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镇巴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

2021-01-12□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镇巴农业农村

□文/ 李 晶

(西安文理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陕西·西安)

[提要] “ 十四五”时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镇巴乡村振兴的重要机遇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关键,而教育是阻断贫苦代际传递、实现生活富裕的重要途径。分析陕西镇巴县农村经济发展短板,进一步探讨镇巴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推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转移,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体目标,描绘了一幅发展的宏伟蓝图,教育则是“阻断贫苦代际传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陕西镇巴县处于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受自然条件、产业结构和地方财政能力等制约,资源相对欠缺。乡村振兴战略、长江经济带建设、国家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战略等,为镇巴县奋力创新发展经济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新动能,有效推进了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乡村转移,促进着镇巴生态产业全面振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深化,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增强,带动了镇巴乡村产业兴旺。镇巴也于2019 年完全脱贫,并列入陕西省创新型试点县建设序列。

一、镇巴经济发展现状

镇巴位于陕西省南端,汉中市东南隅,地处大巴山腹地、米仓山东段,南与四川省接壤,有陕西省“南大门”之称,全县总面积3,437 平方公里,横跨嘉陵江和汉江两大水系,森林覆盖率达66.42%,素有“山水镇巴”之美称,也正因为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商贸物流等第三产业尚未发展起来。

由于镇巴是国家南水北调水资源涵养地和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主体生态功能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域,受环保、节能减排、去产能等政策约束,以煤炭为主的采矿业投资和产能持续下降,尚未形成新的工业支柱产业,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镇巴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型气候,农业资源丰富,镇巴树花菜、黑木耳、花魔芋、香菇、大黄、天麻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农业经济占镇巴经济较大比重,形成以茶叶、畜牧、魔芋和中药材为核心的四大支柱产业。作为“中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镇巴县19 个产茶镇被国家质检总局列入汉中仙毫地理标志保护区,2019 年镇巴茶园面积达14.13 万亩,产茶5,057 吨,怡溪春、定元春、云里禾等茶企品牌迅速发展,其中“怡溪春”牌汉中仙毫获得第二届国际茶业博览会金奖。镇巴四大核心中药材分别是大黄、天麻、重楼、黄精;畜牧产业以当地特有优良品种“二元猪”生猪养殖为重点,以白山羊、肉牛为辅助。

二、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动能——镇巴教育发展现状

截至2019 年,镇巴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33 所,城区有职业中学1 所、聋哑学校1 所、普通中学2 所、小学6 所,幼儿园6 所。

总体上,校舍紧张、师生比紧,经费紧张,已不适应城市教育科研发展的需要。城区小学平均68 人/班,极度饱和。初中共有2,700 余名学生,161 名教师,缺少40 多名教师。教师老龄化严重。有住校生600人,学生宿舍10 人/间,过于拥挤。

在各种条件限制下,镇巴教育事业仍然尽力发展:集中整合了教育资源,撤并高塘高中、八一中学等10 所学校,镇巴中学综合楼、恒大幼儿园建成投用,职业中学和观音小学搬迁、县城第二小学、教师周转房等项目加快建设。全面实行“大学区”管理,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逐年提升。2019 年高考二本上线率81%,居全市第三位,实现“七连升”;高职单招本科上线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2 个百分点,稳居全市第一、全省前列;中考人均总分排名全市第三位,4 所初中被市政府表彰为“教育质量优秀学校”。2019 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90.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2019 年高考本科上线率81%,居汉中市第三位。

三、镇巴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探索

为激活农业资源,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促进镇巴农村产业全面振兴发展,尝试进行以下探索:

(一)立足特色资源优势,优化乡村经济发展布局。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着力建设以“园、体、镇”为核心的农村产业融合新载体,将镇巴划分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特色乡村经济发展片区,优化乡村经济发展布局。

东部生态农业观光区:大力发展富硒茶叶、中药材产业,深度推进茶旅融合,发展休闲康养产业、生态观光旅游业。

中部现代综合服务区:依托210 国道和西镇高速的交通优势,以绿色产业园区为载体,发展绿色农林特产品加工、农产品产业链强链、延链、补链;发展商贸物流、科技服务、电子商务等综合服务业。

西部生态人文旅游区:依托世界遗迹镇巴天坑群、大巴山原始木竹林海、最北苗寨等生态人文资源,以生态景观资源为基础,以天坑群、原始木竹林等生态景区开发为抓手,点状布局茶叶、中药材、红色遗址、民俗景观,发展生态人文旅游产业。

(二)强化农业科技基础支撑。对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所,联合组建包含优秀硕士博士研究生的“科技镇长团”,打造“校地企”科技人才协作交流新平台。

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绿色循环发展,补齐产业发展弱项和短板。打造一批能复制、可推广、有示范的成果转化样板,组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特色产业创新链。加强茶叶绿色高质高效集成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研究和推广、加强腊肉专用生猪选育和饲料研发加工,开展花魔芋免轮茬抗倒伏、种芋保存及种植技术研究推广,加强濒危中药材仿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和应用,开展良桑种苗繁育、中蜂养殖、地产苞谷酒加工等技术研究和应用推广。

实施“互联网+”行动,加快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全程应用,积极发展农村电商,走“产-销”一体化道路,延伸农产品产业链,增加附加值。

(三)大力发展农村学校“互联网+教育”。第一,加快建设“互联网+教育”服务平台,大力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开展“无线校园”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实施校园基础网络建设升级提速工程。切实加强“班班通”设施的配备和管理,实现学校主要教学场所全部多媒体化。开通教育云平台逐步建立教育网络全覆盖、公共资源丰富、服务高效开放的教育信息化格局,以教育信息化推进教育现代化。第二,加大对农村学校信息基础设施投入。在镇巴农村地区,只有少数学校能用上移动学习设备,偏远农村学校对远程技术运用还不熟练,在“互联网+教育”理念和教育新科技普及的社会大背景下,镇巴农村学校需要更多的支持与帮助。第三,推广普及网络学习、移动学习的理念,探索建设公共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路径。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及网络学习的丰富资源,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引进先进省市的优质教育管理资源,并学习借鉴其网络教学管理方法,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

(四)发展循环型生态农业,延伸整合产业链。创新农业循环发展新模式,优化种养结构,推进种养结合、农林结合,推广发展高效、生态、循环种养模式,推广“猪-沼-茶”、“禽-果-菜”等循环农业模式,促进农业资源节约利用、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利用,实现农业内部紧密协作、联动发展的新格局。优化畜禽养殖布局,落实禁养区制度和环保准入制度,加大生态循环型养殖建设力度,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绿色有机肥。

延伸整合产业链,推广“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等产销模式,提高农业产业链增值能力,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培育和发展农商产业联盟、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兴产业主体,打造一批产加销一体化全产业链企业集群,推动农业跨业融合。

(五)完善农业经营体系。以壮大主体、规模经营为重点,构建以家庭农场和农业大户为基础、新型经营主体为骨干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探索构建“茶叶+”、“旅游+”、“中药+”、“稻田+”的“4+X”农业产业经营模式,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农产品绿色流通体系,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第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一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社会服务型职业经理人,欢迎外来创客来镇巴乡村参与经营活动。实施“家庭农场”发展计划,打造农业适度化经营、规模化生产主力军。每年扶持1 个以上明星企业发展壮大,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第二,努力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坚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原则,盘活农村集体资产,激活农村集体资源,多种形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鼓励将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入股参与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拓宽集体经济发展途径。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合作社,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统防统治、农资供应、冷链物流等服务。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创办乡村旅游合作社,或与社会资本联办乡村旅游企业。鼓励经济实力强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采取股份合作、产业联动、定向帮扶等多种形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村共同发展。

(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进“茶叶+”、“旅游+”、“中药+”、“稻田+”等产业复合发展模式;通过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实现镇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产业融合、功能拓展为重点,整合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优化供应链,推进产业深度融合,提高产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实际收入。第一,做强现代农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做大高山富硒生态茶园,开设观光茶园,集茶叶采摘、手工制作、茶品消费、文化体验等消费热点为一体,提高茶文、茶旅融合度,延长茶产业链条。提高中药材产品品质,推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机械化作业和电商化销售,打响区域品牌;规模养殖生猪,通过肉品深工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为知名品牌“镇巴腊肉”提供原料品质保证,走“产-销”一体化道路;扩大蚕桑产业规模,促进桑园合理间作与立体利用,延长桑蚕产业链,形成桑枝加工、桑果加工、桑叶加工、蚕蛹加工、蚕沙加工等产业,提高桑蚕产业附加值。推动板栗、核桃、樱桃等水杂果品质提升与规模化发展,打造镇巴杂果品牌,高质量、高标准建设绿色有机蔬菜杂果发展先行示范区。第二,加快发展乡村旅居康养产业。以“旅游+”为核心,因地制宜开发农耕文化体验园、森林康养观光园等,组织特色旅游文化节、民俗文化节、镇巴民歌节等主题活动,利用镇巴“蓝天、碧水、青山、净土”的优势,推进农业、林业与休闲旅游康养深度融合;推进“旅游+旅居+休闲度假”,使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产品变商品;积极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树花菜、荔枝香米、巴山艳椒、竹筒酒、稻田泥鳅、银耳、瓜蒌、花椒等农副产品,推进“旅游+购物”;开办农家乐,开发农家菜,推进“旅游+美食”,形成游客开心看、乐于购、吃得好、睡得香的一条龙旅游服务,多措并举将镇巴建成旅游康养胜地、乡村旅游示范村,稳稳增加村民收入。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镇巴“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依托当地农业资源禀赋,充分挖掘特色资源优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通过农业产业升级带动县域乡村振兴,整合优质教育资源,通过教育发展使人民走上持续富裕之路,全面提升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尽快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猜你喜欢

镇巴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Chinese fashion gaining foothold overseas
Applications of VR
例谈抽象函数问题的解决方法
镇巴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