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交通站的创建

2021-01-13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交通员根据地县委

徐 涛

(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大学生素质教育研究中心,合肥 230001)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交通站的创建,由党中央先约定与交通站工作的“一切符号密码”,从外部向内部渗透进去,根据地从内部向外部再延展出来。交通站作为党中央与根据地之间的纽带,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党的交通工作在什么历史条件下创建、交通站有哪些类型、交通网如何分布,笔者进行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探讨。

1 红色交通的创建

1927年春夏之交,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共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三天内就有300多人被杀害,500多人被逮捕,5 000多人流亡或失踪。反革命政变后,各地相继发生惨案,仅广州“四·一五”惨案中,就有2 100多名共产党员和工人惨遭杀害。[1]之后汪精卫在武汉叛变革命,喊出“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走一个共党”的反共口号。整个中华大地笼罩着一片白色恐怖。

为了彻底消灭共产党,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和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第一三〇次会议分别通过了《制止共党阴谋案》和《暂行反革命治罪法》:“凡经审察确为属于共党之理论方法机关运动者,均应积极铲除,或预为防范。”规定“意图颠覆中国国民党及国民政府,或破坏三民主义而起暴动者”[2],分别处以死刑、无期徒刑或有期徒刑。严重的白色恐怖迫使中国共产党不得不转入地下活动,党中央与地方各级党组织的联系发生了很大困难。迅速恢复、建立党组织之间的密切联系成为紧迫的政治任务。中共中央政治局号召全党“要造成坚固的能奋斗的秘密机关”,着手在白色恐怖中恢复、整顿或重建党组织,并建立党的秘密组织系统和工作机关。

1927年8月7日,党中央在武汉召开了紧急会议。与会代表毛泽东、任弼时、罗迈(李维汉)对建立党的秘密交通做了重要发言。任弼时认为“交通要弄好”,罗迈表示:“交通可加上一条”,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交通问题是一贯的问题,不单是中央与各省的交通问题,应在全国组成交通网。”[3]57毛泽东的倡议,得到与会代表的认可。在八七会议上通过的《党的组织问题议决案》中决定:“中央临时政治局应建立全国秘密交通机关,与出版委员会的散布宣传品的工作相联络,担任传达通告指令输送宣传品等等的职任;并兼办探听反革命线索及其他各种消息各地环境的特务工作。各省亦应有此等机关之组织,务使本党有一全国的交通网。”[3]31中共中央还专门发出了《中央通告第3号》文件,对建立全国交通网作出了具体部署,要求“各省委建立通达各省的交通,各县委建立通达各乡的交通”。文件指出,交通网的责任具体规定有二:“一、传达党的一切文件,输送党的一切宣传品。二、兼探听各地反动派的消息及其他各种消息。”对于交通网的领导机构,党中央提出“暂于中央所在地设立中央交通处,于上海设立交通分处,为中央与南北局及江浙间交通之总枢纽”。地方上由北方局所辖各省交通由北方局办理,南方局所辖各省交通由南方局办理,江浙两省由上海分处办理。江西、四川、湖南、河南、安徽、陕西等省交通由中央交通处直接办理。还规定了秘密交通网的职责、交通网建立的架构以及秘密交通工作的纪律。对交通员的工作做出了具体的要求:“交通员到达各地时,不得在当地逗留两天以上;如因当地党组织的原因不得不延至两天以上者,须由当地党组织出具证明;各地党组织接到文件后,必须给予回执;各地党组织交交通员带回的文件,必须轻便易带。”

党中央机关从武汉迁到上海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周恩来(中央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长、军委书记)提出“以绝对秘密为原则”,要求党的“机关群众化和负责干部职业化”。抓紧进行组织工作,恢复、整顿秘密工作机关,并开始组建全国的秘密交通网络。至1930年,党中央在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建立起华南、华北、长江等交通线路,并从各省抽调干部打通了去中央苏区至瑞金的交通线,随后打通湘鄂西、赣北和鄂豫皖等苏区的交通。[3]61构成了中央通往各省,各省通往各县,各县通往各乡的交通,创建了党的全国交通网。[4]41需要指出,这一时期建立的秘密交通网仅着眼于白区内党的各级组织之间联系。全国交通网形成是在红色武装割据实现后。

2 建立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交通站

1930年6月,湖北、河南、安徽的三省党组织克服了“左”倾错误的影响,转入农村,扎实工作,互相支援,分别举行了黄麻、商南、六霍等著名的武装起义,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师及工农革命军潜山独立师、第三十五师等,创立了鄂豫边、豫东南、皖西三块革命根据地,进而正式形成了以大别山脉为中心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实现了以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紧密结合的工农武装割据。

为了“建立起巩固的革命根据地”,周恩来做了大量的工作。向各根据地派遣有经验的军事干部和政治工作干部,指示党组织在苏区(根据地)周围各县建立一批文具店、百货店、药店、布店以及电器、机械等店铺,用来向苏区输送物资,并作为交通联络点。在他积极筹划下,建立了中共中央同各地红军,苏区之间的交通联系。[5]

党中央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办法,在通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路线上建立了东、西两条线秘密交通线,以及由中央交通局直接掌握的北方线和长江线。东线隶属党中央,在省会城市武汉、开封和安庆(当时安徽省会)都建立了中央交通总站。主要任务是为党中央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搜集安徽皖北地区的军事、政治、经济等情报;肩负着传递文件,接应干部和输送人员的工作。在上海至鄂豫皖根据地的重要咽喉合肥县店埠镇老街北头的一家杂货店内专门设立了中央交通中心站,下辖4个分站,分别是:正阳关分站(寿县),思古潭分站(六安县)、山七里河分站(舒城县)、皖河分站(潜山县),配备有交通员20多人。其中正阳关分站(今位于六安市寿县正阳关镇镇南居委会南大街东侧)由李天乐(皖北中心县委书记)担任站长,以开设香烟铺作为身份掩护,交通员李和则以店员的身份,用进货、催账的名义常常往返上海、正阳之间。护运过舒传贤(六安中心县委书记)、方英(六安中心县委委员)以及皖西北特委主要负责人来往上海等地;护送过沈泽民等鄂豫皖省委领导人及工作人员安全进入根据地。[6]西线穿过交通便利的武汉,革命群众基础较好。护送中央来人进入鄂豫皖根据地的任务,多由武汉交通站承担。

1931年春,党的工作重点转向革命根据地,向各个根据地派遣干部进行指导。3月,指派中央特科的顾顺章负责布置路线,护送张国焘、陈昌浩、沈泽民等前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张国焘、陈昌浩由顾顺章护送,坐船到达汉口,与根据地派出的交通员接头后转入根据地。沈泽民和爱人张琴秋则在另一路中央特科人员的护送下,从上海乘车到蚌埠,然后从皖西金家寨秘密进入根据地。[7]顾顺章完成任务后,无视党纪,滞留武汉,用艺名“化广奇”在游艺场公开登台表演魔术,被国民党特务逮捕。顾叛变,导致武汉交通站及省、市、区委交通处五所,湘鄂西边区第二军团驻汉交通采购处、湘鄂边特委、湘鄂西红二军团后方医院采购处、汉川独立师驻汉交通处和采购处、沔阳驻汉交通站等二十多处机关和数处秘密掩护机关均遭到严重破坏。数百名在武汉从事地下工作的中共党员、干部和群众被捕。[8]党中央采取紧急补救措施,派人将已经出发去根据地,沿顾顺章走过的路线走的几批同志拦截追回。凡是顾顺章走过和可能知道的地方,都重新调整了部署,基本没有连锁波及到其他地区交通线。[4]51

顾顺章的变节使西线交通顿时陷入困难的境地。沈泽民(鄂豫皖省委书记)向中央紧急报告“汉口一路现尚无法布置,至运输站,现亦无法布置。”鄂豫皖省委不得不对“交通站及运输问题”采取应变措施,重新布置新的交通线。沈泽民向中央汇报“现因傅朝璋(河南省委委员)由河南省委来苏区(鄂豫皖根据地)之便,我们就和他约定要他负责布置交通线,办法:中央来人由交通送至郑州交通站,把人交给郑州交通站,即由郑州交(通)站送至信阳交通站。”为了防止发生意外情况,沈泽民和中央约定“一路不经过河南省委,直接与苏区发生关系,我们另外再与河南省委建立直接交通,也和信阳特委不发生直接关系。”具体路线是“由信阳至广水经孝感苏区边境入苏区。”[9]21构建了交通防火墙,避免发生横向交错的交通关系。

此后,西线交通采用鄂豫皖省委委托河南省委傅朝璋负责布置的路线,经郑州、信阳、罗山(或者广水)、孝感交通站再进入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北方、长江线由吴德峰(中央交通局长)亲自指挥。所通达的地区是,由上海到天津后与北方局联系;上海经郑州、驻马店转入鄂豫皖根据地;由上海至河南,与陕西省委联系;从上海经合肥、六安达到鄂豫皖根据地。各交通站均指定专门的交通员负责,凡是派往根据地的交通员,一律不进入根据地中心地带,而是在赤白交界处位于国统区一边的秘密交通站内,将文件、物资、金条和进出干部在交通站交接。[4]46

由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长期处在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武装的封锁和“围剿”之中,交通联络时断时续。徐宝珊(鄂豫皖省委代理书记)和戴季英联名报告:“中央以后派人送信来我区或从河南、从皖西北、从京汉路。关于交通线至今我们还无好的布置,的确损失甚大。”[9]328为此,党中央指示根据地及周边地区党委要设法尽快打通联系。为了彻底打通与党中央的联系,建立强大的交通网,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周边的地方党委采取措施,作出部署。

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在《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大纲》中专门设立了交通委员会机构。下设有赤色邮政局、电报局、交通站(驿站)、水上交通处及运输栈,明确要求特别注意交通驿站的设立。

中共鄂豫皖特委专门“成立交通局,一部在苏区各县,一部到外面去”,并要求设法打通与长江局的交通;在长江局被破坏和因敌人的“围剿”中断交通后,积极请求党中央“经常从信阳供给我们的政治指示与消息,在长江路线外要建立各处交通网。”[10]

中共京汉区特委派交通员卢华银在应山县高店柴家岗、西肖店、天子岗都堂塆、寿山、郝店等地分别建立了联络站,这5个联络站与广水、灵子庙、草店等地的联络站一起,形成了环环相扣的交通网。

中共信阳中心县委为了适应与根据地联系的需要,在郊区和潢川、息县等地设立了多处联络站,派出有生力量,加强和整顿了城内法院胡同旅社、中山路药房附近齐家、樱桃园1号以及尼姑庵、火车站、豫南大同医院等联络站点。联络员和交通员一律按照交通路线分工,形成了比较严密的工作体系,建立了联络各区域内的交通网格。为后来鄂豫皖中央分局要求豫南特委共同建立更密切的交通线提供了前期的保证。

中共豫南特委在蒋介石调动重兵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的关键时刻,面对信阳敌军如云,城内交通联络站活动困难的危险情况,巧妙启用柳林、信北十八里庙等处的农村交通站,继续保持与根据地的联系。为了避免敌人的注意、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在城内的同仁堂(今中山路北段110号)创造性地建立了交通中转站,大胆逆向利用已经被敌人破坏的联络点女师胡同8号和东关四美大杂货店等,接待来往人员。

中共六安中心县委坚持向边沿地区发展的同时,决定“建立永久的交通网与经常固定的交通工作:中心县与各县的;各县与各县的;中心县与中央;各县内地。”[11]中心县委选拔专人负责党的交通工作,由王金中担任各县的交通员,并负责建立各县与中心县委的交通网;各县交通网由出席会议的代表负责建立,各区也要建立交通网,交通人员均由各地区、部门推荐,组织部门审定,人员采取垂直领导、单线联系;严格组织纪律、保密规定,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交通网。尽管敌人层层封锁,但交通网传递的信件都通行无阻。

中共皖西北特委在建立与健全根据地与边沿地区精密的交通关系上做了大量工作。为加强交通工作的指挥,派巡视员黄伯零专门巡视皖北(寿县)中心县委的工作,健全中心县委与根据地的交通关系。帮助阜阳县委在西乡以长官、曹寨、沈邱为中心,建立了18个联络点,打通了皖北至鄂豫皖根据地的转送交通线。中央来人也可以经过皖北中心县委的交通路线顺利地转送到根据地。

在党中央直属交通站和地方党委的交通站点之外,红军皖西教导第二师奉中央军委的指示,按照指定的地点,派人携专款到安庆、芜湖、蚌埠、徐州、正阳关、合肥建立了相应的秘密军事交通站(军事通讯处),保证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与中央军委的联络通畅。

党中央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周边地区党委认真选址、周密布置,形成了以武汉、孝感、信阳、郑州、开封、徐州、蚌埠、芜湖、合肥、安庆等10多个城市为交通支撑点,分别连接了平汉、陇海、津浦、淮南四条铁路大动脉,畅通了长江、淮河两条水路交通线。交通站点星罗棋布,打通了党中央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往来,汇集成一条条红色的血脉,形成了一张环环相扣的红色交通网。

3 政治坚定、对党忠诚的交通员队伍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周边各级党委对交通员选拔从严要求、慎之又慎。一是要求政治坚定,永不叛党;二是要求熟谙业务,勤恳工作;三是要求自觉执行党的纪律,任劳任怨。

1931年春,党中央要求鄂豫皖特委挑选一对夫妇担任交通员的工作。特委百里挑一,没有找到最合适的人选。最后要求党中央调旷继勋、许继慎两人的夫人来担任。[12]同年冬,鄂豫皖省委在自身困难的情况下,先给吴伯孚(曾任皖西北中心县委书记)几千元转给中央。后又考虑党中央在年关时候,需要用钱的地方很多,又专门派交通员郑郁周带上100两黄金接济中央,没有发生任何问题。

1933年2月,沈泽民就建立交通站和选拔交通员事宜向党中央汇报:“中央所指示的建立交通站,我们已按此前约定去做。现再派刘良发同志前来担任交通工作,请与他接洽。”特别介绍该同志“曾当过特务队,忠实勇敢”。1933年4月,党组织调宋继蕴回安徽,担任中共合肥中心县委委员,负责交通和保管党的机要文件、抄写翻印宣传品、处理机关日常工作。经中心县委研究决定,由宋继蕴以基督教徒身份为掩护,将中心县委机关暂时设在合肥小南门基督教堂内(原外国神甫住的一座小楼上)。党中央派人到合肥中心县委或合肥地区党组织派人到外地,都由宋继蕴负责接待和联络。6月29日晚,因叛徒出卖,敌人包围了宋继蕴的住处,此时她正在迎候党组织从上海派来的交通员,突然从窗口发现了敌人。她迅速将党的文件密藏起来、销毁与上海交通员及下属组织的联络暗号,在纸灰飞扬中被捕。宋继蕴被捕后,合肥中心县委派人化装前往狱中探视,了解党的文件下落。她故意同来人叙谈家常,趁看守人员不注意,机警地讲出藏文件的地点,并要来人转告组织自己对党的忠诚。宋继蕴在狱中坚贞不屈,受尽敌人的酷刑,被押赴六安西郊刑场。她昂首阔步,镇定自如,沿途高唱《国际歌》,并高呼“打倒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万岁!”,从容就义。宋继蕴用生命保存的文件,终于又回到组织手中。交通员石健民以帐房先生身份作掩护,每天要经过多处敌人碉堡,交通送信完全要夜间走。他不叫苦、不怕累,往返上海、中央根据地和鄂豫皖根据地汇报工作,接受与传达指示、护送干部。信阳交通员汪玉洁在5年多时间里以开磨坊为掩护,先后在黑泥沟、罗山街、太平缸、樱桃园、城北周湾及时完成了文件、情报等传递任务,甚至冒着风险以自己孩子为掩护传送枪支。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周边的交通站无处不在。可能是学校、书社、药房,也可能是医院、商店、旅社,更可能是茶楼、饭馆、作坊。交通员遵守党中央的指示,以“职业化”和“社会化”作为身份的掩护,深深地扎根到人民中间,紧紧地依靠人民群众;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他们把文件藏在竹扁担里,暖水瓶中,镜子里,鱼肚子里,以及敌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把情报用药水密写在纸上、衣服上、布料上、书本上;他们既在山乡田野、商会客栈、城镇胡同出入;也在马路边、电影院等公共场所出现。采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使党的交通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下来。交通员胡安舜奉命建立了广水镇交通站,以经商为名经常来往于广水、大悟之间。为了掩人耳目,他在广水塔巷子南头租了三间房子,办了广水平民阅报社。利用老板的身份掩护接待党和红军的交通员,传递信件和情报。潢川交通员苏井观在城内办了三友药房,以行医卖药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淮河重镇寿县正阳关,中央交通分站设在南大街马家行的一间不起眼的香烟铺子里,而中共寿县县委联络站就设在木匠街拐弯的一家热气腾腾的饺子馆里。党中央给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及周边地区的指示、信件、宣传材料和物资,根据地及周边地区党组织给中央的报告、请示、情报和经费等,通过交通站层层传递。

4 结 语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交通站建在敌人的心脏地区。广大交通员肩负着护送人员过境、传递党的文件、搜集敌人情报、购运重要物资,帮助扩大红军等重要任务。他们冒险犯难、深入虎穴;他们与敌周旋、视死如归;他们舍身取义、与党的机密共存亡;他们冲破了敌人层层封锁线,实现了党中央提出的计划,把“交通线在整个苏区与苏区附近的敌人统治的交通要道上完全建立起来”,打通了党中央与根据地、根据地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往来,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和周边地区的革命斗争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猜你喜欢

交通员根据地县委
中央红色交通线:生生不息的“红色血脉”
红色秘密交通线:“中华苏维埃的血脉”
“不务正业”的县委副书记
替演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窗台上的妈妈
村“两委”换届“十严禁”
台江县委离退局传达学习十二届县委常委会第17次(扩大)会议精神
送信钻地道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印钞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