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解读意境,促进古诗词素养生长

2021-01-12张娟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12期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张娟

摘  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是古代灿烂文化的体现,它用高度凝练的语言描绘意境,给人无限遐想。理解古诗词中描绘的意境,是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难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解读意境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经常会发现学生的思维被翻译束缚,无法发散,即使读懂了古诗词的意思,也不能真正理解古诗词。其实,要想理解古诗词描绘的意境,不能只对古诗词进行简单的翻译,而应该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描述古诗词的意境。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可以从以下途径入手突破古诗词教学难点。

一、读懂文本

读懂文本是描述古诗词意境的关键。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反复诵读,古诗词的大意就会了然于胸。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可以通过阅读文旁的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及古今词语的差异。例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茅檐:指茅屋的屋檐。吴音:吴地的方言。因为作者当时住在信州,这一带的方言为吴音。相媚好:相互逗趣、取乐。锄豆:锄掉豆田里的草。亡赖:在这里是顽皮的意思。弄清楚词语的意思,就能更准确地理解词意,也就为描述古诗词的意境打好了基础。

二、借助插图

大部分古诗词都配有插图,而插图是理解词意的有效方法。根据古诗词提供的内容,结合插图,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五个描写角度,刻画看到的具体状态、听到的具体声音、闻到的具体气味、品尝到的具体味道、触摸到的具体内容。例如,在学习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句诗时,根据教材插图我们可以这样描述:碧绿的荷叶挨挨挤挤,一直延伸到天边,仔细看,有的紧紧“贴”在湖面上,好似一个个玉盘;有的高高挺立着,犹如亭亭玉立的少女跳舞时高高飘起的裙摆;还有的卷着卷儿,仿佛卷曲的碧玉。晶莹剔透的露珠静静地躺在荷叶的怀抱,享受着来自夏日清晨的凉爽。荷叶中冒出了许多粉红的荷花,有的荷花的花瓣全都展开了,露出了金黄色的花蕊,它们好像在仰头微笑;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还有的是含苞欲放。它们各有各的姿态,在朝阳的映衬下,显得那样红艳。这些是从视觉的角度对插图上看到的内容进行描写。借助插图,能够让学生感受丰富多彩的画面,降低用自己的话描述意境的难度,学生的表达就可以跳出思维的局限,变得具体、生动。

三、发挥想象

借助插图,我们描绘的是图中意境,而图外意境则可以通过调动全身感官,围绕词意展开合理的想象来实现,这样画面就变得更加丰富。例如,在诗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学习中,我们可以加入这样的想象:想象夏日的清晨,风儿拂过湖面,露珠在荷叶上滚动,荷花仙子在碧绿的舞台上翩翩起舞;想象荷花的清香随着风弥散开来;想象采下成熟的莲子,放入口中时的清香甘甜。在这样的想象中,既对味觉、嗅觉进行了描写,也注意了先远后近、先静后动的描写顺序。又如,在诗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的学习中,虽然插图上只有那枝伸出墙外的红杏,但是却能让我们展开无限的遐想,通过想象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意境,把园子里的春色描绘得有声有色。再如,在《清平乐·村居》中,我们也可以想象小溪中的小鱼、小虾在干什么?小溪中的荷花是什么样子的?你仿佛闻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当然,词中意境,除了自然意境,还有社会意境,如人物的活动。我们还可以想象大儿、中儿劳动时的样子,小儿剥莲蓬时的顽皮样,老两口在家门口如何打趣交谈的,以及他們的神态、动作、谈话内容等。这样的想象使人与意境合一,让意境更加美妙,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当然,在表达时要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表达的内容更加完美。

四、融入情感

一切意境之语皆情语。在古诗词中,对意境的描述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流露。我们在描述意境时,也要融入作者的情感。例如,在《清平乐·村居》中,词人辛弃疾一生坚持爱国抗金,征战沙场,颠沛流离,后因遭受排斥和打击而归隐乡村。当他看到其乐融融的一家五口时,心中顿时充满了对这种和平、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更激发了他抗击金兵、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爱国热忱。在描述意境时,我们就要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只有把情感融入意境的描述中,才能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当时的心境。

五、联系生活

生活是写作的不竭源泉,是情感赖以表现的基础。在描绘具体诗句时,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平时的生活积累,把古诗词中的意境与自己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意境更加富有生活气息。例如,在《清平乐·村居》中,读到“大儿锄豆溪东”时,就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想想爷爷奶奶顶着炎炎烈日,在田间劳作的辛勤场面;读到“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时,想想邻家的小弟弟、小妹妹天真可爱的模样;读到“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时,想想爷爷奶奶劳作之余,坐在屋檐下,一边编制草绳,一边说着家常,有说有笑的和谐、温馨情景。把生活气息融入对古诗词意境的描绘中,更加细腻感人。

总而言之,多元解读意境,突破了古诗词教学难点,让古诗词从枯燥的文字转化成了鲜活的画面,让隐藏于古诗词中的情感根植于学生心中,拉近了学生与诗人的距离,使学生更能受到古诗词的文化熏陶。在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的同时,也促使学生更好地汲取和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王佳林. 循序推进,引导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深度意境[J]. 华夏教师,2019(28).

[2]王娟. 诗情画意  感悟意境[J]. 名师在线,2019(4).

猜你喜欢

古诗词教学小学语文
多角度探究古诗,全方位加厚底蕴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