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应用
2021-01-12王为
王为
摘要: 从高三地理复习课的特点出发,在教学中引入学科思维导图,展示思维过程,提升复习效果,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思维导图;高中地理;复习课;核心素养
高三地理复习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高中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整合,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进而提升关键能力和发展核心素养。高中地理知识涉及自然和人文多个领域,内容庞杂,模块之间关联度高。学科思维导图继承了思维导图强调发散思考的特点,也融合了概念图注重概念间关系的优势,正是可以将冗杂的知识简单化、系统化的一种学习工具。
指导学生利用学科思维导图来梳理地理知识,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帮助学生进行学科知识结构的系统建构,并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等系统思维能力。使知识的学习从“记忆导向”转变为“理解导向”,避免陷入知识掌握浅显化、碎片化和机械记忆的误区。下面笔者将以“农业区位专题复习”为例,谈一下学科思维导图在高三地理复习课中的具体运用。
一、搭建知识阶梯,自主制作学科思维导图
高三上学期处于高考一轮复习阶段,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高,自然地理基础比较扎实,对农业区位有一定的认知。对农业区位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复杂联系尚缺乏思考,需进行再认识和系统梳理。基于上述原因,笔者决定在本模块教学中引入学科思维导图,指导学生自主复习,全面提升解题能力。
首先在课程开始前,以问卷的形式对学生对学科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的认知情况展开调查。结果显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使用思维导图的经验,但只有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学习过如何制作思维导图,几乎没有学生知道学科思维导图与思维导图的差别。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先是利用导学案带领学生认识学科思维导图,了解学科思维导图的制作目的,学习制作学科思维导图的基本方法,之后再布置制作农业区位思维导图的任务。
指导学生制作学科思维导图时,要留给学生自主发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产生创新性认知,这样做也有利于学生暴露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在本节课的教学中,笔者只给出核心概念“农业区位”,提出思维导图制作的基本要求,不对具体的知识内容做出限制。学生自主复习农业区位知识,整理与“农业区位”有关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知识、规律,分析、概括各部分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学科思维导图的制作要求完成属于自己的农业区位思维导图。
二、展示思维过程,合作完善学科思维导图。
第一,以导图为媒介,实现师生有效互动。
学科思维导图是学生思维的直观展示,可以顯示出学生对核心概念和相关知识之间关联关系和逻辑关系的认知情况。教师通过研究和分析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一方面可以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认知误区,进而有针对性地在后续开展相关的补偿性教学;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评估学生对核心概念认知的深度和广度,为后续开展相关主题教学的提供参考。
笔者通过研究学生在第一阶段制作的农业区位思维导图发现,第一,很多学生对农业区位、农业类型、农业地域类型等概念混淆不清。于是在后续教学中首先带领学生对些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再认识。第二,笔者发现部分学生的思维导图仍然存在形式和内容上的不规范,如大量使用长句子,缺乏对知识内容的概括等情况。于是通过自评表格,引导学生从学科逻辑和对思维导图制作逻辑两个角度,对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进行自评并修正。第三,部分学生在要素特征与环境特征的关联方面认知深度较低。于是通过后期的授课活动和学生交流活动进行补强。
第二,以导图为载体,实现生生深入互动。
制作个性化的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系统性、发散性和创新性思维,并针对某一主题固化形成具体的学习成果,方便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学中应尽量减少对思维导图具体内容的限制,提高学科思维导图的开放性和包容度,鼓励学生实施个性化的方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深入开展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创造前提。
农业区位复习课中涌现出很多对农业区位问题具有独到见解的个性化思维导图。学生对社会经济要素与自然要素的关联,自然与自然要素之间的关联方面的认知方向多元,存在很大差异。以此为基础,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和班级交流活动,让学生在与同伴之间的思维碰撞中加深和拓展对农业区位的认知,完善农业区位知识体系,丰富合作探究的学习体验。笔者还设计了“学习一张思维导图”和“完善一张思维导图”的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学生首先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思维导图设计思路和制作经验,发表自己对导图内知识内容的个人理解。之后,小组内部选择一张优秀的思维导图作为案例,深入研讨其在知识内容、要素逻辑和制作形式上的优缺点,提出完善意见,然后各组派代表就该案例在班内进行交流。
第三,以导图为工具,提高解题能力。
制作思维导图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更为系统化和结构化,这种认知方式的改变将会明显提高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进行迁移和调度的可能性,进而提高解题能力。学生在相关专题的习题训练中会加深和拓宽对主题知识的认知,建立主题知识与相关问题更加广泛的关联。习题训练之后要鼓励学生适时完善该专题的学科思维导图,总结该类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制作关于该专题的解题方法思维导图,以提高解题能力。
在复习农业区位的教学中,笔者引入南京江心洲农业发展的情境,利用思维导图带领学生分析江心洲农业区位演化史及其影响,提高学生对农业区位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的认知,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的综合思维能力,之后布置关于农业区位的习题训练。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完善农业区位思维导图,制作以“农业区位类问题”为核心概念的解题思维导图,从“识题”即关于农业区位类问题的常见问法,“解题”即审题注意事项,“答题”即答案组织注意事项三个角度总结、概括关于农业区位类问题的解题要点,提高学生对这一类问题的解题能力。
知识性学科思维导图使学生明晰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建立核心概念与相关知识间的逻辑关联,使知识体系更加系统化。解题类的学科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在答题时对相关考点的识别、调度和运用能力,进而提高应试能力。在高三复习课中引入学科思维导图,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和深入的生生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提升地理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