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叶圣陶“学生种子观”的语文课堂实践研究

2021-01-12吴建明

安徽教育科研 2021年35期
关键词:语文思维小学语文

吴建明

摘要:本文立足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从“何为叶圣陶学生种子观”“课堂教学实操”“学生种子观的内外价值”三个方面出发,对如何运用“学生种子观”提升语文课程教学质量进行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  “学生种子观”  个性化成长  语文思维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新型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思路应运而生,社会各界对于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优秀学生不单单要做到专业知识掌握扎实,更重要的是要拥有良好的素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不同,包含着浓厚的人文情怀,一诗一词都是良好的教学资源。如何基于叶圣陶“学生种子观”进行语文课程内容建构研究,有效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这就需要小学语文任课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内心,每一位学生就像是一颗种子,只有教师正确引导才能成长为参天大树。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愿,能实现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进而为提高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做准备。

一、叶圣陶“学生种子观”的丰富内涵

叶圣陶作为中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之一,其教学思路与教学理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学生种子观”作为近现代社会教育思想的重要理论,奠定了教育新思想的萌芽,是引领现代教育走向世界的新标杆。所谓“学生种子观”,就是指将每一位学生都视为一颗种子,种子的成长具有无限潜能,因此学生自身也拥有极强的生长节律。这并非要学生自身不参与教育,肆意无拘束地成长,而是要实现“教是要达到不需要教”的重要转变,潜在之意是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自我约束、主动求学的积极转变。正如叶圣陶先生创作的《一粒种子》这篇童话故事,全文讲述了一颗种子的奇妙经历,说明了成长环境对于种子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见“学生种子观”当时已经初现雏形,学校的教学环境如同学生的成长环境,教师是布置这一成长境遇的园丁,如何完美践行“学生种子观”是当下教师应当思考的重要问题。

二、“学生种子观”的课堂教学实践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和谐民主关系

“学生种子观”在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建立和谐民主的师生关系,只有师生之间共同站在一个主体,师生之间才能深度贴近与交流。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对于教师多是顺从,无论教师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讲课,学生都是被动地接受,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是要教师秉承以人为本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参与进课堂教学的构建中。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提前进行班级情况调查,如:课堂教学中学生们想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一课呢?是小组合作探究式、多媒体教学式还是情境导入式?学生进行举手表决,运用大部分学生想要看到的教学手段呈现教学课件。在这样的教学引导下,学生会带着兴趣投入课程的学习中,这样一来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为课堂教学高质量与高效率地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教师还应针对班级学生的投票进行统计和记录,针对这些教学方法进行的轮换,从而让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中找寻到自己喜歡的教学方式。这样一来,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是课堂的一分子,自然而然会全身心地投身课堂学习。

(二)把握学生似种子的特征,总结相处之法

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一滴水的浇灌都将迎来一颗种子的巨大转变。引导教师把握学生似种子的特征,即是要总结相处之法,营造良师益友的良性生态关系。这就要求任课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严师,针对课堂教学内容做到规范自身课堂用语,不可语言粗鄙或是带有侮辱性的字眼,为学生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对于班级学生积极鼓励,树立他们对于学习的自信心。在内容讲解的过程中要热情饱满,声音洪亮,教学语言要通顺、清晰、简明扼要,普通话应做到娴熟标准,使用学生易懂易接受的教学术语条理清晰地阐述相关的知识。在教学之后教师又要充当益友,深入了解学生内心,给学生们渗透学习的真谛,针对课堂教学给学生们延展一些课堂小故事,关切学生们的发展现状。如在考试之前,针对班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些语文知识掌握不好的学生,任课教师就需要以鼓励为主,让他们考出自信;对于知识掌握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戒骄戒躁,保持一颗从容、谦虚的心,争取成绩勇攀高峰。只有引导教师与学生形成生态和谐的共同体,才能营造良好学习氛围。教师与学生如同一个整体,心往一起聚,力往一起使,这才是践行“儿童种子观”的核心理念。

(三)以“实践创造”为引导,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基于“儿童种子观”的教学离不开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系,进而才能够全方位真正提升儿童的语文素养。儿童在孩提年代,所要接触的生活时间是要多于学习时间的,因而以“实践创造”为引导,不仅可以加强学生对生活的认知,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日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此外,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接触事物的年龄也大大提前,并且接触的事物也更多元化。这就意味着教师仅仅靠课本知识的教学已经很难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就需要引入实践环节和元素,让学生充分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自身的学习体验,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还有就是语文课本的知识很多来源于现实生活,其中有的文章是作者人生的经历,有的文章则是赞颂当今社会发展,而这恰好与实践、创造两个观点相吻合。从实践方面来说,学生可以通过扮演课本人物的方式来实际感受文章中的情感;从创造方面来说,学生要通过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养成创新思维,要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创造更多对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国家有益的价值,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素质教育背景下的人才。

三、新时代“学生种子观”的价值体现

国之大事,教育为先。教育承担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因此提升教育质量不仅能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程,深研“学生种子观”的内外价值,而且对于推动学生种子观念发展与普及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教学内部而言,“学生种子观”是基于学生似种子的特性,总结出学生生长发育之道,让学生在自我成长中体会到被尊重,从而更加自信地面对未来生活。这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到校园生活的独有乐趣,营造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教学外部而言,以学生种子为延伸所营造的生态发展有助于养成生态成长环境,这也给诸多教学观念的衍生提供了一个借鉴。当下如“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理论层出不穷,使得学习逐渐功利化,学生自身失去了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思想束缚在学生内心后,就会让他们在学习时受到拘束。而“学生种子观”的提出也给这些教学思路当头一棒,使得教育工作者们重新思考教育的内核与教育的意义。发挥叶圣陶“学生种子观”在教育现代化新进程中的观念引领作用,切实把握叶圣陶“学生种子观”的现实要义,这一思想会时时刻刻给社会各界以启发,我们应怀着感恩、反思、批判与创新之心面对于此,时刻进步。

将“学生种子观”与语文教学形成融合与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以后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将持续关注“叶圣陶‘学生种子观’的语文课堂实践研究”这一重要课题,落实教学方针,丰富教学思路,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贡献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张勇.闲意课堂:科学教学的理性探索——基于叶圣陶先生“学生种子观”的思考[J].小学教学参考,2019(6):46-47.

[2]范丽娟.甘做新时代的土壤·培育新时代的种子——学习叶圣陶教学理念之“种子观”[J].科学中国人,2017(11):268.

[3]孙春福.叶圣陶“学生种子观”的内外价值及其当代要义[J].江苏教育研究,2015(Z4):51-55.

责任编辑:赵潇晗

猜你喜欢

语文思维小学语文
试论在高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探究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探讨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
推论策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读带说,以说促解,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思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