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品德教育之我见

2021-01-13赵海秀

黑河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德教育

赵海秀

[摘 要]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学习做人的基础期。在幼儿期形成的道德品格直接影响幼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的生活和各项活动当中。”幼儿道德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幼儿的道德认识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经过不断实践,从某些不成文的“规则”开始,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越来越复杂的规则体系。因此,幼儿的品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关键词]品德教育;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品德教育是教育中最古老的话题之一,历来被人们关注。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素质的重要时期。《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指出:“幼儿园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道德行为是指符合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它是在道德认识和道德情感的基础上产生的。品德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幼儿的道德认识,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感,更重要的是使幼儿的认识和情感转化为行动,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

幼儿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便有了一定的道德认识,遇事就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为什么要这样做、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然而幼儿的道德认识与成人不同,他们对是非好坏的理解非常具体、表面,有时很片面,并且往往与他们的直接经验有关,认为被成人表扬或认可就是好,被成人禁止或指责就是不好。可见,幼儿道德认识的形成与成人的态度和其所受的教育有直接关系。因此,成人在提高幼儿认识时要态度明确、标准一致、要求一贯。如果幼儿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教育却相反或者父母双方的教育不一致,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找不到正确的道德标准。所以,教师和家长要结合实际,互相配合,帮助幼儿理解抽象的道德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在主题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指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主题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其特点是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围绕一个中心有机连接起来,让幼儿通过活动获得与“主题”有关的较为完整的经验。幼儿园主题活动目标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我们可以将品德教育与主题活动的情感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道德动机,从而推动幼儿产生良好道德行为的内部动力。通过主题活动,有目的地、循序渐进地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从服从外部需求变为自己的内部需要。

例如,“母亲节”时引领幼儿读绘本故事《妈妈摘的葡萄》,故事中狐狸妈妈为了给饥饿的小狐狸寻找食物爬了一座又一座山,终于找到了一串葡萄。幼儿通过观察画面发现了葡萄的来历,理解了狐狸妈妈对小狐狸的爱,从而理解了母爱的伟大。之后,让幼儿说一说自己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妈妈是从事什么工作的?妈妈下班后都做什么?通过谈话引导幼儿理解妈妈的辛苦,感悟母爱的伟大,在此基础上开展延伸活动“妈妈的小帮手”,将“母亲节”活动延伸到家庭中,鼓励幼儿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分担妈妈的辛苦。

有感恩之心,懂得关爱他人的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成为一个高尚的人、有益于社会的人。幼儿园主题活动要让幼儿体会高尚的道德情感,使品德教育内化于心,促进情感转化为行动。

二、在游戏活动中渗透品德教育

游戏活动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为喜爱的活动形式,许多游戏活动都是通过模拟社会环境、社会角色进行的。在游戏中,要让幼儿懂得什么是道德的、什么是不道德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并在解决问题或纠纷的过程中揭示正确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提高幼儿的道德认知水平。

(一)在角色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

角色游戏是现实生活的再现,幼儿在游戏中模仿他人并获得愉快感。开展角色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和道德情感。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学习怎样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例如,通过“过马路”游戏,幼儿学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走人行横道,看红绿灯。遇到老人过马路时会上前搀扶,看到路边有垃圾时会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通过“逛超市”游戏,幼儿懂得应排队结账,没结账的物品是不可以带走的。

(二)在桌面游戏中渗透品德教育

桌面游戏时间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和良好行为的好时机。幼儿之间发生争抢玩具的纠纷时,教师要教育幼儿互相谦让,团结友爱,让孩子们明白玩具是大家的,如果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就要先与对方商量,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后才能拿。这样既培养了幼儿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也教会幼儿使用礼貌用语。在游戏活动中,如果一个幼儿不小心抓挠到了另一个幼儿,教师要引导抓挠者说“对不起”,被抓挠者说“没关系”。通过使用礼貌用语在幼儿之间建立和谐的关系。

教师要引导幼儿观察、体验、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利用“移情”來教育幼儿,使其具有内在的自我调节力,这有助于幼儿完善人格,形成良好的品质。当一个幼儿不同意借给别人玩具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换位思考:你有没有想玩别人玩具的时候,你会怎么办?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只有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

三、利用成人的“榜样”作用渗透品德教育

(一)教师对幼儿的影响

为了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成为幼儿的榜样,从而促进幼儿良好道德情感的生成和发展。例如,教师教育幼儿不能随地扔垃圾,自己也要自觉将垃圾扔到垃圾桶里;教师制作完教具后,残留的垃圾不要堆放在地上,要及时清理到垃圾桶中。幼儿的行为习惯是通过模仿习得的,教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家长对幼儿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和利用环境,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人们常说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行为和家长默许幼儿的行为都会影响其行为的产生和发展。有的家长会引导孩子见到熟人主动问好,受到他人的夸奖要说“谢谢”,跟比自己小的孩子玩耍时要谦让……这些做法都会对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

幼儿的情感特别容易受周围成人的感染。孩子良好品德和行为的形成需要长时间地实践和巩固,而在实践和巩固中更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关注,教师和家长的行为更会影响幼儿。幼儿正是在某种环境的变化中潜移默化地形成自己的个性品质和社会情感。当幼儿出现某种行为时,成人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例如,幼儿做了好事,教师和全班幼儿都为他鼓掌,他就会感到无比的光荣和愉快;如果幼儿做了错事,家庭成员都表示谴责,在这种情境下他就会感到羞耻和不愉快。但是,如果成人采取等闲视之、不闻不问的态度,或者态度不一,有人气愤,有人取笑,有人同情,在这种情境下幼儿就不容易产生羞耻和自责感,很可能向不良方向发展。

幼儿道德情感的产生直接受他们的知识经验和道德认识的影响,因此,教师和父母应在提高幼儿认识的基础上触发他们的情感体验。俗话说“好习惯成自然”,如果幼儿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他就会很自然地去做,而不需要成人监督。习惯主要是靠反复练习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人必须坚持一贯性和一致性的原则,以多种多样的形式为幼儿提供练习的机会。

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应该是体验者的认知推理活动、情感体验活动与具体行动的结合。幼儿只有在生动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中,通过善与恶的对比,亲身体验并感悟崇高的道德情感力量,才能加深对道德观念、情感和情操的理解,对道德产生强烈地认同,实现明道与践行统一,形成稳固的道德情感,从而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董云川,周宏.道德情感教育亟须“破冰”[N].中国教育报,2016-04-25.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品德教育
通过家园共育提升幼儿品德教育有效性的探索
注重培养体系构建 提升品德教育质量——基于“互联网+”的品德教育实践策略
图画故事书对儿童品德教育有积极作用
语文教学中的思想道德教育探讨
关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道德情感的培养分析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组织中代际管理系统的构建
康德道德情感思想对当代高校生态德育的启示
远和近
论《三字经》与儿童道德行为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