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符号学分析《大鱼吃小鱼》

2021-01-12刘娜

艺术研究 2021年5期

刘娜

摘要:勃鲁盖尔话题令人百思难解,古怪画意标志着他鲜明的阶级立场,寓严肃的主题于奇幻的表现中,是他对尼德兰社会问题的关心,或对人情世道进行讽刺,或隐喻对西班牙的暴虐统治的抗议。本文将从苏珊·朗格符号学中的艺术符号对其作品进行解读。

关键词:勃鲁盖尔 艺术符号 艺术中的符号

一、绘画中的艺术符号

苏珊·朗格在符号学的基础上主要研究了艺术符号美学,她指出,“艺术中使用的符号是一种暗喻。艺术品中包含的任何一种符号,都有自己特定的含义,有时甚至不止一种。而艺术符号是将经验加以客观化或形式化,以便供理性知觉或直觉去把握,它的意味是在形式之中直接看出来的。”她的符号学不同于索绪尔、皮尔士的理论层次上的研究,她是在理论的基础上与实际结合起来。观看勃鲁盖尔的画,每一幅画都似乎暗藏着深层的含义,传达不同的信息,这些信息用语言文字来传达远没有图画来的有冲击力。画面的信息正如苏珊·朗格所说的符号,这些符号都代表什么?串联起来组成的这幅画又在传达什么?他又是如何把信息组合起来通过艺术传达的?通过勃鲁盖尔的一幅画来解析他所传达的信息。

二、勃鲁盖尔《大鱼吃小鱼》的创作背景

《大鱼吃小鱼》创作于1557年,这一时期是勃鲁盖尔从风景画转向带有教育性和讽刺性画作的前期。当时的尼德兰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1506年查理一世继承了尼德兰,从此尼德兰成为西班牙的属地,西班牙统治者信奉天主教。在宗教改革浪潮中,路德、加尔文等教派先后传入尼德兰,加尔文教派影响最为广泛,它成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强大的力量。西班牙的统治者们为维护自己宗教地位,由国王直接任命主教,并杀害反动势力,加强控制人民,同时为维持宫廷贵族奢华的生活,向尼德兰人民征收重税。尼德兰人民不堪重负组织起武装队伍,以传道集会的形式宣传反对西班牙的统治,并举行暴动。

从博斯开始,尼德兰绘画揭开了另一种神秘,非现实世界的绘画风格,充满奇特景观和想象力,挖掘人类心灵深处最隐秘的战栗情感。这种手法赢得了勃鲁盖尔的共鸣,以至于他的很多画作,与博斯的画作有相似之处。从《大鱼吃小鱼》这幅画中可以看出,博斯对他影响很大,以至于用博斯的名字署名,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博斯的真迹。在博斯绘画作品《干草车》中画面的右边部分,有一个人与鱼相结合的形象,与《大鱼吃小鱼》中带腿的鱼的形象相类似。《艺术与观念》这本书中提到,博斯的想象力来源于动物寓言集、神秘戏剧和著作、佛兰德斯的谚语和民间传说,中世纪哥特式绘画、炼金术的书籍和这一世纪的道德轨迹等。盖瓦尔特在《弗兰德绘画史》中提到,博斯在创造图像上是一个“巫师”,他通过绘画进行宗教说教。从中可知,勃鲁盖尔也深受其影响,形成符号化谜语式的表现手法。

德国学者沃林格尔曾对尼德兰绘画进行独到的研究,他认为北欧民族:“是难以捉摸的,他们有着矜持难以接近的性情,因而他们内在地不均一性和不确定性,就使他们不会去寻找一种比较明确的表现。”他们更喜欢隐喻的,暗示的图绘,这就是我们在尼德兰绘画中体验到的近乎哥特式艺术特征,这种特征深深扎根于尼德兰绘画的精神构成中。

三、解读《大鱼吃小鱼》的符号系

在这里主要会用到苏珊·朗格《艺术问题》中第九讲“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进行解读。这是一幅寓意画,在这个世界里有他所创造的法则,把他所认识到的情感,情绪通过绘画表达出来,形成一种非理性的和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向。艺术符号由很多艺术中的符号组成,下文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大鱼吃小鱼》中的艺术符号。

1.前景、中景、后景符号

我们把《大鱼吃小鱼》分为,前景、中景、后景三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种符号。在这里勃鲁盖尔把要说的话,通过这些符号形成词,我们把每个符号串联起来,形成短语,组成句子。每一个画面中的符号,都是一个密码,当我们识别出这些符号,便能打开通往作品内在的空间。

首先中景跟后景,画面中央,也就是中景,是勃鲁盖尔最想表达的,占据画面的主体位置。一条巨大无比的鱼在岸边搁浅,嘴里吐出一堆小鱼,一个戴头盔的人举着比自己还要长的刀子切开鱼腹,更多的鱼中物从里面掉出来。这些鱼、人物、幻想的场景,我们可以看作前景中的符号,鱼代表一种符号,杀鱼者代表一种符号,隐喻鱼是受剥削者,杀鱼者是社会统治者,用自然界弱肉强食的现状,反映出当时社会在西班牙贵族和天主教的统治下,无论是“大鱼”尼德兰上层阶级,还是“小鱼”底层人民,都逃脱不了之后被宰杀的命运。

后景中,在画面的左侧,有一个拟人化的鱼,长出了腿,嘴里叼着一只鱼,似乎在暗示如果不想被杀只能遵从统治者的法则,为统治者服务。旁边有个人爬着梯子背着捕捞到的鱼准备晾晒,而后景的右侧,是另一个小岛,岛上的场景跟中景一樣,天空上还有会飞的鱼。整个后景是中景的补充,后景可以说是作者对中景现象的两个选择,是当拟人化的鱼?还是当自由飞翔的鱼?

前景的小船上,一位年长者指着魔幻的场景给自己孩子讲解“大鱼吃小鱼”的自然法则和人生哲理,孩子却指向了船上另一个年轻人,他也从事着“大鱼肚子里掏小鱼”的工作。在船的上方有ECCE这几个字母,当时尼德兰语言,现在的布尔语,有教育的意思,仿佛我们就是画面中前景小船上的老人与孩子,观看后面这个虚幻的世界,猛然发现,这不就是我们的社会现状吗!这种强烈的画面带入感,充满鲜活的生命力,不禁让我们反思社会问题,产生与勃鲁盖尔共鸣的“艺术知觉”,体现了勃鲁盖尔独特的绘画表现力。前景、中景、后景中每一部分组成一种符号,分别表达不同的含义,这些非语言的符号,似乎都具有语言的表现力,作者赋予了它们语言的生命力。

2.鱼的形象符号

整幅画中鱼的形象是最吸引人的,为何勃鲁盖尔会使用大量的鱼作为符号?16世纪的尼德兰处于欧洲交通中心,捕鱼与造船业享有盛名。勃鲁盖尔居住的地区,正是现在的荷兰,被称为“渔业共和国”。这就不难理解为何勃鲁盖尔会使用鱼作为符号了。不同类型的鱼组成奇特的场景,这些关于鱼的形象符号都是勃鲁盖尔创造出来的,他通过对现实元素的加工,使每个元素符号化,创造出一个幻想世界。不同的鱼代表的阶级不同,通过符号化,表现现实世界不同阶级人的现状。下面主要介绍三种鱼,巨型鱼、带腿的鱼、会飞的鱼。

巨型鱼,代表鱼界最大的获利者,象征尼德兰贵族资产阶级。当时腓力二世在继承西班牙王位时,也继承了巨额债务。为填补财政对尼德兰人民进行过度剥削。实施了一系列不利于尼德兰贵族与商人权利的措施,同时拒绝偿付国债,提高西班牙收购羊毛的税收,使尼德兰资产阶级蒙受巨大损失。通过此背景可以看出,尼德兰贵族资产阶级正如画面表现的那样,被宰杀。而被大鱼被吃掉的小鱼——工人、农民也同样受到迫害。

会飞的鱼,在这里我猜想是象征反抗统治阶级的人。画面中会飞的鱼是有面部表情的,身体因愤怒而颤抖变形,凶猛的冲向杀鱼者。在当时一部分人不堪腓力二世的压迫,组织数起武装队伍,以传道集会的形式宣传反对西班牙的统治,并且举行暴动。这部分人,是有胆识跟思想的,虽然体型小,力量弱,却是不由统治者任意宰杀的自由者。

带腿的鱼,象征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人。他们从鱼变异出人的腿,由原来的受害者转变为加害者。大都是贵族阶级中不愿被迫害,被迫无奈之下效忠国王,为国王办事的人。他们属于妥协派,希望通过温和的方式解决问题,维护自己利益,殊不知自己早已变成“非人非鱼”的怪物。在勃鲁盖尔的另一个作品《叛逆天使的堕落》中,同样有非人非鱼的形象,混杂在怪异丑恶的动物当中,这部分被寓意叛乱的天使,代表罪恶,毁灭。同时这与奥威尔的《动物庄园》有异曲同工之妙,该作讲述农场的一群动物,为了将压榨它们的人类赶出农场,建立一个平等的动物社会,进行了一场“革命”。然而,动物的领袖,那些聪明的猪,最后变成学人走路穿衣的异类,动物们已经分不出谁是猪,谁是人了。这里的带腿的鱼,何尝不是学人

走路的猪!我们亦分不清这是敌人还是战友。勃鲁盖尔可以说是讽刺这部分人,象征着妥协,解决不了当时的问题。这些符号化的鱼,可以说是整幅作品的点睛之笔。

3.人物形象符号

作品中的人物不是简单地存在的,而是作为一种符号存在的,每个人物都有其象征意义。这幅画中可分为两种人,一种是现实中的人,另一种是虚幻世界的人。

虚幻世界的人,根据服装的不同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戴头盔身穿盔甲的人,服装打扮与当时西班牙军队相似,手拿武器对“大鱼”进行宰杀,不言而喻,这是对统治者军权控制的隐喻,象征着权利主宰着这个世界,西班牙为首的天主教会的统治。第二类穿着平民衣服的人,手里拿着鱼叉,正要对“大鱼”进行分割,可以说这类人是统治者的帮凶,他们为统治者为宗教服务。第三类在岸边钓鱼的人,他并没有穿衣服,着装水平显示地位高低,可以了解的是这类人地位偏低,但是同样效忠统治阶级。由此看出在这个社会里,西班牙依靠政权,宗教束缚人心,无论身份高低。

现实中的人,一个老人,一个小孩,一个青年,相当于人生中的三个阶段。老人和小孩属于观看者,青年属于身临其境者。老人早已看透了这个世界的法则,指向虚幻的世界,向我们说明一切。青年恰恰是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遵从着这个时代的法则,现实世界里我们的生活就是“大鱼吃小鱼”。小孩则象征年幼时期,单纯无知,以为虚幻的场景跟旁边青年杀鱼一样。

通过这三方面的解读,会发现整幅画充斥着各种符号,每一部分虽然独立存在,却是不可分割的。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符号是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艺术符号是一种终极意象,一种非理性,不可用言语表达的意象”。鱼的形象符号与人的形象符号,就像苏珊·朗格提到的“艺术符号是将经验加以客观化或形式化,以便供理性或直觉去把握。它的意味是在形式之中直接看出来的。”通过这些象征性的符号,我们可以得到真实世界中无法得到的感受与体验,可以清晰地直观自身,认识现实。而这些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恰恰被赋予了新的含义,使之具有“意味”,成为新的细胞一样,给这幅作品赋予了特殊的生命力,使整幅作品升华为艺术符号。对艺术品的表现性的知觉,是一种知觉,不能通过推理性的语言表达出来,又是一种合乎理性的直觉。鱼的符号作为一种艺术中的符号,通过勃鲁盖尔组合成整幅画,形成勃鲁盖尔自己的艺术符号。《大鱼吃小鱼》的符号系统即“艺术符号与艺术中的符号”。当然这种研究有一定的主观性在里面,还需要进一步的挖掘与研究。

结语

16世纪初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行的时代,文艺复兴影响到欧洲各国,尼德兰绘画也受其影响,勃鲁盖尔犹如一股清流,没有迎合上层阶级的胃口,反而從底层农民出发,为人民发声。他的作品虽荒诞,怪异,在所谓的贵族艺术中,被嘲笑满身“泥土气”粗俗的画家。但他不畏强权,站在最底层人民的视角去了解社会,揭露社会现实,与沉溺在美化世界的上层阶级,形成鲜明对比。勃鲁盖尔不仅仅是一个农民画家,更是一个手拿画笔的哲学家,一个柏拉图主义者和禁欲主义者。勃鲁盖尔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把大量元素组合,每一部分又通过隐喻的符号组合成艺术符号,形成具有人文主义情怀的武器,在《大鱼吃小鱼》《死的胜利》《尼德兰的寓言》等作品中,种种似人非人的怪物象征了当时专制统治下得不到解放和自由的人们痛苦扭曲的灵魂。其中《尼德兰的寓言》中继续用了大鱼吃小鱼这一符号,延续了其寓意。整个作品就像一个巨大的情感符号,去告诉世人这个世界中存在的实在,艺术家打算把它的清晰概念展示给自己的同代人的实在。这些作品所传达的信息,犹如词语,编撰成一篇篇史诗,具有思想武器的史诗,流传于人民中间。

这些隐喻的符号有别于直观看到的事物,对于直观看到的事物,我们会不假思索的一眼略过,我们头脑中的定向思维早已为我们解读其含义,我们会利用已知的符号概念对其进行解读分析。勃鲁盖尔通过有意识的表达方式,赋予作品双重含义,表层显意跟深层隐意。由此看出当时尼德兰社会人们处于失语状态,西班牙统治阶级对尼德兰人们的剥削也越来越严重,同时又体现出勃鲁盖尔思想上爱国主义倾向和民主倾向。通过勃鲁盖尔这个“个体”去了解当时尼德兰社会这个“整体”,也通过《大鱼吃小鱼》这个“个体”去了解勃鲁盖尔整个作品的“整体”。

正如德沃夏克所说,“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决不会超然独立于他那个时代的精神与智性的骚动之外。”他的整个作品是一个瞬间,整部成功之作是一个平衡,是一种执着关注的表现过程的短暂的稳定。这让我想起鲁迅先生,用笔墨化为武器,为国家人民奋斗,他们拥有同样信念,希望国家人民不受压迫,不受剥削。随着社会问题的变化,在不断调整所谓的短暂稳定。当然社会有问题时才会出现解决问题的思想者,用着属于自己的方式,在其领域都具有重大革新意义。

参考文献:

[1]苏珊·朗格.艺术符号和艺术中的符号[J].艺术问题,1987(9).

[2]江豊.彼得·勃鲁盖尔的艺术[J].期刊美术,1955(1).

[3]桂宁.农民的勃鲁盖尔[J].期刊外国文学,1983(8).

[4]方道林.中学历史教学参考[J].2000(6).

[5]奥托·本内施.北方文艺复兴艺术[J].2001(7).

[6]奥威尔.动物庄园[J].2015(7).

[7]威廉·弗莱明、玛丽·马里安.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J].艺术与观念,2008(9).

[8]艾锦超.马振龙.浅论苏珊·朗格的符号学美学思想[J].艺术与设计,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