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2021-01-13李静

黑河教育 2021年10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李静

[摘 要]新课标阐明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要求高中语文教师以此为导向开展教学。但目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在教学实践中的落实并不理想,难以兼顾学生知识体系的建构与学科素养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结合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案例,以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项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总结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指导教师如何改进教学理念、方法、内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要求,培养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教学实践;教学策略

传统高中语文教学的主体是语文教师,教学重点在教师对知识的讲解,表现出“多教少学”的特点,难以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高中语文教师应明确核心素养的内涵,明确自身的引导角色,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组织学生开展语文学习。形成少教多学的课堂氛围,将学生学习作为教学重点,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教学策略

就高中语文而言,语言建构与运用有两个维度的意义。语言的建构是指通过语文学习,建构知识体系;语言的运用是指将语言知识外化,进行口语表达或写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基于语言建构的教学

为指导学生构建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群文阅读法,使学生通过多文本的阅读分析,深刻认识语文知识,总结语文知识的规律,进而完成语言建构。以高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修1第六单元的《拿来主义》为例,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选择群文阅读法,以“鲁迅语言的幽默与犀利”为议题,选择鲁迅的《现代史》《理水》节选部分为群文阅读文本,使学生通过鲁迅作品的阅读,理解幽默与犀利的写作手法,品味语言艺术,理解鲁迅文学语言中的理性逻辑及强烈情感。

在导入环节,教师以外国文学史上四大吝啬鬼经典语句为基础,向学生初步展示幽默与犀利的文学语言,使学生对课堂学习重点有初步感知;然后以郑振铎对鲁迅的评价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对鲁迅“所向披靡的幽默”产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阅读学习《拿来主义》。

在教学环节,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探究鲁迅采用何种写作手法,实现幽默与犀利的语言表达效果。例如,在第九自然段中,鲁迅使用比喻的写作手法,风趣地阐述了对外国文化应持有的态度,使用鱼翅、鸦片、烟枪与烟灯、姨太太等常见内容,比喻外国文化,以深入浅出方式讲道理,使学生明确幽默与犀利语言的特点。然后,教师引入果戈理写作中“含泪的微笑”这一语言艺术,组织学生根据群文阅读文本的阅读成果,总结鲁迅的幽默语言与犀利语言特点,并分析鲁迅文学语言中是否体现“含泪的微笑”。在该过程中,教师结合语言艺术理论与学生真实的阅读体验,深化学生对幽默与犀利语言艺术的认识,完成语言建构。

(二)基于语言运用的教学

在语言运用教学中,高中语文教师采用实践教学法,通过演讲、写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与写作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教师以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为导向,在课堂教学中设置常态化演讲活动与辩论活动。在演讲活动中,将每节语文课前的五分钟设置为学生的“课前演讲”时间,要求学生自选主题撰写演讲稿,声情并茂地演讲,并针对学生的演讲内容与演讲效果,给予全面评价,指导学生联系语文知识、素材写作与语言表达,发展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同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写作训练活动,实现读写迁移,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学习的语文知识。例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的《边城》节选教学中,教师根据小说原文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续写,设计如下写作题目:(1)假设傩送回来了,请你分析翠翠的心情,结合文章主题进行故事续写,描述翠翠的选择,字数400字左右;(2)假设傩永远送不回来,请你分析翠翠的心情,结合文章主题,进行故事续写,描述翠翠未来的生活,字数400字左右。通过不同角度的续写,既可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可加深学生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二、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學生形象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等思维素养的形成与强化,教师应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各项思维,并持续提升,引导学生的语文素养从量变发展为质变。基于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内涵,建议高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通过多种教学情境的设置,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在体验过程中获得思维的形成与强化。以形象思维和反思思维为例,教师可创设如下情境进行针对性培养。

(一)基于形象思维培养的故事情境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古诗词诵读中的《登岳阳楼》为例,教师在学生完成《登岳阳楼》的初步学习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岳阳楼与洞庭湖的美丽景色,创设如下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现在你作为一名游客,登上岳阳楼,你看到了刻有杜甫《登岳阳楼》和范仲淹《岳阳楼记》的建筑,沿着洞庭湖水远眺,仿佛看到了多年前杜甫和范仲淹站在岳阳楼上,观看此间景色,抒发自身情感。那么,根据你观赏到的景色,你更理解哪位作家的情感呢?“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有的学生说:“这样直观地看着洞庭湖水的浩瀚无边,好像能够体会到杜甫漂泊无依的孤独感及其壮志却难酬的无奈与感慨。”有的同学则说:“看到水流吞吐,美景环山,此刻我似乎突然理解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豁达与乐观,对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十分钦佩,这样的观点在如今的社会依然十分受用!”通过上述故事情境,教师组织学生根据自身观看岳阳楼的体验,分析不同作者的借景抒情,引导学生基于岳阳楼的景色开展联想,发展学生形象思维。

(二)基于反思思维培养的问题情境

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第六单元的《祝福》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文本。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设置如下问题:“为何文章题目要叫做‘祝福?‘祝福的是好事情吗?‘祝福和文章的主人公有何关系?”引入问题反思,提高学生阅读质量,发展学生思维,使学生理解“祥林嫂”的经历;在学生阅读后,教师接着设置如下问题:“总结祥林嫂的形象,分析为何祥林嫂形象出现变化?”引导学生将“祝福”与祥林嫂联系在一起,思考当时社会边“祝福”边“吃人”的黑暗现状,组织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深入了解到“祝福”并不是像其字面意思那么简单。学生细心阅读,便会发现文中还阐述了像“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这样一个群体对社会此种现状的无动于衷和不知所措,同时,也是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与世态炎凉的深刻体现。在拓展分析时教师可设置如下问题:“为何鲁迅的作品批判意味十足?鲁迅的文章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能有更加深刻的把握,引导学生从宏观思考文本内涵,提高学生思维高度。

三、基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教学策略

在高中语文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培养学生正确审美观念,引导学生体会语文的魅力,使学生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基于该特点,教师可从发现、体验、创造三个维度开展教学。

在发现美的要求下,教师以文本中的人物、意象等要素为核心,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描写此类内容的目的,进而感悟人物、意象等要素表达的情感,进而感知文本的美。以部编版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七单元《故都的秋》为例,教师在指导学生分析第五自然段时,要求学生分析该段的意象——秋蝉。首先,教师指导学生回顾古诗词中的蝉有何意义?学生回顾以往知识,认为蝉代表了幽怨和哀愁;然后,教师指导学生将秋蝉置于《故都的秋》这一情境中,分析作者为何重点描述“秋蝉”,又将秋蝉比喻为“家虫”。学生结合蝉的幽怨、哀愁特点及蝉的生长特性,认为秋蝉正处于生命的晚期,叫声衰弱,更显凄凉,强化蝉这一意象的愁怨之感,凸出了作者故都秋天的清冷寂寞。而“家虫”则表示故都中秋蝉非常普遍,说明清冷寂寞之感遍布故都每个角落,进一步体现了故都的凄凉。通过该意象分析,使学生发现意象之美。

在体验美的要求下,教师可以文本的修辞、写作手法为核心,指导学生体会作者通过写作技巧,将文字组成情感丰富、有血有肉的作品,更深层次地体验美。例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的《声声慢》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分析诗词中作者使用的七组叠词,引导学生从叠词的发音、内容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就发音角度而言,《声声慢》中的七组叠词均为唇齿音,发音时音调沉重,独具韵律美,可通过诵读体会作者愁苦、凄凉的感情;就内容角度而言,“寻寻觅觅”表达了作者不断寻找的惊慌失措状态;“冷冷清清”表达了作者所处的悲凉环境;“凄凄惨惨戚戚”直观地表达了作者苦痛愁闷的心情。通过内容分析,学生可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变化,以叠词强调对情感的表达,感悟古诗词的韵律美,获得真实的美的体验。

在创造美的要求下,教师可以文本情节为核心,指导学生编演文本内容,引导学生以不同形式呈现文本之美,实现美的创造。例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册的《烛之武退秦师》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将该故事进行编演,学生在编演过程中,深入分析该故事涉及的人物、时间、地点等要素,并结合现代思维,对文本进行改编,呈现了年迈仍临危受命前去劝退秦师的爱国义士形象。学生在改编时,使用rap、诗歌等形式呈现烛之武劝说秦王的内容,烛之武的知难而上、爱国勇士形象,郑伯的敢于自责,勇于纳谏,秦伯的自私无信、贪婪忘义,晋文公的理智与隐忍、佚之狐的慧眼识才等角色特点都得到了完整的表达和体现。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所长,查阅相关资料准确表达文本思想,进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审美创造力。

四、基于文化传承与理解的教学策略

从教学目标角度,教师应将优秀文化纳入教学目标中,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接触优秀文化,并将其内化,形成学生思维素养。以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的《陈情表》为例,教师将孝道、孝悌传统文化纳入教学目标中,实现优秀文化的有效渗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设定教学目标如下:要求学生明确文本中哪些内容体现了李密的孝顺,对比自身与李密的行为,引导学生联系语文知识与实际生活,将优秀文化在生活中踐行。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总结“臣侍汤药,未曾废离”等体现李密孝顺的词句,了解晚辈对长辈的孝顺行为;在此基础上,教师学生介绍“二十四孝”故事,如黄庭坚的“涤亲溺器”故事,使学生明确孝顺乃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个体应承担的责任,进而回想自身的日常行为,反思对长辈不敬的行为,引导学生传承孝道文化。

从教学内容角度,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提供经典著作,为学生提供更多接触传统文化的途径,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引导学生践行优秀文化。例如,在部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劝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群文阅读法,为学生提供《论语》与《长歌行》的文本,要求学生总结三篇文本中与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理解学习中的拼搏进取精神。学生将《劝学诗》中的“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与《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及“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联系在一起,深刻感知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群文阅读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通过情境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鉴赏、品味、创造教学,培养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的针对性设置,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理解素养,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达成素质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潘松.建立经典阅读机制  培育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教育学刊,2020,(02).

[2]周京昱.语境与情境——浅谈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考阅读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2019,(10).

[3]杨伟.语文核心素养概念的背景、意义与理论资源——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创新[J].课程·教材·教法,2019,(07).

[4]李煜晖,李倩.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课程设计与实施[J].中国教育学刊,2019,(03).

(责任编辑 武之华)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