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视细节,把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到底

2021-01-12曹佳炎

小学教学研究 2021年11期
关键词:主导性真实性合作学习

曹佳炎

【摘 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当今的英语课堂中被大力推广与广泛实践。但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采用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为英语课堂带来成功的同时,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本文结合案例对其中的四种典型现象进行了一定的剖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合作学习 目的性 主导性 阶梯性 真实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结构化的、系统性的学习策略,由若干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以合作和互帮互助的学习方式从事各种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内的学习目标。教师直接通过这种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运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交际任务。也就是以具体的合作为载体,以完成学习为动力,把所有的知识与技能结合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各种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完成既定目标。与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相比较,合作学习模式的英语教学课堂不仅吸收了传统英语教学的优点,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近年来,随着英语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合作型教学模式逐渐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被推广与实践。作为一名一线小学英语教师,笔者感受到这种合作型教学模式为英语课堂带来了一定的成功,同时笔者也看到和发现了小学英语课堂合作学习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细节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作了一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具体如下。

问题一:合作学习片面化,缺乏目的性

【案例】某教师在课堂中教授颜色类的单词,设计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在教学完所有颜色类的单词之后,教师把课前准备好的空白的各种物品图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个人能力和喜好,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给这些图片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组内展示并评出最佳效果图。

【分析】在上面的案例中,教师设计的各种课堂合作学习活动是贴近学生实际的,也达到了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的目的。然而,学生在完成该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把学到的有关颜色的单词运用到整个活动中,英语课成了一节美术课,虽然有了合作学习这种模式,但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训练。

【教学建议】合作学习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通过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英语学习,进而培养学生英语运用的综合能力。就上面的案例,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设计:在教授的过程中首先让学生掌握所有颜色类的单词,并呈现及教授学生在小组合作时可能用上的句型“What colour is it ?”“Do you like ...?”“What colour do you like ?”“Let’s colour ...”。其次,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深入各组,帮助学生完成任务并使用这些语言,用英语句型来引导学生进行着色活动。最后,在涂色完成后,引导组内学生用本课句型进行汇报,再全班汇报。这样的英语教学活动目的才是明确的,才能真正帮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语言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问题二:合作学习放手化,缺乏主导性

【案例】某教师教学译林版英语3A Unit 7 Would you like a pie?时,教师通过师生对话的形式呈现了本课新授内容:

T:Would you like a pie?

S:No,thank you.

T:What about a cake?

S:Yes,please.

在对话过程中,教师出示图片并教授四种食物与新句型。接着教师领读几遍对话后请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操练并表演对话,然后要求学生操练完成以后进行对话的情景再现。学生在完成此合作学习时均围绕四种食物图片展开。

【分析】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简单地认为合作学习教学就是教师布置合作学习任务,以学生合作学习为中心,任其随意发展形成语言表演。整个合作学习活动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而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特点和心理特征,忽略了引导学生围绕话题进行交流的过程。在这样的学习中,学生只是照搬单词句型机械地完成表演,其语言运用能力并没有得到发展。

【教学建议】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倡导教师要“活用教材”, 而不是“为教而教”。教材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模板,教师应发挥引导作用根据教材设计一些更丰富、更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将学到的语言知识技能运用于真实的语言情境中,从而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如教师可以运用句型“Would  you like...? ” “What about a...? ”来猜猜学生们的爱好、想要什么食物和饮料,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回答。

随后,采用小组合作学習的形式,组织学生扮演店主和顾客,并把学生之前学过的各种句型融入对话交际中,组成一个新的对话,做到以旧带新,学以致用。

T:Good morning. Nice to meet you.

S:Nice to meet you.

T:Would you like a...?

S:No , thank you.

T:What would you like?

S:I’d like...

T:Here you are.

S:Thank you.

T:See you.

S:See you.

问题三:合作学习堆砌化,缺乏阶梯性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译林版英语6B Unit 3 A healthy diet,设计了一系列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Read the test in group”“Draw a healthy diet”“Make a healthy diet for sb”。

在完成一个接一个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中,学生们情绪高昂,教室内热闹异常,教师也忙得不亦乐乎。但在最后的Summary环节,许多学生对单词的发音不是特别准确,而且对量词的使用也不甚明了,最后的写话练习错误很多。

【分析】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应尽量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虽然案例中的三个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都遵循了这一原则,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但是这些任务活动之间彼此孤立,缺乏自然、紧密的联系,只是为了活动而活动,课堂成了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堆砌的舞台,学生难以从中学会对语言的综合使用。

【教学建议】英语课堂中的合作学习活动不在多,而在于能否让学生真正在合作中学到语言知识和交际技能。教师设计的小组合作学习应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前后相连,层层深入,形成由初级学习到高级合作学习的递进。针对以上案例,笔者对其做如下修改:

(1)做调查,了解同学的饮食习惯。

(2)让学生用这节课中所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小组讨论和小组汇报。

(3)小组内讨论为同学制作一份健康的饮食单。

(4)指导学生完成书面小练习。

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设计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呈阶梯式层层推进,符合小组合作学习的阶梯性原则。

问题四:合作学习形式化,缺乏真实性

【案例】某教师在教学译林版英语6A Unit 5 Signs后,向學生布置小组合作学习任务:试着小组内分工合作完成对Storytime的复述。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难点,用“What does it mean?”“ It means...”等句型遵循着教师的指导及课文对话所提供的四个地点出现的公共标志的信息,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小组合作学习,习作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格式正确,教师似乎也颇为满意。

【分析】上述案例中的教师充分挖掘了文本元素,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生活化的语言环境,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但复述就只是按照书本上的内容进行了复述,相当于一项虚拟的合作学习, 整个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受限、情感投入不高,写出的习作自然无半点个性与特色。

【教学建议】教师要充分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为出发点,教学素质要尽量真实,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真正地合作参与和完成任务。针对以上案例,笔者这样设计:现在比较流行微信,笔者以杨玲写日记的形式在朋友圈里发了微信,让同学小组合作帮助她完成晒圈。接着让学生讨论微信晒圈之后会发生些什么?小组间讨论Yang Ling的朋友们会说些什么,总结呈现,并布置学生完成此项任务书写。事实证明,在这种贴近生活、真实自然的社交活动中使用英语、学习英语,学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语言的意义,掌握语言技能,从而能更快速地在社交活动中使用这一交际工具。

总之,这种符合现今社会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学习英语教学模式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教师在实施这一教学活动时,要充分结合语言特点和师生实际,分析和优化教学细节,这样才能实现英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价值的最大化。

猜你喜欢

主导性真实性合作学习
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的政治课堂教学探讨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