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实践

2021-01-12全颖,李孝君

关键词:教育实践大学生

全颖,李孝君

摘 要:思想入党是相对于组织入党而言。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的问题,是提高大学生发展党员工作质量的根本保障,是新时代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现实需要,对高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深远意义。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高校要坚持目标导向,从明确培养标准、优化培养模式、挖掘红色资源等方面,丰富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内涵,形成教育培养闭环,建立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机制。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21)12-0071-04

思想入党是相对于组织入党而言。对于大学生来说,思想入党是指在组织上入党后,始终不忘入党誓言、党员标准以及党员义务,理想信念坚定,努力提升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以高度的责任感完成各项工作,能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在同学中先锋模范作用突出。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沒有入党。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把党员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全党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为新时代强化思想入党提供了科学指南。切实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必须要深刻认识大学生思想入党的现实意义,深入了解大学生入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实现路径。

一、高校大学生思想入党的现实意义

思想是行动的保证,思想正确决定了行动的自觉与坚定。无论从党在新时期的历史任务,还是从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要求以及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来看,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迫切需要

中国梦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政治追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完成这一光荣使命,需要一代又一代忠诚于党的事业的先进分子和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忠诚,首先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的忠诚,就是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始终作为自己崇高的信仰追求[2]。青年大学生肩负着振兴中华的时代使命,思想上入党直接关系到大学生是否能对党忠诚,能否始终心系人民、扎根基层、奉献国家,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能否实现。

(二)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的重要法宝

全面提升高校党的建设质量,把高校建设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和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坚强阵地,就要把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作为重点。党员教育培训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途径之一。思想入党是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大学生党员能否在思想上入党、不断增强党性修养、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关乎高校党员教育培训质量,并直接影响高校党的建设质量。《2019-202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中指出,要坚持思想建党,强化思想入党[3],充分表明了新时代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的重要性。

(三)铸牢大学生党员意识形态防线的重要保障

意识形态工作是新时期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为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处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当下,高校大学生党员会受到各种思想观念的影响,他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与多变性也日益增强。大学生党员只有在思想上入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渗透,自觉践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二、大学生思想入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问卷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思想入党情况展开调查分析,其中,在“党的理论学习”方面,73.58%的大学生党员能自觉通过学习强国等线上学习平台坚持学习,仅有13.69%的大学生党员对《党章》、党规、党的历史等党的基础知识非常了解;在“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党员的教育培训”方面,93.78%的学生党员认为非常有必要,56.63%的学生党员认为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枯燥,88.23%的学生党员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很有必要,47.81%的学生党员认为理想信念教育效果弱化;在“党员作风及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方面,52%的学生党员认为身边党员有为群众服务意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对于“大学生党员思想入党存在的主要问题”,41.1%的学生党员认为政治信仰不坚定,存在功利性。

总体来说,高校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端正,政治立场坚定,做到“两个维护”,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始终严格要求自己,能自觉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有一定的服务社会意识,先锋带头作用较突出。但还应该看到的是,大学生党员在思想入党方面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知”上不深,即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的认识不够,对党的历史、性质、宗旨、奋斗目标等认识还不够深,理论学习重形式轻内涵,缺乏深入思考与反思;二是“情”上不浓,即部分大学生党员对党缺乏深厚情感;三是“信”上不坚,即部分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不坚定,入党动机不单纯,出于保研和就业等需要,存在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倾向;四是“意”上不强,即部分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不够强,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欠缺;五是“行”上不佳,即部分大学生党员宗旨意识不牢固,只在组织上入党,入党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表现消极。

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其原因,一方面是高校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及培养标准把握不够清晰,分析研究不够透彻,在实际工作中教育培养和规范指导还不够。另一方面,高校缺乏顶层设计,系统完善、科学规范的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机制有待健全,对于党员教育培训这个系统工程还没有形成一脉相承的保障机制。最后,如何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自身特点,创新大学生党员教育培训载体方面还有待探索。

三、大学生思想入党实现路径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中指出:“党员中青年部分因其有比成年不同的情绪,除一般地接受党的训练外,还有特别受一种青年教育之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4]坚持目标导向,将提升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培养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重要举措。高校应加强顶层设计,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问题。

(一)明确培养标准,丰富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内涵

各高校要从“知、情、信、意、行”五个方面对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涵标准进行探析[5],明确培养标准,为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提供参考意见。

第一,“知”是基础,要解决的是认知问题,即大学生党员要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史以及相关政策等有正确认知,并且做到理论上认同,是保证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根基;第二,“情”是关键,要解决的是情感问题,即对党具有深厚的情感。对党的感情深厚,才能夯實信仰之基、对党绝对忠诚,是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关键;第三,“信”是核心,要解决的是信仰问题,即已内化于心的对党的真诚信仰,是确保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内核;第四,“意”是保障,要解决的是意识问题,即党员意识,是共产党员的行为规范在党员思想观念上的具体反映,继而转化为强大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与行动自觉,是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有力保障;第五,“行”是归宿,要解决的是行为问题,即切实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的实际行动,是把对党的认知、情感、信仰、意识转化为日常的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也是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关键。“知、情、信、意、行”五个维度是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的有机联系整体。

(二)优化培养模式,形成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闭环

高校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路径要从团员青年成长规律入手,探寻以“知、情、信、意、行”为目标标尺的大学生思想入党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涵盖新生入党启蒙教育、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预备党员教育考察、正式党员教育考核共四个阶段,要明确各阶段大学生思想入党成熟度评价指标。各阶段分别从思想政治、理论素养、道德品行、宗旨意识、能力素质五个方面,重点解决大学生思想入党评价什么的问题[6]。下设“思想汇报上交是否主动”“思想汇报内容是否深刻”“网络言论观点是否正向”“团员学习是否积极”“是否在班级、学院、学校各项工作中积极作为”“是否不折不扣地完成老师交办的任务”“是否能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是否有奉献精神、服务意识和担当意识”“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积分分值”以及“思政课成绩专业内排名”等具体考察点,重点解决怎样实施评价的问题。同时坚持“治病救人、惩前毖后”及总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注重在教育培养过程中分析评价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针对四个不同阶段及其测评情况,大学生思想入党的教育培养模式分别为:新生入党启蒙教育阶段——“播种工程”、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阶段——“培根工程”、预备党员教育考察阶段——“育苗工程”、正式党员教育考核阶段——“先锋工程”。

“播种工程”,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坚持“早播种、早发现、早培养、早收获”的工作理念,广泛开展谈心谈话,了解新生入党意愿和对党的认识。注重营造氛围,通过多种渠道向新生介绍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先进典型事迹,迎新各项工作中彰显党员形象,实现党建宣传全覆盖。理论教育层面:精心设计第一堂党课,向新生初步介绍党的基础知识、党的理论和党史,奠定坚实理论学习基础;实践教育层面:丰富内涵,鼓励新生积极参加理论类社团或志愿公益类社团,搭建党的理论学习新的平台;创新渠道,推进党建品牌活动入脑入心,激发新生的入党愿望,为端正其入党动机打下坚实基础。

“培根工程”,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入党积极分子。突出培养联系人、党校、理论社团和志愿公益类社团作用,严格教育培养过程,打牢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根基;深入开展调研,全面了解入党积极分子综合表现;定期进行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状况分析,坚持问题导向,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有针对性地逐一、分阶段对入党积极分子开展谈心谈话,深入了解他们的入党动机和对党的认识,明确存在问题和不足,并指出整改措施和期限。理论教育层面:通过党校培训强化理论学习,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理论社团,组建理论学习小组开展专题讨论。实践教育层面:创新党校培训形式,拓展现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批次吸纳一定数量的入党积极分子参加发展党员大会,让他们在庄重的党内生活气氛中内化体验;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加校内外志愿服务,定期关注入党积极分子志愿服务分值,在评价体系中详细记录,并在主题志愿服务和学生干部履职过程中教育引导入党积极分子进一步端正入党动机,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信念。

“育苗工程”,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预备党员。重点发挥入党介绍人、党支部、理论社团和志愿公益类社团作用,实现组织入党的同时达到思想入党的成熟。理论教育层面: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预备党员集中、深入、系统学习;在理论社团、读书班或理论学习小组中,选拔理论素养过硬的预备党员作为宣讲员,指导他们在不同层面、不同范围内宣讲理论知识、分享学习体会。实践教育层面:设立共产党员先锋岗,深入开展校园先锋工程。在校内外志愿服务和学生干部履职中,充分发挥预备党员骨干作用。

“先锋工程”,教育培养对象主要是正式党员。主要发挥党支部、理论社团和志愿公益类社团作用,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理论教育层面: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继承发扬伟大建党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做到理想信念更坚定、政治品格更纯粹、奋斗精神更饱满;要求大学生正式党员担任理论社团、读书班或理论学习小组中的宣讲员。通过理论测验等形式定期考核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情况,对检测不合格的党员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跟踪关注大学生党员的思政课成绩,并在评价体系中详细记录。实践教育层面:充分发挥正式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注重挖掘和表彰大学生党员中的先进典型,树立榜样力量,并作出量化赋分。

(三)挖掘紅色资源,建立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机制

1.成立红色社团,强化思想引领

共产党员要在思想上入党,归根到底是要解决好世界观的问题。毛泽东指出:“世界观的转变是一个根本的转变。”实践证明,只有坚定地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才能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党的总目标和总任务而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员本色。要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就要不断补足精神之“钙”,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制度化、常态化,教育引导大学生党员牢记党的宗旨,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高校应注重挖掘校内外红色资源,成立以形势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党史教育、国史教育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红色社团,以大学生党员为主体,搭建理论教育红色平台。通过成立红色宣讲团,使大学生党员在红色理论宣讲过程中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深刻领悟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究其根本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2.弘扬红色文化,强化情感引领

对党具有深厚情感并始终绝对忠诚,是最根本、最朴素、最真切的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最起码的政治要求。高校激发大学生思想入党真挚情感,要在搭建情感培育红色平台上下功夫。文化自信具有强大的渗透力,能以无形的思想、特定的观念、丰富的形式渗透到青年的成长成才中,滋养青年大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高校应挖掘红色文化种子,带领大学生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在探寻红色文化过程中坚定文化自信,在润物细无声中开展融入式教学、情境式教学,增强大学生党员做中国人的志气、底气、骨气,引导大学生党员永远信党、爱党、为党,在学习生活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此外,高校要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发挥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效应,在体验式学习中普及和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切实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情感认同。

3.传承红色基因,强化实践引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思想的来源。正确的思想认识需要通过实践检验并加以提升。高校要创新大学生思想入党教育培养载体,为大学生党员搭建实践教育红色平台,完善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工作体系,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推动建立大学生思想入党长效机制,实现从行为体验到内心体验的情感升华,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内心体验,使他们在志愿服务中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党员宗旨,增进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使大学生党员在红色实践中自觉践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参考文献:

〔1〕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A].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

〔2〕王娟娟,曲建武.解决好大学生思想上入党问题的思考[J].高校党建,2015(08):12.

〔3〕徐立恒,谢小同.时代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如何强化思想入党[J].人民论坛,2020(01):74.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33.

〔5〕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党委组织部.建立思想入党长效机制,切实提高党员发展质量[J].北京教育,2021(09):95.

〔6〕王洪元.高校大学生思想入党的实现路径[J].党建研究,2021(06):60-62.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The Practice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Joining the Party in the New Era

QUAN Ying, LI Xiao-jun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1, China)

Abstract: To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deologically has different implications from practically joining the party. Ensuring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hold consistent ideologies with the party is the key to quality party member recrui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Meanwhile, it also meets the need to stimulate party-building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is new era. Furthermore, it has a far-reaching impact on fostering values and all-around builders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o guarantee student party members adopt consistent ideologies with the party,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n look back on the party's history to lay the cornerstone of theories of ideology. This method also generates political enthusiasm and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students who join the party. Along with a well-designed evaluation and education system,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can form a closed loop of aligning students with the party ideologically.

Keywords: University and College Students; Join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deologically; Educational Practice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