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2021-01-13刘延鑫廊坊市群众艺术馆

环球首映 2021年6期
关键词:民族价值文化

刘延鑫 廊坊市群众艺术馆

一、非遗的特点与重要价值

2003年联合国大会通过非遗保护国际公约,明确将包括口头表述、节庆礼仪等在内的非遗纳入保护范围。非遗世代相传,在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中不断再创造,增强对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公约将非遗分类为口头传说,表演艺术,传统手工艺技能等。2004年中国加入《保护非遗国际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加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将非遗界定为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一)非遗的特点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度,中国有关非遗范围的表率,紧密围绕对非遗的中国解读,在保护上具有可操作性。非遗具有无形性、传承性等特征。无形性是非遗的本质特征,传承性是非遗保护的重要形式。由于非遗是被群体视为文化遗产的实践表演形式,非遗外在形态是看不到的知识技能,需要依附拥有知识技能的传承人表现传承。其价值通过知识技能运用转变为实践表演[1]。非遗是遗产在当代的存续,每种历史文化产生于特定历史环境中,由于非遗主要依靠传承人历代心口相传流传,历代传承人反映不同时代具有的生产方式,反映出一定历史特性。非遗本质决定其具有不同历史时代传承性。

(二)非遗的价值

非遗是人类的特殊遗产,具有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加入保护非遗工作中,非遗保护工作是人类现代文明经过多年发展,科学反思创建的新举措。20世纪后,人类意识到非遗的珍稀性,通过UNSCO颁布系列相关公约条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非遗的认识逐步深化,相关保护措施不断科学化。非遗是人类创造的生活美,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经济美学等价值。非遗数目庞大,具有精神价值等,形成多层次的价值体系。通过了解非遗重要价值,可以建立文化自信可持续发展和谐结构。明确非遗的价值能促进我国非遗保护制度设计。

非遗包含丰富的文化价值,记录不同种族特有生活方式,帮助后人了解当时社会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不同民族交往增多,相互文化观念不断碰撞融合促进文化多样性。非遗具有其他文化遗产不可比拟的文化价值。非遗的经济价值需要通过文化价值体现,非遗脱离文化价值无法体现经济价值,在我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下,非遗的经济价值日益受到重视。我国是历史文化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应利用所属非遗资源开拓旅游业。如近年来流行的边疆游,其独特非遗吸引人们前往。一些少数民族特有节日,如藏族望果节,苗族的芦笙节等,通过媒体宣传成为人们熟知的节日,将非遗同旅游产业结合促进本地非遗经济价值开发。

二、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

非遗主要由精神层次等因素为载体,其注重可传承性,非遗是民族无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软实力的代表。深刻认识保护非遗对我国精神文化建设起到的重要作用[2]。非遗在民族中传递文化价值,民族价值代表人类文化发展方向,保护非遗有利于促进社会稳定发展,非遗保护能有效培养民族文化保护思想,促进我国民族文化多样性,使非遗更好地传承。非遗是特殊的文化表现,地方非遗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保护传承非遗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平台[3]。

(一)加强非遗保护是现实形势的要求

中国是拥有非遗最多的国家,但目前保护整理工作落后于其他国家。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意见要求贯彻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工作方针,做好非遗保护管理工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做出贡献。随着全球化趋势加剧,对文化提出较大的挑战。如何有效保护非遗,维护文化多样性受到各界的关注。我国非遗逐渐受到破坏,许多非遗传承人迅速减少,非遗保护现状形势严峻。非遗的消失是在全球化生产生活方式变化下,存在空间被挤压出现的异常状态,使得地方性知识弱化,导致非遗传承链条被拉断。要明确非遗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基因,非遗是各民族创造的智慧结晶,充分认识到保护非遗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保证非遗保护传承工作顺利开展。

(二)非遗保护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

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非遗是我国历史的见证,蕴含中华民族独特精神价值,体现中华民族的创造力[4]。保护非遗对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发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维系中华民族情感的基因。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中,非遗民族性需要融入全球文化中。文化要解决人们在不同自然历史下如何和谐生活的维特,需要不同文化相互理解尊重。近年来我国国家定位提升,很多国家人民通过节日方式了解中国,海外华侨保持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文化全球化使得各种文化相互融合,我国传统文化对全球文化产生了很大影响,必须重视我国非遗的保护工作。

三、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现状

近年来我国对非遗保护工作重视度日益加大,但保护工作相比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要求客观看待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现状,总结取得经验同时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发展。我国加入非遗保护公约后,在科技迅速发展下进行全方位非遗保护,各地文化部门等加强相关保护工作,提高民众的保护意识。非遗保护事业日趋成熟,各方面工作取得瞩目成绩。体现在制定系列相关法规,申报联合国非遗,大规模普查非遗,确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等。

(一)非遗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效

近年来非遗保护受到社会的关注,政府与学者对非遗保护高度重视,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首批非遗,中国媒体对此报道较少,表明我国保护非遗缺乏足够认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对文化传统意义形成深刻的认识。非遗保护是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部分,非遗传承保护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中国是进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最多的国家,文化部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项目颁证仪式,表明国家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视。通过我国政府对非遗保护的长期努力,保护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目前非遗保护仍存在许多问题,需要了解分析当前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非遗保护工作。

(二)非遗保护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当前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存在缺乏法律保障,政府对非遗普查力度不足,保护非遗观念滞后,缺乏对非遗教育及传承人培养等。由于民间文化种类繁多,政府部门普查力度较小,导致对非遗整体状况认识不清。我国申报非遗工作相对滞后。教育领域对非遗缺乏重视,教育与非遗保护传承脱节。大学中缺乏与非遗相关学科,年轻公民远离本民族传统文化,丧失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导致民族文化面临断裂危险。由于非遗保护未纳入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保护标准与目标管理等工作相对滞后,观念滞后表现为忽视民间文化的地位作用,文物保护等同于文化遗产保护;认为非遗消失是客观必然,认识偏差对非遗保护产生严重影响。

四、非遗保护工作对策

我国是非遗最丰富的国家,决定非遗保护利用工作具有复杂性。要对非遗进行科学传承利用,必须全方位把握其特征,非遗保护面临局部商品化的问题,保护利用不当会导致逐渐消失。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当前仍面临许多困境。要想促进非遗在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必须积极寻求提高非遗保护效益的有效路径。通过构建非遗保护体系,营造非遗保护社会氛围,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促进非遗保护工作发展。

(一)构建非遗保护体系

非遗动态特性决定保护工作不能僵化,无形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组织非遗保护工作中,要按照抢救第一,传承发展的指导方针,建立中国特色非遗保护制度。首先要做好区分甄别工作,对有价值不可复制非遗与可复制非遗区分。对于不可再生文化资源实施严格保护,确保其历史文化价值完整;可复制文化资源加强科学规划,适度开发利用。政府对非遗保护工作负有主要监管职责,要使保护工作有法可依。要严格落实旅游开发中非遗保护工作责任制,鼓励通过合理开发取得经济效益旅游机构。审核旅游开发市场准入时,要对利用非遗资源行为分类指导,严格规范保护开发利用界线。

(二)营造非遗保护社会氛围

非遗不会单一遗存,必须坚持创造整体性社会保护氛围,使种类繁多的非遗项目得到延续发展。我国非遗保护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只有在非遗保护中提高公众参与度,才是做好保护工作的根本。非遗往往处于动态传承状态,限制学习传承非遗的深度广度。要发挥非遗传承人的才智,使其主动承担责任。要充分发挥保护主体的作用,包括负有保护责任的政府相关机构,营造非遗保护工作的良好氛围。积极引导基层群众自觉参与,要让基层群众加入非遗保护工作中。通过教育引导群众意识到非遗保护的重要性,社会公众参与非遗保护决定着我国非遗保护的未来发展。

(三)发挥学校教育在非遗保护中的作用

学校在普及非遗相关知识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语言承担口头文化,要将语言作为保护非遗的条件,教育部门要认识到非遗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可通过大力兴办专门民族语言学校传授语言。通过制定相关制度规范,使学校艺术教育承担民间艺术传承义务。通过学校传承可以使学生懂得本民族的艺术,有利于其投身非遗保护工作。学校具有教学系统性强等优势,可以主动承担传承非遗的义务,学校承担培养保护非遗专业人才的义务,可以创建非遗保护急需新学科专业,积极参与非遗保护工作社会实践。

五、结语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非遗中蕴含中华民族特有精神价值,体现中华民族不断进取的创造力。非遗展现特定民族审美特性,大部分非遗以口耳相传形式传承,一旦消失无法恢复。非遗保护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被动的保护不能确保非遗可持续发展。充分认识到非遗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客观认识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现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利用非遗,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猜你喜欢

民族价值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我们的民族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MINORITY REPORT
谁远谁近?
一粒米的价值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给”的价值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