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宋诗创作概况及特点

2017-08-22牟超男

神州·上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宋诗概况特点

摘要:宋朝是中国古代最为辉煌的朝代之一,其代表性文学样式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巨大。但宋诗其实也是文学史上别具一格的存在。虽不及唐诗辉煌,但作为经济发达、文化兴盛的朝代的产物,其仍然具有独特的韵味。

关键词:宋诗;概况;特点

从宋朝开始,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宋代社会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文学史上,宋代最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词的兴盛。而在诗歌创作方面,宋诗不像唐诗雍容典雅、气势磅礴,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风味,反映了宋代文人的文化取向。

一、北宋诗歌创作

由唐代至宋代,期间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陈桥兵变之后,后周大将赵匡胤开创了宋朝。也正是因为如此,宋代统治者为了避免朝中掌握兵权的大将造反,实行了和唐代几乎相反的政策,那就是重文轻武。宋太祖采取“杯酒释兵权”的策略,偏于重用文臣而轻用武将。因此,虽然宋朝武力孱弱,但是文化却高度发达,这其中就有宋诗的独特身影。宋诗中的大多数都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兼有议论和抒情,但重议论轻抒情,题材及语言通俗化,以俗为雅。几乎所有作家都是诗词文兼善。

每值朝代易变的时代,初期诗人们的诗歌创作总是会受到前朝诗歌的影响。宋初三体就是例证。白体诗人模仿白居易、元稹和刘禹锡等,风格极为浅切。晚唐体诗人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西昆体则效仿唐代的李商隐,文字华美,但是缺乏内在。

仁宗时期,发生了政治变革,史称“庆历新政”,文学革新派成员一改前期创作倾向,文风发生重要改变。如,欧阳修诗歌创作整体倾向于散文化,初步显示宋诗风貌,有一部分反映了社会现实,如《食糟民》。他的七言古体诗,融议论、叙事、抒情于一体。①

在文学主张上,王安石和欧阳修一脉相承,反对西昆体,有散文化,议论化的特点。他的一千六百多首诗,有很多都反映社会现实,如《明妃曲二首》。后期的七言绝句,体现了手法的高深。

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苏舜钦,梅尧臣有着极大贡献。苏舜钦诗歌多对社会现实进行批判,也有写景作品,但都过于直露。梅尧臣的诗反映民众困苦生活,也有一些描写山水。至于陆游更有着宋诗“开山祖师”的地位。

经过诗文革新,北宋中期诗歌创作达到高潮,确立了有别于唐诗的宋诗风貌。宋朝重文轻武,因此,士大夫也都具有超强的使命感,渴望在政治和学术上体现出诗文的教化功能。也正是这一特点,使得宋朝的政治斗争异常激烈,诗人们一方面想要表达自己对于国事的看法,一方面却不想直白表达,因此,在诗歌中出现了很多议论成分,也使得宋诗的理趣更深。总体来说,宋诗理趣浓、日常化。而宋诗中爱情诗数量较少,这是由于相较之下宋词在表现男女爱情方面更加得天独厚。

继欧阳修之后,北宋文坛的领军人物乃为苏轼。他的诗题材广泛,反映下层民众生活,个体人生感悟皆有。赵翼《瓯北诗话》:“以文为诗,自昌黎始,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大观。”②苏轼在诗歌中显示出了独特的理性认识和人格特征。“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诸如此类的诗句中蕴藏着深刻的理性认识。这也证实了宋诗重理趣的特征,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二首》也是如此。

苏轼的弟子黄庭坚,诗歌风格独特,用字讲究,务求新奇,化俗为雅,多写与文人相关题材,但稍显拗口,形成了“山谷体”生新瘦硬的审美风格。

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把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派取名为“江西宗派”。宋末的方回提出了“一祖宗”之说:杜甫为诗派之祖,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杜甫作为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峰,想要超过他实属不易,为了能有所突破,诗人们力求生新,从而产生了黄庭坚的“夺胎换骨”和“点铁成金”以及吕本中的“活法说”,虽令人耳目一新,实质上仍然没有太多改变。

二、南宋诗歌创作

南宋前期诗坛成就最高的诗人要属曾几和陈与义。陈与义早年借鉴杜诗手法,风格沉郁顿挫,有不少描写山水和闲适生活。曾几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青年时倾心于江西诗派的诗法。南渡之后,他忧怀国事,关心人民,诗学观发生变化,主張平淡。这种诗学观及爱国热情影响了后来的陆游。

北宋亡后,南宋和金两大政权南北对峙,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富有创新精神,取代了江西诗派的主流地位,其中以“中兴三大诗人”最为著名。

其中,陆游成就最高,他怀有复国理想,作品内容丰富,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爱国情感贯穿始终。还有描写生活情景的,如《游山西村》。他为数不多的爱情诗,在以词表爱的时代,显得更加精彩。梁启超称陆游为“情圣”,这里的“情”不仅指爱情,更是爱国之情。他擅长七言诗中的七绝诗,因七绝诗歌创作的成就而被称为“小李白”。

与陆游不同,杨万里擅写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当然也有忧国之思,题材通俗化达到高峰。语言平易流畅,诙谐幽默。

范成大成就最大的是爱国诗,出使金国七十二首纪行诗写的十分精彩,后期隐居,创作了许多为人熟知的田园诗。

南宋后期,国势衰微,文气衰弱,宋诗渐尽,这一时期诗坛的代表人物是“永嘉四灵”与“江湖诗人”。四灵诗人作诗以贾岛、姚合为宗,与江西诗派背道而驰,诗歌内容多为题咏景物。后来的江湖诗派也以此为途。擅长写景抒情,但境界较开阔。而诗派相对松散,只是具有大致相似的创作倾向。

值得注意的是,再往后,由于宋的特殊国情,诗歌中体现的爱国内容越来越多。直到宋末,文天祥的“集杜诗”使得本是游戏形式的诗歌写作具有了深刻的内涵,从而成为宋诗的绝响。

注释:

①袁世硕、张可礼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②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2]袁世硕、张可礼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1版。

作者简介:牟超男(1995.09.26)女,籍贯:辽宁省开原市,专业:汉语言文学(师范),学校: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宋诗概况特点
宋诗五首(书法)
I Like Drawing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