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探讨
2021-01-12王静娴
王静娴
摘 要:伴随时代的发展,舞蹈已经不仅仅是艺术形式,更是思维和肢体行为的塑造过程。通过分析创造性思维在舞蹈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具体阐述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包括辩证性思维、个性化思维、逆向思维和互动性思维,促使教师在舞蹈活动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舞蹈活动;创造性思维;辩证性思维
多种思维方式共同活跃才能完成完美的舞蹈表演,舞蹈艺术需要情感和思维发生碰撞才能产生火花。舞者本身高超的舞蹈技巧和思维方式对作品有直接影响。舞蹈艺术来自生活,在情感中得以发展,在创造性思维中得以创新。创造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应用在舞蹈表演中可以幫助舞者更好地展现作品,赋予作品个性魅力。在舞蹈活动中,艺术表现力要通过想象力和积极思维方式来体现。也就是说,舞者既要会跳舞、会表演,还要拥有编导能力和实践经验。由此可以了解到,在舞蹈活动中,舞者需要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创造性思维在舞蹈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创造性思维属于理性思维的一种,是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认知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想象力,形成新的想法。创造性思维能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是拓展新知的思维过程。艺术在生活中起源,在创造中兴盛[1]。在艺术领域中,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是极其重要的,是舞蹈作品创新性和特色的体现,也能充分表达舞蹈作品的意境和思想情感。在舞蹈活动中,舞者拥有创造性思维可以促进创造能力的提高,有效激发自身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促进艺术素养的形成。在舞蹈艺术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形成自身的特点,积极创新,让艺术呈现出个性化发展趋势。相同的舞蹈经过不同舞者的表演,所呈现出的效果也大有不同,而每一位观众所获得的观看体验也不同。表演者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因对事物的理解角度不同,即使是同一作品、同一舞者,在不同时期也会演绎出不同的效果。
因舞蹈活动会受到灯光、舞台、音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舞者在表演中有可能出现意料之外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舞者冷静应对突发情况。创造性思维顾名思义,其重点在于创造,有利于舞者推陈出新,推动舞蹈的创新发展[2]。中国传统的舞蹈中蕴含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发展,舞者要立足于文化内涵,创作出符合时代特点的艺术作品,让更多人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会面对很多学生,不同学生的基础和学习心理都存在不同,教师需要以创新的形式进行教学,引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因材施教,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将创新性思维应用在教学中,帮助学生解决舞蹈练习中所遇到的困难。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舞蹈训练时积极学会运用创造性思维,在自主训练中掌握动作技巧,让自己成为合格的舞者。
二、舞蹈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
(一)辩证性思维
辩证性思维在社会实践中产生,这种思维方式伴随人类的发展不断进化,是认识事物和创造事物的前提,可以帮助人类将感性认知逐渐转变为理性认知。从舞蹈活动的角度来看,辩证性思维是促进舞蹈技术提高的关键[3]。舞蹈属于肢体的语言,是对肢体动作的优化,在舞蹈中需要以思维控制肢体,将表现力和舞蹈技术结合起来进行再次创造,这都要建立在严格训练和科学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个性特点做到因材施教,运用合理化的方式进行教学,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在能力,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使学生学会适应舞台、享受舞台。
在日常舞蹈训练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教师在面对不同学生时,要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以辩证统一的态度解决教学问题。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个体对舞蹈技巧的掌握情况和理解程度,站在客观的角度系统性分析矛盾所在,在解决共有问题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和讲解个别问题,让全体学生都能灵活应用舞蹈技巧站在舞台上展示自我。舞动技巧的练习是动态形式的学习过程,学生在不断学习中,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性教学和自我理解,逐渐学会辩证客观地看待问题,师生共同努力有助于学生的舞蹈技能实现质的飞跃。
(二)个性化思维
个性化思维是展示舞蹈魅力的基础,也是创新性思维的核心。同样的作品经过不同舞者的演绎,可以体现出舞者的个性,这也是个性化思维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期望舞者可以实现个性化的发展[4]。学生在教师的教学引导下,在编排舞蹈时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体现出作品共有特点,也要能体现出个人魅力。在舞蹈技能训练过程中,教师要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个性特点灵活调整教学,重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让学生在舞蹈活动中感受舞蹈艺术丰富的内涵。
舞蹈作为艺术形式中的一种,始终处于发展的状态,大众的审美也从关注作品本身发展到关注舞者个性和作品内涵。舞者需要将自己的个性体现在舞蹈作品中,以肢体语言来表达内心个性和看法,赋予舞蹈作品灵魂,提升个人的魅力。这种艺术发展趋势也在督促舞者发挥个性化思维,舞者应结合自身舞蹈技巧优势和情感,演绎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
(三)逆向思维
人类的常态思考形式以惯性思维为主,逆向思维是与之对立的,也是创造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思维模式。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引导学生从相反角度推理问题,从而寻找问题答案[5]。通常情况下,舞蹈活动中的逆向思维主要存在于两个方面。第一是逆向思考自身能力。舞者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清楚了解自己的水平,并且拥有突破自我的胆量,自我反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在遇到惯性思维无法解决的困难时,学生要学会运用逆向思维深入分析问题。这样,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也能提高创新能力。让学生用逆向思维创造作品,既能形成独特的风格,也能实现更高的艺术追求[6]。第二是以逆向思维分析其他舞者的惯性思维。舞蹈形式丰富、变化万千,学生在舞蹈活动中不能以其他舞者的想法编排作品,要充分体现个人魅力,勇敢追求个性,用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演绎舞蹈作品。舞蹈作品的创作要坚持个性,舞者也要坚守自己的风格,用逆向思维突破限制,充分发挥创造能力,在实践中获取新知,为舞蹈艺术添加色彩。
(四)互动性思维
在舞蹈教学中,互动性思维作为一种教学理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个人能力的提高。互动性思维应用在舞蹈活动中,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动艺术形式的创新。教学和学习二者相互矛盾,而互动与统一则是最佳的教学状态。在素质教育要求下,互动教学将学生作为主体,教师在其中起到辅助和引导性作用,教师应带领学生以互动性思维方式进行学习。
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部分教师仅仅让学生单一模仿肢体动作,没有在舞蹈教学中形成交流性学习模式,这样的方式不利于提高舞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运用互动性思维可以让教师和学生进行良好的交流,让教学和学习相互补充,活躍课堂的气氛,让学生拥有展示自我的勇气,激发自身的创作才能。教学场所不仅是学生学习舞蹈技能的地方,也是表演的舞台,教师应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创造性思维,通过课堂互动,建立互动式思维。
三、结语
艺术需要在创新中发展,舞蹈艺术伴随社会的进步也在积极探索,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从舞者的角度来说,创新性思维是永恒的艺术命题,也是突破自我的重要途径。关于如何将创新性思维应用在舞蹈活动中,又通过何种方式才能展示出自己的舞蹈技能,一直是舞者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舞蹈艺术是在大众的创新中才不断发展起来的,在舞蹈实践活动中,舞者要充分调动辩证性思维、个性化思维、逆向思维和互动性思维,以此呈现出最优质的艺术作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要将引导教学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运用创造性思维模式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桑德松保.试论舞蹈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J].参花(上),2019(12):113-114.
[2]邸彤.浅谈舞蹈编导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青春岁月,2019(20):221.
[3]殷媛.基于创造性思维的舞蹈教育探究[J].知识文库,2019(14):88,90.
[4]胡隽,秦笑笑.大学舞蹈专业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7):125-126.
[5]陈春雨.试论舞蹈教育的创造性思维培养[D].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19.
[6]军邹.创造性舞蹈作为一种新的舞蹈教学方式:高校舞蹈教学的新尝试[J].教学方法创新与实践,2020(2):161.
作者单位:
兰州城市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