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部编教材插图辅助低年级教学的运用策略研究
2021-01-12戚庆凯王倩徐霞汤秀娟金冰洁姚迪唐卫方
戚庆凯 王倩 徐霞 汤秀娟 金冰洁 姚迪 唐卫方
【摘要】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并不把教材中的插图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有的教师只是将其作为非常普通的辅助内容,带领学生对插图进行大致的观察,插图发挥出的作用很小,只能有限地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但事实上,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所有有价值的文字都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而插图又是对现实生活的另一种表达。部编版教材作为最新版的教材投入使用,教材的变化不仅体现在课文类型、课文数量上,在文本插图上也有一定的变化。为新时代小学生的语文培养方向奠定教学基调而出台的满足新时代教育理念的教材。在教学中利用好插图,能提高教学效率。本文通过分析部编版教材的突出特点,提出一些可行性运用策略,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部编教材;低年级;插图;辅助教学;运用;策略
教科书上的课文插图作为教材的主要辅佐工具,是唯一一种教材自身附带的直接辅助工具,也是唯一一种经过国家行政部门的严格审核批准的辅助工具,相对于其余的语文辅佐工具而言,有效地利用课文插图应该是最科学、最符合课文内容并且最严格的一种有效手段。部编版一教材于2019年秋季开始全国正式使用,部编版的教材无论是从课文内容还是课文插图方面都比原来的人教版教材做出了非常大的改变。低年级的学生虽然还不能熟练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却能够注意到情境的多种方面,也能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问题。课文插图作为一种能够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的重要辅助工具,是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通过对课文插图的有效利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融入文本,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得出自己的感悟。
一、插图的特点
(一)趣味性与情境性并重
部编版教材的插图在注重情境性的过程中也不失趣味性。有一些课文比较难理解,因为情境图包含着着故事的情境,能够起到辅助文本的作用。例如《四个太阳》中,学生们比较难理解为什么太阳会有这么多种颜色,通过插图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每个季节里不同颜色的太阳的意义,增强学生的想象力。又如《彩虹》一文中,从彩虹一词中想象出来“洒水”“梳头”“荡秋千”这些日常的事情在彩虹上面就会变成一些有趣的事情。
识字教学部分的情境性也较以往的教材有了更多提升,李吉林老师提出情境教学法,提倡把学生带入周围世界生动、优美的情境中去。例如,在《动物儿歌》中配了一幅“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这6种小动物在活动的插图,插图与课文内容完美结合,而且是一张整合的情境图,使整个教学更有系统性,整合的情境图功能也更加丰富,让学生配合插图理解“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式,帮助学生学习生字。
(二)审美的鉴赏价值
有人认为我国语文教科书插图存在“形式单调、形象模糊、印刷粗糙、绘图低劣和主题欠妥”等几个问题。例如一年级下册就有一幅熊猫拿着竹子的插图,在书中一共出现了5次,这幅插图跟本环节毫无关系,却在教材当中高频率地出现。对小学语文低年级课文插图运用策略的研究是由目前教科书插图形式单调、印刷模糊、绘图低质和与主题不符等问题决定的。而部编版教材采用了多种的编排方式,在整齐劃一的模板中有一些创新,既不会让版面显得凌乱,又能更好地符合儿童的视觉观察。例如《胖乎乎的小手》属于半环绕的插图,与课文内容更贴切。《妞妞赶牛》的绕口令插图,把文字嵌入牛的身体,虽然不是常规的牛,但符合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充满稚趣的特点。
整本部编版语文教材透露着浓郁的中国风,这是在潜移默化地对学生们进行中国特色的美学教育。例如,在《池上》的页面上就采用了大量的水墨画,形象生动地把小娃的顽皮描绘出来。在《小池》的插图中渗透着写意的艺术手法,给予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最令人大为感慨的还有课本从32开变成16开,部编版教材的面积几乎是人教版教材的两倍,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改变,纸张大小的改变意味着里面的字体以及插图的大小也会跟着改变,纸张的改变使得读者的视野变得开阔,而且插图的位置更具灵活性,插图的组织形式更具有多样性,插图的内容能够更加丰富。再如《望庐山瀑布》以水墨画勾勒出庐山的高耸巍峨和瀑布的飞流直下,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可以感受到作者所描绘的庐山瀑布全景,感受水墨画的意境美。又如:《黄山奇石》以实景拍摄作为插图,学生结合插图进行课文阅读,可以切实体验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受文字的真实美。不同类型的插图体现出课文的不同元素,如:背景式插图可以整体呈现课文意境,漫画式插图可以展现课文大致内容,教师要以美育为出发点,在图文结合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审美素养。
(三)多种能力培养
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是介于6~8岁之间,这个时期的学生虽然还不能熟练地进行抽象逻辑思维,却能够注意到情境的多种方面,也能尝试站在别人的角度了解问题。在《棉花姑娘》一文中,教师让学生共同观察课文插图中四种动物跟棉花姑娘的对话,根据动物的特点来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加上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就能理解七星瓢虫跟棉花姑娘的联系,将画与文字建立起逻辑关系。
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的建构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又分为口头语言的听和说的能力以及书面语文的读和写的能力。一年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通过课文插图,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提高学生的看图说话和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口语交际《打电话》中,用一位小朋友和一位阿姨拿着电话的插图辅助4个文本框,展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与别人打电话的情境,学生能够感知到给别人打电话时要有礼貌,要先说自己是谁,听不清楚可以请别人重复等打电话应该注意的事项,能够正常与人打电话进行交流。
二、插图的运用策略
(一)启发学生在想象中理解文意
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不多,所以理解文本内容通常会有难度,教师应当在适当的时候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当学生遇到某些陌生的课文的时候,如果教师能利用插图启发学生的想象,不但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锤炼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以及想象力,让学生在想象中整体感知课文。教科书中的漫画在低年级课本中的比例还是不小的,漫画是对生活的高度异化,赋予了我们的动物或者植物以生命,使得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二)培养学生在感知中促进记忆
鉴于学生颜色视觉以及空间知觉的特点,我们可以通过插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低年级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思维的过程必须结合具体的事物,常常仅能概括事物直观的、外部的特征或者属性,我们可以利用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及时组织复习,从而促进学生记忆的发展。
(三)培养学生在情境中识字写字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且一年级的课文是识字的文本。低年级以识字写字教学为主,在识字写字课里,我们可以充分地利用课文的插图,引导学生主动观察课本插图,主动地进入文本中的情境,通过对识字主体的描述,增进对该词语或者字的认识,增强该字或者词语的记忆灵活度。
(四)培养学生在熏陶中增强素质
陈先云先生曾在论文中指出“教育必须体现国家意志,体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在我们的教材插图里面,也渗透着许多体现国家意志的爱国情感教育、民族自豪感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例如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在识字单元选用《人之初》这种中国传统蒙学,插图是古代的学堂上课的情境图,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小学时期也是塑造个性的重要时期,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自律性比较差,而且比较活泼好动、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更需要增强自我意识。《一分钟》的插图是“闹钟响了,一个小男孩睁着一只眼睛,闭着另一只眼睛,懒洋洋地赖在床上不愿起床”,这是儿童的日常生活写照。通过讲述小男孩因为迟起床一分钟,结果导致上学迟到20分钟的故事,警醒学生要增强意志的培养,要珍惜时间,分秒必争。
(五)培养学生在质疑中思考
“读图时代”是一把双刃剑,教育者必须辩证地看待课文插图,从而培育学生的辩证思考能力。画家们根据我们的课文内容,从而结合自己的艺术风格描绘了课本插图,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插图都是与课文内容相符的,有的插图内容会出现知识性的错误,有的插图内容会存在阻碍中心内容的表达。当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假如需要运用插图的时候,必须在充分研读课文内容之后,辩证地分析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批判课文插图的缺点,吸取课本插图的优点,更好地有效利用插图。
三、用好插图,搞好语文教学
“图”因直观形象、简洁易懂,可以快速传递信息,在 “读图时代”背景下成为人们进行阅读的首选,并且,因图像能够带给人视觉刺激,更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需求,能够使他们快速集中注意力,产生阅读兴趣。教材插图是一种可视化教学资源,既能够反映文本内容,又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合理运用教材插图构建图文结合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指数”,使得语文教学更加形象化,满足低年级学生的认知需求。
(一)利用插图,引领学生走进课文
插图具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作用,因低年级学生的抽象理解能力较为薄弱,在初读课文时不易理解课文表达的文字内容,而教科书插图通常具有课文内容的元素,能够使学生更快更准确地发现课文主题。尤其是在教学古诗词时,由于文本语言结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常接触的,以至于他们在学习古诗词往往难以走进故事意境,这便需要教师利用插图辅助学生展开联想,走进古诗词中感受诗句的含义和意境。
例如:《村居》这首诗描绘了春日午后一群孩子在河边放风筝的情景,写出了春日农村迷人的景色和活泼的儿童活动,让人在阅读后感受到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日世界。在教学伊始,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插图,从中联想到图中的孩童在愉快地放风筝玩耍,周围伴随着“拂堤杨柳”,俨然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色。这时再让学生阅读课文,他们便可结合插图理解古诗表述的内容,并进入诗词意境感受物态人事互相映衬。
(二)利用插图,帮助理解学习目标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相较于平面文字来说,他们更愿意通过观察图像资料来获取信息,因插图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更易于学生的接受与理解,具有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的作用。据此,教师可利用插图资源帮助学生理解学习目标,这在习作和口语交际模块具有突出效果。
例如:在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教学中,教师以插图中的动物为切入点,让学生说说这些动物的特点,如长颈鹿的脖子最长,狮子有蓬松鬃毛,熊猫有黑白相间的毛色特点,麋鹿有很长且多叉的角。接下来让学生挑选一种喜爱的动物进一步描述它的外形、习性、本领等,教师要以某一动物为例让学生了解描述动物特定的流程,使得学生可以进行口语交际时将动物的特点表达清楚。因插图可以将教学内容形象化地展示出来,如此可以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并使他们保持注意力进行插图的觀察分析。
插图与教科书中的语言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具有渲染课文意境、解析课文内容、增添课文色彩的作用,既是对教科书的美化,也是对教材文字的补充。语文教科书中的插图在传递信息方面具有突出效果,并且恰好满足低年级学生的思维认知特点,通过视觉刺激使他们快速融入文本情境之中。为此,低年级语文教学要遵循从属性原则,确保插图要以课文内容为附着点,使得文本与图像兼容共生,促进学生在以图促读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另外,教科书插图的合理运用不仅有助于学生的识字、阅读、看图写话,还能够使学生在掌握识图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联想与创造思维能力。
四、结语
由于本课题组的研究经验有限,积累的教育理论知识也十分有限,研究的范围比较窄,研究的资料大多来源于中国知网的期刊文献、教育类书籍、教学设计书籍以及最新版的小学语文教材,分析与结论都比较浅显,但是希望本课题关于小学低年级教材的思考与研究能够帮助一线的教师更好地在教学实践中完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015.2重印).
[2]冯维.小学心理学[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3]岑美秀.部编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插图资源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8(10):61.
[4]刘凤英.释放插图效能,助力能力发展[J].语文天地,2018(36):26-27.
[5]冯卫东,王亦晴.情境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7).
[6]杨凯伦. 低年级教材插图的美育价值与运用——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教材为例[J].科普童话,2019(22):10-11.
[7]林姗. 巧用插图资源 培植语文素养——以部编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为例[J].天津教育,2021(08):182-183.
基金项目:本文系宿州市基础教育科学研究课题《有效利用部编教材插图辅助教学的研究》【课题编号:JKY20087】研究中期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