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现实困境及发展路径

2021-01-12王开元薛媛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金融体制融资银行

□文/ 王开元 薛媛媛

(东北师范大学罗格斯大学纽瓦克学院 吉林·长春)

[提要] 如今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度发展转为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阶段,分析当前金融体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对高质量高稳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银行、政府和渐进性改革三个方面出发,分析银行对融资市场的近乎垄断、政府调控失灵,以及渐进性改革导致区域差距加大等问题,并找到根本原因,从而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法。

一、文献综述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起步于1978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提出的“对内改革”目标,并于1979年正式开始实行。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准备阶段、探索阶段和充实阶段。在准备阶段,我国经济体制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进行转变,金融机构打破传统大一统制度变得多元化,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及证券交易所相应而生。1992 年十四大后党和国家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任务,到2003 年,我国已建成“一行三会”的监管体系。而2003 年,我国逐渐走出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也意识到了在亚洲金融风暴的影响下,银行体系不良资产多,证券市场起伏不稳定,上市公司易发生混乱等问题,并根据这些突出问题调整资本状况,推动效益较好的公司上市。十九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需要“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2020 年中央经济会议的八项任务中,便有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这一任务,其要求“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深入实施国企改革,放宽市场准入,健全金融机构治理。”但时至今日,其仍有部分困难亟待解决。本文从以银行为代表的市场融资、政府面临的挑战和渐进式改革三个困难入手,详细分析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现状优劣及提出相应的未来发展道路。

前人对此题的研究中,拥有大量可考究的文献资料与观点。吴楠(2020)指出,中国的金融体制应该从规范化、模式化的方向调整为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范从来、彭明生(2020)认为通过中国与全球各国金融状况的对比,肯定了中国金融改革的道路及方向,并提出中国金融改革发展应坚持三个自信。王韵嘉(2020)从中国金融改革的过程入手,将整个过程细分成了四个阶段,并详细阐述了每个阶段的特点,核心观点是对监管和法律方面需要更深入的发展和规范。

陈俭(2020)将中国的金融体系分为三个重要阶段并进行阐述,其肯定中国金融改革成效的同时也提出了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流动存在假空虚等问题,并提出优化结构提升效率等对策。李政和周科(2020)从普惠金融的视角出发,指出我国对普惠金融的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区,普惠金融应该强调普遍性和广泛性,但我国在执行过程中多用机械化、行政化的手段,这样无法激发经济的活力,也无法使经济持久发展。

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辉煌成就,期间也不可避免地出现曲折和困难。本文通过对金融体制改革过程的分析与梳理,在总结过去、盘点成果的同时发现困难、解决问题。研究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有利于加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解,有利于下一阶段中国金融体系的完善和发展,有利于建设繁荣稳定的中国特色经济体。现有的文献虽然已经有对金融体制的分析,但主要集中于对金融体制改革过程的梳理和对于大目标的建议,而少有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地钻研和思考的文章。本文综合前人观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从金融体制改革的小困难入手分析并提供综合式的解决方案。

二、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现实困境

(一)融资模式存在弊端。中国金融市场多以通过以银行为代表的第三方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为主。间接融资的特征和优点在于资金需求者和供应者需要通过以银行为代表的第三方金融中介进行金融交易,银行以信誉做担保使得资金的流动具有保障性和可靠性。其信誉也相对稳定,降低了融资风险,但其也具有不小的弊端。以银行为代表的第三方金融机构数量远小于资金需求者,银行等第三方金融机构由于占据了融资的主动权而对资金需求者进行筛选和评估。这是一种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逆向选择,银行属于盈利性质的金融机构,其着眼点主要在于资金需求者能否对贷款有能力偿还和能否在规定时间内偿还,而不在于资金需求者对资金的需要程度。这就造就一对主要矛盾,银行对贷款的审批严格,速度缓慢,导致资金需求者无法及时地拿到所需资金,从而导致资金延滞,甚至资金链断裂。而大多数得到贷款的民营企业,甚至是提供贷款的银行,都将资金投入到具有见效快、收益高的房地产行业,这不仅导致市场上可用的资金进一步减少,而且更进一步扩大了房地产的泡沫。这是一种脱实入虚的资金流向,长此以往会导致经济体制向不健康的方向发展。

(二)政府调控致失灵。中国政府长期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对于政府决策和调控的要求很高,一旦政府做出降低经济效率的反向决策,那么政府就会变得失灵,这不仅对于中国的金融业产生直接负面影响,也有可能导致“市场失灵”的连锁效应。首先,中国的金融市场自我调控在资金配置过程中受到政府调控的诸多约束。在中国逐步进入新常态的关键时期,服务型政府转变不到位使得金融体制改革不够彻底,难以充分激发金融市场活力。以货币市场为例,目前中国已经基本完成“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外币存贷款市场”三个主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但人民币存贷款利率作为重要基础并没有实现市场化。政府直接调控存贷款利率,利率不能直观地反映市场上的存贷款风险,买卖双方也不能从利率的变动上看到存贷款市场中的供求变化,市场无法实现完全竞争,因此难以达到金融市场上的帕累托最优,从而阻碍存贷款市场的效率。此外,政府也在汇率、资金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干预,都在一定程度上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消极作用。其次,政府的指标对于国民经济生产发展具有指导作用,以GDP 为导向的发展模式不利于金融市场的发展。政府把GDP作为衡量生产发展的最重要指标,虽然近年来中国已经调整了政策,加入了更全面的CPI 等指标,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但GDP 为主导的取向仍然在持续。这使得投资流向了短期内能够产生效益的部门,而这些部门大部分都是钢铁、化工、能源等实体工业部门。金融业作为一种服务业,生产率很难在计算GDP 时得到体现,因此会造成人们对金融业发展前景的低估。进一步来说,在发展我国金融体系过程中,政府面临着协调金融发展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关系之间的挑战。在2005 年以前,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发展基本相互独立,而近年来这种关系开始变化成为一种此消彼长的状态。目前,金融业存在过度扩张的现象,这对实体经济产生了较为明显的负面效应,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消费和服务业逐步取代投资、出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金融业对于经济增长贡献和重要性日益提高,与金融机构的种类和数量快速增长形成对比的是质量并没有显著提升。

(三)渐进式改革显弊端。渐进式改革指采用柔和的、渐变式的而不是激进的、立刻见成效的方式进行改革。这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便有采用。而其代表便是各级各类经济试点项目,如经济开发区试点项目或税收政策试点项目。试点项目是在小范围内进行政策实验,以研究政策实行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一次性推开政策后导致的大面积问题。但是,其在金融体制内带来的问题就是区域性金融水平的差异。如,经济开发区试点多选在东部沿海城市,而税收政策试点则主要集中于拥有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区域,这就导致了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进一步扩大。而有些试点因种种原因未能推行到其他地区,成为了“地区特权”。

三、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发展路径

一方面应立足于现有的间接融资,针对其诟病,对银行方面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促进银行市场化发展,洗刷掉银行“老国企”的色彩,拓宽银行的市场业务;另一方面应从对立面出发,发展以市场化为主导的金融模式,即加大直接融资的占比程度。直接融资主要基于企业的商业信用、发行股票和债券,其由于避免了对银行审批手续的漫长等待,融资速度远高于间接融资,但其风险的分散性、差异性以及企业较高的自主性便要求着立法和监管的进一步完善。2019 年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便对公司上市、上市过程、证券发行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限制。而对于流入房地产等虚体经济的资金部分,则应该加大管控的力度。同样在2019 年1 月,习近平在考察京津冀地区的时候明确指出坚持发展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实体经济是大国的根基,经济不能脱实向虚。”唯有将钱生钱的模式变革为物生钱才是健康的经济体应该具有的特点。

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明确分工解决“错位”问题,中央政府提供正确的发展方向指引,由短期利益转向更注重长远发展。地方政府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推进各个地区专门化和特色化的金融体系改革,中央地方相互配合,推进从中央到地方银行直接融资的过程,推动金融市场有序、高效和规范化发展。政府进一步探索实体经济与金融体系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道路,改善以往此消彼长的对立方式。金融市场和经济发展成正相关,而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金融业发展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政府需要解决“越位”问题。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国情,按阶段和顺序逐步推进,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探索和创新除现有宏观调控政策外更多合理有效的调控方式。政府需要加快推进金融业的市场化,发挥金融市场自身的优越性,实现买方和卖方信息对等,实现市场充分竞争,用更多地进行监管取代直接干预,真正做到服务型政府。同时,需要政府的监管保证金融市场合理高质量地扩张,改变重数量而忽视质量的现有扩张模式。政府还需要解决“缺位”问题,除了制定更规范系统化的监管方式外,政府还应该完善和制定法律法规等来保障金融市场中各个主体的权益。政府应该积极推行负面清单制度,保证公平交易和竞争,促进企业投资,激发众多银行融资活力。更重要的是,政府需要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地方银行,大力发展地方中小银行和特色银行,降低融资难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而在选择经济试点时,应综合考量各地的发展差异,尽量将试点产生的区域化差异缩小。根据我国的现状,东部地区应该大力扶持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猜你喜欢

金融体制融资银行
政策决定还是市场选择?——基于历史角度的比较金融体制考察
融资
融资
基于金融体制改革下银行财务管理相关问题思考
7月重要融资事件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5月重要融资事件
银行激进求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