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与正方形的面积》教学设计分析
2021-01-12张蒙
张蒙
一、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知识,是“图形与空间”领域的知识,由面积含义、面积大小比较、面积单位、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及面积公式推导、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计算等内容构成,以培育小学生的推理能力、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技能与知识:引导小学生理解面积含义、认识面积大小、了解面积单位的进率及换算、推动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助力其掌握面积单位转化技巧和面积计算技巧。
2.方法与过程:以“正方形和长方形”章节知识为引,提出“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借助教室中的实物,引领小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面积的大小;认识面积单位及单位大小,掌握面积单位进率及换算办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指引其推导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分享面积公式的不同推导方式;借助生活化问题,引导其灵活运用面积公式,锻炼其知识运用能力,拓宽其数学思维,提升其数学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领略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独立思考的价值,提高其数学探究兴趣,培育其空间观念、推理分析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数学思维,提升其数学思维和学科素养。
(三)教学重点
理解面积含义,理清面积单位,推导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
(四)教学难点
1cm2、1dm2、1m2实际面积大小的认识,面积单位的换算,正方形和长方形面积公式的自主探究、灵活运用和转化。
(五)教学方法
回忆导入;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二、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回忆导课:以语言为工具,以问题为驱动,指引小学生回忆“正方形和长方形”相关知识,引出面积的含义。
比如:“同学们,正方形和长方形是我们生活中极常见的形状,上学期我们已经认识了正方形和长方形,现在请你们回忆所学,找一下教室里的正方形和长方形”
课堂预设:“课本”“黑板”“直尺”“橡皮”……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正方形和长方形的周长是什么吗?记得正方形和长方形周长单位,和公式推导过程吗?”
课堂预设:回答“记得”,周长定义——“正方形和长方形四条边的和是‘周长’”,简单描述周长公式推导过程。
总结以上问题,手拿课本等长方形、正方形问题,提出问题:“那你们认为这本书的大小是什么?”
课堂预设:“面积”。
(二)认识面积
总结面积含义——“物体表面的大小是面积”,并手拿黑板擦和课本、手指课本和黑板等教室内的正方形和长方形,指引小学生深化其对面积含义的认知,认识面积的大小,比较面积的大小,引出面积的单位。
(三)认识面积单位
以常用数学符号为引,指引小学生独立思考面积的表示符号,引领小学生思考1cm2、1dm2、1m2的正方形大小,促使独立思考、自由讨论,提出各种相似大小的实物,并准备1cm2的小木块、1dm2的魔方、1m2的桌布等实物,助力其直观认识单位的大小;要求其结合周长单位,小组合作探究cm2、dm2、m2间的转换进率,在讨论过程中,给予其适当指导,助力其正确掌握相关知识,并借助简单的计算题,助力其掌握面积单位换算技巧。
(四)认识正方形及长方形面积
以生活问题为驱动,指引小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讨论计算方式,推导计算公式。
比如:借助多媒体播放学校操场(长方形图形),“同学们,你们知道操场多大嗎?”
课堂预设:“知道,很大。”
“那你们知道它具体多大吗?想知道怎么计算它的大小吗?”
课堂预设:“不知道,想。”
“我们之前认识了1cm2的大小,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1cm2的纸片,你们可以自由组成学习小组,将它拼成操场的形状,合作探索操场面积的计算方式。现在,我们开始吧。”
课堂预设:部分小学生借助纸片组成大小不同的长方形,凭借数纸片的方式掌握其面积,记录其面积、长、宽,总结其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部分小学生凭借绘画长方形,在其中填入纸片,数纸片,记录纸片数量(面积)、借助直尺测量长和宽,探索长、宽和面积的联系,依据其中的规律,推导计算公式。
在小学生探索过程中,给予其适当的指点,为其探讨指明方向;并在班级分享阶段,引导其借助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正方形面积公式;借助典型例题,引导其掌握公式运用技巧。
(五)课后作业
以小学生学情和课堂表现为依据,分册设计课后作业,以基础巩固题助力其巩固知识,掌握各种题型的解决技巧;以能力夯实题锻炼其数学知识运用能力,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以知识拓展题拓宽其思维,提高其思维能力和数学素养,从而满足小学生的个性化诉求,促进其全面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