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研究及优化思考

2021-01-13王小强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环球首映 2021年6期
关键词:铁饭碗体育场地场地设施

王小强 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一、前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群众的需要已经从“物质文化需要”发展到“美好生活需要”,从曾经“落后的社会生产”发展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而公共体育服务作为“美好生活需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极大提高而追求娱乐文化生活的桥梁。随着需求层次的提高,人们对于公共体育服务的要求、质量也在逐渐提高。而体育场地设施作为农民参与体育运动的载体,能否实现有效供给是实现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基础。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全国体育场地354.44万个,体育场地面积29.17亿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8平方米。其中,全国球类运动场地224.36万个,足、篮、排球场地数量占52.05%[1]。总体上看,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呈上升趋势,但是与欧美等体育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有不小差距,尤其是农村地区,要远远低于我国人均体育场地面积。鉴于此,本研究在立足于对H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主体的视角来探讨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满意度并对其进行优化思考,对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提供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意义。

H自然村,位于于都县东部,东邻会昌县小密乡;南至于都禾丰镇;西接于都梓山镇;北靠宽田、沙心乡,是于都县的东大门。国土面积为187.4平方公里,其中有耕地20557亩,山地面积23万亩,脐橙种植面积1.35万亩,总人口达到8093户,35044人。H村充分发挥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以柑橘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建立万亩柑橘基地,形成了覆盖井塘、罗西、公馆等10个村的脐橙产业发展区。依托杨梅、油茶等特色种植业和生猪传统养殖业,推进迳尾至于阳以油茶为主的经济林业带、上关至下关湖山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养殖产业带。打造井塘杨梅、湖山油桐等10个千亩特色种植产业发展基地。本研究选用H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为个案研究。以实地调查和访谈为主,主要包括对于关键人物的半结构式访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对村民进行访谈咨询,通过录音、录像的形式进行信息采集,并多次实地考察、取证,调查中的所有的材料均是第一手资料,为案例研究的开展做了充分准备。

二、H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满意度状况

(一)“铁饭碗”群体表示对体育场地设施感到满意

“铁饭碗”一词,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就业与工资方面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也是人们在收入分配方面关注与争论的重点问题之一。所谓“铁饭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的解释是“比喻非常稳固的职业、职位”。由于受到过去各种方式建构出来的“铁饭碗”集体记忆的影响,H村老一辈的人现在依然认为在机关单位、国营企业上班就有了“铁饭碗”,因为会有稳定的收入。因此,本文的“铁饭碗”群体是指政府工作人员、老师、医生等。对于这些有正当工作的群体来说,他们往往会有固定健身的场地,从来不愁找不到健身所需要体育场地。因为除了他们的工作单位里有体育场地外,H村的公共体育场地一般都是建立在政府部门的周围。在H村,“铁饭碗”群体也是少数留下来的精英分子,正是由于内心的运动需求得到满足,才会认可H村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

(二)老年人群体认为公共体育场地设施有待完善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重,农村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比例增加,加强老年人体育锻炼能有效地促进老人健康,增强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2]。事实上,H村的老年人运动需求一点儿也不比年轻人少,以前的生活条件差点,交通也不够便利,他们只能在家带带小孩或串门找朋友聊聊天。现如今变了,老人闲暇时间已经不满足于打麻将、聊天、看电视,偶尔运动或成为打发闲暇时间的一项主要内容,尤其是广场舞的普及为农村广大女性提供了活动内容。H村村民们很讲究辈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族制使得辈分越高的老人话语权越大。对于H村的老人而言,他们辛苦了一辈子,是到了该享受的时候了,年轻人尊老那是理所应当的。事实上,老人们也不止一次地向政府部门反映过关于争夺公共体育场地的事件,强烈要求有关部门尽快完善公共体育场地基础设施。然而政府部门总是以各种理由搪塞过去,导致H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的管理、组织及运行制度还存在较大漏洞。

(三)农民工群体普遍对体育场地设施感到不满

“农民工”是中国二元体制下,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产生的特殊群体[3]。国内学术界对“农民工”概念的界定不一,但大多认为它是一个歧视性的概念。每年正月初八左右,H村的中青年一代就会准备好行囊外出打工,只有到了年前一个月左右才会陆续回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外出打工时,下了班他们经常会三五成群的组队去打打桌球或篮球,有的甚至还办了健身房的会员卡,利用周末假期时间去健身。现如今,农民的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乡村社会出现了空心化、老龄化、阶层分化、精英缺失和组织涣散等问题[4]。由调查可知,H村具有运动需求的村民并不在少数,然而对于这些常年在外务工的群体来说,唯有待在家一两个月的时间却连个体育场地都找不到。当村民们持续的运动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会对H村感到失望,正是这些日积月累的失望感会慢慢扼杀他们对于H村的归属感,从而导致越来越多外出打工的青年向往外面的生活而不愿回家过年。

三、农村公共体育场地设施优化思考

(一)盘活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弥补假期场地供给不足

学校体育场也是一种社会资源,随着全民健身运动大力推广,能否有效盘活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变得至关重要。从整体上看,H乡公共体育场地供给紧张无非集中在假期时间,尤其是寒假。学生放假回家加上外出务工的人也回来了,导致H乡的人口突然骤增,此时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不足的短板凸显了出来,而这个时候学校体育场地是否开放变得尤为重要。一般来说,学校将体育场地面向社会开放是要面对很大压力的,这不仅涉及到财产、管理、人员安排等问题,更重要的是人身安全问题,这是许多学校避而远之的关键所在。这就需要集合多方面的力量,例如日本推行的学校假日体育,假期开放学校场地设施,由教育、体育、单项运动协会联合组织专门教练员,根据学校特色“分季节、按项目”开设各类假期运动俱乐部[5]。而农村想要真正有效地盘活初中和小学现有的体育场地,少不了政府、社会和学校的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就如H村举办的第一届“乡村振兴杯”篮球联赛一样,正是在政府引导、赞助商加盟、学校同意及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比赛才能得到有序开展,学校体育场地才能有效利用。既向村民们普及了篮球运动,又缓解了假期公共体育场地供给紧张的难题。

(二)合理利用有限体育场地,及时调整场地开放时间

在体育活动选择的特点上,老年人大都选择运动量小、无身体对抗性、能防病治病类的运动项目,譬如太极、广场舞、慢跑和散步、体操等。H村的男性老年人无非热衷于太极和门球两个运动项目,而这两个运动项目拥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占地少。可以将这两个运动项目的场地划分到一个区域,这样就算没有正规的门球场地,也可以搭建一个简陋的场地,而门球场地也不需要另外占地方了。相对于如今风靡中国都市城区,在广场、公园、街边或其他空旷之地由民间自发组织的集体性广场舞,H村的广场舞又有着较大的区别。来这里的基本是上了年纪的女性,她们没有规定的时间,或早或晚,他们跳的音乐是类似于“赣南采茶戏”之类的戏剧音乐,或三五成群,或独自拍摄抖音。主要集中的区域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公共篮球场。广场舞与太极所要占用的空地又有所不同,广场舞为的是一种热闹的氛围,而太极所寻求的是一种静谧的境界。因此,对于广场舞场地要合理的利用,限定时间和限定区域对于H村其他村民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场地争抢的情况,管理部门可以在争取双方同意的基础上明确划分场地的使用时间范围,毕竟公共篮球场在周一至周五是闲置的,而周六和周日初高中生回来了,有些人可能会来打打球。

(三)效率优先配置公共资源,问需于民建设体育场地

基层文化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的问题,造成资源分散、难以整合、设施和产品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困境[6]。尽管在H村文化站也修建了一些体育场地,诸如羽毛球场、乒乓球桌以及室外活动场地等,但大部分场地设施都存在严重的闲置现象,只有少数事业机关单位的人会偶尔过来。一问之下才知道,大多数村民不知道文化站这边有体育场地,而且有时候会有小朋友想过去玩,都会被管理人员赶走,理由是担心器材受到损坏。甚至有些管理人员已经把这里的东西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了。政府应该加强对于公共资源的把控与管理,严惩将体育场地据为己有的相关人员,引导村民对于文化站的重新认识,同时要积极对村民进行体育和健康知识普及教育,加大健身活动的指导力度,使公共体育场地被充分利用起来。对于废弃的加油站要变废为宝,可以在搜集村民健身需求的真实情况下,将加油站改造成用地紧张的运动项目的场地,诸如篮球场地、广场舞用地等。这样既可以缓解当前H村公共体育场地供给不足,又能让废弃的公共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避免占用公共空间的现象。

猜你喜欢

铁饭碗体育场地场地设施
辽宁省冰雪场地设施资源配置均等化研究
精准定位,强化服务
——高校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工作的创新实践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高校体育场地对外开放和经营的策略探究
我国体育场地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吃饱了的人
铁锁链
我国第六次与第五次体育场地普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宁夏大学体育场地设施现状研究
我国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