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美食:宋代诗人笔下的淮白鱼
2021-01-12周建香潘宏恩
周建香 潘宏恩
摘 要:传统美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白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是淮河沿线的重要特产,也是唐宋运河航路上的特色美食。在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梳理宋代诗人笔下的淮白鱼描写,挖掘生动的运河美食故事,揭示其蕴含的文化和旅游价值,有助于打造本土特色旅游品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淮扬文化高地”建设。
关键词:宋诗;淮白鱼;淮扬美食;运河文化
中国大运河在跨越千年的历史中,孕育了多姿多彩的运河文化,其中传统美食是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淮白鱼作为淮河航路上的特色美食,肉质细嫩,味道鲜美,给往来过客留下了深刻印象,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描写。粗略统计《千秋诗文洪泽湖》《淮阴诗征》[1]等收录的淮河下游部分地区诗歌,可发现有关淮白鱼的诗词描写,主要集中于淮河航运最繁忙的北宋时期。(光绪)《淮安府志》也称:“鳞介之族,以淮白鱼为珍,宋以来多重之。”[2]基于以上原因,本文在搜集梳理宋代诗歌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宋代诗人笔下的淮白鱼描写,讲述历史上的美食故事,以期推进运河文化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一、淮白鱼习性及生长环境
运河是中国古代交通的大动脉,隋代以后形成了纵贯南北的全国性的大运河。唐宋时期,官方进一步对汴渠和邗沟运道进行整治,使淮河下游地区的漕运能力进一步提升。北宋定都开封,漕运线路比唐代时近一半,其中沟通都城开封与江淮财赋之地的汴渠,是最繁忙的运河航路。汴渠的运输量之大,运输的百货种类之多,都远远超过唐代[3],梅尧臣《力漕篇呈发运王司封宝臣》诗中有生动的描述:“东南轴(舳)舻,衔尾而上,浮江浮淮,泝汴之湍。”[4]当时汴渠入淮口汴口与邗沟入淮口末口之间的运道,是利用了淮河自然河道。淮河是古代“四渎”之一,南宋黄河夺淮以前是独流入海,当时淮河下游还没有形成洪泽湖,湖区所在地是一片沼泽洼地,零星分布着富陵湖、泥墩湖、万家湖等小湖泊。淮河入海口大约在今云梯关附近,海潮涨落甚至可影响到盱眙地区,王安石《望淮口》诗写道:“白烟弥漫接天涯,黯黯长空一道斜。有似钱塘江上望,晚潮初落见平沙。”[5]
淮河下游航道水流湍急,范仲淹《赴桐庐郡淮上遇风三首》中有“舟楫颠危甚,蛟鼋出没多”[6]的描写。沿途自然风景优美,鱼类资源也非常丰富,根据学者的研究,当时重要鱼种有淮白鱼和朱衣鲋,鱼市较多,贸易较为兴盛,人们对鱼食用讲究,加工方法多样。[7]其中的淮白鱼,因产于淮河激流中而得名。一般认为,淮河出产的淮白鱼比长江的白鱼品质要好,元代《至顺镇江志》称长江白鱼“亚于淮白”。[8]
淮白鱼又称淮鲌、鲌鱼、白鱼、白鲦鱼、白鳊鱼、抗浪鱼、白扁花鱼等,体型侧扁,性情凶猛,游动迅速,善于跳跃,嘴大上翘,俗称翘嘴白。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其形状曰:“鲌,形窄,腹扁,鳞细,头尾俱向上,肉中有细刺。”[9]因体型似刀,故又有“银刀”的美称。淮白鱼是淡水鱼类,喜欢生活在大水体激流中,潮起潮落的淮河激流是其理想的生活场所。每年产卵期在六七月间,产卵场所一般选在风浪袭击的岸滩及有水流的草丛中,风浪越大,产卵越盛。[10]所以沿运河南来的船只,只有到达淮河下游的淮安地界,才可见到淮白鱼,正如晁补之《赴广陵道中》诗所描写的:“落帆未觉扬州远,已喜淮阴见白鱼。”[11]
淮白鱼为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长1米以上,重9公斤多,[12]一般的也要几斤重,故张耒《淮阴阻雨》诗有“满尺白鱼初受钓”[13]的说法,毛滂《隋堤采蕈》诗有“白鱼截玉数尺长”[14]的说法。淮白鱼属中上层掠食鱼类,不同于喜欢生活在深水处的鲤鱼等底栖鱼类,透过清澈的河水,在岸上很容易看到白鱼倏忽游过,梅尧臣《淮岸》诗中有“下过白鱼尾,上有苍獭迹”[15]的描述。
二、肥美可口的淮白鱼
淮白鱼为肉食性鱼类,肉质肥美,《本草纲目》将其列为滋补佳品,称“比他鱼似可食”。[16]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白鱼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脾胃虚弱、营养不良、消瘦浮肿、糖尿病等患者有一定的食疗促康复的效果[17],因此很早前就名声彰显,曾被列为朝廷贡品,南宋曾几《食淮白鱼二首》诗中有“帝所三江带五湖,古来修贡有淮鱼”[18]的记载。
五代后周时期,政局动荡,兵燹频仍,为减轻百姓负担,周太祖下诏免除淮白鱼贡,“沿淮州郡淮白鱼……未免劳烦,率皆糜费。加之力役负荷,驰驱道途……今后并不须进奉”。[19]宋代时,淮白鱼不再成为贡品,《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仅记载楚州涟水县、山阳县的土产是淮白鱼,未见贡品的记载。邵伯温《闻见录》载曰,宋仁宗皇帝“好食糟淮白鱼”,但因“祖宗旧制不得取”,宰相吕夷简夫人马氏听说后,回家取十奁欲献给皇帝。吕夷简阻止说,两奁即可。[20]可见此时淮白鱼虽不再成为贡品,但达官贵人家里有储备,淮白鱼在皇帝乃至普通人心目中的地位并未降低,仍有品尝为快的欲望。苏轼《赠孙莘老》诗描写了对品尝淮白鱼的渴望,称“三年京国厌藜蒿,长羡淮鱼压楚糟”。[21]
宋代的运河漕运,远较唐代畅达繁忙。唐代时都城远离淮河流域,漕运常面临淮河风涛之险,唐诗中多见阻风的描写,如孟云卿《汴河阻风》诗有“出浦风渐恶,傍滩舟欲横”[22]的描写、李峤《和杜学士旅次淮口阻风》诗有“迎风欲举棹,触浪反停桡”[23]的描写等。北宋时,为避开淮河自然河道行船的风涛之险,开挖了人工的复线航道,即在淮河南岸先后开挖了沙河、洪泽运河、龟山运河。淮河复线航道的开辟,较好地避开了淮河上的风涛颠覆之险,行船条件有极大改善,不仅货物运输大量增加,往来都城的官员、商人、士子等也增多。此外,人工运河上建造了复闸,苏舜钦《观放闸》描写了船只往来时闸门启闭情况:“沉沉沧淮口,植木限众流。启闭固有时,出納千万舟。”[24]因此,宋代有关描写淮白鱼的诗词比唐代多。
在漫长枯燥的运河旅途中,肥美细嫩的淮白鱼很容易引起过往客旅的关注,成为诗人描写的主题。北宋苏轼《再过泗上二首》中有“黄柑紫蟹见江海,红稻白鱼饱儿女”[25]的描写,王禹偁《送李著作》中有“饭馈海陵红稻软,鲙擎淮水白鱼肥”[26]的描写,陆佃《依韵和赵令畤三首》有“淮白犹堪当分茶”的描写,并自注曰“茶虽不及京师,而淮鱼甚美”。[27]淮白鱼的独特风味,遮掩了主人茶品质的不足,陈造《送羊侯因简崔帅》诗称“淮白不下槎头鳊”[28],认为堪与美味的槎头鳊媲美。
淮白鱼是鱼中上品,初春的淮白鱼最为肥美珍贵,是馈赠亲友的佳品,艾性(夫)《雁塔》诗中有“君不见春初淮白鱼,秋深黄雀儿”[29]的描写,民间还流传“三月桃花淮河水,白鱼出水肥且鲜”[30]的说法。入夏以后,淮白鱼数量渐多,苏辙《索居三首》诗中有“野荠春将老,淮鱼夏渐多”[31]的描写。秋季以后则是捕捞淮白鱼的旺季,蘇辙另一首《次韵子瞻题泗州监仓东轩二首》诗中有“梅生红粟初迎腊,鱼跃银刀正出淮”[32]的描写,贺铸《招元弼》诗有“暑雨茅柴熟,秋风淮白肥”[33]的描写。吴则礼《以淮白寄公卷》描写了霜后的淮白鱼:“淮鱼泼泼初饱霜,頳尾宁数河之鲂。即今谁独可寄似,风味高彻惟曾郎。”[34]其另一首《赠王子和》诗中有“归来向清淮,白鱼初饱霜”[35]的描写。南宋杨万里《初食淮白鱼》诗也描写道,“霜吹柳叶落都尽,鱼吃雪花方解肥”[36],并指出诗中淮白鱼吃雪乃肥的说法是来自当地淮人。南宋汪元量《湖州歌》中也提到,“雪花淮白甜如蜜,不减江珧滋味多”。[37]
淮白鱼做法很多,糟制的糟白鱼美味可口,郑獬《冬日示杨季若梁天机》中有“红糟淮白复脆美,佐之绿菘作吴羹”[38]的描写。梅尧臣常糟制淮白鱼赠友人分享,其《糟淮鲌》中有“寒潭缩浅濑,空潭多鲌鱼。纲登肥且美,糟渍奉庖厨”[39]的描写。淮白鱼还可做成美味的白鱼羹,杨万里《白鱼羹戏题》诗曰:“秋水寒鱼白锦鳞,薑花枨实献芳辛。东坡玉糁真穷相,得似先生此味珍。”[40]
好鱼还要美酒配,郭祥正《将至寿阳谒朱行中龙图作》诗有“长淮白鱼肥,冰壶酒堪引”[41]的描写。曾巩《食淮白鱼二首》一诗描写道,“安得玻璃泉上酒,藉糟空有白鱼肥”[42],认为肥美的淮白鱼搭配盱眙第一山玻璃泉水酿就的美酒,才堪媲美。好鱼还要好水煮,杨万里《初食淮白鱼》诗曰:“淮白须将淮水煮,江南水煮正相违。”[43]关于淮河水的甘甜,宋代诗词中多有描写,戴复古《频酌淮河水》诗称“东南水多咸,不如此水美”。[44]肥美的白鱼需要用淮河水蒸煮才最美味,可能是诗人夸大溢美之词,但表达了对淮河水、淮河鱼的喜爱之情。
三、淮白鱼风味的传承
南宋建炎二年(1128),黄河夺泗入淮以后,下游地区成为黄淮交汇之区,再加上当时淮河地处宋金对峙的前沿,受战争影响,南北漕运废止,呈现出“行商断来路,清野多流离”[45]的荒凉景象。总之在黄河夺淮、渔业衰败、宋金对峙、行旅不通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淮白鱼的生存环境受到影响,数量及产量减少,所以南宋诗人袁说友《淮白》诗中有“未识淮乡味……物以罕为奇”[46]的说法,杨万里《谢叶叔羽总领恵双淮白》诗中有“去岁海红犹间识,今年淮白不曾来”[47]的描写,有研究者指出,“到了南宋,白鱼似乎身价更高”。[48]
这种情况下,白鱼更是成为珍贵的礼品,收到友人馈赠的肥美的淮白鱼,自然是一件愉悦的事。南宋蔡戡《刘公实以淮白为饷喜而作诗》描写道:“食指朝来应吉占,淮鱼远寄喜开奁。肥美正自资糟粕,甘美何劳佐酪盐。未信鹿头堪并进,定知熊掌不能兼。慈闱一笑尝珍味,留与儿童例属餍。”[49]作者将淮白鱼与鹿头、熊掌相提并论,高度评价其非同寻常的美味,表达了友人间的深厚感情。南宋诗人张镃《次韵徐衡仲饷淮白鱼》诗中也有类似的表述,将之比作江鳐、鹿头,称“随人不但羹鱼美,解道江鳐似鹿头”。[50]南宋曾几《次曾宏甫赴光守留别二首韵》诗也写道:“淮白美无度,山丹开欲然。”[51]
南宋灭亡以后,虽有元朝诗人陈孚《长淮有感》、袁桷《寄王仪伯太守》等描写淮白鱼的诗词,但总体上数量大为减少。究其原因,当与运河线路的调整有关。元代大运河不再绕道淮河,而是弃弓走弦,直接从淮安经徐州北上山东。到明清时期,淮河下游地区实施“蓄清刷黄”的治河对策,将淮河下游拦截变成洪泽湖大水库,淮河入海水道更加不畅,淮白鱼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变化,造成产量下滑。
时至今日,随着保鲜技术的进步和烹饪技法的发展,出水即死的淮白鱼无需再腌制做成糟鱼,成为讲究食材新鲜的淮扬菜的重要菜品,成为鱼宴中的头牌主角。据统计,淮白鱼美食的经典品种有清蒸淮白鱼、糟淮白鱼、熏淮白鱼、红烧淮白鱼、风淮白鱼、淮白鱼丸、淮白鱼汤等,均清鲜隽永,但由于加工、调味不同,又各有风致。[52]在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背景下,梳理宋代诗人笔下的淮白鱼描写,挖掘生动的运河美食故事,揭示淮白鱼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有助于打造本土特色旅游品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淮扬文化高地”建设。
*本文系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智库项目“大运河清口枢纽河工地图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DYH21YB11)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与参考文献
[1]夏宝国主编:《千秋诗文洪泽湖》,中国文史出版社,2020年;徐业龙编著:《淮阴诗征》,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
[2](清)孙云锦修,(清)吴昆田、高延第纂:《光绪淮安府志》,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54,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28页。
[3]《淮河水利简史》编写组:《淮河水利简史》,水利电力出版社,1990年,第105页。
[4][15][39](宋)梅尧臣:《宛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09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346、252、98页。
[5]王水照主编:《王安石全集》第五册《临川先生文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595页。
[6]罗伟豪、萧徳明编著:《范仲淹选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第23页。
[7]张文华:《先秦至唐宋时期洪泽湖地区渔业史迹钩沉》,《农业考古》2014年第4期。
[8](元)俞希鲁:《至顺镇江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年,第177页。
[9][16](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四册,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9年,第1479页。
[10][12]《洪泽湖渔业史》编写组:《洪泽湖渔业史》,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第12、11页。
[11][24][26](清)吴之振:《宋诗抄》,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61冊,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23、85、30页。
[13](清)张豫章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宋诗卷》,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3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86页。
[14](宋)毛滂著,周少雄点校:《毛滂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9年,第28页。
[17][30]陈寿宏编著:《中华食材》,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962、963页。
[18][42][51](宋)曾几:《茶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3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38、538、502页。
[19](宋)薛居正:《旧五代史》,中华书局,1976年,第1462页。
[20](宋)邵伯温:《闻见录》,文渊阁四库全书·子部103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57页。
[21][25](宋)苏轼:《苏东坡全集》(上),黄山书社,1997年,第76、512页。
[22]《御定全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2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430页。
[23]《御定全唐诗》,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2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04页。
[27](宋)陆佃:《陶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1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5页。
[28](宋)陈造:《江湖长翁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6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18页。
[29](宋)艾性:《剩语》,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9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403页。
[31][32](宋)苏辙:《栾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1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09、162页。
[33](清)张豫章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宋诗卷》,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3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539页。
[34][35](清)吴则礼:《北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2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427、421页。
[36][40][43][47](宋)杨万里:《诚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6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292、148、292、119页。
[37](宋)汪元量:《水云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8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253页。
[38](宋)郑獬:《郧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09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337页。
[41](宋)郭祥正:《青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1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04页。
[44](清)吴之振:《宋诗抄》,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46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42页。
[45](宋)刘过:《龙洲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7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4页。
[46](宋)袁说友:《东塘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5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176页。
[48]谈化文:《淮白鱼》,政协江苏省盱眙县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盱眙文史资料选辑》(第8辑),1991年,第172页。
[49](宋)蔡戡:《定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57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752页。
[50](宋)张镃:《南湖集》,文渊阁四库全书·集部116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第636页。
[52] 邱庞同:《知味难·中国饮食之魅》,青岛出版社,2015年,第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