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对于政府行政管理的研究

2021-01-13贾峰西安工业大学

环球首映 2021年6期
关键词:政务机关政府

贾峰 西安工业大学

一、政务新媒体

(一)政务新媒体的概念以及发展现状

政务新媒体,顾名思义就是政府机关利用新媒体技术搭建政务服务互动平台,如微博、微信公众号、头条号、抖音号等,政务新媒体发展的速度随着新媒体技术发展也表现得很极快。经过新浪平台认证的政府机关的官方微博有13.9万个,虽然说相比于2018年没有什么显著地增加,这也与微博的发展有关,但是13.9万的概念就是国家基本的政府机关都有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作为发展迅猛的互联网巨头今日头条,新闻资讯的领头者,越来越多的民众从今日头条上阅读新闻,这也使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拥有着自己的头条号,以便更好的服务民众。

政务新媒体的数量都在一直增加,政务新媒体平台为民众提供了可以与政府机关直接对话的渠道,对于政府机关为民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政府机关的公信力有着明显的帮助。

(二)政务新媒体的好处

新媒体对于政府机关的促进作用明显,新媒体平台充分发挥优势,如在披露和传递信息、推动全社会参与、保障基本生产生活等方面。第一,及时、全面、有效地披露和传递信息。新媒体传播具有"零滞性"的特点,在信息披露上具有先天优势。同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产生了政务微信微博、主流媒体客户端等平台,将新媒体便捷快速的优势与传统媒体和政府的权威性特点结合,有效提升了信息传播和整合能力。第二,有效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格局。一是新媒体有效促进了政府和民众沟通,为个体提供了畅通的表达机制,更好实现了民众的监督权和知情权。各级政府能够积极回应公众关切的背后都有新媒体的功劳。二是新媒体为全社会参与提供重要平台[2]。在政府平台上发声,可以迅速的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三是新媒体推动了政府间特别是横向政府间、基层政府间的经验互学互鉴。在新媒体提供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的平台上,一些基层政府的有效实践被迅速推广,为共同打造优质社会而努力。

二、政务新媒体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新媒体的行政管理的缺失,虚假化问题存在

自从中央开始号召将行政管理与新媒体相结合,越来越多的人将手机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然成为信息集散地和舆论广场。但是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重,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通报2019年第三季度全市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总体上,各区政府网站平均成绩较上季度有所提高,市级各部门网站基本持平,政务新媒体总体合格率为62.8%,尽管总体上比较,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运营情况较之上季度有所提高,但整体合格率依然不容乐观。这就是推行全媒体过快,而行政管理没有及时到位的后果,对于政务机关来说,存在着一定为了完成任务而去构建平台的现象,虚假化问题存在。

(二)“过于个性化”,官微夹带个人色彩

从早期的卖萌,到最近的热词跟风,包括各种网络投票送福利。虽然这些都可以起到一定的吸引粉丝的效果,但终究不是正差。对于这个症状,就是摆错了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政务新媒体必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政务新媒体设立的初衷而言是代表着政务机关和一些相关的机构,从形式上来看,是由机构对接个人,是政务机关的话筒,在一定层面上就代表着政务机关,但是究其根本还是人和人之间的交流,那就意味着不是当权者与群众之间的定位,其作用不是去约束和管理群众,而是更好的服务和与群众互动[3]。

(三)负责政务新媒体运营的编辑专业能力不足

现在的政务新媒体对于编辑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懂内行知识,可以画可以写,也就是现在说的“专业复合型人才”,但是实际情况是现在政务机关的编辑都是半路出家,自身的新媒体素质差,新媒体操作的业务能力也不强,在捕捉专业视角的能力有待加强,这也就导致了这个平台不能真正的做到信任群众。新媒体平台是新的技术手段的结晶,对于操作的人员有一定的技术要求,如果不能做到的话,就会出现在新的技术面前依旧利用的过时的技术手段,又怎么会真正的吸引到民众。

(四)政务新媒体唯排名论、唯粉丝论

每年年初,当各种新媒体排名列表发布时,不必说排名的基础是否公平,公正和客观,而只是说排名方法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与粉丝的增长。发展新的政府媒体,仅靠数据理论和体量理论,以及影响理论。实际上,可以进入排名的主题是那些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大号"。有些甚至依靠管理资源来获得高数量。新的政府媒体的发展应蓬勃发展,每种媒体都有自己的特点。毕竟,每个家庭的工作性质是不同的,既定的服务人口是不同的,受影响的地区是不同的。如果仅使用数据理论来讨论它,那么很明显,无论某些帐户尝试多少,都很难出现在排名列表中,但是实际上,它们具有很大的优势,小的和灵活的。这种排名方式只是参考,而不是重要的评估指标。

三、提高政务新媒体行政管理的措施

(一)行政管理规范化操作

只有行之有效的规定才可以从源头上杜绝各种政务新媒体出现的形式化以及僵尸化等问题。规范化操作是政务新媒体平衡运行的基本保障。不是每次随意而会都为问题,但每一次政务新媒体犯错背后肯定都有不规范操作行为的发生。规范首先是有严格的制度保障,从信息的审核校对,工作的流程衔接,平台的管理登记,事件的办理转递,制度是根本,没有规矩或是有规则不执行,都是政务新媒体不能出现的状况。规范其次是责权清楚,每个岗位负责什么,领导该管什么,团队成员该干什么,不失位减少纰漏,不越位降低内耗,提高效率。规范最后是要保障奖惩到位,虽然政务新媒体不能向社会化网络公司以奖金加减来直接评价,但建立绩效统计评估制度则是必需的,发布要有常量,互动要有要求,处置要有效果。

(二)政务新媒体应该“不忘初心”

从高度上说,做政务新媒体不能只盯住自家的利益,要从整体的政务机构形象和社会服务出发,承载分担公众对于政务部门的整体期待和需求,不能有只管自家事,不问世间情的狭隘观念,需要关注的不能漠视,需要表明态度的不能沉默,需要积极参与的不能落伍。从广度上说,要充分进入互联网+的大背景,了解掌握新形势新手段新变化,把自身工作用更新的方法和手段表达好,跟紧时代的脚步,政务新媒体的新字是重要特征,不思进取,只求平安无事,无求更进层楼必然会被网民忽视甚至淘汰掉。从温度上说,要始终关注群众的心理和需求,从满足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出发,真正让网络成为群众监督本部门工作,评价业务成效的途径,政务新媒体也是政府与市民鱼水关系的表达形式。只有充分注重受众的感受,发布才能到位,发挥作用;只有了解了市民的需要,才可以真正的做到为人民服务。

(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按照现今公众对于政务新媒体的需求,政务新媒体编辑可不是一件平凡的工作,至少,应该认识到做一名优秀政务新媒体编辑需要很高的专业度。专业度的培养需要过程和空间,但也只有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才会有更大的收效。要提升专业度,一定要实践加培训,二者缺一不可,给政务新媒体编辑随时充电的机会,进行系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保障。从另一个方面说,万能型人才难寻,那就更需要加强团队建设,让一专多能型人才组队开工,发挥长板优势,先取长再说补短,把每个人的特长充分发挥,做其最适宜的工作内容,是提高效能的快捷方式。

(四)评估政务新媒体的模式应当改变

与其非要排个谁先谁后,谁的粉丝多,谁的影响力强,不如开发并形成一种评价模式,重点在于衡量三个率:一是政务新媒体与其自身单位承载工作的内容契合率。二是政务新媒体服务群众需要、回应公众期待,提供线上服务的应用率。三是日常信息和目标对象群体间的送达率。至于发展模式,更不是只有三级矩阵齐全,各种平台账号齐开才是优势,而是能不能真正实现信息的上传下达及时,有没有让基层账号成为依托而不是负担,是不是每个平台的内容能够有所差异,有所针对,而不是手指一点,同一篇文章两微端同时发布。政务新媒体已经发展多年,应该从强调数量和层级,向强调质量和实效发展,目标更精准,运行更精细,内容更精致,服务更精心。

四、结语

对政务新媒体而言,要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要有选择性,必须是和自身工作和延展出的服务内容紧密关联的,如果发布的内容脱离了自身的工作范畴,即使传播的效果很好,也偏离了政务新媒体的初衷。价值力的关键就是三贴近:贴近本单位本机构核心业务,贴进所关联的民生服务需求,贴近所代表群体的形象塑造和共同心理。正确的价值导向,是政务新媒体的生命线。

猜你喜欢

政务机关政府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强化使命担当 建设“两个机关”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政务云上看政情
关于陈某政务公开申请案的启示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
机关制造
政务微信,你加了吗?
“政府信息公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