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
——基于对心理教师的访谈

2021-01-12陈京军

教育观察 2020年3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学校

夏 芫,陈京军

(湖南科技大学教育学院,湖南湘潭,411201)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也被列入中小学学科建设的任务中。近年来,中学生群体出现心理问题的比例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1]如何为心理健康教育组建一支专业、优良的师资队伍,成为越来越被重视的问题。教育部于2002年出台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并在2012年对《指导纲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下简称修订版《指导纲要》]做了修订。然而,当前我国中学心理教师在工作中仍需面对诸多难题。

修订版《指导纲要》指出,各地须加强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2]然而,黄喜珊等人在研究心理教师工作环境时发现,心理教育工作存在着领导不重视、教育部门落实不到位、缺乏专业教师等问题。[3]在工作内容与工作形式方面,洪永胜指出,由于缺乏确定统一的自我评价的参照标准,当前我国心理教师存在着角色意识不清、职责定位模糊的问题。[4]也有研究者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有的主要形式难以做到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中,难以做到全员参与。[5]在师资建设方面,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制度有待完善。[6]李远对福建省中小学心理教师参加培训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心理教师培训内容供需脱节,教师自费参加培训情况较严重等问题。[7]

基于上述问题,本研究拟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湖南省某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的中学的5名心理教师进行深度访谈,从校方、班主任与文化课教师、家长、心理教师自身四个角度深入探讨中学心理教师的职业发展困境,为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建设和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5名心理教师进行深入访谈,并在结束后对访谈录音进行逐字转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地位、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环境及师资队伍建设三个方面对转录内容进行提炼总结。

(一)访谈对象

本研究从湖南某市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较好的3所初中和2所高中里选取了5名一线心理健康教师进行访谈,并进行了编号。参与访谈的心理教师皆为女性,平均工龄为3年。其中,工龄最短为1年,最长为6年。(表1)

表1 受访心理教师概况

(二)访谈工具

访谈提纲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基本信息(如工作年限、教育背景、工作内容等)、任职学校工作支持度(如举办活动次数、课程次数、咨询室开放时长等)、其他人员(学校领导、班主任、其他学科教师、学生、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了解程度、自身职业发展成就与困境,以及自身对学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

(三)访谈过程

确定访谈名单后,笔者与受访教师联系并约定访谈时间,按访谈提纲进行访谈。在教师知情、同意的前提下,笔者对访谈过程进行全程录音。通过对5段每段1—2小时的录音进行逐字转录,笔者最终获得约3万字的访谈文稿。笔者在对文稿进行提炼整理后,根据研究主题对文稿进行分析总结。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学科地位有待保护

从表1可知,受访心理教师专职3人,但有1人被委任其他职务(A2),兼职2人,即除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外其还需要负责其他科目的授课。3名需兼顾其他工作的心理教师一致表示,自己花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上的时间较少,因为学校布置的其他工作任务更繁重。而且,每临近大考,心理健康教育课被文化课取代的情况时有发生。

与一线发达城市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示范区相比,本研究选取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发展程度较低,各界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不够。所以,在升学压力下,学校不得已压缩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学时间,由文化课挤占有限的教师资源。

(二)人员配比有待完善

对于心理教师的分布密度,修订版《指导纲要》并没有做出明确规定。从此次访谈情况来看,其中1所初中聘用了2名心理教师,而其余2所学校只聘请1名,而这3所学校的学生数量均2000人以上。对此,受访教师表示,独立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情况让自己产生了一定的职业倦怠感。

分析其原因,这可能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工作量和工作性质有关。从工作量来看,除完成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涵盖的课程任务与心理咨询外,心理教师的工作职责还包括承办相关活动、撰写教育材料、进行科学研究等。其中还未涉及心理教师人员配比的问题。在人员配比低的情况下,心理教师的工作量之大超乎想象。从工作性质来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形式皆以学生的主观体验为主,教育效果具有较强的滞后性。如果当下无法对教育效果做出合理的判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就可能出现教师教学的主观性过强、教学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会降低心理教师在工作中的自我效能感,导致其产生职业倦怠。

(三)校领导、其他教师与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了解过少

修订版《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2]然而,5位受访教师一致表示,学校领导、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包括学生家长,大多对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了解甚少。某教师(A3)举例说道:“上学期,有个学生在班里出现了好几次幻听的情况,在情绪上也表现出明显的心理问题,但他的班主任觉得这没什么,还是坚持留他在班里上课。”其他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了解不够,这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展开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深究其原因,这可能与教师缺乏相应渠道全面了解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虽说教师资格考试改革使教育心理学的考察内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8],但从业年限较长或教师资格认定较早的教师对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了解仍停留在较陈旧的阶段。再加上教学任务重,他们很难自发涉足这一陌生领域。

而学生家长方面的原因可能出在受应试教育观念影响深远,多数家长仍坚持“唯成绩论”的教育观,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了解不够。再加上缺乏相应的学习资源与学习机会,所以多数家长对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重视程度不够。

(四)自我提升途径有限

从访谈情况看,多位受访教师表示希望在工作中能够进一步提升自我。从中也反映了心理教师培训未形成一套较为完备的体系,心理教师在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方面只能依靠参加上级组织的培训或自发选择一些短期培训。而这类培训大多形式零散,对心理教师提升工作能力帮助不大。对于新入职的心理教师来说,借助一定的培训将专业知识转换成专业能力尤为重要。

与其他学科相比,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课程内容和形式并没有统一,很大程度上由教师自行安排。再加上心理教师岗位招收数量少、学科历史较短等现实原因,学校难以为心理教师提供系统的岗前培训。这就意味着心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但从心理学专业学生到心理教师这一角色的转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和培训。然而,很多心理教师在入职初期很难领会到自己应当具备哪些素质。不仅如此,缺乏一套成熟的心理教师工作考评方法,对心理教师自我能力的提升也极为不利。

(五)自身状态难以保证

相比其他工作,心理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易受到工作内容的影响,特别需要有相应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督导体系进行督导。从事这项工作越久,心理教师凭自身力量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就越难,而这项工作只有在保证自身心理状态平和时,才能顺利地进行下去。然而,“我们在当地即便自费也很难找到一位督导师”。某教师(A1)对心理咨询工作者(也包括心理教师)来说,定期接受督导是工作的必然要求。

受到资源不足的限制,国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体系不够健全,地区之间的发展仍不平衡。修订版《指导纲要》虽明确指出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督导评估指标体系中[2],但没有推出相应的专项检查。

四、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相关建议

(一)教育行政部门: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定

针对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实际,教育行政部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1)进一步明确心理教师的工作量、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长及兼职心理教师的兼职工作量,规范化管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2)结合实际,合理规定心理教师的分配密度,根据不同的人员分布情况,明确心理教师的岗位职责。这样不仅能够有效缓解心理教师现有的工作压力,而且有利于明晰心理教师自身的角色定位。

(二)地方和学校: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多支持

首先,地方教育部门应加快步伐,成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督导机构,完善督导制度,保障心理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状态。其次,地方教育部门应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督查小组,监督管理学校的相关工作,提高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最后,根据当地的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情况,地方教育部门应制订一套适合心理教师的工作考评方法,让心理教师开展工作时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学校应尽快完善心理教师的岗前培训体系,为他们提供多种多样的自我提升机会。青少年的心理素质受到家庭、学校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影响,因此,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需要三方共同努力,开发心理健康教育的广义师资和良好的教育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学校可以定期开办专题讲座,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部分基础知识纳入对各科教师的年终考评中,以此作为“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学校应该主动配合心理教师,为学生、家长了解心理健康知识牵线搭桥。有部分学校开设了心理健康图书阅览室,相应地,也可以在阅览室设立“家长区”,鼓励学生家长主动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知识。学校还应支持心理教师给学生家长举办相应的活动和专题讲座等。

(三)教师方面:主动出击,加强交流

第一,主动出击,寻求支持。针对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空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领导的重视程度这一情况[9],心理教师应主动出击,积极争取资源。具体做法:多与各级各部门领导沟通,争取获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为学校争取“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称号,等等。

第二,寻找“小帮手”。当心理教师觉察到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较少、工作开展有一定困难时,心理教师可将加强师生联系与为学生提供锻炼机会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培养一名心理健康委员,代替自己收集和传达信息;组织心理社团,召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感兴趣的学生,组织他们举办一些小型活动等。

第三,为家校联合牵线搭桥。随着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日益凸显,关注孩子心理健康状态的家长越来越多。心理教师应扮演好引路人的角色,通过开展讲座、印发相关宣传材料、组织家长举办读书会等方式,为家长了解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牵线搭桥。

第四,加强同行之间的互动交流。心理教师可以与同行多多探讨,寻求他们的宝贵经验。如果条件允许,心理教师也可尝试开展校际心育知识问答竞赛、校园活动设计比拼等。

第五,学无止境,力争上游。对心理教师而言,“把专业的事情做得更加专业”这一理念应贯穿职业生涯始终。另外,在督导系统尚未完备之时,提升自身心理状态的效能感也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求知热情,坚持学习,是决定包括心理教师在内的所有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一点。我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学科发展前景是值得期待的,但对心理教师的要求也将越来越严格。能否适应政策调整,顺应时代变化,将会成为心理教师能否应对挑战的关键。

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发展至今,普及率大大提高,这离不开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但也需要注意到,建立健全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必然促使广大心理教师更加规范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而提高广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推进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学校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