更为重要。[方法/过程]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学术界关于科技智库内涵的阐述,立足科技智库服务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需求的大局,从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的功能和定位着手,对科技智库研究方向布局、智库项目研究团队组建和研究方法、项目管理、评价体系建设进行了深度分析。[结果/结论]结合科技智库特点,本文针对科技智库建设提出以下建议:要从学术研究思维转向决策咨询思维,解决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和判断问题;在研究体系建设上,应以“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为原则,面向国家决策、科技前沿、产业发展三大研究方向分级、分类部署;在研究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实地调研的作用;在智库项目管理上,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改进与创新;在构建科技智库及项目评估体系时,应着重考虑成果采纳、学术引领等因素。
关键词:科技智库 研究布局 智库项目管理 智库评价
分类号:C932
DOI: 10.19318/j.cnki.issn.2096-1634.2021.06.05
1 引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其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发达国家普遍将科技作为本轮战略博弈的核心,竞争的激烈程度前所未有[1]。黨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决议把“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明确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政府的决策,无论是针对科技问题,还是涉及科技的其他领域,科学决策的复杂性、必要性和专业性,决定了其对专业信息和知识服务的需求[2]。智库,也称思想库,是从事战略研究和咨询服务,服务于政府决策的知识和智力服务机构[3]。各类智库作为专业研究机构,是为政府决策系统提供这些专业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渠道。纵观国内各智库的主要研究领域,现已初步形成“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思想理论建设”“科技发展战略与创新”和“外交、国防和国家安全”等四大布局[4-7]。
2 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功能与定位
科技智库是智库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对科技智库尝试给出不同的定义。白春礼认为,科技智库主要是从科学技术影响和作用的角度研究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从科技规律出发,思考世界科技发展的走势,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建议[8]。万劲波、李培楠(2018)将科技智库定义为以科技战略政策科学研究为主要职能,以科技战略政策决策咨询为主要功能的专业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9]。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15年全球智库报告》则认为,科技智库旨在理解社会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找到工具和方法去克服这些挑战,为相关领域的进步提供相关政策支撑[10]。相较于科技智库的定义,本文更赞同从功能上来界定科技智库。科技智库脱离不开硬性的科学技术研究,我国具有比较完整的科技系统和丰富的科教资源,科研单位下属的情报所、政策研究所毋庸置疑属于科技智库,从事硬性科技研究的科研人员也会涉及相应的软科学研究,科研院所、高校、企业都有从事相关产业战略研究的队伍,综合性智库也有涉及科技的咨询研究。另外,根据国家需要临时组织多领域专家参与的大型咨询研究组以及一些重要的学术会议(如“香山会议”),也具有科技智库的功能。因此,从功能上来界定科技智库显得更为合理。科技智库主要的三个方面的功能:一是服务决策,为国家宏观决策提供独立、客观的科学依据和咨询建议;二是引领创新方向,从科学理念、科学方法、科学文化方面影响社会公众,推动社会进步;三是创新研究方法和工具,确保智库研究的科学性和权威性[2]。
任何国家的智库发展都受制于本国的实际国情和现实制度,各国的决策环境与机制不同,智库领域的多样性使得各国的智库发展模式很难具有可比性,国际智库的发展经验也很难照抄、照搬,只能是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启发自身智库的建设。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提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科研院所要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研究国内外科技发展趋势,提出咨询建议,开展科学评估,进行预测预判,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因此,中国特色新型科技型智库在定位上要牢牢把握“中国特色”和“新型”两个要素,立足于中国国情,以服务于党和国家发展大局、促进我国科技创新、提升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总体研究目标,积极开展决策咨询,充分发挥支撑国家、地方、产业有关科技政策决策与战略制定的智囊团作用,在智库的运行、管理模式、人员组建、项目管理等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机制。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的首要任务是找准定位。科技智库要从科技咨询的角度来支撑行政决策,必须将技术逻辑转变为行政逻辑,从学术研究思维转变为决策咨询思维。其第一个层级的涵义是解决行政决策中的认知问题,即要为行政决策中遇到的问题提供科技认知的依据,对于关系国家地位和安全、区域及产业发展决策、公众关心的科技政策以及管理中遇到的问题,要能够探究问题产生的原因,讲清现状、趋势、规律、影响等;第二个层级的涵义是解决行政决策中的判断问题,对采用不同政策方针、技术路线、具体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做出分析和判断,厘清可能产生的结果的利与弊,并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3 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研究方向选择
回顾我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党中央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高度重视科技工作的发展。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新发展阶段的特征,我国对推动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推动力度之强大前所未有[11]。科技智库大有可为,也必有作为。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在顶层设计时,要主动谋划,构建相对稳定的咨询研究体系,要按照“针对性、前瞻性、储备性”原则,分级、分类部署研究方向与领域,切实为国家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智力支撑。
3.1 面向国家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
第一类是面向国家需求开展针对性研究,服务于国家层面宏观决策。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科技智库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从科技发展规律、影响和作用等角度,研究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科学评估,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提出前瞻性的建议,在国家科技战略、规划、政策制定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促进决策的科学化,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研究基础和方法。此类研究包括国家重大科技战略、规划的制订和贯彻落实以及如何应对突发性重大事件开展应急研究等。《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明确提出我国到2030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到2050年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的战略目标。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科技强国建设中,要为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中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战略咨询和建议。例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向世界做出的重大承诺,也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革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面的科技智库机构都在积极推进以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为主体改革创新内容的“双碳”计划,结合各区域资源禀赋特点构建综合能源系统,实施相应的行动方案。另外,对于突发性重大事件的处置要及时开展对策咨询研究,这也成为当前各个科技智库重点关注的课题。例如,面对2020年袭击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备受国际关注的公共卫生事件,国内多家科技智库和科研机构围绕预防、诊治、管理等方面开展咨询研究,从医疗保障、物资供应、交通控制、信息公开、心理康复、国际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可行性和应急性的现状调查和措施研判,提出了诸如人传人的重大判断,以及封城、建设方舱医院等隔离诊治措施和健全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等咨询建议。实践证明,我国疫情防控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优秀成果,得益于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也离不开科技智库精准、科学、实时的防控策略建议。
3.2 面向未来开展前瞻性研究
第二类是面向未来开展前瞻性研究,把握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其包括科技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创新趋势、预测和判断,适度超前提出谋划和布局建议,尤其是对新兴产业领域可能带来重大变革及颠覆性变化的技术,以及技术创新可能的跨领域应用进行重点研判。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其现代经济之所以卓有成效,综合国力之所以强大,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科技实力的强大,国家之间的竞争核心是科技竞争。历史上的几次技术革命所引起的产业革命和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革局,抓住科技革命机遇的国家率先步入现代化行列。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而科技发展及应用的本身极具不确定性,需要长期持续跟踪。在研究方向的时间尺度上,要围绕我国2035年远景目标,以及与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相呼应,即中期研究面向2035年,长期研究面向2050年。研究领域与内容上尽可能详尽、准确,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布局,为国家和企业科技研发投入,为高校学科建设和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指导。例如,近年来,对于以2035年和2050年为时间节点目标开展基础科学、新兴产业与工程科技的中期及长期发展战略研究,就成为多家科技智库机构和政府部门开展研究的主要方向。
3.3 面向产业开展储备性研究
第三类是面向产业开展储备性研究,以备政府决策、产业升级的不时之需。其包括地方和区域发展战略定位,发展中的科技问题,产业发展动态趋势,产业技术路线图、产业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中面临的问题,产业内重大科技决策、瓶颈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研究,在政策延续、数据统计、施政成效、时空差异等方面,持续做好调研积累。此类研究选题主要来源于工作实践,由智库团队在实践中发掘、产业部门及企业提出,也可以结合近期规划制订,由科技智库开展科学论证、战略研究、咨询评估等,研究成果旨在为产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与支撑。
诚然,不同规模、优势领域的科技智库在对自身研究方向布局做顶层设计时,要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选择性地去进行设置。类别的不同只是战略性范畴层次的不同,在不同的类别间可设立不同层次的项目,不同层次的项目也会随着研究的深入而逐步升级。
4 科技智库项目组织和研究方法
当前,科技智库研究的依托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大部分依然是通过项目的形式开展研究,无论是针对性、前瞻性,还是储备性的科技智库项目,本文认为有几点共性的组织和研究方法值得参考。
4.1 建立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机制
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机制中,小核心是指要由具备国际视野、宏观思维和领导力的战略科学家领衔,保障整个研究能够顺利开展和高质量完成。这个核心能够将国家、产业宏观战略意图与咨询研究有机结合,把握方向、整合意见、形成共识。大网络是指研究团队应由科技、政策、经济等领域专家共同构成,并建立相应的合作研究机制。可以说,科技智库的优势资源在于能够集聚和调动相关领域研究团队,这是丰富科技思想的源头活水。在研究项目设立以后,如何组织好研究团队,是项目成败的重要关键。尤其是对于综合性的研究,研究团队的组建首先要起始于对项目研究的任务分解,必然要涉及不同领域的科技问题,在解决专业问题的基础上,融入多领域的专家才能构建科学的研究团队,这个团队是可以随着研究进展而适时调整的。以国务院早期部署的水资源系列战略咨询研究为例,该项目自1999年起始,由中国工程院承担,历经了6个大项目的12年研究。一期项目“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由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院士担任组长,细分了防洪减灾、农业需水、城市用水、生态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利用及水污染防治等9个课题,各课组负责人均由该领域院士担任。项目组组织涵盖了地理、地质、气象、水文、农业、水利、土地、林业與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社会经济等十多个学科的43位院士和300多位专家。小核心、大网络、高质量的研究团队组建,为后续研究取得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二期“西北地区水资源配置、生态环境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中,在团队组建上,保留了一期的核心成员,结合西北地域特点,增加了牧业、水土保持、历史、考古、石油、天然气、煤炭、冶金等多个学科的专家,并有西北6个省、自治区的有关领导和专家参与。后续几期东北、新疆、江苏沿海地区等水资源问题,也根据地域特点、研究内容的不同,调整了研究团队的组成。
4.2 深化战略研究方法
目前,基于系统科学、预测科学、运筹科学等科学理论的预测方法、定量分析和政策模拟方法[13],以及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等极大地丰富了科学技术预见方法,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信息资源和挖掘分析技术等现代化手段,为洞悉规律提供了工具。但智库研究不同于具体技术研究,实地调研不能忽略,仍是智库项目开展研究所必需的基本方法,要坚持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坚持把实际调研作为咨询研究的基础。从现状、需求、解决思路到建议的提出,无一不需要调研支撑。水资源系列成果之所以得到中央和各级政府的高度认同,离不开调研工作的贡献。当然,咨询研究工作不是从头开始,必须利用前人积累的知识,研究人员带着其自身的全部知识积累,在收集资料的同时,进行实地考察,综合考察与反复的单独考察相结合,直到弄清楚问题的本质和解决途径。
4.3 构建专业的知识库和信息系统
科技智库需要构建专业的知识库和信息系统。在信息化日益发达的当今时代,能否获得准确、全面、实时的数据信息,直接影响着咨询质量。纵览国际知名的智库机构,无一不建有专门的数字图书馆,并配有强大的咨询数据库和工作网络支撑。例如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科学促进会设有专门的数字图书馆;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建有储备研究成果和客户需求的数据库,并在欧美及亚太地区主要城市均设立分支机构;中国工程院持续建设中国工程科技知识中心,为工程院高端智库建设提供信息化支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国家图书馆以及部分高校图书馆也积极开展智库知识服务[14]。
4.4 建立与决策部门密切的对接机制
智库应加强与政府机构的密切关系,建立智库与决策部门对接机制,把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研究及其强大的资源优势同智库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良性互动、供适所需[15]。政府在管理实践工作中,了解和掌握大量问题的一手信息,是科技智库研究选题来源的重要渠道和研究成果报送服务的主要对象。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准确把握政府决策需求,对于何种类型的智库都至关重要。
5 科技智库项目管理上的改进与创新
科技智库研究项目属于软科学项目范畴。“七五”(1986—1990年)至“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我国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体系中均设置有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专项。专项的目的在于支持我国科技发展与改革中战略性、政策性问题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研究,支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前瞻性问题研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布局,将软科学研究计划调整为相应的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专项[16]。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会围绕其职能和决策需求,设置相应的咨询类项目,大都涵盖了定向及面上征集、指南发布、项目申请、立项评审、合同(任务书)签订、项目验收等完整的管理流程。在国家科技项目管理“放管服”的大背景下,按照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的要求,政府各部门不再直接管理具体项目,项目管理由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承担,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新格局。
科技智库类项目管理机构,必须转变管理工作理念,要牢记智库项目研究是高级的脑力劳动,其完成质量高低关键取决于立项选题、研究团队组建、团队人员的专业构成、研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研究成果能否辅助支撑决策等而不是硬性指标,在管理中应实施“严进严出”的控制原则。最值得管理机构反思的是:现行的管理模式是否适合智库类项目的特点;如何通过优化管理过程、对研究过程关键节点进行把控来做好绩效目标完成的风险防控;如何通过全过程管理来促进和保障项目团队更好地发挥智慧和专业优势,不断产出高质量的智库产品。要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方向选择、团队组成、节点跟进、成果应用及跟进效果反馈等方面,特别是有的科技智库类项目成果持续周期长,成果产出并不局限于研究周期,有的往往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实践检验,比如人口政策调整、三峡工程建设、卡脖子技术清单选择和攻关等。此类咨询论证一旦付诸实施必然面临建设周期长、投资力度大、社会影响强烈等问题,因此在这类咨询项目的管理上更要严把立项评审和结题评价关口,强调广泛深入调研和充分研究。另外,在管理办法的制订上,要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合理的激励保障机制,以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及时发现管理中有悖于促进项目开展的问题。在项目立项上,吸引、培养更多的年轻战略科学家参与研究,可以探索试行“揭榜挂帅”制度,打破长期形成的固定圈子,让有思想、有优势、有储备的机构和团队参与竞争。长期以来,受制于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许多科技智库的研究成果并未得到充分展现和利用。作为专业的项目管理机构,其管理人员要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分辨能力,能够协助研究团队识别、挖掘研究的社会价值,力求使研究成果发挥最大效用。
6 构建科学的科技智库评估体系
如何对智库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当前智库管理领域中的难题。如前文所述,科技智库研究项目的成果产出是思想、是建议、是观点,其产出的特殊性决定了评价结果的不确定性,需要在评价体系的设计上充分考虑。
国内外学者在智库影响力评估方面,做了很多尝试,从多个角度设计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全定性的指标体系,以及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比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智库与公民社会研究项目”自2006年起每年发布一期全球智库排名,其主要指标有资源指标、效用指标、产出指标和影响力指标;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的智库评价指标中包括智库的影响力、学术影响力、媒体影响力、国際影响力、智库成长与营销能力;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从智库的吸引力、管理力和影响力方面对智库进行分析和排名。科技智库作为智库的一类,也被列于有关评估机构的排名之中。如前文所述,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定位于支撑党中央决策,服务国家、地方、产业有关科技政策决策与战略制订,在评价指标的建立上,可不必如普遍认为的那样追求社会影响,而是以研究创新和决策服务为导向,建立以智库的组织运行管理、咨询任务的承接与产出、战略科学家的培养与利用、学术引领与指导发展为核心的评估体系。
构建科学的科技智库评估体系,还包括对智库项目产出进行评价。财政部2020年3月新修订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提出要做好单位自评、部门评价、财政评价三者相结合的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这也是推动项目管理向重质量、重结果转变的措施之一。中国科学院自2007年就开始探索科技评价体制改革,对不同性质的科技活动,以及不同研究机构的性质和发展阶段,尝试建立不同的评價标准。其主要特点是建立以综合质量评估为根本、以政策导向评估为重点、以基础数据测评为基础的综合质量评估体系,关注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发展绩效和对研究工作的引导,选取了论文、专利、人才、重大创新贡献等24个基本指标元素,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创新能力指数定量测评体系,并尝试了战略规划评价[19]。本文认为,在对科技智库项目进行评价时,要针对不同目标的项目设计对应的评价体系。对于面向各级政府需求开展的针对性项目,可以适度将领导实质性批示情况、政府采纳情况、支撑政策规划计划制定情况等作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对于面向未来的前瞻性项目,可以考虑对基金项目布局、高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的引导,以及产生的学术影响力等指标,引入“回头看”评价,并给予足够的宽容;对于面向产业发展的储备性项目,可将研究的系统性、持续性、全面性和相关性作为评价指标。
7 结语
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是我国新型智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家科技、产业发展和创新的各级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中国特色新型科技智库的功能定位谈起,通过部分典型案例,对科技智库在研究方向上的研判、在研究方法的创新、在管理模式上的顶层设计和应着重考虑的因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建议。战略科学家的培养和使用、科技智库的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知识服务系统和智库治理体系等都是建成高水平科技智库的关键因素。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创新的竞争,必须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面对日趋激烈的世界科技竞争,我国科技智库要立足于中国国情,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科技智库的历史方位和国际地位,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积极探寻新思路、新理念、新方法,为我国科技强国建设提供创新思想,以更好地支撑、服务于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颜慧超, 林洪, 涂瑜, 等. 面向科技智库的科技创新政策监测体系构建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20, 37(24): 29-36.
[2] 缪其浩. 从洞查到谋略: 国外科技智库研究[M].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20: 38,297.
[3] “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研究”项目组. 国家工程科技思想库建设研究报告[R]. 中国工程院2010年重大咨询研究项目, 2012: 2
[4] 李曜坤, 牛家儒. 深入推进我国智库体系建设的思路与建议[J]. 社会治理, 2018(10): 35-40.
[5] 周仲高. 智库的科学分类与准确定位[J]. 重庆社会科学, 2013(3): 116-120.
[6] 薛澜, 朱旭峰. “中国思想库”: 涵义、分类与研究展望[J]. 科学学研究, 2006, 24(3): 321-327.
[7] 张宝英. 全球主要科技智库发展类型及产品特点分析[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8(2): 67-75.
[8] 白春礼. 积极开展新型智库研究,提高我国智库建设水平[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16, 1(1): 1-2
[9] 万劲波, 李培楠. 科技智功能定位与能力建设研究[J]. 情报工程. 2018, 4(4):15-23
[10] Think Tanks and Civil Society Program. 2015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 [2016-02-09][2021-02-08]. https://repository.upenn.edu/cgi/viewcontent.cgi?article=1009&context=think_tanks.
[11] 王志刚. 从百年奋斗征程汲取智慧和力量自觉担当科技自立自强时代使命[EB/OL]. [2021-06-10]. http://www.most.gov.cn/kjbgz/202106/t20210610_175168.html.
[12] 刘伟平. 服务国家宏观决策, 建设高水平科技智库[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8): 851-856.
[13] 余华, 卢波涛, 胡榆. 软科学研究方法及管理模式创新研究[J]. 时代经贸. 2018(12): 35-36.
[14] 沙建超, 蔡志勇, 范旭辉. 面向战略咨询研究的知识服务实践与思考[J]. 智库理论与实践, 2021, 6(2): 50-55.
[15] 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奇葆: 提升服务决策能力打造“智库国家队”[EB/OL]. [2021-02-28]. http://cpc.people.com.cn/n1/2017/0225/c64094-29107093.html.
[16] 陈秀敏, 侯晓云. 探究过程方法在我国软科学项目管理中的应用[J]. 机械工业标准化与质量, 2021(2): 26-30.
[17] 叶涔涔, 刘斌, 陈军义, 等. 贵州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专业机构建设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 11(21): 10-12, 15.
[18] 钟大森, 张昭, 许宁, 等. 专业机构项目管理“放管服”的措施与思考: 以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为例[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36(16): 156-159.
[19] 光明日報. 中科院探索科技评价体制改革新路[EB/OL]. [2021-06-10]. http://www.cas.cn/xw/zyxw/yw/200906/t20090608_626646.shtml.
作者贡献说明:
潘 刚:文章选题、撰写与修改;
陈秀敏:文章撰写、资料收集。
Abstract: [Purpose/significance] In the context of China’s strategy of innovation-driven development and building 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wer, it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build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major strategic needs of the country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lobal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t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o scientifically and rationally arrange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nd innovate the research method of think tank.[Method/process] In this paper, the connotation abou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in the academic world is systematically combed. Based on the fact tha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serve the national strategic need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functions and positioning of the new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research direction layout, project research team formation, research methods, project 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Result/conclusion] Combin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this paper puts forwardthe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should change from academic research thinking to decision-making consulting thinking, so as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cognition and judgment in the decision-making proc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system,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pertinence, foresight and reserve”, the research syste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search directions, which are facing the country, the future and the industry; In the process of research, the role of investigation should be attached with great importance; project management should be improved and innovated according to its own features;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results adoption and academic leadership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cientific think tank and project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nk tank research direction layout think tank project management evaluation system for think tank
收稿日期:2021-06-08 修回日期:2021-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