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足部电烧伤患者的感染伤口护理
2021-01-12陈铖江湖通信作者冯华玉侯忠胜李文菊唐兴鸿
陈铖,江湖( 通信作者,冯华玉,侯忠胜,李文菊,唐兴鸿
(1.遵义市第一人民医,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贵州 遵义 563000)
0 引言
当患者发生触电以后,对其机体组织造成可见损伤的病症被称为电烧伤[1]。该疾病属于临床烧伤类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被划分至特殊原因烧伤范畴之中。电烧伤患者主要因高压电弧、电热或电磁场等综合作用后,对其机体组织多种产生不同的继发性损伤。该病对患者机体带来的损伤范围较为广泛,同时具有一定的深度,在电流进入口以及输出口往往会导致患者组织发生烧焦碳化的情况,尤其是以电流进入口更为严重,一旦发生,在患者周围组织附近将会发生严重的凝固型坏死症状,严重损害到患者神经、深部肌肉、骨骼等组织,再加上血液循环不畅,将会诱发渐进性坏死的问题,其中四肢电烧伤占比最大[2-3]。电烧伤属于常见外伤疾病中的一种,多在工作场所中发生,患病后通常会伴有深部组织坏死情况,创伤部位长时间无法完全治愈,临床诊治中存有一定的困难,一些患者常常需要采取皮瓣修复治疗[4]。已有研究证实,湿性愈合的方法对电烧伤伤口治疗有效[5-6]。该方法是指保持创伤面永不结痂的前提下,使肉芽逐渐长平,然后在创面位置逐渐积累形成一层膜状物并将其覆盖,最后将切口愈合的目的有效实现。在此期间,为了防止创伤面结痂,需保持切口部位能够长时间保持在湿润状态,两种治疗方式相结合而产生的最终结果即为湿性愈合疗法[7]。2019年11月我院治愈了l例足部电烧伤患者感染伤口,首先对伤口予以评估,然后实施常规清创、抗感染处理、湿性平衡等干预,配合全身综合治疗,取得满意效果,具体内容如下。
1 病例资料
25岁男性患者,因高空坠落头部外伤后意识障碍67天,患患者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于2019年11月13日入院治疗。查体:意识呈模糊状态,右上肢及右下肢多处烧伤瘢痕,实验室检查:血红蛋白94 g/L,白蛋白48.8 g/L,白细胞计数6.13×109/L,红细胞计数3.17×1012/L。
2 护理
2.1 护理评估
2.1.1 创面评估:患者右下肢足底脚踝下方有一不规则伤口,约4.0 cm×3.5 cm,伤口皮缘呈暗紫色,少量焦痂覆盖,边缘不齐,表面渗液量中等,伤口表面25%黑色、50%黄色、25%红色。烧伤深度为浅Ⅱ度烧伤,疼痛评分3分。
2.1.2 全身评估:未患有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相关病史,患者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2.2 换药方法
2.2.1 目标及材料:控制感染,管理伤口渗液,加速伤口愈合,减轻疼痛。材料有:生理盐水、注射器、换药盘、棉签、纱布、棉球、弹力绷带、泡沫敷料(康乐保公司)、水凝胶(法国优格)、磺胺嘧啶银(法国优格)、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今福生)。
2.2.2 方法:RYB分类法(Red-yellow-blackSystem)是国际常用的创面评估方法[8],主要包括红期、黄期、黑期及混合型,通过观察创面基色颜色获得评估结果,反映创面的动态修复过程[9]。在伤口管理中,伤口床准备的重要性已在近年来备受关注,其中“TIME”原则属于伤口床准备的新理念。
(1)伤口的清洗工作:第一次会诊时,取浓度为0.9%的氯化钠注射液浸泡过的纱布将患者整个足部进行擦拭,使之伤口周围组织得到彻底清洁,伤口部位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浸泡过的棉球完成清洁工作。
(2)清创:患者接受治疗期间均采取自溶性清创联合利器清创的方式实施组织管理,在此方式下将患者坏死组织有效去除,使细胞活性得到激活[13]。加速伤口床的准备。清创早期对患者的伤口基底颜色进行观察,多集中为黑色和黄色。采用水凝胶+壳聚糖抗菌成膜喷剂处理伤口;使用1次后见黑色消失,黄色组织减少明显。完成三次联合清创换药后,患者疼痛得到改善,伤口有上皮组织爬行。
(3)敷料的选择:根据患者病情发展变化进行敷料的选取,早期以黑黄色为主,红色较少,组织液渗出较多,若感染症状加重,则运用少量清创胶联合磺胺嘧啶银及泡沫敷料进行治疗,患者较烦躁,外层使用弹力绷带固定。中期以红色为主,黄色次之,为提高伤口上皮化,减少水凝胶用量保持合适的湿度,使新鲜肉芽增长以及上皮组织爬行得到促进。每间隔2-3天更换一次敷料。
2.2.3 伤口处理结果:本例患者的伤口经过7次会诊,共15 d的治疗和护理,其右足处患病位置均显著改善,疼痛缓解,渗液量减少,不伴有任何异味,伤口大小由4.0 cm×3.5 cm愈合至1.7 cm×1.9 cm,创面基底组织颜色均为红色。
2.3 护理措施
2.3.1 加强营养供给: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head injury,SHI)在临床中比较多见,属于一种创伤性疾病的一种,一旦患病,患者大多会存在意识障碍的问题,且病情较重,具有较多并发症,此时患者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非常容易发生全身代谢严重紊乱的情况,进而造成机体无法得到良好的营养补给及吸收,增加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14]。患者入院时消瘦,白蛋白处于正常水平,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为患者进行白蛋白补充,营养支持采取肠内、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方式。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定时记录患者身体指标变化情况,待其身体指标均处于稳定状态后,逐渐配以流质食物进行胃肠营养支持,例如菜汤、米汤等,并且应当注意患者一次性摄入量不宜过大,应当少量多次食用,且适当增加饮水量。而肠外营养支持主要通过利用静脉滴注高能量合剂、脂肪乳、氨基酸等实现。
2.3.2 心理支持:若患者心理状态不佳,则会对伤口愈合带来影响,因而需强化心理护理措施。一方面指导家属应当对患者多加关心与体贴,适当给予鼓励和安慰;另一方面在护理过程中积极鼓励患者正确看待疾病,加强与患者沟通并对治疗效果加以了解。疼痛会极大阻碍伤口的愈合,增加家属的陪伴时间,定时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患者引流管、电烧伤伤口及约束都会引起患者疼痛或不舒适,应找到引起疼痛和不舒适的原因并尽早解除诱发因素。因此,在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可通过与患者或其家属之间沟通,从而了解其心理状态变化,并对其进一步加强心理疏导,从而使患者能够逐渐将心态放平和,此外,也可根据患者的日常爱好及兴趣,为其适当播放轻柔舒缓的音乐,或在病房内放置一些绿植,从而促进其遵医依从性的提升。此外,还需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针对其在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指导,共同配合,不但使患者体会到来自医护人员的关心和照护,同时还拥有家人带来的呵护,最终获得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持,更加有助于临床效果的提升。
2.3.3 功能锻炼:临床研究显示,重型颅脑损伤肢体偏瘫患者的生存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偏瘫肢体恢复程度的影响,因此采取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措施,一方面可使患者神经功能得到良好恢复,另一方面还可使患者神经侧支循环得到重建[18]。实施主动训练,具体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首先,护理人员可先对患者施以被动运动,例如通过按揉肢体等方式,使其局部血液循环得到良好促进,每日可开展三次被动运动,每次训练时间可控制在15分钟至半小时左右。其次,护理人员可辅助患者加强髋关节、腕关节的伸展活动,同时可适当将前臂以及拇指进行外旋、外展练习,由于以上几处关节和肢体容易出现痉挛现象,因而经常采取适当的锻炼更加有助于患者运动神经功能的恢复。最后,护理人员可告知患者翻身技巧并作指导,同时使用坐便器,帮助患者进行坐起运动,同时开展起坐训练。通过以上功能锻炼内容,患者的神经功能能够得到良好改善,因此对其生活质量的改变同样会产生积极影响。
2.3.4 避免继发损伤:责护及时将压疮相关知识以及治疗护理措施为患者家属普及,并指导其正确预防压疮的方式。对病人使用约束带时,避免皮肤擦伤。具体可包括以下内容:首先,需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健康知识普及,使其能够对压疮相关护理工作进一步了解,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其次,在护理过程中,应当定时为患者进行体位调整,通常情况下可按每隔2小时一次的标准进行翻身操作,并在每次翻身后,对其受压部位皮肤进行仔细查看,关注其是否出现破溃、擦伤等问题,若存在,则需及时采取对应的处理措施。最后,为了保障患者机体尽快恢复,避免因其他外界因素造成皮肤受损,护理人员还应当在病床周围增加保护设施,如床挡保护套等。此外,护理人员还应指导患者家属共同配合加强患者的清洁护理,例如保持病床卫生整洁干燥,避免床单出现褶皱问题,造成患者肌肤出现压痕,进而演变成压疮,另外针对患者皮肤褶皱处,可适当施以爽身粉进行干燥处理,避免因出汗、潮湿而出现感染等问题,同时也可利用纯棉毛巾折叠后放置在其褶皱处,从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3 结论
针对慢性伤口的临床护理措施,应当依照患者情况进行针对性护理方案的制定,在实施过程中,要尽早将湿性愈合理论作为基本指导内容,科学运用TIME原则,根据创面实际状态合理选择湿性敷料,降低换药频率,改善伤口疼痛,增加换药维持时间。对伤口周围组织、皮肤以及创面进行科学清洁,可使生物酶的残留不断降低,促进伤口的恢复。同时,换药期间适当增加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不但可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还能使患者及家属积累更多与皮肤护理相关的知识,从而强化伤口自我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