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举措
2021-01-12臧安运
臧安运
一、“学困生”转化的必要
从小学语文学科角度来看,要想有效转化小学语文“学困生”,教师需要明确每个“学困生”的主要特征,积极制定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找到“学困生”的学习症结,帮助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面临的困难,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二、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原因
(一)外部因素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原因与外部因素有关,比如学校的教学环境、学生个人的家庭环境以及所处的社会环境等。各种各样外在环境的变化都有可能会对学生对学习活动产生消极影响,而一旦持续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形成小学语文中的“学困生”。相较于内部因素,各种各样的外部因素并不是导致学生变为“学困生”的直接因素,外部因素更多的是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中出现了困难后,同时又受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然后才有可能变为“学困生”。
(二)内部因素
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与内部因素有直接的联系,比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变弱、执行力变差、自我调节的能力变差等。具体如下:
首先,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有直接的联系。当小学生不去主动学习语文知识,或者也不去积极参加各类语文活动时,那么他们将很难再去认真地听从语文老师的建议。久而久之,就与其他的学生拉开了差距,最终变为语文学科中的“学困生”。其次,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与学生执行力不强之间也有直接的联系。执行力指的是学生能否严格落实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最终取得预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小学语文学科来说,如果小学生对于教师所设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安排,并不能够严格的去进行执行。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在学习方向上出现偏差,变为“学困生”。最后,自我调节能力不强以及无法对外界环境产生足够快速的应对能力,也有可能会导致学生变为“学困生”。如果小学生难以对外界学习环境的变化进行自我调整和自我优化,也无法做到对学习效果进行积极反馈和对心理状态进行有效调整,那么他们也有可能成为语文学科中的“学困生”。
三、小学语文“学困生”的转化举措
(一)时间管理
“学困生”们普遍的特点之一是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要增强他们的时间观念和加强时间管理,安排好每天的学习计划表,计划出每周、每月的学习行程表。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对“学困生”的时间管理,联合学生家长共同去监督学生。
(二)优化环境
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也要积极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生家长也要重视改善家庭学习环境,例如安静的学习环境以及和谐的家庭关系,家长在辅导孩子时也要保持耐心,慢慢引导并逐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三)制定计划
对于“学困生”,小学语文教师要制定专项学习计划,根据他们的语文基础以及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去制定可行的学习计划。例如在学习计划中将明确指出他们每天、每周、每月的习题量、阅读量与写作量等,用严格的学习计划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调整状态
未來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中最关键的是要调整他们的学习状态,在开展课程教学时要让他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可通过组织形式多种的教学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吸引他们的关注度,让他们能够始终用更为高昂和积极的状态去参加学习活动。
四、总结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学困生”的产生原因来自多个方面,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原因。学习不积极不主动、执行力与自我调节能力不强,都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语文学科中出现困难。因此未来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有从多个方面入手,找到“学困生”的症结,只有“对症下药”才能够有效转化学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