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洪湖市府场镇工业园区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1-01-12□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1年7期
关键词:工业园区企业发展

□文/ 刘 超

(长江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荆州)

[提要] 湖北省洪湖市府场镇是一个以石化设备制造加工为主的工业园区,在全国石化装备制造业有一定的名气,为所在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洪湖市地方政府非常重视府场工业园区的规划和发展,但受限于规模小、集约化程度不高、产业结构趋同等原因,工业园区在快速发展中也凸显出一些问题。为此,应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突出特色产业并完善产业链条,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打造核心竞争力。

大多数乡镇工业园区的产生都发轫于乡镇企业的聚集,而乡镇企业大部分是由社队企业转变而来,其雏形始于20 世纪70 年代末期,顺应改革开放的潮流,因农村改革引发城乡经济体制变革,一方面农业经济的发展与成熟为当时乡镇企业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另一方面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使农村产生很多剩余劳动力,而乡镇企业成为他们“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首选就业门路。乡镇企业有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因此得到了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再加上乡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机制体制灵活,适应市场竞争环境,因而取得快速发展。随着大量的乡镇企业集聚在一起,就促进了该区域内基础设施配备和配套服务功能的形成,产生产业集群效应,于是工业园区应运而生。作为工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工业园区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一、府场镇工业园区发展历程和现状

(一)府场工业园发展概况。府场镇位于洪湖、仙桃、监利三县(市)交界处,是省管开发区,全镇国土面积27.5 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 万人,辖4 个行政村、1 个社区,是一个以工业制造加工为主,农业、商业综合发展的工业型小城镇。曾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优质石化装备制造基地、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湖北省承接产业转移集中示范区、湖北省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湖北省重点产业集群等称号。

府场工业发展历经30 多年,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府场镇公有制企业逐渐改制为民营企业,在老一代企业家创新创业的带动下,从简单的石化填料和内件生产起步,到着手生产压力容器,工艺从生铁加工迈向稀土合金钢,一步步实现了初级配套产品向高端成套设备制造的跨越。如今,各类压力容器逐步向空冷器、换热器等高端产品升级,实现了产业转型,在全国石化换热设备制造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形成了长江石化、昌发容器、洪乐电缆等一大批龙头企业,并带动发展了一批石化装备生产企业,还同步发展了电线电缆、能源电力、机械配件等产业,形成了以石化装备为主其他产业为辅的多元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格局。

作为洪湖西片工业乡镇,府场敢于拼搏、敢为人先、敢于创新的创业文化,成就了“府场文化”,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和集群效应。面对新时代的机遇和挑战,当地政府通过强化企业服务、鼓励支持技改、投入基础建设、联合部门协作、引导转型发展等方式,强化产业布局,提升发展质量,紧扣荆州(洪湖是隶属于荆州的县级市)石油科技城发展规划,推动石油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致力打造现代石油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二)府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府场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约为15.58 平方公里,现有各类企业140 家,其中工业企业120家,规模企业27 家;职工总人数12,000 余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000 余人,高新技术企业8 家,出口创汇企业2 家。

1、主要经济数据。府场镇28 家规上企业的工业总产值从2016 年的21 亿元增长到2020 年的约30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8%;上缴税收从2016 年的6,825 万元增长到2020 年的约1.15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13.7%。其中,产值过亿元的企业7家,创新转型企业6 家,高新技术企业由2016 年的4 家增至12 家,税收过百万企业9 家,过500 万元企业4 家,过千万元企业4 家。

2、产业结构。府场镇“一区三园”产业发展格局基本成型,一区即洪湖府场经济开发区,三园即石化设备制造产业园、电线电缆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府场主导产业主要以石化装备制造、电线电缆、新材料为主,同时发展生物质发电、环保设备制造等新兴产业。

二、府场镇工业园区发展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一)府场镇工业园区发展优势

1、政策环境优势。经过40 多年改革开放的风雨历程,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制造业作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主体,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级党委、政府对于发展工业经济的战略部署始终不曾动摇,国务院于2015 年5 月印发的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的战略文件“中国制造2025”,湖北省、荆州市、洪湖市委市政府先后下发的《湖北省主体功能区规划》《荆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工业经济稳增长的意见》《洪湖市工业倍增三年十大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为地方政府落实给予土地资源及资金扶持,为促进工业园区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不仅搭建了伙伴国家之间贸易和投资合作平台,也助推了我国沿海、内陆、沿边地区协同开放,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约束增强、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问题日益严峻。在这个背景下,开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为“向西开放”推动中西部地区协调跨越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2、市场前景广阔。石油化工产品及其衍生品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荆州石油产业繁荣发展,形成了以中石化四机石油机械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油气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洪湖市长江石化和昌发容器为龙头的石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荆州嘉华科技、湖北汉科为代表的油田化学产业集群,以及以沙市钢管厂为主体的油气集输管材生产基地。荆州还有以江汉油田为代表的油气勘探开发上游产业,周边有以荆门石化为代表的油气炼化下游产业,加上以石油为优势学科的长江大学研发平台,在荆州石油科技城,一条“油气资源勘探—油气开发—油气管输—石油炼化”的油气全产业链构建已初步成型,府场镇工业园区石化装备产业是其中重要一环。

府场工业园区主要产品位于油气产业链中炼化环节,主要包括石化填料、压力容器及机械配件等。在石油炼化实际生产过程中,基于工艺和安全等角度综合考量,需定期保养、维护和更换相关设备,厂家也需要定期派技术人员到使用单位了解使用情况,为设备提供技术支持。这样一来,一方面园区企业根据生产企业的需要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另一方面密切了与上游企业联系,达成长久的产品供销合作关系。同时,工业园区长久以来的发展,培养造就了一批技术熟练的产业工人,劳动力成本较之东部地区具有一定的优势,加上本地政府对于工业用地、项目规划等方面支持,府场镇石化装备产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可观。

(二)府场镇工业园区存在的问题

1、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建设滞后。一是交通运输能力不强。府场镇于1984 年建镇,园区内通行道路多为早年间修建,虽然主干道中华路于2017 年投资修缮,交通运输能力得到提升,但集镇内次级道仍存在年久失修,路面下沉、破损严重的情况,部分道路设计较窄,不符合企业生产运输条件,且部分路段与学校、小区重合,存在交通隐患,交通压力大。而且园区距离最近的高速出入口有12 公里的距离,途径临县网市镇县道,大型压力容器等货品运输能力存在瓶颈。二是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工业生产及城镇生活的配套服务功能尚需完善,园区内的水电、通讯、后勤和其他基础设施都有待改善,第三产业发展相对落后,商场、医院和菜市场或不具规模,或设施老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吸引人才,导致“招工难”、“留不住人”的问题。三是体制机制不完善。园区管理委员会权力有限,独立性较差,涉及企业办证、杆线迁移、土地收储办证等手续仍需往返洪湖市区。软硬环境建设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业的发展,先后有10 多家企业外迁至武汉等地,税收流失近亿。

2、产品同质化严重,产业链上下游衔接不畅。一是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企业多而小,园区140 余家企业中,生产压力容器制造企业15 家,化工填料生产企业20 家,换热器、空冷器、冷凝器、塔内件等其他产品105 家,产品同质化严重,导致资源、资金和技术力量的分散,企业间缺乏合作意识,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协调,重复低水平建设现象较多,某种程度上存在争抢订单的恶性竞争。二是产业集聚度不高,产业相对集中在装备成品制造,以初级生产模式发展为主,产业链发展不全,缺少原材料供应、物流、仓储等链条产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生产技术进步与装备技术开发脱节,重工艺、轻设备,管理模式落后,制造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推进缓慢,智能化程度低,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集聚度低,抗风险能力差,整体竞争力不强。

3、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一方面部分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足,错误的将产品开发与技术研发混为一谈,在实际生产中突破技术难题面临开发周期长,投资巨大的风险,相较于当前产品订单需求旺盛的形势,自然而然的选择安于现状;另一方面园区企业整体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虽然部分企业设立研发部门,但面临核心人才短缺的风险,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偏少,多数企业缺乏原创技术和核心知识产权,大部分技术及关键设备依赖进口,发明专利申请占全市专利申请总量比例偏低,产学研合作推进相对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生产技术工人就业观念、文化程度、专业技能等方面的素质参差不齐,特别是高级电焊工、刨、铣、钻及容器制造的工艺工程师和质保工程师十分紧缺。企业研发投资的渠道、投融资的要素聚集不够。

三、府场镇工业园区发展建议

当今企业或行业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或服务的竞争,而是产业生态的竞争。府场工业园区的形成,从企业开始,以点带线,形成链条,通过资金技术的积累,逐步形成小具规模的产业集群,但距离上下游产业聚集,园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和配套企业等要素汇聚,形成产业自行调节、资源有效共享、企业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的多维网络体系仍有很大差距,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一)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园区建设是发展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工业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园区长期良性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应以工业园区为平台,有序推进水、电、路、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完善土地准入制度,加强土地集约利用,提高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执行项目用地准入标准,筛选供地项目;要加大园区输变电、供气、给排水、排污、通信等配套建设力度,打造园区创业创新平台。此外,要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发挥城镇功能,如在娱乐文化精神生活方面,在园区内增设娱乐休闲文化广场,设立图书馆、展览厅等文化休闲娱乐场馆。规划企业生产运输通道,修缮镇域次级交通道路。提供便民服务,积极推进卫生院综合楼建设,发展医疗卫生、社区服务等消费性服务业,策划集教育、卫生、娱乐和居住功能一体的新型社区项目,招引社会资本投入建设,鼓励发展职工公寓、专家楼,不断提高企业职工、居民的生活质量。以配套产业发展,营造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的工作生活环境。

(二)创办小微企业创业孵化园,丰富产业链条。利用现有产业资源,围绕现行产业上下游,科学编制项目,以行政招商为主向市场化招商、以商引商转变。引入一批成品制造原材料供应商、物流运输、中转仓储等小微企业,助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引入防污治污企业,助推产业集群实行清洁生产、二次能源的回收利用和固体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引入职业技能培训公司,为企业用工输出劳力;同时利用现有土地和厂房资源,创新思路,盘活“僵尸企业”土地厂房闲置资产。摸索推行“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链生态闭环发展模式,进一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资源,提高府场工业园区行业竞争力。

(三)发展主导产业,突出特色。以“扩大规模,拓宽领域,差异竞争,突出特色”为原则,扩大装备制造业总量,优化存量,加强产业配套和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坚持集聚、集群、集约发展,助推长江、昌发等制造企业龙头,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智造”水平。支持思搏盈、恒信石化等成功转型企业,加大绿色产业转型引导,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现有工业发展上形成自己的特色,一些产业(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和水平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继续发展这些产业具有良好基础。积极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提高区域特色经济的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进行集群化发展,突出特色区域经济。

(四)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抓好高新企业群体建设,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升级。做实产学结合,加强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培育,为企业增强科技竞争力提供智力支撑。引导石化装备制造的研发向数字化发展、产品制造向智能化发展,企业管理向信息化发展,配套服务向数据化发展。鼓励企业向成套设备设计、方案咨询、技术支持和维护、运营一体化等产业链拓展和延伸。

猜你喜欢

工业园区企业发展
工业园区的阴影
企业
企业
企业
磐安工业园区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