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聚能德久,构建新时代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2021-01-12郭志洁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21年12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育人

郭志洁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在全国范围内贯彻落实。《意见》指出:“完善家校社协同机制。进一步明晰家校育人责任,密切家校沟通,创新协同方式,推进协同育人共同体建设。”

学校传承“厚德”文化基因,结合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提出了“识变能求新 三三方德久”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在分析已有家校合作基础和家长未来需求的基础上,确立了“聚能德久”的家校协同育人的基本价值追求。“聚能”是方法和手段,是聚合家庭与学校之能量;“德久”是家校协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德行服务,让良好的德行成为学生一生的习惯,让学生成为德行光明久远的人。

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理念

聚能,需要家校在育人上达成高度共识。例如,“双减”不是个别家长所认为的让孩子“不写作业、少上课、少学习、多玩”,也不会因为减少校外培训而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而是要在学生课内外负担“双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家校合力,聚合各自优势能量,实现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提质增效。

为切实促进家校达成育人共识,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学校采取以下措施,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1.借助校内外专业力量,成立家庭教育指导专业团队

引进校外专家团队、家长志愿者团队等校外力量,与校内德育干部、班主任等相结合,建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的“四支队伍”。第一支队伍是来自高校教育学院、教育类科研院所、医院儿童心理科、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等专业机构,具有科学育儿理念、相关研究成果和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的专业工作者,负责开展专题讲座培训或一对一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第二支队伍是以学校党政干部和德育干部为核心的学校指导团队,负责教育政策与学校办学方向、学校育人理念的解读;第三支队伍是由学校班主任和德育骨干组成的学校教师团队,负责与家长深度沟通,组织开展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第四支队伍是由在家庭教育方面具有专业知识与经验、愿意参与学校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家长构成的家长队伍,交流分享家庭教育经验。

2.基于不同需求,分群体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强调“按需而行”,通过需求分类,采取家长会、专题讲座培训、群体交流、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开展针对不同群体的指导。例如,今年9月是“双减”实施后的第一个新生入学季,为切实做好家长工作,学校召开以“做孩子成长中的共同助力者”为主题的线上家长会。学校德育团队成员从不同角度与家长进行沟通,主要包括班主任的周总结和校长、副校长、年级组长的家长讲堂,让家长对学校的育人理念、幼小衔接的注意事项、学生在校的具体安排等都有详细了解。这样,通过召开家长会,为家校共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家校合力开发课程,助力学校落实课程育人目标

課程是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学校重视德育课程的开发,在挖掘原有德育特色和相关课程的基础上,结合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以培养和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整合统筹各项专题及主题教育,构建有针对性的、学段衔接的“德久”德育课程体系,包括成长体验课程和成长滋养课程两大类。

在成长滋养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校重视家长的参与,联合家长开发了“自护成长”和“无围墙教育”两类课程。“自护成长”系列教育课程按照低、中、高年段的不同育人目标,确立不同的主题,低年级侧重安全、中年级侧重健康、高年级侧重法治。“无围墙教育”系列课程包括博览课程、世界课程和职业课程。邀请家长做讲师,结合学校各阶段教育主题和内容要求,不断研发,增加了家长职业与生活经验的新课程、活课程。

家长课程的实施方式是“家长讲堂”。内容主题明确,开放多元,结合学校整体课程安排与年级安排,家长自愿报名参与,动态生成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学校不指定家长课程的内容,但为确保育人方向的正确性,课程内容需要学校审核通过。家长讲堂的讲座者既是同学的爸爸妈妈,也是讲座内容的亲历者,因此,这种形式对学生来说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和说服力,可以开阔学生视野,使其接受职业生涯规划启蒙,丰富人生阅历。家长通过系列讲座,参与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日益增强。

创设多元沟通途径,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治理

除开展家长课程外,学校还鼓励家长通过参加家校委员会、家长志愿者团队和为学校建言献策等方式,参与到学校治理中。

为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治理,提高家校共育的实效性,学校创设了家校沟通交流的多元途径,并制定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确保家校合作的顺畅。例如,学校设有每周一下午半天的接待咨询日,网上预约后,由领导干部亲自接待来访。同时,设置学校信箱,做到每信必复,畅通沟通渠道。每月推送《校园心育报》家长版,家校通过文字交流共话教育。此外,学校还设置了“校园因你而美丽”奖项,提名人由学生、教师、家长、校工联合组成,每学年第一学期学生自主申报奖项,全班共同评议,学生人人有奖。人人可参与、不以选拔为目的的发展性形成性评价,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家校关系的良性发展。

为确保各项家校共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学生、教师、家长三方守则》(以下简称《守则》)。《守则》是由家长、教师、学生共同起草的行动契约,体现了三方价值认同。《守则》每三年修订一次,全员参与,修订的过程是大家思想情感不断凝聚的过程,也是共同学习做更好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的过程。修订过程中,大家认真阅读,家长、学校展开讨论,提交意见和建议,学校汇集三方意见,共同完成新一版《守则》,大家自觉自愿遵守,成为很好的行为规约。

随着“双减”工作的深入推进,从国家到学校,整个教育格局会发生巨大变化,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和家庭教育水平也会随之改变。学校作为家校协同育人的主体,需要紧跟新时代教育生态的变化,始终坚持“聚能德久”的价值追求,不断识变、求变,在学校整体德育工作体系之下,扎实做好家校协同育人工作,充分发挥家校育人合力,助力学校“外显有规,内涵有德”育人目标的实现。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协同进化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